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9
初秋时节烈日仍然火辣,炙烤得整个京城如火笼蒸烤。
“都说这秋老虎厉害,今年可是害苦大家了。听说邵阳、平波、照顺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旱情,眼看着要收割的麦田被旱死的不在少数,看来今年冬天百姓的日子又苦了。”秀萍剥了一粒葡萄放入口中,顿时酸爽舒适,如今她已怀有一月身孕,犹是喜酸,大家都说多半怀的是儿子。
“嫂子,母亲收了你的管家大权,原本是念着你有了身子不让你操心家事,哪知你闲下来竟开始操心起国事来。”平安打趣着,如今秀萍是季府上下的重点保护对象,不止不让她辛苦半分,生怕她闲得慌,还摊派给平安每日陪她消遣的重任。
平安算是见识到孕妇话多心思也重的毛病,前几日还在担心刘管事前远表叔家的猪害猪瘟的事,今日就担心起旱情来。
俩人在凉亭里剥着水果说着闲话,就见林紫乔带着丫鬟过来给秀萍请安。秀萍和平安眼神同时凛了凛。
“林姨娘,不是让你呆在自己院里,不用过来请安吗?”秀萍语气淡漠。
林紫乔如今在府里不受欢迎的程度正好跟前世呈反比,不管她做何努力,大家都心照不宣认为她是在虚情假义惺惺作态,总有那么几个下人在背后里使了猛劲添油加醋批露她的真面目。
“姐姐,这是妹妹抄的佛经,请你过目。”林紫乔卑微地递上一叠稿纸。
“嗯。放下吧。”秀萍瞟了一眼,不想跟她多说话,林紫乔也知情识趣退下了。
秀萍如今紧张肚里的孩子,又知道林紫乔不似表面简单,怕她一时起了坏心思或又使了哪方手段伤及自己肚里的孩子,便找了个借口让林紫乔替她在自己的院里抄佛经为肚里的孩子祈福。刚开始林紫乔还欣然领命,可后来秀萍给她的经书越来越多,又让她三天交一次经文,怕她忙不过连日常的晨昏定省都免了。林紫乔为抄经书有时连觉都不能睡,自然是没有时间耍花招,于是就开始有意无意拖延交经文的时间,说自己除了抄经也有别的事情要做,还在靖安面前抱屈说自己为了少经都没有时间好好侍侯他了。秀萍知道了就冷笑,即然在府里不能潜心礼佛,那就到庄子上去吧,那里清净不会延误抄经。林紫乔这才乖乖呆在自己房里哪也不敢去,只求秀萍早日生产,自己也好脱离苦海。
知道这事后,平安也放下心头大石,想秀萍在这次事件中也快速成长起来,以后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林紫乔欺着捏着了。
中秋一过京城便连接下了几场细雨,气温一下变降了下来,凉爽不少。九月初二是王尚书夫人四十生辰,一早下了帖子过来,宴请了季夫人。
“白银两百两,玉如意三副,金茶具一副,玉坠五十个,各色锦锻五十匹,秀萍你瞧瞧,还差点什么?”季夫人拿着礼单清算着。因着王夫人是秀萍的伯母,与季家是亲家,备的贺礼自然不能寒碜。
“不如玉如意改成两副,锦锻改为二十匹……”秀萍觉得就算这样也比惯例多出许多。
季夫人笑了笑:“让你往上加你却减了下来。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这王夫人不止与我们是亲家,王大人与老爷也是同僚,礼备厚些不打紧。”
“明儿个让平安去城南庄子一趟。”
“去庄子做什么?”秀萍不解。
“你还记得靖安的奶娘宋嬷嬷吗?她丈夫早些年跟着老爷出征,最后战死在沙场。老爷体恤他们孤儿寡母便让他们住在城南的庄子上,明日是宋嬷嬷儿子娶媳妇的大日子,老爷本想让靖安带着贺礼过去,可是靖安有公务去不了,就只能让平安代为去庄子上。”
这些都是曾经跟随季怀忠出生入死的将士的遗孀遗孤,一直都受着季家的妥善照料从不曾被忘却,有些还深受季家的尊敬重视,就像宋嬷嬷,她的丈夫帮助季怀忠屡次立功却最终战死沙场,让季怀忠深怀愧疚,只能将这份愧意和敬意转达在宋嬷嬷母子身上。
城南庄子上的人听说季家小姐要亲自过来祝贺宋家的喜事,都惊喜异常,都说宋家有福气能得到季家这般厚待。宋嬷嬷在感动之余又不由得有些沾沾自喜,又想起了过世多年的丈夫,一时间百感交集。
