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我那伤感的爱情
农历腊月二十九,风和日丽。一连几天的阴霾和下雪,今天总算放晴,偶有太阳的日子气温回升了4——5度。山茶花含苞待放,苍翠欲滴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腊梅高雅圣洁,油然想起北宋诗人林逋的诗句:孤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早,父亲把家里大大小小几十盆盆栽植物搬到庭院里沐浴阳光,郁郁葱葱的百合竹、春石斛、龟背葵……给萧瑟的冬天带来春天的气息。
刚过完奶奶的寿辰,又迎来拜年和祭祀。
晚上,父亲和母亲开始忙碌次日凌晨拜年的准备工作,知夏打下手。宋晨曦被知秋叫去玩牌。知秋的媳妇和她的朋友在房里陪老寿星嗑瓜子聊天。
家里灯火通明,走廊上挂起喜庆的红灯笼,门楣贴上了寓意美好的对联。窗外寒气逼人,屋里却温暖如春。
“哲修明天能来吗?”
父亲边摆八仙桌边回头问在灶台边炸鱼肉丸子的知夏。
“请他父母也一起过来,家里可是一应俱全。”母亲顺便邀请道。
“看你说的,大过年人家怎么可能过来。我看哲修也不一定能来,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小夏,你和哲修也快结婚了,今年应该在他家过比较合适。”父亲一向通情达理。
“不是还没过门吗。”话到这里,母亲想了想,“哲修没来参加奶奶的寿辰,不会因为这个生你的气吧?”
“怎么可能。”
“那怎么连个电话也没有。”母亲不无担心地说。
“过了年三十,也不来吗?”
“会不会怪我们家没礼数,我们应该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他父母。”
“不用,我和他……”知夏垂下头,欲言又止。
“怎么了?”
她沉默片刻,“我们分手了。”
听后,父母大吃一惊。
“发生什么事了?”
此时,宋晨曦正好出来如厕。经过厨房,听到屋里知夏的说话声,他打住了脚步。
“和他相恋十年的女友找上门来。……听说上几天还为他跳过海,所幸抢救及时,没出人命。”
“女友?跟别人结婚的那个?”母亲在脑海里使劲搜索这个人。
“哲修什么态度?”父亲问道。
“十年的感情,不是这么容易结束的。”
“他不能对你的人生负责,为什么还来招惹你?”
“那个人过得并不幸福。哲修,不可能无动于衷。毕竟她是因为哲修才这样。”
“你是怎么打算?”
“小夏,如果哲修优柔寡断,不能对你负责。还是早点断了。你都三十了,咱们耗不起。”
“我明白。”
父亲压着一腔怒火,沉默许久,“明天还是让哲修来一趟,我要当面跟他谈谈。”
“要谈也等过完年再说。快过年了,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母亲劝慰道。
“爸爸,我已经跟他说明了。他的父母也不希望我们在一起,我公公当年买通很多跟哲修有过节的证人,明明是过失杀人硬是判了故意杀人。哲修放弃辩护权。光这一点,我已经很对不起他。”
“小夏,我是怕你承受不起。”
“我的婚姻就是我的命运。没有什么承受不能承受的。”知夏不无悲观地低声说道。
“那个小伙子又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跟你们说过,他是我朋友。”
“这个时候跑到别人家里来过年,不会对你有意思吧?”父亲试探性地问道。
“按年龄他可以当我弟弟。我们不可能发展成别的关系。”知夏斩钉截铁地回答。
“如果没有女朋友不妨考虑一下。出手阔绰,人也标致。我看不比哲修差。”母亲调侃道。
“妈妈,我是经历过悲伤的人,不会因为这些,随随便便嫁出去。”
“妈妈只是开玩笑,我们家的老幺是不用妈妈操心的。”
“小伙子真是有教养人家长大的孩子,出手这么大方,茅台酒、铁皮枫斗,又给你奶奶红包,加起来不少四千。我们总要给他回点礼。”
知夏点点头,“我想留他多住几天。”
“他喜欢住多久就住多久。”
听到这样的谈话,宋晨曦感到心情愉悦。尤其是知夏分手的消息,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总有一天,知夏会爱上他,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
夜深了,知夏的父母因为翌日凌晨要起来拜年,早早回房睡去了。知夏还在厨房忙着敬佛的供品,家里每年要举行这样的仪式,看多了,自然也了解了不少。
“摆供品在顺序上也有这么多讲究吗?”
