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东京汴梁往北的官道上。一匹枣红色的健马,不急不徐地打南边而来。马上坐着一个灰衣少年。少年一身劲装打扮,在这深秋时节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少年生的身强体健,兀的气宇不凡,对这深秋之寒自是不以为意。这时节正逢北疆战乱,大批难民向南方逃窜,这少年单人独骑向北而去却是不知为何。
这时节,宋辽金交界之地战乱正兴,大批北方汉人携家带口逃向南方。这样的得千万人抛家舍业大举南逃的景象也只有赶上天灾和战乱才能得见。
就在刚才,马上的少年便遭遇了一队南逃的汉人。但见人群中大多是老幼妇孺个个衣衫褴褛单薄,身材又极其瘦弱。虽说这样的景象在这战乱的年代实践的多了,但是与之擦肩而过,少年也是震惊不已。
少年在马上便如何也坐不住了,跳下马来,牵着马儿步行。
心烦意乱,脚下的步子也就停了。少年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那些凄凉的画面驱赶出去。正要举步向前,却被缰绳扯住了。回头一看,自己的枣红马儿正低头啃食路边枯黄的野草。少年无奈的笑笑,走到马儿身边伸手抚摸着它的颈项,眼里有说不出的爱怜。枣红马儿吃的正欢,抬头斜了一眼身边的主人,便自又低头吃草。
少年抬头四望,入目的尽是荒凉。时下已入十月,快到漠北的地方哪里还有一点绿色,当真是苍天黄土。北边目极之处星星点点有几座山头,由于隔的远了,所以也就能看看一点点黑色的轮廓。过了这片山区就进入高原地带了吧?已不再是大宋的国土了。
“好了,兔儿,我们还要赶路呢。”少年手里的缰绳一紧,那枣红马抬起头来,有些不情愿的跟在少年后面迈开了步子。少年唤那马儿作“兔儿”,想来是借了“马中赤兔”的典故,借以表达对马儿的钟爱而已。
少年牵着马缰,毅然走得不急不徐。太阳已经有些偏西,映得原野上一片金黄。
突然间,路边草丛中窜出一只苍鹰。那鹰想必是被马蹄踏地的声音惊吓飞起。这突然蹿出的苍鹰又将这一人一马惊了一次。那“兔儿”停下脚步,盯着苍鹰飞去的地方,阳光有些刺眼。鹰飞得远了,在太阳将落的地方,留下一个黑点。少年却盯着苍鹰刚刚飞出的那堆草丛。“兔儿,那草中可是有什么事物,待我去看一下。”少年将自己的爱驹当成了知己。本来马便是极通人性,与主人更是能心意相同,再者这一人一马也算相依为命,少年也就跟着马儿说话。
少年扒开眼前的杂草,入眼的是与双已经溃烂发臭的人脚。那是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妇人,身子已经僵硬。从她身上仅剩的几件碎衣可以看出,她应当跟刚刚过去的那一队难民是一起的。看来是生病不治死在了路上。再看夫人的身边还有一个婴孩,隐约间似乎还有些许生气。有些生气,也仅仅是没有死罢了,不过也快了。婴孩的小臂上有三道伤口,深可见骨,伤口很新鲜,但是却没有流多少血。
眼前的景象让少年不忍直视,几欲作呕,都被生生压了下来。少年抬起头来,看那苍鹰在西边转了一圈又飞了回来,似乎多到嘴边的被人抢去有所不甘。
少年想伸手去抱那婴孩,但又怕自己一抱之下,原本脆弱的生命就此死去,手伸在变空就停了下来。那苍鹰已经停了身形,立在不远处紧紧盯着那本属于自己的美餐,发出一阵警告的“咕咕”声。少年盯着那只鹰,四目相对,各怀恨意。那苍鹰见少年没有什么动作,便挑衅般向前跳了几步。苍鹰刚刚停下脚步,便见一物奔之而去。苍鹰想起飞躲避已是不及,脚刚离地便被一根铁条贯体而入,又钉在地上。苍鹰在地上不能动,只是徒劳的扑了几下翅膀便死了。
少年走过去,将鹰身上的铁条抽出。只见那一铁条通体黝黑,形如钢针,前粗后细。但比那缝衣的钢针要粗长许多,针后也有针鼻,帮着一段牛皮绳。少年将那死鹰提将起来,抖了几下还没有流干的血,便整个放进了马背上的一个麻包里。那麻包外面尽是已经干透的血迹,可以料想这一下来,少年多是靠这种野味为食。少年将手里的“钢针”在草堆里胡乱擦了几下,黑色的“钢针”边缘居然有两道血槽,用来放血,怪不得那鹰会死的如此之快。
也不知道少年是怎样从身上取出黑色“钢针”,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苍鹰击毙。只是少年身法极快,快到一般人不易看清,可见少年于技击一道有着很深的造诣。
“兔儿,我们还是将这母子埋了吧。生前受这战乱之苦,死后还让这杂毛畜牲欺负。”少年说这就去抱那婴孩,入手一片冰凉,刚刚死去就凉了体温。
少年好容易挖了一个浅坑,将那婴孩还有妇人埋下。在抬那妇人的时候发现她的头上有重击的伤痕。这妇人居然是被害死的,少年心中突地升起了一股怒火。但是很快又平复下来,看这妇人手脚俱已溃烂,这等条件下,怎得有人医治,早晚要病死。那群难民也是惧怕妇人染上什么瘟病,为了保住自己不被传染,不得已只能如此做法。
少年草草埋了那苦命的母子,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
“兔儿,我们又耽误了些时候,今晚一定要赶到前面的杨树林休息,明日可要快些赶路了。”少年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加力前奔,终于赶在天色全黑之前穿过了那片杨树林,在林子的北边停了下来。少年跳下马来,便自己忙自己的了,任那马儿自个游荡。那“兔儿”也不乱跑,只是在原地吃草,很是安静乖巧。少年选了个上风头,拿石块垒起灶台,又从林子里捡来一些枯枝败叶,堆在一旁,点起了一堆篝火。
