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临危受命
1276年正月,寒风萧萧,雪花飘絮,森冷阴寒,虽说是新年,却没有喜气,临安城的人们处在一片惊慌失措的气氛中。蒙古铁蹄即将进攻临安城的谣言满天飞,人们担忧着,害怕着,惊恐着,惴惴不安,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在一个漫天飞雪,北风凌冽的下午,街上没有行人,人们都躲着房屋里御寒。突然一阵马蹄声远远地传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到最后惊天动地,如炸雷一般在人们的耳膜边轰击,震撼人心。这声音不是一面,而是三面,从东面,西面,北面突袭而来,这恐怖的声音,铺天盖地,仿佛地动山摇。
所有人都惊慌失措,谁都不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出,刚出生的婴儿都停止了啼哭。守城的士兵赶紧关了城门,躲在城楼里,城墙上的士兵瑟瑟发抖,在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看着城外,悲凉地等待着灾难的降临。
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蒙古大军停下来了,停下了,他们没有发起进攻。”
人们侧着耳朵倾听,是啊,真的呢,蒙古大军真的停下来了,马蹄声越来越稀少,渐渐地听不见了,一切归于安静。
人们探头探脑,朝门外看看,又都缩回去。这样没过多久,南城门突然出现了人,一个,二个,十个,二十个,无数个…
守城的禁军急了,急忙飞报皇宫,太皇太后急了,急忙传旨百官上朝。
不一会,朝堂上急促的钟声响起来,大大小小的官员听到钟声,慌慌张张地穿戴整齐就往皇宫里跑。
好多天没上朝了,这突然的钟声一定是因为城外的马蹄声才响起来的,钟声惊动了临安城的臣民,很多人走出家门,纷纷打听着,议论着,想要知道太皇太后做什么打算。
文天祥不久前刚刚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刚刚城外的马蹄声让他的神经紧绷,要不是马蹄声停下了,他此刻一定在城墙上,指挥杀敌。现在他听到了朝堂的钟声,便急急忙忙往宫里赶去。
他赶到朝堂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臣子们在了,众人窃窃私语,人人面有难色,见到文天祥,纷纷朝他围过来。
文天祥看到陆秀夫和高仁杰也在其中,他奇怪人怎么这么少,他心说难道我来得太快了,有些人还没有赶来。其实他不知道,该来的差不多都来了,不来的要么躲在家里,要么已经都在南门,南门现在乱着呢,守门的禁军已经拦不住了,因为等在那的好多都是官员,叫嚷着开门。虽然禁军们已经上报了,可是太皇太后的懿旨还没有来到,这些官员好多都是大员,一品的二品的都有,没有懿旨,守门的禁军哪里敢阻拦。
领头的禁军想拖延,尽量不开城门,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上前就给他一脚,骂道:“你是不是找死,你知道本官是谁吗?本官有先帝的御赐宝剑,可以先斩后奏,你再不开门,本官让你人头落地。”
领头的禁军慌了,御赐宝剑都来了,他拦不住,他还不想这么早就死,死得这么无辜,他只好下令打开城门,城门一打开,聚集的这些人呼啦啦就往城外跑。
领头的禁军哭了:“我只是一个守城的,你们都是大官呀,大官呀,大敌当前,你们怎么能这样。”
一个中年的官员一把把他推到在地:“你一个小小的看门吏,心还挺大的,哭什么哭,在这碍手碍脚的,识相的赶紧收拾东西逃命吧,别在这丢人现眼。”
领头的禁军不理解,他倒在地上呜呜哭着:“小小的看门吏怎么了,元贼来了,我也知道守城护国。你们,你们还是不是人啊,你们可都是大官,吃着朝廷的俸禄,沐浴着皇恩。”
没有人理他,雪,漫天的雪,江南好些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这些人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谁也懒得理这个小小看门吏。他们头也不回地走出临安城,慢慢地进入风雪中,消失不见。
看门吏倒在雪地里,无助地哭着,其他的禁军过来拉他,他也不起来。
他就那样悲伤地趴在雪地里,哭着哭着,他的心伤了。
陆秀夫急忙上前打招呼:“文相公,你来啦,大家都在等着你,现在可怎么办呢?听说好多官员已经去了南门,打算逃走呢。”
文天祥皱了皱眉:“本相也听说了,拦住了没?”
高仁杰道:“不知道,文相公,您看看,来朝堂的才这么些人,其他的人都没来。守城的禁军恐怕也拦不住,听说好多将官都去了南门,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懿旨,他们就弃城逃跑了。”
文天祥看得出来,高仁杰很忧郁,也很气愤,说到太皇太后的时候,他并没有拱手表示敬意,这并不像是一个臣子的作风。
文天祥赶紧拱了拱手,道:“太皇太后没有下懿旨吗,这怎么了得。”
陆秀夫道:“文相公,太皇太后和圣上还没有来,等会问问吧。”他还是敬重地拱了拱手。
文天祥道:“也只好如此了。”
不一会,一声不男不女的声音传来:“太皇太后驾到,皇帝陛下驾到。”
众臣赶紧排列整齐,静静恭候,太皇太后牵着年幼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众臣赶紧山呼太皇太后千岁,皇帝陛下万岁。
五岁的小皇帝想必受了惊吓,没有开口,怯生生地看着众位大臣,太皇太后示意众人平身,慌忙说道:“文爱卿,众位爱卿,刚刚都听到了吧,蒙元的大军已经在城外,这可如何是好?”
