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英雄—时代

正文 第一章:十三洋行01

    一、  十三洋行

    上卷开卷曲曰:

    昨宵风声疾,今晨雨点紧。

    推窗闻花香,梧桐泪涕零。

    春天春风送,秋上秋雨淋。

    挥笔疾牧野,万魂夜呻吟。

    百年中国辱,八国联军贼。

    百万日军来,血染红万水。

    长江长叹息,黄河壶口坠。

    长城长万里,风飞箭楼追。

    北风树上啸,林海枪声急。

    南风吹草生,忠坟伴春泥。

    高立英雄碑,燕绕布谷鸣。

    幼儿田头嬉,炊烟袅袅起。

    月悬岭西斜,树下话春秋。

    字字血和泪,行行真情露。

    代代记耻辱,中华立风头。

    大地写英雄,留与后人读。

    “他妈的,洋囡好大的奶子!”一个扛着扁担的挑夫,看着刚走过去高个子洋囡那颤悠悠的一双大白奶子,喷着腥沫大叫。

    “哈哈……。。”后面一大群挑夫起哄大叫,惹得路人直朝这边看。

    南方的夏天,人们都是单衣薄衫,尤其是英国、法国的女子,个子高,皮肤白,喜穿低胸长裙,穿着高跟鞋,走起路来,那溜圆硕大雪白的双*乳,几乎要跳出来,引得一大群男人的眼球不忍离开,嘴里直吞口水。

    这只是广东洋货行,又叫十三洋行街道上的一瞬。

    南海海岸的十三洋行,灯火辉煌,一眼望不到头,外国人的洋楼,沿岸边整整齐齐,一顺溜地建造,有的屋顶四面坡水,有的屋顶汉宫如弦,岸上街道铺面,富丽堂皇,高低参差,鳞次栉比,尤如浩海,个个灯火通明,门庭若市,人群熙熙攘攘,穿着华丽,脑壳上修着一个大长辫子的中国商人,短衫短裤,打着赤脚,扛着扁担的码头装卸搬运工人,个个将大辫子盘到脑壳上,还有许多大个子金发碧眼的洋人,蓬乱的头发,硬扎的胡须,手杆子上尽是毛茸茸的,像猴子的手杆子,让人感觉是从猴群中出来的,洋囡的金色头发,有的像瀑布一样散开垂下,有的扎个马尾松,雪白的皮肤,低胸的连衣裙,半裸着丰硕的酥乳,连衣裙有红色的,有白包的,有粉红色的,紫色的。。。。。。,个个打扮高雅标致,煞是好看。街道、商铺里、码头上、商船上,人来人往,拥挤不堪,说着中国北平话、粤语、英话、半拉子英语夹杂汉语,不绝于耳,特别是码头工人的吆喝声、号子声,是那么有劲,让人感觉到,这世界是这么有活力。

    岸下水面上,船桅林立,远远的一大片,密密麻麻,灯火辉煌,极目远眺,浩浩荡荡,不知尽头。一个年轻地生意人对另外两个同伙说:

    “看!这就是我给你们讲的十三洋行。”这是一个少年人,身材颀长,身穿绸缎长褂,绸缎面的布鞋,头后面长长的辫子也梳得整齐溜光,大拇指戴一颗硕大的绿翡翠,在灯火的映辉下,闪着光。

    “真大呀!到底是广州,眼睛都看花了!”一个年纪稍大些的说,看上去有50多岁,背略显有些驼,头后面的辫子也盘到头顶上,外穿对襟汗衫,从胸部看出,长长的土布汗巾,从右肩,斜披在前胸后背,这样摆弄,凉快一些,干活也方便,穿着短裤,赤脚穿着草鞋。平时只打赤脚,不穿鞋的,只是进城来走亲戚,才上了穿草鞋。当时的中国百姓,大多数男人是这个样子的。

    “表哥,为啥叫十三洋行哇?”同行的少年,好奇地看着那贼亮贼亮的汽灯,问道。少年看上去有10来岁,剃着月牙头,后脑勺留下一小块头发,梳了个细小的辫子,三人是亲戚,一老一少是由少年生意人请来广州来看景色的。

    少年生意人理了一理思绪:

    心里盘算着,从康熙五十九年算起,到道光十九年(即1720-1839年)120年间,只有嘉庆十八年、道光十七年(即1813年、1837年)这两年恰好是十三家,其余各年都在十三家以下,在乾隆盛世时期的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达到二十六家。

    乾隆1757年清朝下令封锁边疆,只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不得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商。广州的洋行集中在离珠江约三100米的十三行街。在广州的洋行有:

    美国(花旗国);英国(红毛国);奧地利帝國双鹰国(双鹰国);普魯士单鹰国(单鹰国);丹麦黄旗国(黄旗国)、法兰西、瑞典、葡萄牙等国商人。

    十三洋行区除洋商、十三行外,还有中国官办的商行。:

    伍秉鉴的怡和行,商名浩官;     卢继光的广利行,商名茂官;

    潘绍光的同孚行,商名正官;     谢有仁的东兴行,商名鳌官;

    梁亟禧的天宝行,商名经官;     严启昌的兴泰行,商名孙青;

    潘文涛的中和行,商名明官;     马佐良的顺泰行,商名秀官;

    潘文海的仁和行,商名海官;     吴天垣的同顺行,商名爽官;

    易元昌的学泰行,商名昆官;     罗福泰的东昌行,商名林官;

    容有光的安昌行,商名达官。

    首屈一指的是,南海县富商伍秉鉴经营的怡和行,伍秉鉴家族企业拥有净资产2600万银元(约合50亿人民币),是当年的世界十大首富之一。矗立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曹雪芹《紅楼梦》的大观园媲美。广州十三行成为有清朝一代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三强并立的行商集团。

    清朝官府授予商行以外贸易特权,同时也从他们身上索取更多的财富,每年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粤海关监督进献各种珠宝珍玩,如钟表、花瓶、珐琅器皿、雕牙器皿、日规等,都是令洋行采办,赔垫资金,最后由十三行付现金,时间一长,积习相沿,商人渐渐叫苦不迭。也有不少是用在军费之上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廷为镇压台湾的林爽文起义,下令商行捐输三十万两。

    后来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伍秉鉴占其一,百年难遇,也映证了乾隆盛世,国富甲世界,名副其实大清帝国。伍秉鉴接手怡和行,善于笼络其他行商,1811年,伍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他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长期担任十三行公行的总商。鸦片战争爆发时,伍秉鉴和其他行商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战后,曾独自承担南京条约中外债300万中的100万,朝廷恩赐三品顶戴。鸦片战争让十三行遭到前所有未的冲击,居十三行之首伍秉鉴的怡和行,更是首当其冲,晚年的伍秉鉴甚为艰难。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