少年从麻包里拿出刚刚猎到的苍鹰,便动手收拾起来。由于天色已晚,左近又没有河流,剥好的鹰也没有办法清洗。说来着荒郊野外的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得吃已经是不错,那树枝穿了,放在火上便烤。
那杨树枝中含有大量的树脂,烧起来格外旺,并且还带有一股说不清的淡香,混着鹰肉的香味,却是别有一番味道。那少年显然是常在野外烧烤野味,那鹰肉被他烤得外脆里嫩,并不见有焦糊的地方。少年甚至从怀里取出两个小瓷瓶,里面放得居然是已经调好的佐料。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鹰肉已经烤好,阵阵肉香,引得原本的碌碌饥肠更加有些难耐。
少年扯下一条鹰腿,刚要塞到嘴里,便见到旁边的“兔儿”正看着自己。
“你也要?”少年将鹰腿递到马儿跟前晃了几晃,“你是吃草的,怎么能吃着东西?不好吃的。”说着将鹰腿收回,放在嘴里撕下一大块肉来,将嘴塞得满满的。那“兔儿”十分不屑地斜了正狼吞虎咽的少年一眼,低头嚼起了旁边的枯草,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响鼻。
那苍鹰看起来不小,但似乎身上并没有多少肉。少年不消片刻便吃完了,仿佛还有些意犹未尽。显然在外奔波想要舒舒服服的吃上一顿十分不易,要想吃饱吃好就更要运气了。少年拍拍还不算殷实的肚子,接下来就要好好睡上一觉。
将火堆的火势调小,又添上足够的柴草,寻了个舒服的地方侧身躺下。“兔儿”静静的立在一旁,似乎早已睡去。
突然,“兔儿”原本垂着的脑袋竖了起来,两个灵活的耳朵旋转着,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动静。少年也同时转醒,无声的从腰间抽出那带血槽的“钢针”。漆黑的“针”体在淡淡的月光没有发光,根本就看不真切。
少年眼睛警惕的注视着马头朝着的方向,那片树林的对面似乎正有什么危险靠近。少年将耳朵附在地上停了一下,心里暗讨,有马队正在向这里赶来,听声音不下十匹。少年伸腿一扫将那火堆扑灭。
这么晚了,在这荒凉的地界还会有什么马队赶路?想来不是什么善辈。现在也只能希望那片树林能挡住刚才的火光。
少年伸手拍拍“兔儿”示意它躲开。马儿跟了主人良久,自然明白,悄无声息的隐进了树林。少年也发足疾奔,赶在马队之前到了树林的南端,选了一棵不太起眼的杨树,几下便爬上去,隐在树枝之间。
远处的马队渐渐近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少年看到整整十二个人,十二匹快马。那时二人的马队在杨树林前面停了下来。只见那马上的人皆是一身夜行衣打扮,但没有黑巾遮面。少年也看不清来人的相貌,但是似乎是汉人,头顶发髻的样式应该是京中禁军的打扮。少年心中一凛,这里怎么会有禁军?难道跟议和有关?只是里面似乎没有童贯,这伙人应该是先头。
“老大,这林子恐怕有什么古怪,是不是在这外面停上一夜,待得天明再赶路,我们整整跑了一天了,人困马乏,也该休整一下了。”马队中突然传出一个粗糙低沉的声音。
“不行,我们必须连夜赶路,这林子不大,应该没有什么埋伏,就算有,我们只要小心行事,也要让他们后悔选错了地方。”少年在树上听得真切,感觉这声音怎么如此熟悉?只是一时想不出是谁。
“我们先在林子外面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力,半个时辰以后便赶路。”那个“老大”一声令下,十二人一起跃下马来,围坐成一圈,马匹就围在外面。十二人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水袋口粮吃起来。
“老大,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赶呢?那个赵大人不是要三日后才出发么?”一个黑衣人压低声音十分不解地问那老大。
“我们自然有我们的任务,赵大人实际有另一队人马保护,指令你们听着便是,不该问的别问。”“老大”怕言多有失,便不再深说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便静了下来,只听见咀嚼干粮的声音,十分的压抑。
“大哥,为什么童贯那阉人不去和谈,而改成了那姓赵的辽国判贼?”发话的人显然跟“老大”关系不一般,嘴里对那童贯和那“赵大人”甚是不敬。少年听到此处,暗叫一声,可恨那童贯老贼不能前来,让他多活几日。那姓赵的辽人,想必就是“叛辽归宋”的马植了。
那马植当年在辽国识得了出使辽国的童贯,向其献了联金灭辽的计策。居然讨得了徽宗的欢心,赐了他国姓,现在叫做“赵良嗣”。
“童贯又赶回睦州了,方腊还没有被镇压下来。那日他赶得回来,并没有停留便被皇帝催赶了回去。”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上马,展开队形,小心地通过杨树林向南奔去。不多时,已经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了。
少年听得马队去的远了,便从树上跃下,眼睛盯着马队消失的方向,脑海里回响着刚刚“老大”的声音。突然少年身子一震,怎么会是他呢?
