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出征
暮色沉沉,玉兔东升。
胤禛刚从外头回来,满身的寒气,还没进院,蔡英小跑着赶过来,低声道:“爷,十三爷在里头等着您呢。”
胤禛微微皱眉。康熙前几日召胤祥谈心,父子唏嘘良久,对胤祥的约束也稍稍松了些,因此传出风声康熙有意将征西大将军之位交予胤祥。但胤禛心里头明镜一般,康熙属意的还是胤祯。胤祥在此时前来寻他,显然不够明智。
胤禛快步走进去。命木长天守在门口。
胤祥听到脚步声,站起身转过来:“四哥。”
胤禛顿了一下,还是舍不得责备胤祥。很长时间未见,他也有些想念这个十三弟,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老十三。”
“四哥,你也知我来意,可有消息?”
胤禛见胤祥一脸掩饰不住的希冀,微微别开眼睛:“老十三,此事自有皇父与诸臣工定夺……”
“那便是老十四了。”胤祥苦笑。“四哥,你当弟弟真的稀罕这个大将军王的位子?现在外头都传开了,皇父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却又迟迟不立储君。大将军之位与谁,储君之位怕是也……”
胤禛自然也听过这话,是门人告予他的。但他只是一笑而过,并不在意。没想到胤祥似是信了。“市井流言不足为信。”
“弟弟自知无才无德,也从未奢望过那个位子。但是,”胤祥咬着牙,烛火映在眸中,闪烁跳动。“快七年了,我就一直被圈在这方寸之地,抬头就只能看见那一小片天,每日见到的就是那么几个下人。偶尔出去给皇父请安也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乱子,连来见四哥都不敢……”
胤禛心中也自悲凉,轻轻拍拍胤祥的肩头。“我知你过的难,我在外头也是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一步便万劫不复。皇父有心护你才……”
“四哥。”胤祥提高了声音。“蝇营狗苟,生不如死;马革裹尸虽死犹生。弟弟已做了这么多年活死人,不想一辈子如此。”
“老十三,人活着总还有个指望,若是……便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
胤祥指着自己鬓边零零星星的白发。“四哥,你还能看出弟弟不过而立之年吗?每次顾镜见此,我都……”他红了眼圈,猛地转过去。
胤禛知他多年形同囚禁,满腹怨气,却不知如何安慰,喃喃叫道:“老十三……”
胤祥声音渐渐平静下来:“老十四向来与弟弟不对路,若他将来真的再升一步,岂还有弟弟的活路,必是被人百般作践,恐怕还不及今日。这或许是弟弟最后一次出那四方天地的机会了,弟弟宁愿血染黄沙……以报君恩!”
“胡说什么!”胤禛一把抓住他的手,强硬地拉着他转过来。
胤祥满脸泪痕,尴尬地垂了头。
“这点子磨难就让拼命十三郎一心求死了?皇父昔日亲口夸你为千里驹。既是千里驹,必有恣意驰骋的一日!至于皇位……”胤禛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已有圣意……”
胤祥诧异地抬起头:“不是老十四……”
“自然不是。”胤禛单手背在身后,眸光深邃,望向远方,周身散发着高贵冷艳的气息。
“啊,那是……”
胤禛不动声色,悄悄扬起下巴。
“八哥?”
什么眼光!没看见四爷这都霸气侧漏了吗,竟然以为是八爷?胤禛黑着脸,想瞪他一眼又觉得失了风度,硬邦邦地道:“不是。”
胤祥扑哧一笑。
胤禛这才反应过来,胤祥竟然在逗他!“老十三!你……”
胤祥连忙正色道:“四哥,弟弟知你的意思,只是这有几成把握……皇父连大军都交予老十四了,是何等宠信。况他大军在握,恐怕横生变数……”
胤禛知他的意思,从书架中取出一本书,翻开,里面是一封书信,递与胤祥。
“这是,戴先生的信?”