文天祥不敢抬头,他听出了太皇太后的焦虑和不安,忙恭声道:“回禀太皇太后,臣等已经听见了。”
太皇太后道:“事情紧急,哀家召集众位爱卿就是要商量这件事,咦,来的人怎么这么少?”
陆秀夫道:“启禀太皇太后,臣听闻有许多朝臣及家人在南门聚集,打算出城,不知道太皇太后有没有下懿旨禁止打开城门。”
太皇太后道:“这个,这个哀家已经听到守门禁军的禀报了,正要与众位爱卿商议,还没有来得及下懿旨。”
高仁杰暗暗摇头。
文天祥面色凝重,道:“还请太皇太后立刻下懿旨,任何人不得出入。”
太皇太后道:“就依卿家所言,哀家立刻下旨,来人,立即拟旨,发往南城。”
有太监立刻在一旁拟旨,太皇太后急道:“此次蒙元大军声势浩大,刚刚哀家还以为他们马上就要攻城了,内心焦虑不安。眼下他们突然停下来,想必是在安营扎寨,哀家孤儿寡母,诚惶诚恐,唯有依靠众位爱卿了。文爱卿,听说蒙元大军是由丞相伯颜亲自带领,不知道可有这回事。”
文天祥道:“据臣所知,确实是伯颜亲自领军,不过,倒也不必怕他。临安城兵精粮足,我等将帅齐心,一定可以打退元贼,护驾平安。”
陆秀夫道:“文相公所言极是,我等上下齐心,坚决守城,元贼长途奔袭,定当疲惫,一时半会是无法动临安城分毫的。太皇太后再发诏命令各地官员勤王,到时候内外夹击,一定能打退元贼。”
太监拟好了旨,呈上来,太皇太后看了一眼,盖上了印玺,命人道南门传旨去了。
太皇太后吩咐完毕,道:“文爱卿,陆爱卿所言甚是,哀家也这么认为。不过哀家有一事不明,此次伯颜带领大军三路围城,本以为他会立即攻城,哪知道他却突然停了,哀家怀疑他们是不是兵力不足,或者是军容疲惫,哀家打算让文爱卿出使蒙元大营一探虚实,不知可否。”
文天祥一怔,他想不到太皇太后会有这种打算。刚要回话,太皇太后接着道:“我大宋风雨飘摇,朝廷的将官,逃的逃,降的降,满城人心惶惶。文爱卿是肱骨之臣,一向忠心耿耿,想必愿意为哀家分忧解难。”
文天祥忙道:“谢太皇太后厚爱,微臣愿意出使蒙元大营,打探虚实,还请太皇太后放心。”
太皇太后似乎很满意,点头道:“文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早朝哀家有话对你说,你就先退朝准备吧,明日上完早朝立即出使蒙元大营。好了,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说的吗?”
文天祥只好先行告退。他有些纳闷,多事之秋,已经有多日不早朝了,太后特意说明日早朝,不知道明日有什么话对他说。
身为臣子,文天祥也不好问,只好回到了府邸,义军首领尹士,朱华及麻士虎三人正等着他。
三人向文天祥行过礼后,朱华道:“文相公,你回来啦,刚刚上朝太皇太后有什么安排?”
文天祥坐下来,道:“说来也奇怪,太皇太后对守城之事好像不上心,对官员逃跑之事好像也不在乎,明知道有官员要逃走,却不下旨紧闭城门。”
麻士虎道:“这是什么意思,末将听说那个南门的看门吏趴在地上一直哭,直到懿旨到了才肯起来。”
尹士道:“哎,比起这个看门吏,那些沐浴皇恩的大臣们可真是长了脸。”
还是朱华有心,他问文天祥道:“文相公,太皇太后作何打算?”
文天祥把太皇太后令他出使蒙元大营的事与三人一说,三人都觉得诧异,纷纷劝他三思。
等三人说完,文天祥道:“我等身为臣子,太皇太后诏命,如若违背,是为大不敬。本相身为右丞相见枢密使,怎可违背圣命。”
朱华急道:“话虽如此,可是如今大敌当前,文相公身为主将,担当大任,出使蒙元大营,换个人就行了,为何指名要文大人前去?”