看来那赵良嗣要在三天后启程,即便是轻装,最快也要七日才能到得云内州,自己还赶得及。只是那十二人的马队似乎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但肯定与宋金议和有关。何不趁此时机跟上去探个究竟。少年打定主意,便打了个唿哨,招来“兔儿”,跃上马背,向被追赶马队而去。
东京汴梁往北的官道上。一匹枣红色的健马,不急不徐地打南边而来。马上坐着一个灰衣少年。少年一身劲装打扮,在这深秋时节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少年生的身强体健,兀的气宇不凡,对这深秋之寒自是不以为意。这时节正逢北疆战乱,大批难民向南方逃窜,这少年单人独骑向北而去却是不知为何。
这时节,宋辽金交界之地战乱正兴,大批北方汉人携家带口逃向南方。这样的得千万人抛家舍业大举南逃的景象也只有赶上天灾和战乱才能得见。
就在刚才,马上的少年便遭遇了一队南逃的汉人。但见人群中大多是老幼妇孺个个衣衫褴褛单薄,身材又极其瘦弱。虽说这样的景象在这战乱的年代实践的多了,但是与之擦肩而过,少年也是震惊不已。
少年在马上便如何也坐不住了,跳下马来,牵着马儿步行。
心烦意乱,脚下的步子也就停了。少年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那些凄凉的画面驱赶出去。正要举步向前,却被缰绳扯住了。回头一看,自己的枣红马儿正低头啃食路边枯黄的野草。少年无奈的笑笑,走到马儿身边伸手抚摸着它的颈项,眼里有说不出的爱怜。枣红马儿吃的正欢,抬头斜了一眼身边的主人,便自又低头吃草。
少年抬头四望,入目的尽是荒凉。时下已入十月,快到漠北的地方哪里还有一点绿色,当真是苍天黄土。北边目极之处星星点点有几座山头,由于隔的远了,所以也就能看看一点点黑色的轮廓。过了这片山区就进入高原地带了吧?已不再是大宋的国土了。
“好了,兔儿,我们还要赶路呢。”少年手里的缰绳一紧,那枣红马抬起头来,有些不情愿的跟在少年后面迈开了步子。少年唤那马儿作“兔儿”,想来是借了“马中赤兔”的典故,借以表达对马儿的钟爱而已。
少年牵着马缰,毅然走得不急不徐。太阳已经有些偏西,映得原野上一片金黄。
突然间,路边草丛中窜出一只苍鹰。那鹰想必是被马蹄踏地的声音惊吓飞起。这突然蹿出的苍鹰又将这一人一马惊了一次。那“兔儿”停下脚步,盯着苍鹰飞去的地方,阳光有些刺眼。鹰飞得远了,在太阳将落的地方,留下一个黑点。少年却盯着苍鹰刚刚飞出的那堆草丛。“兔儿,那草中可是有什么事物,待我去看一下。”少年将自己的爱驹当成了知己。本来马便是极通人性,与主人更是能心意相同,再者这一人一马也算相依为命,少年也就跟着马儿说话。
少年扒开眼前的杂草,入眼的是与双已经溃烂发臭的人脚。那是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妇人,身子已经僵硬。从她身上仅剩的几件碎衣可以看出,她应当跟刚刚过去的那一队难民是一起的。看来是生病不治死在了路上。再看夫人的身边还有一个婴孩,隐约间似乎还有些许生气。有些生气,也仅仅是没有死罢了,不过也快了。婴孩的小臂上有三道伤口,深可见骨,伤口很新鲜,但是却没有流多少血。
眼前的景象让少年不忍直视,几欲作呕,都被生生压了下来。少年抬起头来,看那苍鹰在西边转了一圈又飞了回来,似乎多到嘴边的被人抢去有所不甘。
少年想伸手去抱那婴孩,但又怕自己一抱之下,原本脆弱的生命就此死去,手伸在变空就停了下来。那苍鹰已经停了身形,立在不远处紧紧盯着那本属于自己的美餐,发出一阵警告的“咕咕”声。少年盯着那只鹰,四目相对,各怀恨意。那苍鹰见少年没有什么动作,便挑衅般向前跳了几步。苍鹰刚刚停下脚步,便见一物奔之而去。苍鹰想起飞躲避已是不及,脚刚离地便被一根铁条贯体而入,又钉在地上。苍鹰在地上不能动,只是徒劳的扑了几下翅膀便死了。
少年走过去,将鹰身上的铁条抽出。只见那一铁条通体黝黑,形如钢针,前粗后细。但比那缝衣的钢针要粗长许多,针后也有针鼻,帮着一段牛皮绳。少年将那死鹰提将起来,抖了几下还没有流干的血,便整个放进了马背上的一个麻包里。那麻包外面尽是已经干透的血迹,可以料想这一下来,少年多是靠这种野味为食。少年将手里的“钢针”在草堆里胡乱擦了几下,黑色的“钢针”边缘居然有两道血槽,用来放血,怪不得那鹰会死的如此之快。
也不知道少年是怎样从身上取出黑色“钢针”,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苍鹰击毙。只是少年身法极快,快到一般人不易看清,可见少年于技击一道有着很深的造诣。
“兔儿,我们还是将这母子埋了吧。生前受这战乱之苦,死后还让这杂毛畜牲欺负。”少年说这就去抱那婴孩,入手一片冰凉,刚刚死去就凉了体温。
少年好容易挖了一个浅坑,将那婴孩还有妇人埋下。在抬那妇人的时候发现她的头上有重击的伤痕。这妇人居然是被害死的,少年心中突地升起了一股怒火。但是很快又平复下来,看这妇人手脚俱已溃烂,这等条件下,怎得有人医治,早晚要病死。那群难民也是惧怕妇人染上什么瘟病,为了保住自己不被传染,不得已只能如此做法。
少年草草埋了那苦命的母子,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
“兔儿,我们又耽误了些时候,今晚一定要赶到前面的杨树林休息,明日可要快些赶路了。”少年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加力前奔,终于赶在天色全黑之前穿过了那片杨树林,在林子的北边停了下来。少年跳下马来,便自己忙自己的了,任那马儿自个游荡。那“兔儿”也不乱跑,只是在原地吃草,很是安静乖巧。少年选了个上风头,拿石块垒起灶台,又从林子里捡来一些枯枝败叶,堆在一旁,点起了一堆篝火。
