正文 147世界大战•柒
乾隆驾崩并没有引发朝堂大规模的动荡,毕竟军机处跟内阁是早就知道乾隆身子骨不大好了,而且朝堂里一些权臣贵戚自然也是有各自的消息渠道,乾隆驾崩的事情估计已经在大家伙的预计当中了。至于乾隆死后的权力真空,自然是由永璇来接替。招商系与恭王府系人马可谓是把持了大半个朝廷,尤其是江南、两广全在招商系的控制下,旁人就算有想法也是有心无力。君不见,最后可能继位的五阿哥与六阿哥,一个被变相圈禁,一个被出继。拱卫京城的西山大营和北洋衙门都已经交到八阿哥手上,再加上他所拥有的节制远东军马的调令,当初的八王爷可谓是手握天下兵马,如此以来,他不继位还能由谁继位。
“皇上,就这么走了?”皇后那拉氏似乎还没有从噩耗里清醒过来。即便乾隆对她是敬而非爱,但是对于那拉皇后来说,乾隆是她的丈夫,是她的天。
“娘娘,”容嬷嬷劝解了几句,“大行皇帝已经走了,娘娘若是不撑起身子骨来,只怕十二阿哥会被那起子小人排揎了去。”
“十二阿哥?”那拉皇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我为他挣了那么多,最后还是比不过那嘉妃!她已经是皇贵妃了,这会子只怕又要加皇太后了吧?”
“那又如何?”容嬷嬷道,“即便淑嘉皇贵妃成了皇太后,她的位分还是要在娘娘之下。您是大行皇帝拜过祖宗的皇后,她不过是母凭子贵罢了。况且娘娘如今过得好好的,只要娘娘一日还在宫里,凭谁能低看了十二阿哥去?”
“移宫的日子怕是要到了吧?”那拉氏略带眷念地看了看这坤宁宫。她现在已经晋升为皇太后,自然是不能再在坤宁宫里住着了。
“内务府已经来过几次了。”容嬷嬷道,“只是如今太皇太后还在,故而慈宁宫还是由太皇太后住着,娘娘怕是只能去寿康宫了。”
“不妨事。”那拉皇后想清楚之后,对住哪倒是没什么想法了。“寿康宫倒是安静,虽说常年没住人,但是我想新皇也不好意思让我们这群老太婆去马圈里住着罢?”
那拉氏的话语带酸味,容嬷嬷不敢接下去。毕竟这话那拉氏说了,永璇是无法发作的,但若是从自己嘴里出来,只怕是合族的性命都要搭进去。那拉氏见容嬷嬷不出声,便也晓得如今已经是永璇的天下,若是毁谤君上的话,就算自己身为皇太后,也少不得会被训斥。
后宫的琐事且不谈,内阁如今正在为永璇的新年号而烦恼,拟了好几个上去,都被永璇驳了回来。无论是吉祥喜庆的,还是积极进取的,都被永璇封驳了回来。弄得几个内阁大学士面面相觑,不知道新皇的心思到底是如何。
如今金镛虽然还未入阁,但是隐约有以他为首的态势。虽然金镛是打算退休了事的,但是定年号这样的大事还是必须要劝永璇早日定下来。毕竟这象征着一个皇权的交替,如果没有定下年号,那么很多事情都将无法开启。
但是金镛没有料到的是,永璇笑着道:“先生,为何我们不能使用黄帝纪年?”
