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龙渊血影

正文 释名(1)

    对于此书,本人觉得,有一些东西需要独列出来,加以解释,以免读者看了,有地方看不明白,另外,也当作一种交流学习吧,毕见,我说的,也不一定是对,所以,有什么不同看法的地方,也希望有读者说出来,以便学习,修正!于是就立出一章,名为释名。

    (一)龙渊:相传是十大名剑之一。龙渊剑出自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四大铸剑师之一的欧冶子之手。原名“七星龙渊”。

    《越绝书》中有载: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而到了唐时,因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渊”字,改叫“龙泉”,所以,龙泉之名从那时便沿用至今。

    对于龙渊剑的铸成,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此剑非欧冶子一人所铸,是与干将两人联手铸成。

    本书采用的是第一种说法。

    (二)七秀的来历:首先要声明一下,七秀并我小风起的名字。当时小风在构思故事的前后时,便通过网络寻找了一些资料,而其中要找的一个人就是——公孙大娘,因为小风从一开始的江湖帮派中,就给公孙大娘或者她的传人安排了一个位置,但对于这个起名啊,小风本想自己造一个出来,结果想想,还是先到网上找找吧,要是这方面的记载,那就更好了,所以,经过了一番收搜,虽然没有找到想要的,却看到另一个名字,那就是七秀,七秀坊是一个网游中的一个门派,而那里的设定,就是公孙大娘所创的。想想,还有这么巧的事情,这名字也挺好听的,所以用把七秀一名借来用了。

    (三)天遁剑法:主角归岚的剑法,这名也非小风杜撰,从古到今,民间就有这样的一种剑法,相传始源于道教,直到唐末之时,道号为“纯阳子”的吕洞宾对天遁剑法进行了一番改进,再留传下来,随后易名为“纯阳剑法”。在道教中留传得更广了。所以,遁天之名,便慢慢的给人淡忘了,但不管怎样,纯阳剑法是在天遁剑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却是不争的事实。“天遁”的天,指最高的、绝妙的、无与伦比的;“遁”指逃遁、躲避、隐形。体现在套路中,则是巧妙地躲闪、伏藏、逃遁动作。而现在的“纯阳剑法”中也能找回许多“天遁剑法”的影子,如“外过门剑”“献手埋伏”“旋风剑”“诈献铜桥”等招式都是一些快速躲闪、伏身隐藏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天遁”的特色。

    嗯,对于释名,现在就先说这么多,以后,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进行一些补充,如果朋友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中指出来。

    下面顺便贴一下中华十大名剑的名称(对于这十大名剑,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

    第一,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

    第二,仁道之剑,湛泸

    第三,帝道之剑,赤霄

    第四,威道之剑,泰阿

    第五,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

    第六第七,挚情之剑,干将莫邪

    第八,勇绝之剑,鱼肠

    第九,尊贵无双之剑,纯钧

    第十,精致优雅之剑,承影

    而第二种说法是:

    这十大名剑为:胜邪,纯钧,湛泸,巨阙,鱼肠,泰阿,龙渊,工布,干将,莫邪。

    其中:泰阿,龙渊,工布,湛泸,巨阙,鱼肠,纯钧,胜邪 由 欧冶子铸就。

    不过小风个人更便信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对于第一种说法,有两把小风会带一点疑问,第一就是轩辕夏禹剑,这剑大多只存在于传说,神话色彩更浓一些,而古典对它的记载非常的少。,而第二把就承影,对于这一把剑,有一些记载却是无色无形,剑身隐而难见,按照古代的技术,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没有可能,如果有这可能的话,天下之剑,大可做成这样的了,试想,一把很难看到剑身的剑,威力到底有多大?小风不敢想象,所以,正因为有这两点,小风对第一种说法,才保持了一种怀疑,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2009年09月03日,小风补上第十七章出现新东西的解释:

    (四)陌刀: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陌刀是什么东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对这些东西,咱们应该去知道一些的,毕竟这是咱们自己的东西。