少年从麻包里拿出刚刚猎到的苍鹰,便动手收拾起来。由于天色已晚,左近又没有河流,剥好的鹰也没有办法清洗。说来着荒郊野外的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得吃已经是不错,那树枝穿了,放在火上便烤。
那杨树枝中含有大量的树脂,烧起来格外旺,并且还带有一股说不清的淡香,混着鹰肉的香味,却是别有一番味道。那少年显然是常在野外烧烤野味,那鹰肉被他烤得外脆里嫩,并不见有焦糊的地方。少年甚至从怀里取出两个小瓷瓶,里面放得居然是已经调好的佐料。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鹰肉已经烤好,阵阵肉香,引得原本的碌碌饥肠更加有些难耐。
少年扯下一条鹰腿,刚要塞到嘴里,便见到旁边的“兔儿”正看着自己。
“你也要?”少年将鹰腿递到马儿跟前晃了几晃,“你是吃草的,怎么能吃着东西?不好吃的。”说着将鹰腿收回,放在嘴里撕下一大块肉来,将嘴塞得满满的。那“兔儿”十分不屑地斜了正狼吞虎咽的少年一眼,低头嚼起了旁边的枯草,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响鼻。
那苍鹰看起来不小,但似乎身上并没有多少肉。少年不消片刻便吃完了,仿佛还有些意犹未尽。显然在外奔波想要舒舒服服的吃上一顿十分不易,要想吃饱吃好就更要运气了。少年拍拍还不算殷实的肚子,接下来就要好好睡上一觉。
将火堆的火势调小,又添上足够的柴草,寻了个舒服的地方侧身躺下。“兔儿”静静的立在一旁,似乎早已睡去。
突然,“兔儿”原本垂着的脑袋竖了起来,两个灵活的耳朵旋转着,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动静。少年也同时转醒,无声的从腰间抽出那带血槽的“钢针”。漆黑的“针”体在淡淡的月光没有发光,根本就看不真切。
少年眼睛警惕的注视着马头朝着的方向,那片树林的对面似乎正有什么危险靠近。少年将耳朵附在地上停了一下,心里暗讨,有马队正在向这里赶来,听声音不下十匹。少年伸腿一扫将那火堆扑灭。
这么晚了,在这荒凉的地界还会有什么马队赶路?想来不是什么善辈。现在也只能希望那片树林能挡住刚才的火光。
少年伸手拍拍“兔儿”示意它躲开。马儿跟了主人良久,自然明白,悄无声息的隐进了树林。少年也发足疾奔,赶在马队之前到了树林的南端,选了一棵不太起眼的杨树,几下便爬上去,隐在树枝之间。
远处的马队渐渐近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少年看到整整十二个人,十二匹快马。那时二人的马队在杨树林前面停了下来。只见那马上的人皆是一身夜行衣打扮,但没有黑巾遮面。少年也看不清来人的相貌,但是似乎是汉人,头顶发髻的样式应该是京中禁军的打扮。少年心中一凛,这里怎么会有禁军?难道跟议和有关?只是里面似乎没有童贯,这伙人应该是先头。
“老大,这林子恐怕有什么古怪,是不是在这外面停上一夜,待得天明再赶路,我们整整跑了一天了,人困马乏,也该休整一下了。”马队中突然传出一个粗糙低沉的声音。
“不行,我们必须连夜赶路,这林子不大,应该没有什么埋伏,就算有,我们只要小心行事,也要让他们后悔选错了地方。”少年在树上听得真切,感觉这声音怎么如此熟悉?只是一时想不出是谁。
“我们先在林子外面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力,半个时辰以后便赶路。”那个“老大”一声令下,十二人一起跃下马来,围坐成一圈,马匹就围在外面。十二人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水袋口粮吃起来。
“老大,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赶呢?那个赵大人不是要三日后才出发么?”一个黑衣人压低声音十分不解地问那老大。
“我们自然有我们的任务,赵大人实际有另一队人马保护,指令你们听着便是,不该问的别问。”“老大”怕言多有失,便不再深说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便静了下来,只听见咀嚼干粮的声音,十分的压抑。
“大哥,为什么童贯那阉人不去和谈,而改成了那姓赵的辽国判贼?”发话的人显然跟“老大”关系不一般,嘴里对那童贯和那“赵大人”甚是不敬。少年听到此处,暗叫一声,可恨那童贯老贼不能前来,让他多活几日。那姓赵的辽人,想必就是“叛辽归宋”的马植了。
那马植当年在辽国识得了出使辽国的童贯,向其献了联金灭辽的计策。居然讨得了徽宗的欢心,赐了他国姓,现在叫做“赵良嗣”。
“童贯又赶回睦州了,方腊还没有被镇压下来。那日他赶得回来,并没有停留便被皇帝催赶了回去。”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上马,展开队形,小心地通过杨树林向南奔去。不多时,已经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了。
少年听得马队去的远了,便从树上跃下,眼睛盯着马队消失的方向,脑海里回响着刚刚“老大”的声音。突然少年身子一震,怎么会是他呢?