“不错。”戴铎前几年被他推举外放做官,官职在身不得回京,故几个月就来一封书信,分析时局。不得不说,戴铎是难得的智者,对时局参悟极为透彻。这封信中关于大将军之位的分析,一针见血。
胤祥细细看去,眼睛渐渐亮了。没等看完,激动地抬起头:“四哥,戴先生所言极是。大将军之位虽尊荣无限,常年征战塞外,将士家小都在京中,不足为惧。最后鹿死谁手,还要看圣意。”
胤禛松了口气。对胤祥来说,戴铎就是大杀器有木有!在胤祥心中,戴铎就是那戴半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哪怕相隔万里,一封书信也能让胤祥叹服。
胤禛心里嘀咕,是不是让戴铎装过头了……不过以后要是胤祥不听话,就关门放戴铎!“放心了便回去吧,在我这里待久了不好。多少双眼睛看着咱们兄弟呢。”
胤祥撇嘴:“弟弟来看四哥,兄友弟恭,皇父也欢喜,谁敢乱嚼舌头?”话虽这么说,还是乖乖走了。
三日之后,圣旨便下来了。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即日授印出征。
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
康熙传旨,当日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胤禛到得早,刚下了马,就见胤祯远远骑马而来,一身戎装,英气勃勃,与四爷相似的面容散发着光彩,黑瞳亮如繁星。“四哥。”
胤禛深深看了他一眼,轻声道:“老十四,此去珍重。”
胤祯挑眉:“多谢四哥。”转过身微微笑了。他出征之前,送别之词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无非就是大将军王前途无量,此去旗开得胜,为大清诛逆贼之类。唯有母妃家眷与胤禛,让他此去珍重。这便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之情吧,如此温暖。
时辰一到,太和殿正门大开,梁九功手捧圣旨,待两排太监依次排开,当众宣读。
众人齐跪,山呼万岁。
康熙接过身边太监托举的金灿灿大将军王印,亲手交予胤祯,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
诸王、贝勒等俱簇拥着胤祯。康熙车架由太监推着,圆盖上垂的明黄色缨络随风轻晃。到城外列兵处,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十万大军出关,胤禛在后方忙的焦头烂额。国库空虚,但行军打仗,粮草、军械、军衣哪个不要银子?又有层层克扣、互相推诿……胤禛拿出冷面王的架势,连诛了几个敢往军饷里伸手的。有人有心趁机捞一笔,见此收敛了许多。
武器却又出了问题,朝廷长时间未曾打过仗,武器制造一时跟不上。胤禛不断施压,连办了几个办事不利的,兵部的官儿现在一见他腿肚子就打颤,兵器还是催不上来。
总不能让将士赤手搏白刃,胤禛思来想去,还是去求见康熙。请旨从沿途驻军之处的库里拨一些应急。
进了养心殿,胤禛请安已毕,小心翼翼道:“儿臣办事不利,请皇父责罚。现在武器还未完工,眼看大军要与策妄阿喇布坦交手,恐怕赶之不及。恳请皇父降旨,从沿途驻军之处的库里拨一些应急。”
“朕已拟好了旨意,一会儿便让人传下去。”
胤禛一怔。康熙从大军出征之日起就从未过问后方补给之事,原来不是不关心,只是没表现出来。“皇父圣明。”
康熙动了动,换了个更放松的姿势。“朕听说拖欠将士的军饷还差了些,你从自己府里拨银子补齐了?”
“是。儿臣无能,筹不出款子,只好……”
“朕果然没看错你。知道朕为何将此事交付于你吗?”
四爷长得俊秀,身材又好,你把差事交给四爷说明你有眼光。胤禛犹豫片刻:“儿臣不知。”
“那你知朕为何要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此乃皇父对十四弟一片拳拳关爱之情……”
康熙声音冰冷:“人心不齐。你办事有方,但能做此差事的人也不少。之所以交予你,是肯全心办差之人不多。降旨也是一样,若没朕弹压,老十四想调动全军,怕也是不易。”
胤禛无话可说,只得叩首:“此乃儿臣分内之事。”
康熙轻轻一叹。“朕就取你忠孝友爱四字。”这些儿子虽让他不省心,到底是父子,还是要为他们打算的。现在这些儿子水火不容,一个登基,怕除了与他要好的都不得善终。尤其是胤礽,曾经的太子,对任何一个上台的君王来讲都是阻碍。手足相残,此非他所愿见。若是胤禛……若是胤禛会有所不同吧。
心里转着无数念头,康熙面上丝毫不显,换了个话题:“朕听闻军衣也未筹齐?”
“是。不过儿臣……”
……
养心殿里的烛光亮到很晚。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就要继位了,也就意味着要和康师傅say goodbye 了......(挥舞小手帕,康师傅,人家舍不得你嘤嘤嘤~可是你不走,太子哥哥就出不来......)
