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引言
在康拉岛的海边,一座哥特式的小楼中,住着一个老人。不知道从何时起,这里的人们就习惯称呼这位老人“安老头”。也许是因为老人安详的神情,或是他的安宁。
康拉岛是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她是一个降落在人间被人遗忘的天使。宁静而安详,自然而和谐,这只是使她富有魅力的外层。而使她更吸引人的内层是她的包容。在这里,你丝毫不必遮掩,你只是在表现自己最真的一种状态。没有人会去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而挖苦他人,更没有所谓的“始作俑者”。
在海风轻轻吹拂的晚上,岛上的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谈论一切话题。大到从国家政策,小到从隔壁的老奶奶家的花猫生了几只小猫。只要不是攻击他人,或是一味的突出自己,你尽可以谈天说地。这里的人们可以一整天不吃饭,但是如果一天不与人交谈,他们便会感觉浑身不舒服,似乎认为生活失去了一种美的滋味。
故事就是这样拉开序幕的。
新的一天开始,呼吸着咸咸的海风,在这里你不会烦躁不安。尽管是早上六点二十,但由于这是靠近东经,所以你可以更早的觉察日出。“安”的房子是二十世纪的产物,虽然有些破旧,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品味。红木木家具随处可见,一台唱片机发出年代久远在如今已稀有的歌声。今天是九月二十三日,虽不是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人世事事无常,谁又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所以,今天对于“安”说,依旧不寻常。
起床的第一件事似乎早已习以为常——煮咖啡,然后细细品味咖啡带来的清香。接着才开始一天的任务······
看了看桌上的台历,才发现今天是周五。“安”突然感觉一股莫名的欣喜,因为伴随着周末的到来,他又可以去教堂了。对了,忘了告诉你,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周末去教堂成为了他的不二之选。
“是时候离开了!”朱莉告诉自己,但是她才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华!有那么多的精彩生活她还没有经历,没有和朋友们郊游,没有开始一个的远行,没有谈过正儿八经的爱情,没有······现在才突然发现我的生命中怎么可以有这么多“没有”,朱莉开始有些犹豫了。
居住在岛外繁华都市的朱莉是市中心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她不得不和外婆一起住。但是毕竟外婆年纪大了,和她的观念有所不同,她能和外婆交流的少之又少。除了童年讲给她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似乎她从外婆那里学到的就是要“好好做人,享受生活”诸如此类的教条式的忠告了。
但是离开后她又能去哪里呢?去找埃文斯教授,告诉他一切真相?不,绝对不可以。我想我还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就算离开,也要有尊严的离开。朱莉努力这样想。可是,她什么都不懂,能一个人面对这样会摧毁一切的“灾难”吗?理性的思维有这样教导她。是啊,毕竟她是学法学的,理性思考不必感情用事要划算得多吗?而这也正是埃文斯教授企图交给他们的啊。
带着这样的思想包袱,还要装着什么也没发生,一如既往地去上埃文斯教授的课。只是在课堂上,朱莉再也没有那么活跃的思维了,她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人。虽然假装认真的听课,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收获。而且,毕竟日子不等人。终究有一天,这个朱莉试图掩饰的真相会水露石出。埃文斯教授好像在一点一点地觉察什么,但是自从发生了那件刻骨铭心的事情之后,他变得如此谨慎,如此不敢勇敢地展现他的胆量,如此对朱莉不闻不问。或许,他是害怕了······
自从那件让她刻骨铭心的事后,朱莉就很少去听埃文斯教授的课了。而埃文斯教授一开始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然后是自我安慰,最后见朱莉不来上课而深深自责。想到一个前途似锦的学生就要半途而废,埃文斯教授痛苦万分。一种后悔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使他无法自拔。
朱莉这阵子又找到了感兴趣的课程,她选修了年轻讲师马特的心理学课程。她想,既然生活使她困惑,那她为什么不从心理来个彻底解放呢。事实确实是这样,只有心灵的安宁才能使她重新焕发年轻的光彩。“为什么要非得现在就离开呢?”她想。现在离开,也只会让她一个人独自忍受。而且,她的心灵还没有强大到能够自我修复的地步。等上一阵子吧,自少要到自己的心灵足够坚强。
当一个人一直在寻找一种自我解放的途径,而生活并没有让她如愿以偿的时候。转移心思,有时候也不失为一种绝佳的办法。生活教给朱莉的远非如此。从清晨的一次深呼吸,到傍晚时分的散步,尽管是生活中的一个极小的细节,都可以让人感受颇深。从“我是谁”的思考到“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识,朱莉感觉有如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这,就是生活真正的魅力所在。
“既然我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我有我独立的思考,我就能掌管我的人生。”朱莉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亲爱的埃文斯教授,有你,我的人生有了精彩;没有你,我的人生依旧精彩。”朱莉在自己的日记上欣慰地写下这些话,虽满心的不舍和疼痛,却不影响她对未来清醒的认识。而此时此刻,生活恢复以往的埃文斯教授一个人吃着他的晚餐,没有红酒或香槟,没有烛光,也许吃晚餐对他来说不会有更多意义。再过一年就到了天命之年,埃文斯注定会一个人这样下去吗?在市中心大学里教书的工作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劳作,难道就真的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吗?当他在陷入沉思时,念想中会不时出现朱莉的影子。难道朱莉只是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想吗?那件事情发生过后,他一切便与朱莉有关。显然,埃文斯教授的生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例如,他不会无视朱莉的存在,就像他不能无视自己的存在。当他在上课的时候,他会有意或无意的向朱莉投去注视的目光;在吃晚餐的时,他会在脑海中浮现朱莉的影子;当他入睡时分,他会想起朱莉单纯的笑脸······