看来那赵良嗣要在三天后启程,即便是轻装,最快也要七日才能到得云内州,自己还赶得及。只是那十二人的马队似乎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但肯定与宋金议和有关。何不趁此时机跟上去探个究竟。少年打定主意,便打了个唿哨,招来“兔儿”,跃上马背,向被追赶马队而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这时节,宋辽金交界之地战乱正兴,大批北方汉人携家带口逃向南方。这样的得千万人抛家舍业大举南逃的景象也只有赶上天灾和战乱才能得见。
就在刚才,马上的少年便遭遇了一队南逃的汉人。但见人群中大多是老幼妇孺个个衣衫褴褛单薄,身材又极其瘦弱。虽说这样的景象在这战乱的年代实践的多了,但是与之擦肩而过,少年也是震惊不已。
少年在马上便如何也坐不住了,跳下马来,牵着马儿步行。
心烦意乱,脚下的步子也就停了。少年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那些凄凉的画面驱赶出去。正要举步向前,却被缰绳扯住了。回头一看,自己的枣红马儿正低头啃食路边枯黄的野草。少年无奈的笑笑,走到马儿身边伸手抚摸着它的颈项,眼里有说不出的爱怜。枣红马儿吃的正欢,抬头斜了一眼身边的主人,便自又低头吃草。
少年抬头四望,入目的尽是荒凉。时下已入十月,快到漠北的地方哪里还有一点绿色,当真是苍天黄土。北边目极之处星星点点有几座山头,由于隔的远了,所以也就能看看一点点黑色的轮廓。过了这片山区就进入高原地带了吧?已不再是大宋的国土了。
“好了,兔儿,我们还要赶路呢。”少年手里的缰绳一紧,那枣红马抬起头来,有些不情愿的跟在少年后面迈开了步子。少年唤那马儿作“兔儿”,想来是借了“马中赤兔”的典故,借以表达对马儿的钟爱而已。
少年牵着马缰,毅然走得不急不徐。太阳已经有些偏西,映得原野上一片金黄。
突然间,路边草丛中窜出一只苍鹰。那鹰想必是被马蹄踏地的声音惊吓飞起。这突然蹿出的苍鹰又将这一人一马惊了一次。那“兔儿”停下脚步,盯着苍鹰飞去的地方,阳光有些刺眼。鹰飞得远了,在太阳将落的地方,留下一个黑点。少年却盯着苍鹰刚刚飞出的那堆草丛。“兔儿,那草中可是有什么事物,待我去看一下。”少年将自己的爱驹当成了知己。本来马便是极通人性,与主人更是能心意相同,再者这一人一马也算相依为命,少年也就跟着马儿说话。
少年扒开眼前的杂草,入眼的是与双已经溃烂发臭的人脚。那是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妇人,身子已经僵硬。从她身上仅剩的几件碎衣可以看出,她应当跟刚刚过去的那一队难民是一起的。看来是生病不治死在了路上。再看夫人的身边还有一个婴孩,隐约间似乎还有些许生气。有些生气,也仅仅是没有死罢了,不过也快了。婴孩的小臂上有三道伤口,深可见骨,伤口很新鲜,但是却没有流多少血。
眼前的景象让少年不忍直视,几欲作呕,都被生生压了下来。少年抬起头来,看那苍鹰在西边转了一圈又飞了回来,似乎多到嘴边的被人抢去有所不甘。
少年想伸手去抱那婴孩,但又怕自己一抱之下,原本脆弱的生命就此死去,手伸在变空就停了下来。那苍鹰已经停了身形,立在不远处紧紧盯着那本属于自己的美餐,发出一阵警告的“咕咕”声。少年盯着那只鹰,四目相对,各怀恨意。那苍鹰见少年没有什么动作,便挑衅般向前跳了几步。苍鹰刚刚停下脚步,便见一物奔之而去。苍鹰想起飞躲避已是不及,脚刚离地便被一根铁条贯体而入,又钉在地上。苍鹰在地上不能动,只是徒劳的扑了几下翅膀便死了。
少年走过去,将鹰身上的铁条抽出。只见那一铁条通体黝黑,形如钢针,前粗后细。但比那缝衣的钢针要粗长许多,针后也有针鼻,帮着一段牛皮绳。少年将那死鹰提将起来,抖了几下还没有流干的血,便整个放进了马背上的一个麻包里。那麻包外面尽是已经干透的血迹,可以料想这一下来,少年多是靠这种野味为食。少年将手里的“钢针”在草堆里胡乱擦了几下,黑色的“钢针”边缘居然有两道血槽,用来放血,怪不得那鹰会死的如此之快。
也不知道少年是怎样从身上取出黑色“钢针”,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苍鹰击毙。只是少年身法极快,快到一般人不易看清,可见少年于技击一道有着很深的造诣。
“兔儿,我们还是将这母子埋了吧。生前受这战乱之苦,死后还让这杂毛畜牲欺负。”少年说这就去抱那婴孩,入手一片冰凉,刚刚死去就凉了体温。
少年好容易挖了一个浅坑,将那婴孩还有妇人埋下。在抬那妇人的时候发现她的头上有重击的伤痕。这妇人居然是被害死的,少年心中突地升起了一股怒火。但是很快又平复下来,看这妇人手脚俱已溃烂,这等条件下,怎得有人医治,早晚要病死。那群难民也是惧怕妇人染上什么瘟病,为了保住自己不被传染,不得已只能如此做法。
少年草草埋了那苦命的母子,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
“兔儿,我们又耽误了些时候,今晚一定要赶到前面的杨树林休息,明日可要快些赶路了。”少年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加力前奔,终于赶在天色全黑之前穿过了那片杨树林,在林子的北边停了下来。少年跳下马来,便自己忙自己的了,任那马儿自个游荡。那“兔儿”也不乱跑,只是在原地吃草,很是安静乖巧。少年选了个上风头,拿石块垒起灶台,又从林子里捡来一些枯枝败叶,堆在一旁,点起了一堆篝火。