文天祥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见文天祥意志坚决,朱华的情绪有些低落,不过他是礼貌地拱了拱手:“文相公,恕末将直言,太皇太后让您去蒙元大营,末将觉得没有安好心,摆明是让您有去无回。”
麻士虎一向听朱华的话,听他这么一说,有些激动,扯着嗓子道:“文相公,末将坚决不同意您去,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太皇太后早已经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此时此刻让您去蒙元大营,这是把文相公当成肥肉了,拱手送给元贼。”
“文相公,属下认为朱大哥和麻兄弟所说不无道理,还请文相公三思。”尹士附和道。
麻士虎还要再说,文天祥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案:“此话怎讲,我等受朝廷恩惠,食朝廷俸禄,为国尽忠,理当如此。三位不要再说了,本相意已决,休得再议。”
三人见文天祥好不妥协,无不摇头。朱华叹了口气,道:“既然文相公意已决,明日属下愿意陪文相公一同前往,伯颜老谋深算,是个厉害的角色,此去恐怕免不了唇枪舌剑。”
麻士虎愤愤道:“属下也愿意一同前往,若伯颜胆敢冒犯文相公,我定让他血溅五尺。”
尹士没有说什么,事到如今,他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文天祥看了看朱华,道:“朱将军,本相知道你一番好意,可是国难当头,本相身为朝廷右丞相,忠肝义胆,怎好退缩。不过,为了预防万一,三位将军明早还是不要一同去了,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如今我朝败局难免,他伯颜想必也不会守规矩,如果本相有什么三长两短,三位定要保全义军,护国安民,与元贼决一死战。”
“您这是何苦,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尹士脸色暗淡,眼角噙着泪水。
文天祥的眼神凌厉地扫过三人,一字一句道:“大丈夫顶天立地,心系国家社稷,岂可向元贼示弱。”
麻士虎还要说话,朱华朝他眨了眨眼睛,尹士会意,赶紧拉着麻士虎,三人告退,径直出了大堂。
待来到义军驻地,在大帐落座后,麻士虎忙问尹士:“尹兄弟刚刚为何要拉我?”
尹士一言不发,眼睛瞟了瞟朱华。
朱华面色凝重,勉强挤出一丝笑意:“麻贤弟,这是愚兄的意思。此事多说无益,文相公意已决,你们当知道他的心意。”顿了一顿,他接着道:“当年五木大战,士龙和尹玉二位兄弟先后战死,独剩愚兄苟且偷生。文相公之心日月可鉴,我等唯有保全,朝廷那些官员,除了陆秀夫陆相公和高仁杰高枢相,其他人已经完全不可依赖。陆相公和高枢相需要固守城池及打理朝政,眼下朝廷不能离了他们,明日除了文相公,想必没有人肯前去蒙元大营了吧。我等是文相公一手带出,费心竭力培养的义勇之士,理当争先,不可退缩。然二位贤弟正当华年,尹贤弟多智,麻贤弟勇猛,义军不能离了你们。如果愚兄和文相公有什么不测,二位贤弟一定要多些担待,继续奋战。”
“朱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正当华年,兄弟我是粗人,不懂这些,明天我一定要陪着文相公一起去。”麻士虎粗着嗓子,一脸的不愿意,他对朱华的分配有些不满。
尹士知道这是朱华的一片诚心,当年兄长尹玉,麻士虎的兄长麻士龙以及朱华三人跟着文相公鞍前马后,义结金兰,不料二人相继战死,如今只剩下朱华一个人,他的内心一定不好受,愧疚难安。他打算独自陪文相公去蒙元大营,让尹士和麻士虎留下来,目的就是想保全二人。
尹士拉了下麻士虎的衣襟:“士虎,你就听朱大哥的吧,眼下京都受困,正是用人之际,义军不能群龙无首,如果我们都去,那就乱了。”他勉强笑了笑,对朱华道,“义军这些年是文相公和兄长一手带起来的,二位都是义军的顶梁柱,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既然文相公意已决,那么就让兄弟我陪文相公去吧。”
麻士虎跳了起来,大手乱摇:“尹士,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兄长和你都不能去,要去也是我陪文相公前去。”
朱华看着眼前两位可爱的兄弟,叹了一口气,沉声道:“二位贤弟不要再争了,这是军令。伯颜也算是当世豪杰,他应当不会做什么出轨之举,再说就算他有什么异动,愚兄好歹也比二位贤弟多吃了几年盐,深入敌营之中,也许能为文相公分忧解难,传递消息。二位贤弟上阵杀敌不在话下,但与敌周旋,相信愚兄还是比二位多一些经验。”
麻士虎还是不肯,朱华厉声道:“大战将至,今夜必不平静,二位将军军务在身,应当听从军令,不得擅离职守。”他朝帐外大喊,“帐外的人听着,好生看管二位将军,不准他二人踏出大帐一步,违令者杀无赦!”
帐外的人不敢怠慢,传令下去,立刻就有一队人马过来把大帐团团围住。
朱华眉头紧皱:“二位贤弟,弟兄们的性命全在你们手上,小心落难之时求人,乞降之后翻脸啊。”说完他头也不回的出了大帐。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依然飘着雪,天色灰暗,文天祥刚走出大门,朱华就已经带领一队义军等在门口。
文天祥看见他并不显得意外,朝他笑了笑,道:“你来啦,走,随本相去上朝。”
朱华反而有些诧异:“还要去上朝?”
文天祥道:“当然,太皇太后昨天特意吩咐今日早朝,想必还有什么吩咐,我等身为臣子,理当为国分忧,为太皇太后解难。”
朱华内心一怔,对文天祥越发敬重起来。现如今,朝廷就像暴风浪里的一叶孤舟,随时倾覆,国家危在旦夕,人心惶惶,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记挂着社稷礼仪了。
文天祥和朱华在门口遇见了高仁杰,三人一同上了朝,朝堂上冷冷清清,仅仅陆秀夫和还有一个老太监在。
二人正在窃窃私语,见到文天祥和高仁杰来朝,急忙迎上来,老太监拜见文天祥后,毕恭毕敬道:“奉太皇太后旨意,老奴特意在这里等候文相公,太皇太后有一封密信请文相公带给伯颜。”
文天祥赶紧接过来,问道:“密信?太后不来早朝了。”
正说着又有几个大臣来到了朝堂,见到众人,纷纷走过来。
老太监道:“回文相公,陛下龙体昨夜受了风寒,太皇太后惴惴不安,正在悉心照料陛下,所以今日,今日…”
众大臣骚动起来,文天祥忙道:“陛下受了风寒,啊,要不要紧?”
