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裕妃
“娘娘……”嬷嬷的脸色有些不忍,也有些害怕生气的熹妃会将气撒到她身上。
因为她跟熹妃一样,这半年来,也被蒙蔽不少。手下的耳目被闻风而动的皇后折了不少,后宫的消息闭塞,消息没有以前那么灵通。
各宫都守得紧,不要说一些小事,就是全宫都知道的大事,她们也是只能等到最后,而不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能发现苗头。
现在,早上皇后?明的预告,她才慌慌知道。
所以她心紧,查问个明白才回的景仁宫。
看熹妃的样子,是一点都没有知道的样子。
唉!
嬷嬷咬咬牙,为了她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前程,熹妃的船她是不能下来了。所以,良心什么的,都只能让狗吃了,眼下怎么过这一坎才是正经。
“说吧!”没有看嬷嬷的脸色,熹妃还等着嬷嬷的话确定呢。
嬷嬷眼一闭,“有两位嫔升妃位。是裕嫔还有宁嫔!”
……
等着的下文的熹妃等了又等,嬷嬷就是没有继续说。熹妃轰然崩塌,心关一下就紧了。“其他的妃子呢?”脸色保不住平日表现的淡然,略显狰狞。
嬷嬷的头低低的,没有抬起。
熹妃的怒气收也收不住,想要摔东西,但是手上紧紧抓着的法珠串提醒她不能这么做。不能毁了她营造出来的慈悲、不争宠的形象。
勤儿听了嬷嬷的话也一呆,不过,看到熹妃的样子,嘴角却可疑上扬了。
**************************************************
景娴也知道了裕嫔和宁嫔进位的旨意。不过她并没有什么不满或不甘。
她知道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变数,所以两嫔提早进妃位,她一点也不奇怪。再加上这两妃一向得圣心,虽然雍正帝表现不明显,但是不惹事,全心只有雍正帝的嫔妃,雍正又不是没眼睛看不见,封妃也应该。
再说了,对景娴来说,多几妃和少几妃没什么不同,反正她又指不到她们过日子。
也碍不到她的手脚。反而是熹妃,嘿嘿。进了两妃,妃位上已满,熹妃一向当裕嫔是她的跟班,如今跟她同位份,不知是什么样的脸色。
听说,她还因为这些日子弘历经常办了好事而被雍正夸,就不知道……
景娴也知道雍正的动作,她还心不怀好意,想知道熹妃的想法呢。
低位答应常在之类的不说,再进最高也只是贵人常在,所以啊,景娴也懒得留意。如果是过几年那谦妃刘氏出现了,她还会分两分心思去看看她的芳华,不然,景娴的兴趣钉/死了熹妃这个前世的婆婆,今生的“姐妹”,再加上要过年了,宫里也在忙,她又怀着胎,还是专心养胎吧。
唔,让红姗去查查,这宫里的生活一成不变也有点无聊,只有被禁在一个小小空间的时候才会万分怀念可以翱翔的日子。景娴还在想着要不要一把直接让弘历死掉算了,跟着他们在这里玩好像没什么好处。
但又转而一想自己还是个金/丹/真/人呢,想法这么不积极,怎么进步,平凡人的生活让她的原本志向都泄/掉了,太不应该。
熹妃啊熹妃,本宫都还没有出手呢,你就已经这样了,这叫我这个一心一意来这个时空,将你们母子俩当对手的人情何以堪?
要知道上辈子你们给我的痛苦有多少。只要一想到我死去的孩子,我就恨不得生/吃了你们的肉,你知道吗?夜里,有没有听到你孙女的哭声,有没有看到你孙子惨白的小脸在窗外飘动?