生活是矛盾的。两个互相分离的个体也会有相融汇的时候,不管他们彼此是否知道。但,这往往也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命运会不眷顾一个人,尽管他是上帝的宠儿。所以从某方面来说,命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这几天还算是安然无恙地度过去了,当朱莉一个人在午后时光独自走过街角,或许是想着什么出了神,眼看她就要撞到行驶的小汽车了。就在这时,埃文斯教授的出现,及时将她拽过来并紧紧地抱在怀中。
“只要你安全就好了!只要你安全······只要你安全,我就足够······”埃文斯长舒了一口气,说到。
“足够什么?难道我们之间的事不是已经足够了吗?让我们忘记这一切吧,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以往吧。”朱莉似乎在隐藏什么。
“一切真的会恢复以往吗?我又怎么能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埃文斯极力去为自己的行为弥补什么。
“可是,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这之间并没有相交线。”朱莉辩解道。
“不能这么说,那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这么多事情发生。而且,这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埃文斯试图解释道。
“可是你现在让我喘不过气了。”朱莉似乎想转移话题。
“哦,对不起,你还好吧?”埃文斯有些尴尬地说,好像有立刻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有点情不自禁了。
没有告别语,这场相遇就在两人彼此的尴尬之中度过。可能是出于自我的极度不自信,埃文斯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对于朱莉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她因为害怕而在掩饰着不想让埃文斯教授知道的真相。相遇,对于热恋的情侣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遇;而对于只是爱好相同却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人来说,莫过于一次不合时宜的聚会,它只会打乱人们已有的生活方式。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康拉岛是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她是一个降落在人间被人遗忘的天使。宁静而安详,自然而和谐,这只是使她富有魅力的外层。而使她更吸引人的内层是她的包容。在这里,你丝毫不必遮掩,你只是在表现自己最真的一种状态。没有人会去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而挖苦他人,更没有所谓的“始作俑者”。
在海风轻轻吹拂的晚上,岛上的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谈论一切话题。大到从国家政策,小到从隔壁的老奶奶家的花猫生了几只小猫。只要不是攻击他人,或是一味的突出自己,你尽可以谈天说地。这里的人们可以一整天不吃饭,但是如果一天不与人交谈,他们便会感觉浑身不舒服,似乎认为生活失去了一种美的滋味。
故事就是这样拉开序幕的。
新的一天开始,呼吸着咸咸的海风,在这里你不会烦躁不安。尽管是早上六点二十,但由于这是靠近东经,所以你可以更早的觉察日出。“安”的房子是二十世纪的产物,虽然有些破旧,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品味。红木木家具随处可见,一台唱片机发出年代久远在如今已稀有的歌声。今天是九月二十三日,虽不是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人世事事无常,谁又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所以,今天对于“安”说,依旧不寻常。
起床的第一件事似乎早已习以为常——煮咖啡,然后细细品味咖啡带来的清香。接着才开始一天的任务······
看了看桌上的台历,才发现今天是周五。“安”突然感觉一股莫名的欣喜,因为伴随着周末的到来,他又可以去教堂了。对了,忘了告诉你,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周末去教堂成为了他的不二之选。
“是时候离开了!”朱莉告诉自己,但是她才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华!有那么多的精彩生活她还没有经历,没有和朋友们郊游,没有开始一个的远行,没有谈过正儿八经的爱情,没有······现在才突然发现我的生命中怎么可以有这么多“没有”,朱莉开始有些犹豫了。
居住在岛外繁华都市的朱莉是市中心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她不得不和外婆一起住。但是毕竟外婆年纪大了,和她的观念有所不同,她能和外婆交流的少之又少。除了童年讲给她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似乎她从外婆那里学到的就是要“好好做人,享受生活”诸如此类的教条式的忠告了。
但是离开后她又能去哪里呢?去找埃文斯教授,告诉他一切真相?不,绝对不可以。我想我还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就算离开,也要有尊严的离开。朱莉努力这样想。可是,她什么都不懂,能一个人面对这样会摧毁一切的“灾难”吗?理性的思维有这样教导她。是啊,毕竟她是学法学的,理性思考不必感情用事要划算得多吗?而这也正是埃文斯教授企图交给他们的啊。