老太监道:“陛下年幼,龙体欠安,老奴也着急的很。不老文相公牵挂,应无大碍。”
听说陛下无碍,大家都安心了,朱华向老太监拱了拱手,问道:“老总管,这密信是何用意?”
陆秀夫插话道:“本相早已问过,老总管并不知情,密信里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高仁杰神情凝重,像有心思,他对文天祥道:“文相公此去蒙元大营,可要多多保重啊。如今,哎,如今偌大的朝堂,竟然空空如也,连早朝都…,怎不叫人叹息。”
文天祥拱了拱手,道:“国难在即,人心离散,倒也在情理之中。众位大人也请多多保重,天祥此去,福祸难料,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就托付给众位了,还望众位费心费力,保我江山。”
高仁杰拱手道:“不劳文相公托付,世杰当肝脑涂地,为国尽忠。不过…”他摇了摇头,像是如骾在喉,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陆秀夫恭声道:“保重,文相公,秀夫等你的吉音。”
其他人也纷纷说保重,文天祥一一谢过。
突然他转过身子,面朝龙椅,扑通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众人愕然,朱华赶紧上前扶起文天祥。
老太监已经泣不成声:“文相公尽忠报国,天地可鉴,洒家定当向太皇太后禀告,昭示国人。”
阴郁的清晨,整个朝堂没有一丝生气,龙椅上的金光也分外暗淡。
文天祥与朱华告别众人,走出了朝廷,在他们身后,是无尽的惋惜声。
义军大帐内,尹士和麻士虎席地而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昨夜麻士虎几次欲要出去,都被守卫拦下。依着麻士虎的脾气早就动粗硬闯了,还是尹士拦住了他。
尹士明白,朱华这么安排实属无奈,义军不能无人指挥。三个将领一同前去,当今时局混乱,万一出了事,那么义军就是一盘散沙,死路一条。朝廷那些将领,没有逃的,大多数是投降派,指望他们,实在是不靠谱。
尹士一直在揣摩起朱华临走的那句话:“落难之时求人,乞降之后翻脸”,越想越觉得胆颤心惊。朱华跟着文相公起兵为国,一路走来,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到了临安,以为朝廷会热烈欢迎他们,哪知道朝廷里奸臣当道,乞降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表面上对文相公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在使坏,鼓噪太皇太后乞降。太皇太后眼下六神无主,早就胆怯惧怕,皇帝年幼无知,朝廷一应大事全凭太皇太后做主,眼下派出文相公出使蒙元大营,明着是让他去打探消息,与伯颜谈判,暗地里却不知是不是把文相公往火坑里送,好绝了主战的将士们的念头。
文相公这一去,明摆着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念头,而朱大哥也是一副慨然赴死的气概。如今把义军交给他和麻士虎,其用意不言自明。如果任由麻士虎擅自闯出去,英雄气概是有了,但那样就是白白便宜了伯颜和朝廷的一干投降派,搞不好义军惨遭杀戮。
麻士虎是个勇猛之士,战场上冲锋陷阵难逢敌手,但是这些动脑筋的事,他却是想不明白,也不想去想。尹士思前想后,明白了朱华的用意。他见麻士龙焦躁不安,走来走去,便按着他坐下,道:“士虎,朱大哥一片苦心,你我二人可不要辜负了他。眼下义军处境困难,临安城破城在即,你可不能冲动行事。”
麻士虎很不耐烦:“你要怎么样?干嘛总是拉着我不让我闯出去,我要和文相公一同去元贼的大营,杀他个人仰马翻的。”
尹士道:“真要那样,你是痛快了,兄弟们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麻士虎道:“我没想过,也没那个心情去想,这不是有你在想嘛。”
尹士道:“我是在想,如果我们都随着文相公去了蒙元大营,如果伯颜翻脸,要把我们全扣留起来,我们拼死反抗,最后以身殉国,成就了大业。我们死不足惜,只是我们死后,这些兄弟们要去向哪里?你有没有考虑过?”
经过这么一提醒,麻士虎恍然大悟:“这,这,不是吧。我是想把朱大哥替换下来,让我陪文相公一起去贼营。”
尹士冷笑道:“你去了就有用?你那臭脾气说不定弄坏了事情,那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朱大哥前去,他知道分寸,说不定能化转危机。眼下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文相公的安危,还要考虑兄弟们的安危。这些兄弟,跟着我们一路走来,你家兄长和我家兄长相继战死,这是仅存的义勇血脉,眼下不但要提防元贼,还要提防朝廷的那些奸臣贼子。”
麻士虎怒道:“他们敢?我宰了他们!”