少年从麻包里拿出刚刚猎到的苍鹰,便动手收拾起来。由于天色已晚,左近又没有河流,剥好的鹰也没有办法清洗。说来着荒郊野外的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得吃已经是不错,那树枝穿了,放在火上便烤。
那杨树枝中含有大量的树脂,烧起来格外旺,并且还带有一股说不清的淡香,混着鹰肉的香味,却是别有一番味道。那少年显然是常在野外烧烤野味,那鹰肉被他烤得外脆里嫩,并不见有焦糊的地方。少年甚至从怀里取出两个小瓷瓶,里面放得居然是已经调好的佐料。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鹰肉已经烤好,阵阵肉香,引得原本的碌碌饥肠更加有些难耐。
少年扯下一条鹰腿,刚要塞到嘴里,便见到旁边的“兔儿”正看着自己。
“你也要?”少年将鹰腿递到马儿跟前晃了几晃,“你是吃草的,怎么能吃着东西?不好吃的。”说着将鹰腿收回,放在嘴里撕下一大块肉来,将嘴塞得满满的。那“兔儿”十分不屑地斜了正狼吞虎咽的少年一眼,低头嚼起了旁边的枯草,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响鼻。
那苍鹰看起来不小,但似乎身上并没有多少肉。少年不消片刻便吃完了,仿佛还有些意犹未尽。显然在外奔波想要舒舒服服的吃上一顿十分不易,要想吃饱吃好就更要运气了。少年拍拍还不算殷实的肚子,接下来就要好好睡上一觉。
将火堆的火势调小,又添上足够的柴草,寻了个舒服的地方侧身躺下。“兔儿”静静的立在一旁,似乎早已睡去。
突然,“兔儿”原本垂着的脑袋竖了起来,两个灵活的耳朵旋转着,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动静。少年也同时转醒,无声的从腰间抽出那带血槽的“钢针”。漆黑的“针”体在淡淡的月光没有发光,根本就看不真切。
少年眼睛警惕的注视着马头朝着的方向,那片树林的对面似乎正有什么危险靠近。少年将耳朵附在地上停了一下,心里暗讨,有马队正在向这里赶来,听声音不下十匹。少年伸腿一扫将那火堆扑灭。
这么晚了,在这荒凉的地界还会有什么马队赶路?想来不是什么善辈。现在也只能希望那片树林能挡住刚才的火光。
少年伸手拍拍“兔儿”示意它躲开。马儿跟了主人良久,自然明白,悄无声息的隐进了树林。少年也发足疾奔,赶在马队之前到了树林的南端,选了一棵不太起眼的杨树,几下便爬上去,隐在树枝之间。
远处的马队渐渐近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少年看到整整十二个人,十二匹快马。那时二人的马队在杨树林前面停了下来。只见那马上的人皆是一身夜行衣打扮,但没有黑巾遮面。少年也看不清来人的相貌,但是似乎是汉人,头顶发髻的样式应该是京中禁军的打扮。少年心中一凛,这里怎么会有禁军?难道跟议和有关?只是里面似乎没有童贯,这伙人应该是先头。
“老大,这林子恐怕有什么古怪,是不是在这外面停上一夜,待得天明再赶路,我们整整跑了一天了,人困马乏,也该休整一下了。”马队中突然传出一个粗糙低沉的声音。
“不行,我们必须连夜赶路,这林子不大,应该没有什么埋伏,就算有,我们只要小心行事,也要让他们后悔选错了地方。”少年在树上听得真切,感觉这声音怎么如此熟悉?只是一时想不出是谁。
“我们先在林子外面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力,半个时辰以后便赶路。”那个“老大”一声令下,十二人一起跃下马来,围坐成一圈,马匹就围在外面。十二人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水袋口粮吃起来。
“老大,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赶呢?那个赵大人不是要三日后才出发么?”一个黑衣人压低声音十分不解地问那老大。
“我们自然有我们的任务,赵大人实际有另一队人马保护,指令你们听着便是,不该问的别问。”“老大”怕言多有失,便不再深说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便静了下来,只听见咀嚼干粮的声音,十分的压抑。
“大哥,为什么童贯那阉人不去和谈,而改成了那姓赵的辽国判贼?”发话的人显然跟“老大”关系不一般,嘴里对那童贯和那“赵大人”甚是不敬。少年听到此处,暗叫一声,可恨那童贯老贼不能前来,让他多活几日。那姓赵的辽人,想必就是“叛辽归宋”的马植了。
那马植当年在辽国识得了出使辽国的童贯,向其献了联金灭辽的计策。居然讨得了徽宗的欢心,赐了他国姓,现在叫做“赵良嗣”。
“童贯又赶回睦州了,方腊还没有被镇压下来。那日他赶得回来,并没有停留便被皇帝催赶了回去。”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上马,展开队形,小心地通过杨树林向南奔去。不多时,已经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了。
少年听得马队去的远了,便从树上跃下,眼睛盯着马队消失的方向,脑海里回响着刚刚“老大”的声音。突然少年身子一震,怎么会是他呢?
