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若素前身(1)
王舍城,灵鹫山,也就是世人眼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里。
最初“她”本是佛殿前莲池里一节莲藕,以极缓慢的速度悠游自在的生长着,三千年长出一柄如伞绿叶,又三千年了,抽出一枝花苞。
佛讲经时,出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 “她”渐渐有了意识-----佛的声音真好听呀!在佛光的照耀下她日复一日渐渐凝聚起花之精魂,就像一个顽皮懵懂的孩童,高约两寸左右,透明而缥缈;再慢慢的,“她”的花魂可以脱离原身本体四处游荡,“她”很开心。
一日,她飘进佛殿,佛在讲经,听闻讲经的诸菩萨、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梵、人民、鬼、神、龙俱敛目合什,神色庄严。
漫天的花雨纷纷落下,那些花雨如“她”的花灵之体一样俱是透明而虚无的,有着美妙的光晕,看得见,却摸不到,明明在不断的落下,却于落下的刹那归于无形,不会沾于众人之身。
“她”于花雨间穿梭盘旋追逐嬉戏,扯一下这朵花的花瓣,又拉着那一朵转一个圈,然后又足尖轻点从这一朵跳到另一朵上,偶尔还翻个筋斗什么的,玩得忘情时咯咯而笑,悦耳的笑声银铃般回荡在佛殿。
“大胆莲精!扰乱经殿清静!”佛的弟子目莲尊者发现了“她”,怒目而斥,并欲施法将她捉拿。
“目莲,不可。”佛心慈悲,佛音浑厚温和,出言制止了目莲施法,微微一笑,缓缓伸出手,将小小的“她”托于掌心。
佛的掌心那么温暖,玩乏了的她直接把佛掌当成了床铺,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侧身一躺透明的小脸还在佛掌上轻轻蹭了蹭,小声嘟囔一句“你就是总在讲经的佛爷爷啊”然后酣然入睡了。
佛哈哈而笑,胸腔共鸣之音响彻经殿,只见他手臂伸长伸长伸长,直接伸到莲池处,手掌微微侧翻轻轻把这透明的不曾沾染任何尘息的小小的莲花精灵放在她的莲叶上,小花精在接触到莲叶的一瞬,慢慢融入自己的原身消失不见,众佛众生俱寂,唯有风吹动琉璃宝树发出微妙之音。
没有谁知道释迦牟尼佛此举为何?他是世人景仰膜拜的佛,他的佛光赫奕普照四方,他的佛心慈悲普度众生,他的眸光澄明洞悉普观大千,传说他是大爱无我出离涅槃的佛啊,为何今日对一只小小的莲花精灵如此友爱宠溺?是的,没有谁能知晓。
经讲完,信众散去。释迦牟尼信步走到莲池畔,对着那一枝顶着一朵花苞的莲喃喃自语:“是你吗?是你吗?瞿夷?是你醒来了吗?”
那些记忆,有多久不曾被触及?那是在他成佛前,甚至更早更早,在他成为印度王子之前的过去世里,他是燃灯佛前的儒童,一天,他看见一个叫瞿夷的美丽女子拿着七枝莲花,心生欢喜,便上前问询:“可否用五百金钱换你五枝莲花?”
瞿夷见他花高价买莲,觉得奇怪,就问他:“买莲何用?”
他答:“用以供佛。”
瞿夷听了,十分感动,对儒童说:“原来如此,愿我来生能与君做夫妻,永不相离。”
瞿夷看到自己手里余下的两枝莲花,便又说:“请君将我此愿令佛知晓,因我身为女子,不能近佛前求愿。此二枝莲花,请代为献佛。”儒童看着女子美丽的脸庞默默点头应允。
他回去后在燃灯佛前奉上了那七枝莲花,又见地上泥泞容易污染佛足,于是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见还不够,又解开头发,以发铺地让燃灯佛履其衣发而过泥泞,燃灯佛因而对他授记说:“由于你这一次敬佛的功德,所以过了九十一劫后,劫号为贤劫时,你将成佛于世间,名释迦牟尼。”
时光荏苒,又一世的轮回中,他生为印度的王子,传说他出生时便现祥瑞之相,漫天花雨纷纷,九龙吐水为其沐浴净身,传说他能周行七步,脚踏处,现七朵莲花;而她是邻国的公主,后来成了她的王妃,她银铃般的笑声曾回响在他宫殿的每个角落。
可他的宿命中注定了要成为佛,他离开了王宫去苦修,留下她在若大的宫殿中独自等待。传说她最后也成了佛,可是只有他知晓,她临终时对着王宫的莲池许愿:“若有来生,我愿为莲,君过处,处处莲开。”
他在她过世之际现身,施法将她的魂魄化作一截莲藕带回,植于佛殿前的莲池里。世人都传佛已跳出轮回不在五行,佛已五蕴皆空断了七情六欲。
是吗?是吗?为何满池的莲叶田田满目的莲花朵朵中,唯有这将开未开的一枝入了法眼?