“他们眼下是不敢,现在还求着我们维持治安。但是一旦文相公出了事,你能保证这些乱臣贼子不翻脸,不变节?陆相公和高枢相确实向着我们,可是到那时候恐怕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引颈待割了。我二人留在城内,一来可以保护忠良,二来可以维护义军,想方设法死守临安,与元贼决一死战,为国尽忠。再说伯颜也不一定会为难文相公,顶多是把他软禁起来,我们在外面想想办法,拼上性命也要把他和朱大哥救出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只要文相公和朱大哥能逃出去,总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经过尹士的一番劝解,麻士虎安静了下来,不再想着闯出大帐。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在一个漫天飞雪,北风凌冽的下午,街上没有行人,人们都躲着房屋里御寒。突然一阵马蹄声远远地传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到最后惊天动地,如炸雷一般在人们的耳膜边轰击,震撼人心。这声音不是一面,而是三面,从东面,西面,北面突袭而来,这恐怖的声音,铺天盖地,仿佛地动山摇。
所有人都惊慌失措,谁都不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出,刚出生的婴儿都停止了啼哭。守城的士兵赶紧关了城门,躲在城楼里,城墙上的士兵瑟瑟发抖,在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看着城外,悲凉地等待着灾难的降临。
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蒙古大军停下来了,停下了,他们没有发起进攻。”
人们侧着耳朵倾听,是啊,真的呢,蒙古大军真的停下来了,马蹄声越来越稀少,渐渐地听不见了,一切归于安静。
人们探头探脑,朝门外看看,又都缩回去。这样没过多久,南城门突然出现了人,一个,二个,十个,二十个,无数个…
守城的禁军急了,急忙飞报皇宫,太皇太后急了,急忙传旨百官上朝。
不一会,朝堂上急促的钟声响起来,大大小小的官员听到钟声,慌慌张张地穿戴整齐就往皇宫里跑。
好多天没上朝了,这突然的钟声一定是因为城外的马蹄声才响起来的,钟声惊动了临安城的臣民,很多人走出家门,纷纷打听着,议论着,想要知道太皇太后做什么打算。
文天祥不久前刚刚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刚刚城外的马蹄声让他的神经紧绷,要不是马蹄声停下了,他此刻一定在城墙上,指挥杀敌。现在他听到了朝堂的钟声,便急急忙忙往宫里赶去。
他赶到朝堂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臣子们在了,众人窃窃私语,人人面有难色,见到文天祥,纷纷朝他围过来。
文天祥看到陆秀夫和高仁杰也在其中,他奇怪人怎么这么少,他心说难道我来得太快了,有些人还没有赶来。其实他不知道,该来的差不多都来了,不来的要么躲在家里,要么已经都在南门,南门现在乱着呢,守门的禁军已经拦不住了,因为等在那的好多都是官员,叫嚷着开门。虽然禁军们已经上报了,可是太皇太后的懿旨还没有来到,这些官员好多都是大员,一品的二品的都有,没有懿旨,守门的禁军哪里敢阻拦。
领头的禁军想拖延,尽量不开城门,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上前就给他一脚,骂道:“你是不是找死,你知道本官是谁吗?本官有先帝的御赐宝剑,可以先斩后奏,你再不开门,本官让你人头落地。”
领头的禁军慌了,御赐宝剑都来了,他拦不住,他还不想这么早就死,死得这么无辜,他只好下令打开城门,城门一打开,聚集的这些人呼啦啦就往城外跑。
领头的禁军哭了:“我只是一个守城的,你们都是大官呀,大官呀,大敌当前,你们怎么能这样。”
一个中年的官员一把把他推到在地:“你一个小小的看门吏,心还挺大的,哭什么哭,在这碍手碍脚的,识相的赶紧收拾东西逃命吧,别在这丢人现眼。”
领头的禁军不理解,他倒在地上呜呜哭着:“小小的看门吏怎么了,元贼来了,我也知道守城护国。你们,你们还是不是人啊,你们可都是大官,吃着朝廷的俸禄,沐浴着皇恩。”
没有人理他,雪,漫天的雪,江南好些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这些人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谁也懒得理这个小小看门吏。他们头也不回地走出临安城,慢慢地进入风雪中,消失不见。
看门吏倒在雪地里,无助地哭着,其他的禁军过来拉他,他也不起来。
他就那样悲伤地趴在雪地里,哭着哭着,他的心伤了。
陆秀夫急忙上前打招呼:“文相公,你来啦,大家都在等着你,现在可怎么办呢?听说好多官员已经去了南门,打算逃走呢。”
文天祥皱了皱眉:“本相也听说了,拦住了没?”
高仁杰道:“不知道,文相公,您看看,来朝堂的才这么些人,其他的人都没来。守城的禁军恐怕也拦不住,听说好多将官都去了南门,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懿旨,他们就弃城逃跑了。”
文天祥看得出来,高仁杰很忧郁,也很气愤,说到太皇太后的时候,他并没有拱手表示敬意,这并不像是一个臣子的作风。
文天祥赶紧拱了拱手,道:“太皇太后没有下懿旨吗,这怎么了得。”
陆秀夫道:“文相公,太皇太后和圣上还没有来,等会问问吧。”他还是敬重地拱了拱手。
文天祥道:“也只好如此了。”
不一会,一声不男不女的声音传来:“太皇太后驾到,皇帝陛下驾到。”
众臣赶紧排列整齐,静静恭候,太皇太后牵着年幼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众臣赶紧山呼太皇太后千岁,皇帝陛下万岁。
五岁的小皇帝想必受了惊吓,没有开口,怯生生地看着众位大臣,太皇太后示意众人平身,慌忙说道:“文爱卿,众位爱卿,刚刚都听到了吧,蒙元的大军已经在城外,这可如何是好?”