我这个额娘是个没用的,太过信任于你们母子,自己又是个没成算的,之于让我万劫不复。只有你们一生都不安乐我才会平复我的恨气。
景娴沉浸在心/魔/中不可自拔。肚子里传来宝宝的胎动,才将快要走火入/魔的景娴唤了回来。
一身冷汗的景娴才晓得自己的怨气藏得这么深,她再怎么否定都没能将这股气送走。如果不是宝宝唤醒了她,后果不堪设想。修为散尽是轻的,宝宝也会受到重创,那才是让她悔肠子到青。
清心决不停转动,景娴恢复到一开始的平静中,钻牛角尖什么的,放一放吧,什么也重要不到宝宝。
景娴从来不敢阀视这个熹妃,因为她在她身上吃了足足几十年的苦头。如果不是生命的尽头,有师傅天枢星君的照拂,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们对她做的事情有多过份。
雍正帝此举深得她心。
她决定,奖励一下雍正帝。
虽然他不是为了她而这样做的,但一个不会再爱人的女人,对一个男人,还是她丈夫的男人无意中做了一件合乎于她心意的事情,除却爱情,她还可以给他其他的东西。
比如说可以强/身/健/体或是延年益寿的灵/丹。
景娴觉得,是时候让雍正帝服下强/身/健/体丹了,因为只要他活得好好的,她都不用出手,雍正帝就能把熹妃弄/得死去活来。
还有那个老是不经意在她逛御花园的时候出现的弘历。
*********************************************
几家欢喜几家愁。
裕嫔没有想到吧唧一个大馅饼就掉到她头上了。她听了皇后的话,恍恍惚惚出了永寿宫,脚步还是虚浮的,不敢相信。
不过宁嫔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裕嫔也就收起了这副讶异的表情。看来,真的是没有人知道皇上是突然宣布的。裕嫔一向守得住自己的心,雍正帝这样的伟岸男子,人中龙凤,是个女人都会喜欢上他。何况他还有至尊无上的地位。
但早期的冷落让她明白,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不要伸手,不是你的人也不要去奢望。红袖/添香,画眉描足这等事是有,但也许会出现在雍正帝和年贵妃的身上,会出现在雍正帝和皇后的身上,却不会出现在她这朵雍正帝后宫里的平凡的小花/身/上。
隐形人好几年,好运的生下一个孩子,让她的人生有了依靠。
她不想争什么。好好教养孩子,过小日子。就算后来孩子不能长在她的身边,主子的心思她不懂,就算有怨,她也会乖乖接受安排,因为她没资格争。
弘昼平平安安长大了。也有了保命的本事,任哪个兄弟上位,也可以做一个闲散王爷,好好过日子。而她,皇上需要她的时候,她可以陪在他的身边,说说话,做做女红。这样的感情比起那轰轰烈烈的娇美/爱情更好,既不显眼,又能让雍正帝将她放在心中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
她爱雍正帝,但不会将心全部交出去,因为交出去的她会做一个不是合格嫔妃会做的事情。会毁了她,也毁了她的孩子。
所以她只有等,只有等。在原地等着雍正帝有空时的驾临,等着宫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等着他与她或她们年华日渐老去。
平平淡淡的过着一生就好,她不想卷入什么爱/恨/情/仇/或是兄弟争位的世界中,只要能守着弘昼,她心愿足矣。而雍正帝,这个挂在心上的男人,他有无数人女人等着拥他入怀,做他的红颜,做他的知己,做他的知心爱人。所以她守着自己就好了……
本来她跟熹妃的感情真的好。在雍亲王府时两人相互扶持着走过这么多年。她是真的有心跟她一世相扶做“姐妹”。知道这位姐姐不甘人下的心思,她虽不赞成,但也不会去过度干扰他人的生活还有思想。只有远远的避着,这样的话题她从来不触碰,不接受。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将心思放在她的弘昼身上。
不管熹妃是为了什么,她相信“狡兔死,狐狗烹”这句话。无论成不成功,她的弘昼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但凡弘昼有些许等心思就算了,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像她一样的性格,不爱/掺和这些事。如此,她怎么能葬/送她的孩子?
熹妃姐姐,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
果然在年后的封妃大典上,熹妃那拉拢带着厌恶的神色让她明白,她们——没有回去的可能了。
各自坚守自己的坚持,我耿氏裕妃也不惧!
********************************************
这个年是热闹的,这个后宫也是热闹的。
这人啊,一头忙到头,想的就是过个好年,无论是上到皇上,下到凡夫俗子,一年的心愿就是能过一个平安富足的安乐年。
有什么阴谋,有什么诡计都等着这一年到头才能休息五天的日子过去再说吧。
雍正带着宫里的大大小小祭祀、祈福,与皇儿交流、赏赐前朝后宫,……朝前宫后都一团火的时候,景娴终是在这个即将要生/活好多年的皇宫第一次过年。
年后就是封妃典礼。
无论是不甘也好,羡慕、无视也罢,雍正帝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会选择封赏两妃。可能除了皇后,真的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意。
雍正独断纲常的作风深/入/人/心,后妃也没那胆子触大头,在皇后处旁敲侧击询问未果之下,也只有扭着小手绢看着两嫔加冕。所以熹妃想不明白也没用,眼争争地看着一向俯视的对象裕嫔,穿上与她同色同款的朝服。
因为她跟熹妃一样,这半年来,也被蒙蔽不少。手下的耳目被闻风而动的皇后折了不少,后宫的消息闭塞,消息没有以前那么灵通。
各宫都守得紧,不要说一些小事,就是全宫都知道的大事,她们也是只能等到最后,而不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能发现苗头。
现在,早上皇后?明的预告,她才慌慌知道。
所以她心紧,查问个明白才回的景仁宫。
看熹妃的样子,是一点都没有知道的样子。
唉!