看来那赵良嗣要在三天后启程,即便是轻装,最快也要七日才能到得云内州,自己还赶得及。只是那十二人的马队似乎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但肯定与宋金议和有关。何不趁此时机跟上去探个究竟。少年打定主意,便打了个唿哨,招来“兔儿”,跃上马背,向被追赶马队而去。
东京汴梁往北的官道上。一匹枣红色的健马,不急不徐地打南边而来。马上坐着一个灰衣少年。少年一身劲装打扮,在这深秋时节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少年生的身强体健,兀的气宇不凡,对这深秋之寒自是不以为意。这时节正逢北疆战乱,大批难民向南方逃窜,这少年单人独骑向北而去却是不知为何。
这时节,宋辽金交界之地战乱正兴,大批北方汉人携家带口逃向南方。这样的得千万人抛家舍业大举南逃的景象也只有赶上天灾和战乱才能得见。
就在刚才,马上的少年便遭遇了一队南逃的汉人。但见人群中大多是老幼妇孺个个衣衫褴褛单薄,身材又极其瘦弱。虽说这样的景象在这战乱的年代实践的多了,但是与之擦肩而过,少年也是震惊不已。
少年在马上便如何也坐不住了,跳下马来,牵着马儿步行。
心烦意乱,脚下的步子也就停了。少年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那些凄凉的画面驱赶出去。正要举步向前,却被缰绳扯住了。回头一看,自己的枣红马儿正低头啃食路边枯黄的野草。少年无奈的笑笑,走到马儿身边伸手抚摸着它的颈项,眼里有说不出的爱怜。枣红马儿吃的正欢,抬头斜了一眼身边的主人,便自又低头吃草。
少年抬头四望,入目的尽是荒凉。时下已入十月,快到漠北的地方哪里还有一点绿色,当真是苍天黄土。北边目极之处星星点点有几座山头,由于隔的远了,所以也就能看看一点点黑色的轮廓。过了这片山区就进入高原地带了吧?已不再是大宋的国土了。
“好了,兔儿,我们还要赶路呢。”少年手里的缰绳一紧,那枣红马抬起头来,有些不情愿的跟在少年后面迈开了步子。少年唤那马儿作“兔儿”,想来是借了“马中赤兔”的典故,借以表达对马儿的钟爱而已。
少年牵着马缰,毅然走得不急不徐。太阳已经有些偏西,映得原野上一片金黄。
突然间,路边草丛中窜出一只苍鹰。那鹰想必是被马蹄踏地的声音惊吓飞起。这突然蹿出的苍鹰又将这一人一马惊了一次。那“兔儿”停下脚步,盯着苍鹰飞去的地方,阳光有些刺眼。鹰飞得远了,在太阳将落的地方,留下一个黑点。少年却盯着苍鹰刚刚飞出的那堆草丛。“兔儿,那草中可是有什么事物,待我去看一下。”少年将自己的爱驹当成了知己。本来马便是极通人性,与主人更是能心意相同,再者这一人一马也算相依为命,少年也就跟着马儿说话。
少年扒开眼前的杂草,入眼的是与双已经溃烂发臭的人脚。那是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妇人,身子已经僵硬。从她身上仅剩的几件碎衣可以看出,她应当跟刚刚过去的那一队难民是一起的。看来是生病不治死在了路上。再看夫人的身边还有一个婴孩,隐约间似乎还有些许生气。有些生气,也仅仅是没有死罢了,不过也快了。婴孩的小臂上有三道伤口,深可见骨,伤口很新鲜,但是却没有流多少血。
眼前的景象让少年不忍直视,几欲作呕,都被生生压了下来。少年抬起头来,看那苍鹰在西边转了一圈又飞了回来,似乎多到嘴边的被人抢去有所不甘。
少年想伸手去抱那婴孩,但又怕自己一抱之下,原本脆弱的生命就此死去,手伸在变空就停了下来。那苍鹰已经停了身形,立在不远处紧紧盯着那本属于自己的美餐,发出一阵警告的“咕咕”声。少年盯着那只鹰,四目相对,各怀恨意。那苍鹰见少年没有什么动作,便挑衅般向前跳了几步。苍鹰刚刚停下脚步,便见一物奔之而去。苍鹰想起飞躲避已是不及,脚刚离地便被一根铁条贯体而入,又钉在地上。苍鹰在地上不能动,只是徒劳的扑了几下翅膀便死了。
少年走过去,将鹰身上的铁条抽出。只见那一铁条通体黝黑,形如钢针,前粗后细。但比那缝衣的钢针要粗长许多,针后也有针鼻,帮着一段牛皮绳。少年将那死鹰提将起来,抖了几下还没有流干的血,便整个放进了马背上的一个麻包里。那麻包外面尽是已经干透的血迹,可以料想这一下来,少年多是靠这种野味为食。少年将手里的“钢针”在草堆里胡乱擦了几下,黑色的“钢针”边缘居然有两道血槽,用来放血,怪不得那鹰会死的如此之快。
也不知道少年是怎样从身上取出黑色“钢针”,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苍鹰击毙。只是少年身法极快,快到一般人不易看清,可见少年于技击一道有着很深的造诣。
“兔儿,我们还是将这母子埋了吧。生前受这战乱之苦,死后还让这杂毛畜牲欺负。”少年说这就去抱那婴孩,入手一片冰凉,刚刚死去就凉了体温。
少年好容易挖了一个浅坑,将那婴孩还有妇人埋下。在抬那妇人的时候发现她的头上有重击的伤痕。这妇人居然是被害死的,少年心中突地升起了一股怒火。但是很快又平复下来,看这妇人手脚俱已溃烂,这等条件下,怎得有人医治,早晚要病死。那群难民也是惧怕妇人染上什么瘟病,为了保住自己不被传染,不得已只能如此做法。
少年草草埋了那苦命的母子,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
“兔儿,我们又耽误了些时候,今晚一定要赶到前面的杨树林休息,明日可要快些赶路了。”少年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加力前奔,终于赶在天色全黑之前穿过了那片杨树林,在林子的北边停了下来。少年跳下马来,便自己忙自己的了,任那马儿自个游荡。那“兔儿”也不乱跑,只是在原地吃草,很是安静乖巧。少年选了个上风头,拿石块垒起灶台,又从林子里捡来一些枯枝败叶,堆在一旁,点起了一堆篝火。