一大早,平安便备了厚礼带了随从坐着马车往城南庄子赶。严格意义上讲平安是没有见过宋嬷嬷的,但是平安却清楚的记得前世自己被烧伤躺在病床上时,有位质朴的妇人来看过自己,当时她一边抹泪一边为自己擦拭伤口上药,又熬了药汁和清粥来喂自己。那时平安不能开口说话只是流着眼泪望着妇人,妇人告诉平安说自己是靖安少爷的奶娘,受了季家多年恩惠,如今老爷夫人和靖安少爷已经不在了,当知道平安发生这种惨剧她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无论如何都要搭上一把手她才安心。她说她不相信外间传说那样,是平安因妒生恨杀人发火才引火烧身,她相信季家的人都是好人。平安听后就一个劲的流泪,仿佛要把自己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尽才算完。宋嬷嬷心疼她非要留在别院照顾她,最终却被苏家的人撵走了。
“咯噔”思绪中的平安突然被马车震了一下,不小心头碰到了窗框上。
“发生什么事了?”随行的翠红赶紧扶起平安,探头到车外,见车停在街上,还没出城。
“姑娘,前面不知发生什么事,道路被封了,过不去。”车夫答道。
紧接着马车又猛烈晃了晃。
“又怎么了?”翠红向外看了看,就见街上人群涌动,异常嘈杂。
“可能是有人不小心碰撞了马车,姑娘,我看这条街是走不过了,咱们还是调头从东大街走吧。”
马车调了头往城门赶去,不知是不是刚才撞到了哪里,原本轻灵的马车一下显得笨重了许多。等赶到城门的时候又停了下来。
“姑娘,前面有官兵在检查,咱们得等一等了。”
这得等多久,平安一看时候也不早了,离城南庄子还有两个多时辰的路程,这耽搁下去别是过了午时都到不了,那多不好。
就在平安有些焦急的时候,从城门处传来一声喝问,平安一听就笑了,忙招了翠红出去找人。不一会,就见靖安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妹妹,怎么你还没出城?”
“这不刚才在街上耽搁了一下,现在又被堵在城门了嘛。你们这是在查什么呢?我怕这样等下去会误了吉时,赶不上喜礼。”
见平安有些抱怨的样子,靖安凑过头低声道:“城里有细作,刚才捉住了两个,怕是还有同党,你一路可要当心些,要不要我加派人手护送你?”
平安连连摆手:“可使不得,咱是去贺喜,带队兵马去是什么事啊。您老行行好,放我过去我就谢天谢地了。”
靖安裂嘴一笑:“那还不简单。”说着唤了个人过来,将平安的两辆马车领了过去做检查,又引来城门处一阵骚乱。
平安苦笑着听车外众人的抱怨,让翠红出去吩咐车夫一出城门车赶快些,最好能一溜烟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中。
好不容易到了城南庄子,平安一行人的马车刚进村就又被人围观了,那群原本是等围观新娘的孩童也一窝蜂围了过来。
“瞧这马车多气派。”
“听说里面坐的是仙女姐姐,宋大妈家真有福。”
“要是能瞧上一眼就好了。”
到了庄子大门,就见宋嬷嬷领了儿子宋大牛和庄子上的人在外毕恭毕敬候着,一见平安下车便齐刷刷跪下磕起头来。
平安赶紧上前扶起宋嬷嬷,左看右看,眼泪一直在眼眶打着转。她比前世见着时要年轻一些,笑容还是那般温暖人心。
“新娘到了吗?”平安笑着问道。
“新娘是前溪村的,要翻座山才到,估摸着在路上,快到了。小姐快进屋里歇歇吧。”宋嬷嬷笑得嘴都合不拢,将平安领进了院。
“多亏老爷厚待,将庄子借给大牛成亲,不然我俩母子真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宋嬷嬷一路说着感激的话:“眼下还要小姐亲自赶来贺喜,我们一家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哟。”
“嬷嬷不要这么说,这些年你们在庄子上尽心尽力,说起来还是我们季家欠你们的。”平安真诚地说着。
见平安一点东家架子也没有,还肯和自己家长里短,宋嬷嬷本就有些受宠若惊,听了平安又说这翻话连忙道:“使不得,可使不得这么说。这可真是要折我的福。季老爷可是我们天大的恩人哪。”
到了后院宋嬷嬷将平安领到干净舒爽的房间,又让人送来了清水洗漱,各色吃食都在桌面上摆好,说呆会新娘到了便会先过来敬茶,等到了吉时行礼会派人来通知她过去观礼,到时新娘新郎都会给她敬茶的。