捻珠指端,植莲心间,山之外,尘之外,彼岸之岸,终将盛开的是一世不舍的执念还是梵音净水间的佛心温婉?嘘-------莫问莫问,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最初“她”本是佛殿前莲池里一节莲藕,以极缓慢的速度悠游自在的生长着,三千年长出一柄如伞绿叶,又三千年了,抽出一枝花苞。
佛讲经时,出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 “她”渐渐有了意识-----佛的声音真好听呀!在佛光的照耀下她日复一日渐渐凝聚起花之精魂,就像一个顽皮懵懂的孩童,高约两寸左右,透明而缥缈;再慢慢的,“她”的花魂可以脱离原身本体四处游荡,“她”很开心。
一日,她飘进佛殿,佛在讲经,听闻讲经的诸菩萨、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梵、人民、鬼、神、龙俱敛目合什,神色庄严。
漫天的花雨纷纷落下,那些花雨如“她”的花灵之体一样俱是透明而虚无的,有着美妙的光晕,看得见,却摸不到,明明在不断的落下,却于落下的刹那归于无形,不会沾于众人之身。
“她”于花雨间穿梭盘旋追逐嬉戏,扯一下这朵花的花瓣,又拉着那一朵转一个圈,然后又足尖轻点从这一朵跳到另一朵上,偶尔还翻个筋斗什么的,玩得忘情时咯咯而笑,悦耳的笑声银铃般回荡在佛殿。
“大胆莲精!扰乱经殿清静!”佛的弟子目莲尊者发现了“她”,怒目而斥,并欲施法将她捉拿。
“目莲,不可。”佛心慈悲,佛音浑厚温和,出言制止了目莲施法,微微一笑,缓缓伸出手,将小小的“她”托于掌心。
佛的掌心那么温暖,玩乏了的她直接把佛掌当成了床铺,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侧身一躺透明的小脸还在佛掌上轻轻蹭了蹭,小声嘟囔一句“你就是总在讲经的佛爷爷啊”然后酣然入睡了。
佛哈哈而笑,胸腔共鸣之音响彻经殿,只见他手臂伸长伸长伸长,直接伸到莲池处,手掌微微侧翻轻轻把这透明的不曾沾染任何尘息的小小的莲花精灵放在她的莲叶上,小花精在接触到莲叶的一瞬,慢慢融入自己的原身消失不见,众佛众生俱寂,唯有风吹动琉璃宝树发出微妙之音。
没有谁知道释迦牟尼佛此举为何?他是世人景仰膜拜的佛,他的佛光赫奕普照四方,他的佛心慈悲普度众生,他的眸光澄明洞悉普观大千,传说他是大爱无我出离涅槃的佛啊,为何今日对一只小小的莲花精灵如此友爱宠溺?是的,没有谁能知晓。
经讲完,信众散去。释迦牟尼信步走到莲池畔,对着那一枝顶着一朵花苞的莲喃喃自语:“是你吗?是你吗?瞿夷?是你醒来了吗?”
那些记忆,有多久不曾被触及?那是在他成佛前,甚至更早更早,在他成为印度王子之前的过去世里,他是燃灯佛前的儒童,一天,他看见一个叫瞿夷的美丽女子拿着七枝莲花,心生欢喜,便上前问询:“可否用五百金钱换你五枝莲花?”
瞿夷见他花高价买莲,觉得奇怪,就问他:“买莲何用?”
他答:“用以供佛。”
瞿夷听了,十分感动,对儒童说:“原来如此,愿我来生能与君做夫妻,永不相离。”
瞿夷看到自己手里余下的两枝莲花,便又说:“请君将我此愿令佛知晓,因我身为女子,不能近佛前求愿。此二枝莲花,请代为献佛。”儒童看着女子美丽的脸庞默默点头应允。
他回去后在燃灯佛前奉上了那七枝莲花,又见地上泥泞容易污染佛足,于是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见还不够,又解开头发,以发铺地让燃灯佛履其衣发而过泥泞,燃灯佛因而对他授记说:“由于你这一次敬佛的功德,所以过了九十一劫后,劫号为贤劫时,你将成佛于世间,名释迦牟尼。”
时光荏苒,又一世的轮回中,他生为印度的王子,传说他出生时便现祥瑞之相,漫天花雨纷纷,九龙吐水为其沐浴净身,传说他能周行七步,脚踏处,现七朵莲花;而她是邻国的公主,后来成了她的王妃,她银铃般的笑声曾回响在他宫殿的每个角落。
可他的宿命中注定了要成为佛,他离开了王宫去苦修,留下她在若大的宫殿中独自等待。传说她最后也成了佛,可是只有他知晓,她临终时对着王宫的莲池许愿:“若有来生,我愿为莲,君过处,处处莲开。”
他在她过世之际现身,施法将她的魂魄化作一截莲藕带回,植于佛殿前的莲池里。世人都传佛已跳出轮回不在五行,佛已五蕴皆空断了七情六欲。
是吗?是吗?为何满池的莲叶田田满目的莲花朵朵中,唯有这将开未开的一枝入了法眼?
捻珠指端,植莲心间,山之外,尘之外,彼岸之岸,终将盛开的是一世不舍的执念还是梵音净水间的佛心温婉?嘘-------莫问莫问,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