    陌刀,中国长刀的一种。

    陌刀是唐刀的一种,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这种长刀盛行于唐朝军队之中。而在宋朝时,《武经总要》总绘制的“掉刀”、“三尖两刃刀”也许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继承者。 在唐朝陌刀也主要为重装步军所用,个别主要将领使用陌刀作为主战兵器(如唐名将李嗣业)。

    初唐的时期大量的骑兵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中期的步军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 从武德到天宝,唐在立国战争及与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说不构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现与推广使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关涉到唐王朝的内政方针以及整个军事形势变化。也可以说,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

    而说到陌刀,小风自然也得说一下唐刀。

    唐刀:也许在很多的眼里,唐刀指的是一种刀,其实不然。唐代刀分为四种(《唐六典》记载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而这四种刀中真正能够在疆场上发挥保家卫国,开疆辟土作用的兵器却唯独只有陌刀。

    (2009年09月05日,补上第二十章出现历史人物的释名)

    (五)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钊,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张易之(武则天时的“二张”之一)之甥,相传是杨贵妃的同曾祖兄,也有传言说是同祖兄。杨钊从小行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赌博。后在节度使张宥的帐下从军,只做了一个都尉,任满之后,又得鲜于向资助和推荐,才逐步高升,一路做到金吾兵曹参军,并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再后来自然是因为杨贵妃的这一层关系,(750年),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而在此的过程之中,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所以,在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在此这后便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而他本人呢,实实在在是一个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的人……

    直到后来安史之乱暴发了,安禄山便是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六)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为营州(今辽宁朝阳)人。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本姓康,名阿荦山(一作轧荦山),即战斗的意思。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他母亲后来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在30岁前,他一直从商,终不得志。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一直以来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更在杨国忠接任相位之后,两人的矛盾时而有之。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安,杨两人矛盾日益加剧,直到安禄山起兵造反之时,正是打着“忧国之危”与“清君侧”的旗号。

    安禄山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便死于其子——安庆绪手中!

    2009年09月07日,补上有关于27章所出现的历史人物的释名。

    (七)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陕西华阴人,后随家迁至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韩阳镇独头村)。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有待查证)。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陈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38岁。

    杨贵妃故乡有三个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相传她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相传杨玉环生得极为美丽,能歌善舞,所以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就是用来形容这四人的。

    2009年09月24日,补上释名。

    (八)颜清臣

    也许,对于前面的几章出现的颜清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所以,小风认为有必要来补一下释名。

    颜清臣,名真卿。清臣是字。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汉族。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睢⒘ā⑴费粞⒊啤翱樗拇蠹摇薄:土ú⒊疲骸把战盍恰薄?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九)蔡希德

    安史之乱导致了唐王朝由盛转衰,历时八年之久。在这期间官军和叛军两方都涌现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由于历史的原因,正史对叛军将领的描写少之又少,这是有些不太公平的,如果仅从军事能力来说,叛军将领决不逊于官军(否则这一乱也不会持续8年之久,而且如果不是叛军内部屡屡内讧,最后鹿死谁手还真很难说),

    蔡希德出生不详,但估计是幽州的胡人,以其勇猛善战被安禄山收为大将,与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等人齐名。天宝14年(755)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攻占东都洛阳,就在叛军准备进攻潼关,直取长安时,诈降的常山太守颜果卿在常山起兵,河北诸郡纷纷反正,叛军老巢平卢受到威胁,安禄山遂派蔡希德率兵一万进攻常山。颜果卿起兵只有8天,蔡希德已兵临城下,与史思明会合。由于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援兵,短短几日,常山城便被叛军攻陷,颜果卿被执送洛阳,不屈而死。随后,史思明、蔡希德又连克广平、巨鹿、上谷等郡,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不降。叛军围饶阳29日不克,李光弼率军援救,以围魏就赵之计,首先攻取常山,史、蔡二将无奈,解饶阳之围来救,双方大战于常山,叛军大败,退入九门,常山郡大部被光复。

    (十)陈玄礼

    对于陈玄礼,也许有很多人不太认识,在唐朝时,陈玄礼可是有名的将令,一身之中做过很多出色的事情,而其中有几件最为闻名,一件是因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另一件就是发动马嵬坡之变。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