嬷嬷咬咬牙,为了她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前程,熹妃的船她是不能下来了。所以,良心什么的,都只能让狗吃了,眼下怎么过这一坎才是正经。
“说吧!”没有看嬷嬷的脸色,熹妃还等着嬷嬷的话确定呢。
嬷嬷眼一闭,“有两位嫔升妃位。是裕嫔还有宁嫔!”
……
等着的下文的熹妃等了又等,嬷嬷就是没有继续说。熹妃轰然崩塌,心关一下就紧了。“其他的妃子呢?”脸色保不住平日表现的淡然,略显狰狞。
嬷嬷的头低低的,没有抬起。
熹妃的怒气收也收不住,想要摔东西,但是手上紧紧抓着的法珠串提醒她不能这么做。不能毁了她营造出来的慈悲、不争宠的形象。
勤儿听了嬷嬷的话也一呆,不过,看到熹妃的样子,嘴角却可疑上扬了。
**************************************************
景娴也知道了裕嫔和宁嫔进位的旨意。不过她并没有什么不满或不甘。
她知道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变数,所以两嫔提早进妃位,她一点也不奇怪。再加上这两妃一向得圣心,虽然雍正帝表现不明显,但是不惹事,全心只有雍正帝的嫔妃,雍正又不是没眼睛看不见,封妃也应该。
再说了,对景娴来说,多几妃和少几妃没什么不同,反正她又指不到她们过日子。
也碍不到她的手脚。反而是熹妃,嘿嘿。进了两妃,妃位上已满,熹妃一向当裕嫔是她的跟班,如今跟她同位份,不知是什么样的脸色。
听说,她还因为这些日子弘历经常办了好事而被雍正夸,就不知道……
景娴也知道雍正的动作,她还心不怀好意,想知道熹妃的想法呢。
低位答应常在之类的不说,再进最高也只是贵人常在,所以啊,景娴也懒得留意。如果是过几年那谦妃刘氏出现了,她还会分两分心思去看看她的芳华,不然,景娴的兴趣钉/死了熹妃这个前世的婆婆,今生的“姐妹”,再加上要过年了,宫里也在忙,她又怀着胎,还是专心养胎吧。
唔,让红姗去查查,这宫里的生活一成不变也有点无聊,只有被禁在一个小小空间的时候才会万分怀念可以翱翔的日子。景娴还在想着要不要一把直接让弘历死掉算了,跟着他们在这里玩好像没什么好处。
但又转而一想自己还是个金/丹/真/人呢,想法这么不积极,怎么进步,平凡人的生活让她的原本志向都泄/掉了,太不应该。
熹妃啊熹妃,本宫都还没有出手呢,你就已经这样了,这叫我这个一心一意来这个时空,将你们母子俩当对手的人情何以堪?
要知道上辈子你们给我的痛苦有多少。只要一想到我死去的孩子,我就恨不得生/吃了你们的肉,你知道吗?夜里,有没有听到你孙女的哭声,有没有看到你孙子惨白的小脸在窗外飘动?