文天祥不敢抬头,他听出了太皇太后的焦虑和不安,忙恭声道:“回禀太皇太后,臣等已经听见了。”
太皇太后道:“事情紧急,哀家召集众位爱卿就是要商量这件事,咦,来的人怎么这么少?”
陆秀夫道:“启禀太皇太后,臣听闻有许多朝臣及家人在南门聚集,打算出城,不知道太皇太后有没有下懿旨禁止打开城门。”
太皇太后道:“这个,这个哀家已经听到守门禁军的禀报了,正要与众位爱卿商议,还没有来得及下懿旨。”
高仁杰暗暗摇头。
文天祥面色凝重,道:“还请太皇太后立刻下懿旨,任何人不得出入。”
太皇太后道:“就依卿家所言,哀家立刻下旨,来人,立即拟旨,发往南城。”
有太监立刻在一旁拟旨,太皇太后急道:“此次蒙元大军声势浩大,刚刚哀家还以为他们马上就要攻城了,内心焦虑不安。眼下他们突然停下来,想必是在安营扎寨,哀家孤儿寡母,诚惶诚恐,唯有依靠众位爱卿了。文爱卿,听说蒙元大军是由丞相伯颜亲自带领,不知道可有这回事。”
文天祥道:“据臣所知,确实是伯颜亲自领军,不过,倒也不必怕他。临安城兵精粮足,我等将帅齐心,一定可以打退元贼,护驾平安。”
陆秀夫道:“文相公所言极是,我等上下齐心,坚决守城,元贼长途奔袭,定当疲惫,一时半会是无法动临安城分毫的。太皇太后再发诏命令各地官员勤王,到时候内外夹击,一定能打退元贼。”
太监拟好了旨,呈上来,太皇太后看了一眼,盖上了印玺,命人道南门传旨去了。
太皇太后吩咐完毕,道:“文爱卿,陆爱卿所言甚是,哀家也这么认为。不过哀家有一事不明,此次伯颜带领大军三路围城,本以为他会立即攻城,哪知道他却突然停了,哀家怀疑他们是不是兵力不足,或者是军容疲惫,哀家打算让文爱卿出使蒙元大营一探虚实,不知可否。”
文天祥一怔,他想不到太皇太后会有这种打算。刚要回话,太皇太后接着道:“我大宋风雨飘摇,朝廷的将官,逃的逃,降的降,满城人心惶惶。文爱卿是肱骨之臣,一向忠心耿耿,想必愿意为哀家分忧解难。”
文天祥忙道:“谢太皇太后厚爱,微臣愿意出使蒙元大营,打探虚实,还请太皇太后放心。”
太皇太后似乎很满意,点头道:“文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早朝哀家有话对你说,你就先退朝准备吧,明日上完早朝立即出使蒙元大营。好了,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说的吗?”
文天祥只好先行告退。他有些纳闷,多事之秋,已经有多日不早朝了,太后特意说明日早朝,不知道明日有什么话对他说。
身为臣子,文天祥也不好问,只好回到了府邸,义军首领尹士,朱华及麻士虎三人正等着他。
三人向文天祥行过礼后,朱华道:“文相公,你回来啦,刚刚上朝太皇太后有什么安排?”
文天祥坐下来,道:“说来也奇怪,太皇太后对守城之事好像不上心,对官员逃跑之事好像也不在乎,明知道有官员要逃走,却不下旨紧闭城门。”
麻士虎道:“这是什么意思,末将听说那个南门的看门吏趴在地上一直哭,直到懿旨到了才肯起来。”
尹士道:“哎,比起这个看门吏,那些沐浴皇恩的大臣们可真是长了脸。”
还是朱华有心,他问文天祥道:“文相公,太皇太后作何打算?”
文天祥把太皇太后令他出使蒙元大营的事与三人一说,三人都觉得诧异,纷纷劝他三思。
等三人说完,文天祥道:“我等身为臣子,太皇太后诏命,如若违背,是为大不敬。本相身为右丞相见枢密使,怎可违背圣命。”
朱华急道:“话虽如此,可是如今大敌当前,文相公身为主将,担当大任,出使蒙元大营,换个人就行了,为何指名要文大人前去?”
文天祥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见文天祥意志坚决,朱华的情绪有些低落,不过他是礼貌地拱了拱手:“文相公,恕末将直言,太皇太后让您去蒙元大营,末将觉得没有安好心,摆明是让您有去无回。”
麻士虎一向听朱华的话,听他这么一说,有些激动,扯着嗓子道:“文相公,末将坚决不同意您去,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太皇太后早已经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此时此刻让您去蒙元大营,这是把文相公当成肥肉了,拱手送给元贼。”
“文相公,属下认为朱大哥和麻兄弟所说不无道理,还请文相公三思。”尹士附和道。
麻士虎还要再说,文天祥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案:“此话怎讲,我等受朝廷恩惠,食朝廷俸禄,为国尽忠,理当如此。三位不要再说了,本相意已决,休得再议。”
三人见文天祥好不妥协,无不摇头。朱华叹了口气,道:“既然文相公意已决,明日属下愿意陪文相公一同前往,伯颜老谋深算,是个厉害的角色,此去恐怕免不了唇枪舌剑。”
麻士虎愤愤道:“属下也愿意一同前往,若伯颜胆敢冒犯文相公,我定让他血溅五尺。”
尹士没有说什么,事到如今,他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文天祥看了看朱华,道:“朱将军,本相知道你一番好意,可是国难当头,本相身为朝廷右丞相,忠肝义胆,怎好退缩。不过,为了预防万一,三位将军明早还是不要一同去了,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如今我朝败局难免,他伯颜想必也不会守规矩,如果本相有什么三长两短,三位定要保全义军,护国安民,与元贼决一死战。”
“您这是何苦,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尹士脸色暗淡,眼角噙着泪水。
文天祥的眼神凌厉地扫过三人,一字一句道:“大丈夫顶天立地,心系国家社稷,岂可向元贼示弱。”
麻士虎还要说话,朱华朝他眨了眨眼睛,尹士会意,赶紧拉着麻士虎,三人告退,径直出了大堂。
待来到义军驻地,在大帐落座后,麻士虎忙问尹士:“尹兄弟刚刚为何要拉我?”