下一章太子哥哥终于要出来了~~~
胤禛刚从外头回来,满身的寒气,还没进院,蔡英小跑着赶过来,低声道:“爷,十三爷在里头等着您呢。”
胤禛微微皱眉。康熙前几日召胤祥谈心,父子唏嘘良久,对胤祥的约束也稍稍松了些,因此传出风声康熙有意将征西大将军之位交予胤祥。但胤禛心里头明镜一般,康熙属意的还是胤祯。胤祥在此时前来寻他,显然不够明智。
胤禛快步走进去。命木长天守在门口。
胤祥听到脚步声,站起身转过来:“四哥。”
胤禛顿了一下,还是舍不得责备胤祥。很长时间未见,他也有些想念这个十三弟,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老十三。”
“四哥,你也知我来意,可有消息?”
胤禛见胤祥一脸掩饰不住的希冀,微微别开眼睛:“老十三,此事自有皇父与诸臣工定夺……”
“那便是老十四了。”胤祥苦笑。“四哥,你当弟弟真的稀罕这个大将军王的位子?现在外头都传开了,皇父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却又迟迟不立储君。大将军之位与谁,储君之位怕是也……”
胤禛自然也听过这话,是门人告予他的。但他只是一笑而过,并不在意。没想到胤祥似是信了。“市井流言不足为信。”
“弟弟自知无才无德,也从未奢望过那个位子。但是,”胤祥咬着牙,烛火映在眸中,闪烁跳动。“快七年了,我就一直被圈在这方寸之地,抬头就只能看见那一小片天,每日见到的就是那么几个下人。偶尔出去给皇父请安也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乱子,连来见四哥都不敢……”
胤禛心中也自悲凉,轻轻拍拍胤祥的肩头。“我知你过的难,我在外头也是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一步便万劫不复。皇父有心护你才……”
“四哥。”胤祥提高了声音。“蝇营狗苟,生不如死;马革裹尸虽死犹生。弟弟已做了这么多年活死人,不想一辈子如此。”
“老十三,人活着总还有个指望,若是……便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
胤祥指着自己鬓边零零星星的白发。“四哥,你还能看出弟弟不过而立之年吗?每次顾镜见此,我都……”他红了眼圈,猛地转过去。
胤禛知他多年形同囚禁,满腹怨气,却不知如何安慰,喃喃叫道:“老十三……”
胤祥声音渐渐平静下来:“老十四向来与弟弟不对路,若他将来真的再升一步,岂还有弟弟的活路,必是被人百般作践,恐怕还不及今日。这或许是弟弟最后一次出那四方天地的机会了,弟弟宁愿血染黄沙……以报君恩!”
“胡说什么!”胤禛一把抓住他的手,强硬地拉着他转过来。
胤祥满脸泪痕,尴尬地垂了头。
“这点子磨难就让拼命十三郎一心求死了?皇父昔日亲口夸你为千里驹。既是千里驹,必有恣意驰骋的一日!至于皇位……”胤禛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已有圣意……”
胤祥诧异地抬起头:“不是老十四……”
“自然不是。”胤禛单手背在身后,眸光深邃,望向远方,周身散发着高贵冷艳的气息。
“啊,那是……”
胤禛不动声色,悄悄扬起下巴。
“八哥?”
什么眼光!没看见四爷这都霸气侧漏了吗,竟然以为是八爷?胤禛黑着脸,想瞪他一眼又觉得失了风度,硬邦邦地道:“不是。”
胤祥扑哧一笑。
胤禛这才反应过来,胤祥竟然在逗他!“老十三!你……”
胤祥连忙正色道:“四哥,弟弟知你的意思,只是这有几成把握……皇父连大军都交予老十四了,是何等宠信。况他大军在握,恐怕横生变数……”
胤禛知他的意思,从书架中取出一本书,翻开,里面是一封书信,递与胤祥。
“这是,戴先生的信?”