金镛一愣,但是随即也明白了。黄帝纪年其实民间一直在用,只是没有人敢摊开来说罢了。毕竟皇帝的年号是象征着皇帝的一种权威,表示皇帝统御天下。而永璇拒绝使用年号,并将黄帝纪年公开化,无疑与永璇一直推行削弱皇帝的做法是相符的。与此同时,金镛还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公开缓和满汉矛盾的一个最佳契机。汉人将黄帝视为直系祖先,若是满清朝廷采用黄帝纪年,那意味着满清将汉人视为兄弟,而非被统治者。
金镛苦笑道:“皇上,只怕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若是容易就不会为难老先生了。”永璇见金镛苦笑便猜到他已经明白,“满汉之间的矛盾自大清入关以来就未断绝,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豪格在四川的大屠杀,让汉人对满人是戒心是从未平息过。虽然顺治爷试图修补满汉关系,无奈被朝中大臣掣肘,况且孝庄太后也并不是很喜欢汉人。”
听到永璇说出这些秘辛的时候,金镛额头上冒出密密的细汗,虽然他很清楚这些事,但是听到这些事从皇帝嘴中说出来却是很不一般的事情。
而永璇似乎并没有打算停止揭疮疤。“康熙朝的时候,圣祖爷对汉人的提防更是到了一个极致,毕竟三藩之乱让他忧心不已。即便到了圣祖后期,汉人在朝堂里也无多少权力。除了那些包衣奴才,朝堂之上又有几个汉臣?雍正爷时候,若不是满臣的根子已经坏了,汉臣就没有出头之日。再到大行皇帝,对汉臣那是又用又防的,累!朕不想这般了,这天下是中国人的天下,无论汉人、满人,皆是中国人,何苦来哉?”
“皇上能如此想,乃是天下人的福气。”金镛其实当然希望满汉之防能消失,但是他深知满人对所谓的“祖宗家法”是极其看重的,“只是如今时机并不对,皇上皇位未稳,若是有人借此生事,只怕横生变故。如今大军在外,朝廷内断不可乱。故,还请皇上赐下年号为佳。”
“那就‘嘉庆’吧。”永璇略带恶作剧的道。
“嘉庆?”金镛略一沉思,“这个年号倒是喜庆,若是皇上决意如此,便这般定下来吧。”
永璇首肯了年号之后,内阁跟军机处便放下心来,开始全力操持其乾隆的丧事来。首先是劝进永璇登基,按规矩永璇得与众臣三劝。虽然永璇觉得这个很矫情,无奈规矩如此也只得按部就班下去。永璇正式登基之后,丧礼便是正式开始。因为清朝有“以日代月”的先例,丧礼便是二十七日便能完成。永璇也不愿意在这些俗礼上挑剔群臣,故而乾隆的丧礼上倒也没什么累倒大臣的事情出现。
随着乾隆的灵柩移出紫禁城,乾隆的嫔妃们则纷纷跟着那拉皇后搬往寿康宫。若是有子嗣的妃子还有点盼头,好歹过段日子就能出宫跟儿子去过了。但是有子嗣活下来的妃子不过那拉皇后、令妃与豫妃三人,相对于乾隆宠幸过的女人来说,那实在是太小的比例。那拉皇后自然是不能出宫,她已经被册封为孝仪皇太后,日后自然只能在寿康宫终老。而豫妃的儿子十七阿哥永璘岁数还小,还未到开府的年岁,豫妃自然还没需要再呆些日子。况且永璇对这位蒙古出生的庶母还是非常看重,毕竟蒙古人如今在前线冲锋,永璇无论如何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于是永璘小小年纪便得了贝勒的爵位,豫妃也成贵太妃。似乎是被人遗忘,令妃并没有按照惯例升一等,永琰也同样没有得到爵位。这让令妃十分不满,但无奈如今自己是跟着皇太后住在寿康宫,一举一动都让大家看得仔细,让她十分郁闷。
十二阿哥终究是得了郡王的位分,出去开府建牙。而四阿哥与十一阿哥都有了亲王的爵位,同时四阿哥被派往宗人府,十一阿哥则开始接手内务府。虽然和亲王一脉就此退出皇家内务,但毕竟得了北洋衙门,和亲王一系也无甚怨言。
而章佳氏终究是等来自己丈夫平安的消息,同时也等到了自己丈夫登基的喜讯。一时间府里众人纷纷磕头贺喜,这章佳氏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伴随永璇最长的王氏得封淑贵妃,另外便是诞有一子的那拉氏封了如妃,其余众女不过是贵人、常在。
永璇正式大朝的第一件事便是重启了内阁,只是内阁的人数得到了更大的扩充,同时更名为资议局。资议局成员可以是皇族中选派三分之一,翰林朝臣中选拔三分之一,同时再从各地士绅中挑选三分之一。他们为永璇提供朝政咨询,同时审议军机处的报告,与军机处形成制衡。
金镛对永璇的这个创举非常欣赏,看上去资议局再度分去了皇权,但实际上资议局与军机处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同时资议局是对皇帝负责,又没有实际执行的权利,所以资议局势必要维护皇权,故而与军机处所代表的相权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政治上的肮脏事情无须皇帝再度出面,皇帝显得更加超然。
待国内事情渐渐平稳之后,中华军队对俄国发起了总攻,与此同时和珅在上海秘密接触英国特使,商谈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能性。现在的英国和中国都明白了一点,单凭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国家是无法控制世界的,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列强俱乐部,通过这个俱乐部来控制世界。
“皇上,就这么走了?”皇后那拉氏似乎还没有从噩耗里清醒过来。即便乾隆对她是敬而非爱,但是对于那拉皇后来说,乾隆是她的丈夫,是她的天。
“娘娘,”容嬷嬷劝解了几句,“大行皇帝已经走了,娘娘若是不撑起身子骨来,只怕十二阿哥会被那起子小人排揎了去。”
“十二阿哥?”那拉皇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我为他挣了那么多,最后还是比不过那嘉妃!她已经是皇贵妃了,这会子只怕又要加皇太后了吧?”