宋晨曦透过虚掩的房门,看着知夏一个人在,故意打着哈欠走了进来。
“这么快就结束了?”
“他们还在玩。能帮上什么忙尽管吩咐。”
“你是困了,快去睡吧。我也差不多好了。”知夏看着桌上摆好的供品,朝晨曦满意地笑了笑,“饿不饿?煮点下水年糕,怎么样?”
正愁找不到话题的宋晨曦,一时来了兴致,高兴地点头。
知夏点燃煤气灶,开始娴熟地忙活起来。
“听知秋哥哥说要在涨潮时敬神才好。”他没话找话。
知夏表示赞同地点点头,“爸爸请人算涨潮时间,凌晨三点半是旺潮,所以三点之前家里的老老少少就要起来供拜了。”
“仪式会很隆重吗?”
“当然,一家人要穿上正装,三拜九叩。男人们会在大门外放很多的烟花炮竹请菩萨。不许大声说话,更不能有摔破碗碟这类的声音,要不就是对菩萨和神灵的不敬。”
宋晨曦第一次见识知夏家的民俗文化,显得很兴奋,“这场面在鲁迅先生的《祝福》里读过,现实还是头一次。”
“不想错过凌晨的祭拜仪式,吃完年糕,赶紧去睡。”
年糕裹着滚烫的油汁,撒上一把葱绿的大蒜,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宋晨曦夹起烫嘴爽滑的年糕,在嘴里欢快地嚼了嚼,吞下去,朝知夏调皮地竖起大拇指。
听到有人夸奖自己的厨艺,知夏心里美滋滋的。
他嚼动年糕的嘴巴,若有所思地看向她笑盈盈的侧脸,出其不意地问道,“真的分手了?”
知夏渐渐收敛起笑容。
他站起身,放下她手里的烛台,大胆地直视着她的脸。
“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说的话吗?”
她迅速挣脱开他的手,拒绝道:
“不可以。”
“为什么?”
知夏没有回答,拿起烛台放到供桌上。
“要是觉得累,明天你可以不用早起。”
说完,她毅然决然走出了厨房。
宋晨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望难过,明明分手了,却还是对他漠然视之。他觉得这个女人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尤其是她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浇灭了他心中所有的热情和希望。直到现在,他可以确定在她心里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刚过完奶奶的寿辰,又迎来拜年和祭祀。
晚上,父亲和母亲开始忙碌次日凌晨拜年的准备工作,知夏打下手。宋晨曦被知秋叫去玩牌。知秋的媳妇和她的朋友在房里陪老寿星嗑瓜子聊天。
家里灯火通明,走廊上挂起喜庆的红灯笼,门楣贴上了寓意美好的对联。窗外寒气逼人,屋里却温暖如春。
“哲修明天能来吗?”
父亲边摆八仙桌边回头问在灶台边炸鱼肉丸子的知夏。
“请他父母也一起过来,家里可是一应俱全。”母亲顺便邀请道。
“看你说的,大过年人家怎么可能过来。我看哲修也不一定能来,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小夏,你和哲修也快结婚了,今年应该在他家过比较合适。”父亲一向通情达理。
“不是还没过门吗。”话到这里,母亲想了想,“哲修没来参加奶奶的寿辰,不会因为这个生你的气吧?”
“怎么可能。”
“那怎么连个电话也没有。”母亲不无担心地说。
“过了年三十,也不来吗?”
“会不会怪我们家没礼数,我们应该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他父母。”
“不用,我和他……”知夏垂下头,欲言又止。
“怎么了?”
她沉默片刻,“我们分手了。”
听后,父母大吃一惊。
“发生什么事了?”
此时,宋晨曦正好出来如厕。经过厨房,听到屋里知夏的说话声,他打住了脚步。
“和他相恋十年的女友找上门来。……听说上几天还为他跳过海,所幸抢救及时,没出人命。”
“女友?跟别人结婚的那个?”母亲在脑海里使劲搜索这个人。
“哲修什么态度?”父亲问道。
“十年的感情,不是这么容易结束的。”
“他不能对你的人生负责,为什么还来招惹你?”