宋嬷嬷陪平安聊了会家常,就出去招呼客人。
“都说这秋老虎厉害,今年可是害苦大家了。听说邵阳、平波、照顺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旱情,眼看着要收割的麦田被旱死的不在少数,看来今年冬天百姓的日子又苦了。”秀萍剥了一粒葡萄放入口中,顿时酸爽舒适,如今她已怀有一月身孕,犹是喜酸,大家都说多半怀的是儿子。
“嫂子,母亲收了你的管家大权,原本是念着你有了身子不让你操心家事,哪知你闲下来竟开始操心起国事来。”平安打趣着,如今秀萍是季府上下的重点保护对象,不止不让她辛苦半分,生怕她闲得慌,还摊派给平安每日陪她消遣的重任。
平安算是见识到孕妇话多心思也重的毛病,前几日还在担心刘管事前远表叔家的猪害猪瘟的事,今日就担心起旱情来。
俩人在凉亭里剥着水果说着闲话,就见林紫乔带着丫鬟过来给秀萍请安。秀萍和平安眼神同时凛了凛。
“林姨娘,不是让你呆在自己院里,不用过来请安吗?”秀萍语气淡漠。
林紫乔如今在府里不受欢迎的程度正好跟前世呈反比,不管她做何努力,大家都心照不宣认为她是在虚情假义惺惺作态,总有那么几个下人在背后里使了猛劲添油加醋批露她的真面目。
“姐姐,这是妹妹抄的佛经,请你过目。”林紫乔卑微地递上一叠稿纸。
“嗯。放下吧。”秀萍瞟了一眼,不想跟她多说话,林紫乔也知情识趣退下了。
秀萍如今紧张肚里的孩子,又知道林紫乔不似表面简单,怕她一时起了坏心思或又使了哪方手段伤及自己肚里的孩子,便找了个借口让林紫乔替她在自己的院里抄佛经为肚里的孩子祈福。刚开始林紫乔还欣然领命,可后来秀萍给她的经书越来越多,又让她三天交一次经文,怕她忙不过连日常的晨昏定省都免了。林紫乔为抄经书有时连觉都不能睡,自然是没有时间耍花招,于是就开始有意无意拖延交经文的时间,说自己除了抄经也有别的事情要做,还在靖安面前抱屈说自己为了少经都没有时间好好侍侯他了。秀萍知道了就冷笑,即然在府里不能潜心礼佛,那就到庄子上去吧,那里清净不会延误抄经。林紫乔这才乖乖呆在自己房里哪也不敢去,只求秀萍早日生产,自己也好脱离苦海。
知道这事后,平安也放下心头大石,想秀萍在这次事件中也快速成长起来,以后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林紫乔欺着捏着了。
中秋一过京城便连接下了几场细雨,气温一下变降了下来,凉爽不少。九月初二是王尚书夫人四十生辰,一早下了帖子过来,宴请了季夫人。
“白银两百两,玉如意三副,金茶具一副,玉坠五十个,各色锦锻五十匹,秀萍你瞧瞧,还差点什么?”季夫人拿着礼单清算着。因着王夫人是秀萍的伯母,与季家是亲家,备的贺礼自然不能寒碜。
“不如玉如意改成两副,锦锻改为二十匹……”秀萍觉得就算这样也比惯例多出许多。
季夫人笑了笑:“让你往上加你却减了下来。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这王夫人不止与我们是亲家,王大人与老爷也是同僚,礼备厚些不打紧。”
“明儿个让平安去城南庄子一趟。”
“去庄子做什么?”秀萍不解。
“你还记得靖安的奶娘宋嬷嬷吗?她丈夫早些年跟着老爷出征,最后战死在沙场。老爷体恤他们孤儿寡母便让他们住在城南的庄子上,明日是宋嬷嬷儿子娶媳妇的大日子,老爷本想让靖安带着贺礼过去,可是靖安有公务去不了,就只能让平安代为去庄子上。”
这些都是曾经跟随季怀忠出生入死的将士的遗孀遗孤,一直都受着季家的妥善照料从不曾被忘却,有些还深受季家的尊敬重视,就像宋嬷嬷,她的丈夫帮助季怀忠屡次立功却最终战死沙场,让季怀忠深怀愧疚,只能将这份愧意和敬意转达在宋嬷嬷母子身上。
城南庄子上的人听说季家小姐要亲自过来祝贺宋家的喜事,都惊喜异常,都说宋家有福气能得到季家这般厚待。宋嬷嬷在感动之余又不由得有些沾沾自喜,又想起了过世多年的丈夫,一时间百感交集。