“那又如何?”容嬷嬷道,“即便淑嘉皇贵妃成了皇太后,她的位分还是要在娘娘之下。您是大行皇帝拜过祖宗的皇后,她不过是母凭子贵罢了。况且娘娘如今过得好好的,只要娘娘一日还在宫里,凭谁能低看了十二阿哥去?”
“移宫的日子怕是要到了吧?”那拉氏略带眷念地看了看这坤宁宫。她现在已经晋升为皇太后,自然是不能再在坤宁宫里住着了。
“内务府已经来过几次了。”容嬷嬷道,“只是如今太皇太后还在,故而慈宁宫还是由太皇太后住着,娘娘怕是只能去寿康宫了。”
“不妨事。”那拉皇后想清楚之后,对住哪倒是没什么想法了。“寿康宫倒是安静,虽说常年没住人,但是我想新皇也不好意思让我们这群老太婆去马圈里住着罢?”
那拉氏的话语带酸味,容嬷嬷不敢接下去。毕竟这话那拉氏说了,永璇是无法发作的,但若是从自己嘴里出来,只怕是合族的性命都要搭进去。那拉氏见容嬷嬷不出声,便也晓得如今已经是永璇的天下,若是毁谤君上的话,就算自己身为皇太后,也少不得会被训斥。
后宫的琐事且不谈,内阁如今正在为永璇的新年号而烦恼,拟了好几个上去,都被永璇驳了回来。无论是吉祥喜庆的,还是积极进取的,都被永璇封驳了回来。弄得几个内阁大学士面面相觑,不知道新皇的心思到底是如何。
如今金镛虽然还未入阁,但是隐约有以他为首的态势。虽然金镛是打算退休了事的,但是定年号这样的大事还是必须要劝永璇早日定下来。毕竟这象征着一个皇权的交替,如果没有定下年号,那么很多事情都将无法开启。
但是金镛没有料到的是,永璇笑着道:“先生,为何我们不能使用黄帝纪年?”
金镛一愣,但是随即也明白了。黄帝纪年其实民间一直在用,只是没有人敢摊开来说罢了。毕竟皇帝的年号是象征着皇帝的一种权威,表示皇帝统御天下。而永璇拒绝使用年号,并将黄帝纪年公开化,无疑与永璇一直推行削弱皇帝的做法是相符的。与此同时,金镛还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公开缓和满汉矛盾的一个最佳契机。汉人将黄帝视为直系祖先,若是满清朝廷采用黄帝纪年,那意味着满清将汉人视为兄弟,而非被统治者。
金镛苦笑道:“皇上,只怕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若是容易就不会为难老先生了。”永璇见金镛苦笑便猜到他已经明白,“满汉之间的矛盾自大清入关以来就未断绝,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豪格在四川的大屠杀,让汉人对满人是戒心是从未平息过。虽然顺治爷试图修补满汉关系,无奈被朝中大臣掣肘,况且孝庄太后也并不是很喜欢汉人。”
听到永璇说出这些秘辛的时候,金镛额头上冒出密密的细汗,虽然他很清楚这些事,但是听到这些事从皇帝嘴中说出来却是很不一般的事情。
而永璇似乎并没有打算停止揭疮疤。“康熙朝的时候,圣祖爷对汉人的提防更是到了一个极致,毕竟三藩之乱让他忧心不已。即便到了圣祖后期,汉人在朝堂里也无多少权力。除了那些包衣奴才,朝堂之上又有几个汉臣?雍正爷时候,若不是满臣的根子已经坏了,汉臣就没有出头之日。再到大行皇帝,对汉臣那是又用又防的,累!朕不想这般了,这天下是中国人的天下,无论汉人、满人,皆是中国人,何苦来哉?”