我这个额娘是个没用的,太过信任于你们母子,自己又是个没成算的,之于让我万劫不复。只有你们一生都不安乐我才会平复我的恨气。
景娴沉浸在心/魔/中不可自拔。肚子里传来宝宝的胎动,才将快要走火入/魔的景娴唤了回来。
一身冷汗的景娴才晓得自己的怨气藏得这么深,她再怎么否定都没能将这股气送走。如果不是宝宝唤醒了她,后果不堪设想。修为散尽是轻的,宝宝也会受到重创,那才是让她悔肠子到青。
清心决不停转动,景娴恢复到一开始的平静中,钻牛角尖什么的,放一放吧,什么也重要不到宝宝。
景娴从来不敢阀视这个熹妃,因为她在她身上吃了足足几十年的苦头。如果不是生命的尽头,有师傅天枢星君的照拂,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们对她做的事情有多过份。
雍正帝此举深得她心。
她决定,奖励一下雍正帝。
虽然他不是为了她而这样做的,但一个不会再爱人的女人,对一个男人,还是她丈夫的男人无意中做了一件合乎于她心意的事情,除却爱情,她还可以给他其他的东西。
比如说可以强/身/健/体或是延年益寿的灵/丹。
景娴觉得,是时候让雍正帝服下强/身/健/体丹了,因为只要他活得好好的,她都不用出手,雍正帝就能把熹妃弄/得死去活来。
还有那个老是不经意在她逛御花园的时候出现的弘历。
*********************************************
几家欢喜几家愁。
裕嫔没有想到吧唧一个大馅饼就掉到她头上了。她听了皇后的话,恍恍惚惚出了永寿宫,脚步还是虚浮的,不敢相信。
不过宁嫔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裕嫔也就收起了这副讶异的表情。看来,真的是没有人知道皇上是突然宣布的。裕嫔一向守得住自己的心,雍正帝这样的伟岸男子,人中龙凤,是个女人都会喜欢上他。何况他还有至尊无上的地位。
但早期的冷落让她明白,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不要伸手,不是你的人也不要去奢望。红袖/添香,画眉描足这等事是有,但也许会出现在雍正帝和年贵妃的身上,会出现在雍正帝和皇后的身上,却不会出现在她这朵雍正帝后宫里的平凡的小花/身/上。
隐形人好几年,好运的生下一个孩子,让她的人生有了依靠。
她不想争什么。好好教养孩子,过小日子。就算后来孩子不能长在她的身边,主子的心思她不懂,就算有怨,她也会乖乖接受安排,因为她没资格争。
弘昼平平安安长大了。也有了保命的本事,任哪个兄弟上位,也可以做一个闲散王爷,好好过日子。而她,皇上需要她的时候,她可以陪在他的身边,说说话,做做女红。这样的感情比起那轰轰烈烈的娇美/爱情更好,既不显眼,又能让雍正帝将她放在心中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
她爱雍正帝,但不会将心全部交出去,因为交出去的她会做一个不是合格嫔妃会做的事情。会毁了她,也毁了她的孩子。
所以她只有等,只有等。在原地等着雍正帝有空时的驾临,等着宫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等着他与她或她们年华日渐老去。
平平淡淡的过着一生就好,她不想卷入什么爱/恨/情/仇/或是兄弟争位的世界中,只要能守着弘昼,她心愿足矣。而雍正帝,这个挂在心上的男人,他有无数人女人等着拥他入怀,做他的红颜,做他的知己,做他的知心爱人。所以她守着自己就好了……
本来她跟熹妃的感情真的好。在雍亲王府时两人相互扶持着走过这么多年。她是真的有心跟她一世相扶做“姐妹”。知道这位姐姐不甘人下的心思,她虽不赞成,但也不会去过度干扰他人的生活还有思想。只有远远的避着,这样的话题她从来不触碰,不接受。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将心思放在她的弘昼身上。
不管熹妃是为了什么,她相信“狡兔死,狐狗烹”这句话。无论成不成功,她的弘昼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但凡弘昼有些许等心思就算了,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像她一样的性格,不爱/掺和这些事。如此,她怎么能葬/送她的孩子?
熹妃姐姐,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
果然在年后的封妃大典上,熹妃那拉拢带着厌恶的神色让她明白,她们——没有回去的可能了。
各自坚守自己的坚持,我耿氏裕妃也不惧!
********************************************
这个年是热闹的,这个后宫也是热闹的。
这人啊,一头忙到头,想的就是过个好年,无论是上到皇上,下到凡夫俗子,一年的心愿就是能过一个平安富足的安乐年。
有什么阴谋,有什么诡计都等着这一年到头才能休息五天的日子过去再说吧。
雍正带着宫里的大大小小祭祀、祈福,与皇儿交流、赏赐前朝后宫,……朝前宫后都一团火的时候,景娴终是在这个即将要生/活好多年的皇宫第一次过年。
年后就是封妃典礼。
无论是不甘也好,羡慕、无视也罢,雍正帝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会选择封赏两妃。可能除了皇后,真的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意。
雍正独断纲常的作风深/入/人/心,后妃也没那胆子触大头,在皇后处旁敲侧击询问未果之下,也只有扭着小手绢看着两嫔加冕。所以熹妃想不明白也没用,眼争争地看着一向俯视的对象裕嫔,穿上与她同色同款的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