尹士一言不发,眼睛瞟了瞟朱华。
朱华面色凝重,勉强挤出一丝笑意:“麻贤弟,这是愚兄的意思。此事多说无益,文相公意已决,你们当知道他的心意。”顿了一顿,他接着道:“当年五木大战,士龙和尹玉二位兄弟先后战死,独剩愚兄苟且偷生。文相公之心日月可鉴,我等唯有保全,朝廷那些官员,除了陆秀夫陆相公和高仁杰高枢相,其他人已经完全不可依赖。陆相公和高枢相需要固守城池及打理朝政,眼下朝廷不能离了他们,明日除了文相公,想必没有人肯前去蒙元大营了吧。我等是文相公一手带出,费心竭力培养的义勇之士,理当争先,不可退缩。然二位贤弟正当华年,尹贤弟多智,麻贤弟勇猛,义军不能离了你们。如果愚兄和文相公有什么不测,二位贤弟一定要多些担待,继续奋战。”
“朱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正当华年,兄弟我是粗人,不懂这些,明天我一定要陪着文相公一起去。”麻士虎粗着嗓子,一脸的不愿意,他对朱华的分配有些不满。
尹士知道这是朱华的一片诚心,当年兄长尹玉,麻士虎的兄长麻士龙以及朱华三人跟着文相公鞍前马后,义结金兰,不料二人相继战死,如今只剩下朱华一个人,他的内心一定不好受,愧疚难安。他打算独自陪文相公去蒙元大营,让尹士和麻士虎留下来,目的就是想保全二人。
尹士拉了下麻士虎的衣襟:“士虎,你就听朱大哥的吧,眼下京都受困,正是用人之际,义军不能群龙无首,如果我们都去,那就乱了。”他勉强笑了笑,对朱华道,“义军这些年是文相公和兄长一手带起来的,二位都是义军的顶梁柱,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既然文相公意已决,那么就让兄弟我陪文相公去吧。”
麻士虎跳了起来,大手乱摇:“尹士,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兄长和你都不能去,要去也是我陪文相公前去。”
朱华看着眼前两位可爱的兄弟,叹了一口气,沉声道:“二位贤弟不要再争了,这是军令。伯颜也算是当世豪杰,他应当不会做什么出轨之举,再说就算他有什么异动,愚兄好歹也比二位贤弟多吃了几年盐,深入敌营之中,也许能为文相公分忧解难,传递消息。二位贤弟上阵杀敌不在话下,但与敌周旋,相信愚兄还是比二位多一些经验。”
麻士虎还是不肯,朱华厉声道:“大战将至,今夜必不平静,二位将军军务在身,应当听从军令,不得擅离职守。”他朝帐外大喊,“帐外的人听着,好生看管二位将军,不准他二人踏出大帐一步,违令者杀无赦!”
帐外的人不敢怠慢,传令下去,立刻就有一队人马过来把大帐团团围住。
朱华眉头紧皱:“二位贤弟,弟兄们的性命全在你们手上,小心落难之时求人,乞降之后翻脸啊。”说完他头也不回的出了大帐。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依然飘着雪,天色灰暗,文天祥刚走出大门,朱华就已经带领一队义军等在门口。
文天祥看见他并不显得意外,朝他笑了笑,道:“你来啦,走,随本相去上朝。”
朱华反而有些诧异:“还要去上朝?”
文天祥道:“当然,太皇太后昨天特意吩咐今日早朝,想必还有什么吩咐,我等身为臣子,理当为国分忧,为太皇太后解难。”
朱华内心一怔,对文天祥越发敬重起来。现如今,朝廷就像暴风浪里的一叶孤舟,随时倾覆,国家危在旦夕,人心惶惶,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记挂着社稷礼仪了。
文天祥和朱华在门口遇见了高仁杰,三人一同上了朝,朝堂上冷冷清清,仅仅陆秀夫和还有一个老太监在。
二人正在窃窃私语,见到文天祥和高仁杰来朝,急忙迎上来,老太监拜见文天祥后,毕恭毕敬道:“奉太皇太后旨意,老奴特意在这里等候文相公,太皇太后有一封密信请文相公带给伯颜。”
文天祥赶紧接过来,问道:“密信?太后不来早朝了。”
正说着又有几个大臣来到了朝堂,见到众人,纷纷走过来。
老太监道:“回文相公,陛下龙体昨夜受了风寒,太皇太后惴惴不安,正在悉心照料陛下,所以今日,今日…”
众大臣骚动起来,文天祥忙道:“陛下受了风寒,啊,要不要紧?”