带着这样的思想包袱,还要装着什么也没发生,一如既往地去上埃文斯教授的课。只是在课堂上,朱莉再也没有那么活跃的思维了,她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人。虽然假装认真的听课,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收获。而且,毕竟日子不等人。终究有一天,这个朱莉试图掩饰的真相会水露石出。埃文斯教授好像在一点一点地觉察什么,但是自从发生了那件刻骨铭心的事情之后,他变得如此谨慎,如此不敢勇敢地展现他的胆量,如此对朱莉不闻不问。或许,他是害怕了······
自从那件让她刻骨铭心的事后,朱莉就很少去听埃文斯教授的课了。而埃文斯教授一开始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然后是自我安慰,最后见朱莉不来上课而深深自责。想到一个前途似锦的学生就要半途而废,埃文斯教授痛苦万分。一种后悔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使他无法自拔。
朱莉这阵子又找到了感兴趣的课程,她选修了年轻讲师马特的心理学课程。她想,既然生活使她困惑,那她为什么不从心理来个彻底解放呢。事实确实是这样,只有心灵的安宁才能使她重新焕发年轻的光彩。“为什么要非得现在就离开呢?”她想。现在离开,也只会让她一个人独自忍受。而且,她的心灵还没有强大到能够自我修复的地步。等上一阵子吧,自少要到自己的心灵足够坚强。
当一个人一直在寻找一种自我解放的途径,而生活并没有让她如愿以偿的时候。转移心思,有时候也不失为一种绝佳的办法。生活教给朱莉的远非如此。从清晨的一次深呼吸,到傍晚时分的散步,尽管是生活中的一个极小的细节,都可以让人感受颇深。从“我是谁”的思考到“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识,朱莉感觉有如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这,就是生活真正的魅力所在。
“既然我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我有我独立的思考,我就能掌管我的人生。”朱莉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亲爱的埃文斯教授,有你,我的人生有了精彩;没有你,我的人生依旧精彩。”朱莉在自己的日记上欣慰地写下这些话,虽满心的不舍和疼痛,却不影响她对未来清醒的认识。而此时此刻,生活恢复以往的埃文斯教授一个人吃着他的晚餐,没有红酒或香槟,没有烛光,也许吃晚餐对他来说不会有更多意义。再过一年就到了天命之年,埃文斯注定会一个人这样下去吗?在市中心大学里教书的工作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劳作,难道就真的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吗?当他在陷入沉思时,念想中会不时出现朱莉的影子。难道朱莉只是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想吗?那件事情发生过后,他一切便与朱莉有关。显然,埃文斯教授的生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例如,他不会无视朱莉的存在,就像他不能无视自己的存在。当他在上课的时候,他会有意或无意的向朱莉投去注视的目光;在吃晚餐的时,他会在脑海中浮现朱莉的影子;当他入睡时分,他会想起朱莉单纯的笑脸······
生活是矛盾的。两个互相分离的个体也会有相融汇的时候,不管他们彼此是否知道。但,这往往也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命运会不眷顾一个人,尽管他是上帝的宠儿。所以从某方面来说,命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这几天还算是安然无恙地度过去了,当朱莉一个人在午后时光独自走过街角,或许是想着什么出了神,眼看她就要撞到行驶的小汽车了。就在这时,埃文斯教授的出现,及时将她拽过来并紧紧地抱在怀中。
“只要你安全就好了!只要你安全······只要你安全,我就足够······”埃文斯长舒了一口气,说到。
“足够什么?难道我们之间的事不是已经足够了吗?让我们忘记这一切吧,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以往吧。”朱莉似乎在隐藏什么。
“一切真的会恢复以往吗?我又怎么能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埃文斯极力去为自己的行为弥补什么。
“可是,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这之间并没有相交线。”朱莉辩解道。
“不能这么说,那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这么多事情发生。而且,这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埃文斯试图解释道。
“可是你现在让我喘不过气了。”朱莉似乎想转移话题。
“哦,对不起,你还好吧?”埃文斯有些尴尬地说,好像有立刻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有点情不自禁了。
没有告别语,这场相遇就在两人彼此的尴尬之中度过。可能是出于自我的极度不自信,埃文斯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对于朱莉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她因为害怕而在掩饰着不想让埃文斯教授知道的真相。相遇,对于热恋的情侣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遇;而对于只是爱好相同却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人来说,莫过于一次不合时宜的聚会,它只会打乱人们已有的生活方式。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