“皇上能如此想,乃是天下人的福气。”金镛其实当然希望满汉之防能消失,但是他深知满人对所谓的“祖宗家法”是极其看重的,“只是如今时机并不对,皇上皇位未稳,若是有人借此生事,只怕横生变故。如今大军在外,朝廷内断不可乱。故,还请皇上赐下年号为佳。”
“那就‘嘉庆’吧。”永璇略带恶作剧的道。
“嘉庆?”金镛略一沉思,“这个年号倒是喜庆,若是皇上决意如此,便这般定下来吧。”
永璇首肯了年号之后,内阁跟军机处便放下心来,开始全力操持其乾隆的丧事来。首先是劝进永璇登基,按规矩永璇得与众臣三劝。虽然永璇觉得这个很矫情,无奈规矩如此也只得按部就班下去。永璇正式登基之后,丧礼便是正式开始。因为清朝有“以日代月”的先例,丧礼便是二十七日便能完成。永璇也不愿意在这些俗礼上挑剔群臣,故而乾隆的丧礼上倒也没什么累倒大臣的事情出现。
随着乾隆的灵柩移出紫禁城,乾隆的嫔妃们则纷纷跟着那拉皇后搬往寿康宫。若是有子嗣的妃子还有点盼头,好歹过段日子就能出宫跟儿子去过了。但是有子嗣活下来的妃子不过那拉皇后、令妃与豫妃三人,相对于乾隆宠幸过的女人来说,那实在是太小的比例。那拉皇后自然是不能出宫,她已经被册封为孝仪皇太后,日后自然只能在寿康宫终老。而豫妃的儿子十七阿哥永璘岁数还小,还未到开府的年岁,豫妃自然还没需要再呆些日子。况且永璇对这位蒙古出生的庶母还是非常看重,毕竟蒙古人如今在前线冲锋,永璇无论如何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于是永璘小小年纪便得了贝勒的爵位,豫妃也成贵太妃。似乎是被人遗忘,令妃并没有按照惯例升一等,永琰也同样没有得到爵位。这让令妃十分不满,但无奈如今自己是跟着皇太后住在寿康宫,一举一动都让大家看得仔细,让她十分郁闷。
十二阿哥终究是得了郡王的位分,出去开府建牙。而四阿哥与十一阿哥都有了亲王的爵位,同时四阿哥被派往宗人府,十一阿哥则开始接手内务府。虽然和亲王一脉就此退出皇家内务,但毕竟得了北洋衙门,和亲王一系也无甚怨言。
而章佳氏终究是等来自己丈夫平安的消息,同时也等到了自己丈夫登基的喜讯。一时间府里众人纷纷磕头贺喜,这章佳氏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伴随永璇最长的王氏得封淑贵妃,另外便是诞有一子的那拉氏封了如妃,其余众女不过是贵人、常在。
永璇正式大朝的第一件事便是重启了内阁,只是内阁的人数得到了更大的扩充,同时更名为资议局。资议局成员可以是皇族中选派三分之一,翰林朝臣中选拔三分之一,同时再从各地士绅中挑选三分之一。他们为永璇提供朝政咨询,同时审议军机处的报告,与军机处形成制衡。
金镛对永璇的这个创举非常欣赏,看上去资议局再度分去了皇权,但实际上资议局与军机处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同时资议局是对皇帝负责,又没有实际执行的权利,所以资议局势必要维护皇权,故而与军机处所代表的相权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政治上的肮脏事情无须皇帝再度出面,皇帝显得更加超然。
待国内事情渐渐平稳之后,中华军队对俄国发起了总攻,与此同时和珅在上海秘密接触英国特使,商谈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能性。现在的英国和中国都明白了一点,单凭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国家是无法控制世界的,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列强俱乐部,通过这个俱乐部来控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