“那个人过得并不幸福。哲修,不可能无动于衷。毕竟她是因为哲修才这样。”
“你是怎么打算?”
“小夏,如果哲修优柔寡断,不能对你负责。还是早点断了。你都三十了,咱们耗不起。”
“我明白。”
父亲压着一腔怒火,沉默许久,“明天还是让哲修来一趟,我要当面跟他谈谈。”
“要谈也等过完年再说。快过年了,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母亲劝慰道。
“爸爸,我已经跟他说明了。他的父母也不希望我们在一起,我公公当年买通很多跟哲修有过节的证人,明明是过失杀人硬是判了故意杀人。哲修放弃辩护权。光这一点,我已经很对不起他。”
“小夏,我是怕你承受不起。”
“我的婚姻就是我的命运。没有什么承受不能承受的。”知夏不无悲观地低声说道。
“那个小伙子又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跟你们说过,他是我朋友。”
“这个时候跑到别人家里来过年,不会对你有意思吧?”父亲试探性地问道。
“按年龄他可以当我弟弟。我们不可能发展成别的关系。”知夏斩钉截铁地回答。
“如果没有女朋友不妨考虑一下。出手阔绰,人也标致。我看不比哲修差。”母亲调侃道。
“妈妈,我是经历过悲伤的人,不会因为这些,随随便便嫁出去。”
“妈妈只是开玩笑,我们家的老幺是不用妈妈操心的。”
“小伙子真是有教养人家长大的孩子,出手这么大方,茅台酒、铁皮枫斗,又给你奶奶红包,加起来不少四千。我们总要给他回点礼。”
知夏点点头,“我想留他多住几天。”
“他喜欢住多久就住多久。”
听到这样的谈话,宋晨曦感到心情愉悦。尤其是知夏分手的消息,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总有一天,知夏会爱上他,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
夜深了,知夏的父母因为翌日凌晨要起来拜年,早早回房睡去了。知夏还在厨房忙着敬佛的供品,家里每年要举行这样的仪式,看多了,自然也了解了不少。
“摆供品在顺序上也有这么多讲究吗?”
宋晨曦透过虚掩的房门,看着知夏一个人在,故意打着哈欠走了进来。
“这么快就结束了?”
“他们还在玩。能帮上什么忙尽管吩咐。”
“你是困了,快去睡吧。我也差不多好了。”知夏看着桌上摆好的供品,朝晨曦满意地笑了笑,“饿不饿?煮点下水年糕,怎么样?”
正愁找不到话题的宋晨曦,一时来了兴致,高兴地点头。
知夏点燃煤气灶,开始娴熟地忙活起来。
“听知秋哥哥说要在涨潮时敬神才好。”他没话找话。
知夏表示赞同地点点头,“爸爸请人算涨潮时间,凌晨三点半是旺潮,所以三点之前家里的老老少少就要起来供拜了。”
“仪式会很隆重吗?”
“当然,一家人要穿上正装,三拜九叩。男人们会在大门外放很多的烟花炮竹请菩萨。不许大声说话,更不能有摔破碗碟这类的声音,要不就是对菩萨和神灵的不敬。”
宋晨曦第一次见识知夏家的民俗文化,显得很兴奋,“这场面在鲁迅先生的《祝福》里读过,现实还是头一次。”
“不想错过凌晨的祭拜仪式,吃完年糕,赶紧去睡。”
年糕裹着滚烫的油汁,撒上一把葱绿的大蒜,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宋晨曦夹起烫嘴爽滑的年糕,在嘴里欢快地嚼了嚼,吞下去,朝知夏调皮地竖起大拇指。
听到有人夸奖自己的厨艺,知夏心里美滋滋的。
他嚼动年糕的嘴巴,若有所思地看向她笑盈盈的侧脸,出其不意地问道,“真的分手了?”
知夏渐渐收敛起笑容。
他站起身,放下她手里的烛台,大胆地直视着她的脸。
“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说的话吗?”
她迅速挣脱开他的手,拒绝道:
“不可以。”
“为什么?”
知夏没有回答,拿起烛台放到供桌上。
“要是觉得累,明天你可以不用早起。”
说完,她毅然决然走出了厨房。
宋晨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望难过,明明分手了,却还是对他漠然视之。他觉得这个女人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尤其是她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浇灭了他心中所有的热情和希望。直到现在,他可以确定在她心里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