一大早,平安便备了厚礼带了随从坐着马车往城南庄子赶。严格意义上讲平安是没有见过宋嬷嬷的,但是平安却清楚的记得前世自己被烧伤躺在病床上时,有位质朴的妇人来看过自己,当时她一边抹泪一边为自己擦拭伤口上药,又熬了药汁和清粥来喂自己。那时平安不能开口说话只是流着眼泪望着妇人,妇人告诉平安说自己是靖安少爷的奶娘,受了季家多年恩惠,如今老爷夫人和靖安少爷已经不在了,当知道平安发生这种惨剧她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无论如何都要搭上一把手她才安心。她说她不相信外间传说那样,是平安因妒生恨杀人发火才引火烧身,她相信季家的人都是好人。平安听后就一个劲的流泪,仿佛要把自己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尽才算完。宋嬷嬷心疼她非要留在别院照顾她,最终却被苏家的人撵走了。
“咯噔”思绪中的平安突然被马车震了一下,不小心头碰到了窗框上。
“发生什么事了?”随行的翠红赶紧扶起平安,探头到车外,见车停在街上,还没出城。
“姑娘,前面不知发生什么事,道路被封了,过不去。”车夫答道。
紧接着马车又猛烈晃了晃。
“又怎么了?”翠红向外看了看,就见街上人群涌动,异常嘈杂。
“可能是有人不小心碰撞了马车,姑娘,我看这条街是走不过了,咱们还是调头从东大街走吧。”
马车调了头往城门赶去,不知是不是刚才撞到了哪里,原本轻灵的马车一下显得笨重了许多。等赶到城门的时候又停了下来。
“姑娘,前面有官兵在检查,咱们得等一等了。”
这得等多久,平安一看时候也不早了,离城南庄子还有两个多时辰的路程,这耽搁下去别是过了午时都到不了,那多不好。
就在平安有些焦急的时候,从城门处传来一声喝问,平安一听就笑了,忙招了翠红出去找人。不一会,就见靖安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妹妹,怎么你还没出城?”
“这不刚才在街上耽搁了一下,现在又被堵在城门了嘛。你们这是在查什么呢?我怕这样等下去会误了吉时,赶不上喜礼。”
见平安有些抱怨的样子,靖安凑过头低声道:“城里有细作,刚才捉住了两个,怕是还有同党,你一路可要当心些,要不要我加派人手护送你?”
平安连连摆手:“可使不得,咱是去贺喜,带队兵马去是什么事啊。您老行行好,放我过去我就谢天谢地了。”
靖安裂嘴一笑:“那还不简单。”说着唤了个人过来,将平安的两辆马车领了过去做检查,又引来城门处一阵骚乱。
平安苦笑着听车外众人的抱怨,让翠红出去吩咐车夫一出城门车赶快些,最好能一溜烟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中。
好不容易到了城南庄子,平安一行人的马车刚进村就又被人围观了,那群原本是等围观新娘的孩童也一窝蜂围了过来。
“瞧这马车多气派。”
“听说里面坐的是仙女姐姐,宋大妈家真有福。”
“要是能瞧上一眼就好了。”
到了庄子大门,就见宋嬷嬷领了儿子宋大牛和庄子上的人在外毕恭毕敬候着,一见平安下车便齐刷刷跪下磕起头来。
平安赶紧上前扶起宋嬷嬷,左看右看,眼泪一直在眼眶打着转。她比前世见着时要年轻一些,笑容还是那般温暖人心。
“新娘到了吗?”平安笑着问道。
“新娘是前溪村的,要翻座山才到,估摸着在路上,快到了。小姐快进屋里歇歇吧。”宋嬷嬷笑得嘴都合不拢,将平安领进了院。
“多亏老爷厚待,将庄子借给大牛成亲,不然我俩母子真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宋嬷嬷一路说着感激的话:“眼下还要小姐亲自赶来贺喜,我们一家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哟。”
“嬷嬷不要这么说,这些年你们在庄子上尽心尽力,说起来还是我们季家欠你们的。”平安真诚地说着。
见平安一点东家架子也没有,还肯和自己家长里短,宋嬷嬷本就有些受宠若惊,听了平安又说这翻话连忙道:“使不得,可使不得这么说。这可真是要折我的福。季老爷可是我们天大的恩人哪。”
到了后院宋嬷嬷将平安领到干净舒爽的房间,又让人送来了清水洗漱,各色吃食都在桌面上摆好,说呆会新娘到了便会先过来敬茶,等到了吉时行礼会派人来通知她过去观礼,到时新娘新郎都会给她敬茶的。
宋嬷嬷陪平安聊了会家常,就出去招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