少年从麻包里拿出刚刚猎到的苍鹰,便动手收拾起来。由于天色已晚,左近又没有河流,剥好的鹰也没有办法清洗。说来着荒郊野外的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得吃已经是不错,那树枝穿了,放在火上便烤。
那杨树枝中含有大量的树脂,烧起来格外旺,并且还带有一股说不清的淡香,混着鹰肉的香味,却是别有一番味道。那少年显然是常在野外烧烤野味,那鹰肉被他烤得外脆里嫩,并不见有焦糊的地方。少年甚至从怀里取出两个小瓷瓶,里面放得居然是已经调好的佐料。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鹰肉已经烤好,阵阵肉香,引得原本的碌碌饥肠更加有些难耐。
少年扯下一条鹰腿,刚要塞到嘴里,便见到旁边的“兔儿”正看着自己。
“你也要?”少年将鹰腿递到马儿跟前晃了几晃,“你是吃草的,怎么能吃着东西?不好吃的。”说着将鹰腿收回,放在嘴里撕下一大块肉来,将嘴塞得满满的。那“兔儿”十分不屑地斜了正狼吞虎咽的少年一眼,低头嚼起了旁边的枯草,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响鼻。
那苍鹰看起来不小,但似乎身上并没有多少肉。少年不消片刻便吃完了,仿佛还有些意犹未尽。显然在外奔波想要舒舒服服的吃上一顿十分不易,要想吃饱吃好就更要运气了。少年拍拍还不算殷实的肚子,接下来就要好好睡上一觉。
将火堆的火势调小,又添上足够的柴草,寻了个舒服的地方侧身躺下。“兔儿”静静的立在一旁,似乎早已睡去。
突然,“兔儿”原本垂着的脑袋竖了起来,两个灵活的耳朵旋转着,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动静。少年也同时转醒,无声的从腰间抽出那带血槽的“钢针”。漆黑的“针”体在淡淡的月光没有发光,根本就看不真切。
少年眼睛警惕的注视着马头朝着的方向,那片树林的对面似乎正有什么危险靠近。少年将耳朵附在地上停了一下,心里暗讨,有马队正在向这里赶来,听声音不下十匹。少年伸腿一扫将那火堆扑灭。
这么晚了,在这荒凉的地界还会有什么马队赶路?想来不是什么善辈。现在也只能希望那片树林能挡住刚才的火光。
少年伸手拍拍“兔儿”示意它躲开。马儿跟了主人良久,自然明白,悄无声息的隐进了树林。少年也发足疾奔,赶在马队之前到了树林的南端,选了一棵不太起眼的杨树,几下便爬上去,隐在树枝之间。
远处的马队渐渐近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少年看到整整十二个人,十二匹快马。那时二人的马队在杨树林前面停了下来。只见那马上的人皆是一身夜行衣打扮,但没有黑巾遮面。少年也看不清来人的相貌,但是似乎是汉人,头顶发髻的样式应该是京中禁军的打扮。少年心中一凛,这里怎么会有禁军?难道跟议和有关?只是里面似乎没有童贯,这伙人应该是先头。
“老大,这林子恐怕有什么古怪,是不是在这外面停上一夜,待得天明再赶路,我们整整跑了一天了,人困马乏,也该休整一下了。”马队中突然传出一个粗糙低沉的声音。
“不行,我们必须连夜赶路,这林子不大,应该没有什么埋伏,就算有,我们只要小心行事,也要让他们后悔选错了地方。”少年在树上听得真切,感觉这声音怎么如此熟悉?只是一时想不出是谁。
“我们先在林子外面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力,半个时辰以后便赶路。”那个“老大”一声令下,十二人一起跃下马来,围坐成一圈,马匹就围在外面。十二人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水袋口粮吃起来。
“老大,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赶呢?那个赵大人不是要三日后才出发么?”一个黑衣人压低声音十分不解地问那老大。
“我们自然有我们的任务,赵大人实际有另一队人马保护,指令你们听着便是,不该问的别问。”“老大”怕言多有失,便不再深说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便静了下来,只听见咀嚼干粮的声音,十分的压抑。
“大哥,为什么童贯那阉人不去和谈,而改成了那姓赵的辽国判贼?”发话的人显然跟“老大”关系不一般,嘴里对那童贯和那“赵大人”甚是不敬。少年听到此处,暗叫一声,可恨那童贯老贼不能前来,让他多活几日。那姓赵的辽人,想必就是“叛辽归宋”的马植了。
那马植当年在辽国识得了出使辽国的童贯,向其献了联金灭辽的计策。居然讨得了徽宗的欢心,赐了他国姓,现在叫做“赵良嗣”。
“童贯又赶回睦州了,方腊还没有被镇压下来。那日他赶得回来,并没有停留便被皇帝催赶了回去。”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上马,展开队形,小心地通过杨树林向南奔去。不多时,已经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了。
少年听得马队去的远了,便从树上跃下,眼睛盯着马队消失的方向,脑海里回响着刚刚“老大”的声音。突然少年身子一震,怎么会是他呢?
看来那赵良嗣要在三天后启程,即便是轻装,最快也要七日才能到得云内州,自己还赶得及。只是那十二人的马队似乎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但肯定与宋金议和有关。何不趁此时机跟上去探个究竟。少年打定主意,便打了个唿哨,招来“兔儿”,跃上马背,向被追赶马队而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