老太监道:“陛下年幼,龙体欠安,老奴也着急的很。不老文相公牵挂,应无大碍。”
听说陛下无碍,大家都安心了,朱华向老太监拱了拱手,问道:“老总管,这密信是何用意?”
陆秀夫插话道:“本相早已问过,老总管并不知情,密信里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高仁杰神情凝重,像有心思,他对文天祥道:“文相公此去蒙元大营,可要多多保重啊。如今,哎,如今偌大的朝堂,竟然空空如也,连早朝都…,怎不叫人叹息。”
文天祥拱了拱手,道:“国难在即,人心离散,倒也在情理之中。众位大人也请多多保重,天祥此去,福祸难料,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就托付给众位了,还望众位费心费力,保我江山。”
高仁杰拱手道:“不劳文相公托付,世杰当肝脑涂地,为国尽忠。不过…”他摇了摇头,像是如骾在喉,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陆秀夫恭声道:“保重,文相公,秀夫等你的吉音。”
其他人也纷纷说保重,文天祥一一谢过。
突然他转过身子,面朝龙椅,扑通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众人愕然,朱华赶紧上前扶起文天祥。
老太监已经泣不成声:“文相公尽忠报国,天地可鉴,洒家定当向太皇太后禀告,昭示国人。”
阴郁的清晨,整个朝堂没有一丝生气,龙椅上的金光也分外暗淡。
文天祥与朱华告别众人,走出了朝廷,在他们身后,是无尽的惋惜声。
义军大帐内,尹士和麻士虎席地而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昨夜麻士虎几次欲要出去,都被守卫拦下。依着麻士虎的脾气早就动粗硬闯了,还是尹士拦住了他。
尹士明白,朱华这么安排实属无奈,义军不能无人指挥。三个将领一同前去,当今时局混乱,万一出了事,那么义军就是一盘散沙,死路一条。朝廷那些将领,没有逃的,大多数是投降派,指望他们,实在是不靠谱。
尹士一直在揣摩起朱华临走的那句话:“落难之时求人,乞降之后翻脸”,越想越觉得胆颤心惊。朱华跟着文相公起兵为国,一路走来,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到了临安,以为朝廷会热烈欢迎他们,哪知道朝廷里奸臣当道,乞降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表面上对文相公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在使坏,鼓噪太皇太后乞降。太皇太后眼下六神无主,早就胆怯惧怕,皇帝年幼无知,朝廷一应大事全凭太皇太后做主,眼下派出文相公出使蒙元大营,明着是让他去打探消息,与伯颜谈判,暗地里却不知是不是把文相公往火坑里送,好绝了主战的将士们的念头。
文相公这一去,明摆着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念头,而朱大哥也是一副慨然赴死的气概。如今把义军交给他和麻士虎,其用意不言自明。如果任由麻士虎擅自闯出去,英雄气概是有了,但那样就是白白便宜了伯颜和朝廷的一干投降派,搞不好义军惨遭杀戮。
麻士虎是个勇猛之士,战场上冲锋陷阵难逢敌手,但是这些动脑筋的事,他却是想不明白,也不想去想。尹士思前想后,明白了朱华的用意。他见麻士龙焦躁不安,走来走去,便按着他坐下,道:“士虎,朱大哥一片苦心,你我二人可不要辜负了他。眼下义军处境困难,临安城破城在即,你可不能冲动行事。”
麻士虎很不耐烦:“你要怎么样?干嘛总是拉着我不让我闯出去,我要和文相公一同去元贼的大营,杀他个人仰马翻的。”
尹士道:“真要那样,你是痛快了,兄弟们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麻士虎道:“我没想过,也没那个心情去想,这不是有你在想嘛。”
尹士道:“我是在想,如果我们都随着文相公去了蒙元大营,如果伯颜翻脸,要把我们全扣留起来,我们拼死反抗,最后以身殉国,成就了大业。我们死不足惜,只是我们死后,这些兄弟们要去向哪里?你有没有考虑过?”
经过这么一提醒,麻士虎恍然大悟:“这,这,不是吧。我是想把朱大哥替换下来,让我陪文相公一起去贼营。”
尹士冷笑道:“你去了就有用?你那臭脾气说不定弄坏了事情,那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朱大哥前去,他知道分寸,说不定能化转危机。眼下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文相公的安危,还要考虑兄弟们的安危。这些兄弟,跟着我们一路走来,你家兄长和我家兄长相继战死,这是仅存的义勇血脉,眼下不但要提防元贼,还要提防朝廷的那些奸臣贼子。”
麻士虎怒道:“他们敢?我宰了他们!”
“他们眼下是不敢,现在还求着我们维持治安。但是一旦文相公出了事,你能保证这些乱臣贼子不翻脸,不变节?陆相公和高枢相确实向着我们,可是到那时候恐怕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引颈待割了。我二人留在城内,一来可以保护忠良,二来可以维护义军,想方设法死守临安,与元贼决一死战,为国尽忠。再说伯颜也不一定会为难文相公,顶多是把他软禁起来,我们在外面想想办法,拼上性命也要把他和朱大哥救出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只要文相公和朱大哥能逃出去,总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经过尹士的一番劝解,麻士虎安静了下来,不再想着闯出大帐。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