“不错。”戴铎前几年被他推举外放做官,官职在身不得回京,故几个月就来一封书信,分析时局。不得不说,戴铎是难得的智者,对时局参悟极为透彻。这封信中关于大将军之位的分析,一针见血。
胤祥细细看去,眼睛渐渐亮了。没等看完,激动地抬起头:“四哥,戴先生所言极是。大将军之位虽尊荣无限,常年征战塞外,将士家小都在京中,不足为惧。最后鹿死谁手,还要看圣意。”
胤禛松了口气。对胤祥来说,戴铎就是大杀器有木有!在胤祥心中,戴铎就是那戴半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哪怕相隔万里,一封书信也能让胤祥叹服。
胤禛心里嘀咕,是不是让戴铎装过头了……不过以后要是胤祥不听话,就关门放戴铎!“放心了便回去吧,在我这里待久了不好。多少双眼睛看着咱们兄弟呢。”
胤祥撇嘴:“弟弟来看四哥,兄友弟恭,皇父也欢喜,谁敢乱嚼舌头?”话虽这么说,还是乖乖走了。
三日之后,圣旨便下来了。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即日授印出征。
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
康熙传旨,当日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胤禛到得早,刚下了马,就见胤祯远远骑马而来,一身戎装,英气勃勃,与四爷相似的面容散发着光彩,黑瞳亮如繁星。“四哥。”
胤禛深深看了他一眼,轻声道:“老十四,此去珍重。”
胤祯挑眉:“多谢四哥。”转过身微微笑了。他出征之前,送别之词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无非就是大将军王前途无量,此去旗开得胜,为大清诛逆贼之类。唯有母妃家眷与胤禛,让他此去珍重。这便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之情吧,如此温暖。
时辰一到,太和殿正门大开,梁九功手捧圣旨,待两排太监依次排开,当众宣读。
众人齐跪,山呼万岁。
康熙接过身边太监托举的金灿灿大将军王印,亲手交予胤祯,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
诸王、贝勒等俱簇拥着胤祯。康熙车架由太监推着,圆盖上垂的明黄色缨络随风轻晃。到城外列兵处,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十万大军出关,胤禛在后方忙的焦头烂额。国库空虚,但行军打仗,粮草、军械、军衣哪个不要银子?又有层层克扣、互相推诿……胤禛拿出冷面王的架势,连诛了几个敢往军饷里伸手的。有人有心趁机捞一笔,见此收敛了许多。
武器却又出了问题,朝廷长时间未曾打过仗,武器制造一时跟不上。胤禛不断施压,连办了几个办事不利的,兵部的官儿现在一见他腿肚子就打颤,兵器还是催不上来。
总不能让将士赤手搏白刃,胤禛思来想去,还是去求见康熙。请旨从沿途驻军之处的库里拨一些应急。
进了养心殿,胤禛请安已毕,小心翼翼道:“儿臣办事不利,请皇父责罚。现在武器还未完工,眼看大军要与策妄阿喇布坦交手,恐怕赶之不及。恳请皇父降旨,从沿途驻军之处的库里拨一些应急。”
“朕已拟好了旨意,一会儿便让人传下去。”
胤禛一怔。康熙从大军出征之日起就从未过问后方补给之事,原来不是不关心,只是没表现出来。“皇父圣明。”
康熙动了动,换了个更放松的姿势。“朕听说拖欠将士的军饷还差了些,你从自己府里拨银子补齐了?”
“是。儿臣无能,筹不出款子,只好……”
“朕果然没看错你。知道朕为何将此事交付于你吗?”
四爷长得俊秀,身材又好,你把差事交给四爷说明你有眼光。胤禛犹豫片刻:“儿臣不知。”
“那你知朕为何要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此乃皇父对十四弟一片拳拳关爱之情……”
康熙声音冰冷:“人心不齐。你办事有方,但能做此差事的人也不少。之所以交予你,是肯全心办差之人不多。降旨也是一样,若没朕弹压,老十四想调动全军,怕也是不易。”
胤禛无话可说,只得叩首:“此乃儿臣分内之事。”
康熙轻轻一叹。“朕就取你忠孝友爱四字。”这些儿子虽让他不省心,到底是父子,还是要为他们打算的。现在这些儿子水火不容,一个登基,怕除了与他要好的都不得善终。尤其是胤礽,曾经的太子,对任何一个上台的君王来讲都是阻碍。手足相残,此非他所愿见。若是胤禛……若是胤禛会有所不同吧。
心里转着无数念头,康熙面上丝毫不显,换了个话题:“朕听闻军衣也未筹齐?”
“是。不过儿臣……”
……
养心殿里的烛光亮到很晚。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就要继位了,也就意味着要和康师傅say goodbye 了......(挥舞小手帕,康师傅,人家舍不得你嘤嘤嘤~可是你不走,太子哥哥就出不来......)
下一章太子哥哥终于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