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命生

正文 第十二章 天命

    徐暮在临道观拜师之后,便随天机道长离开了祠堂。

    天机道长将徐暮带入后堂外的山洞,只见走了一会见山洞内有一间不大的石屋,石屋除了一张石床和几张蒲团便再没有什么东西了。

    天机道长招呼徐暮坐下,开口讲道:“为师救你也是出于私心,想我临道观千年传承,曾留下一部旷世奇书,取名天命宝典,这天命宝典汇集了临道观先祖数代人的智慧与心血,才创就了完整的此物。但天命宝典非有缘人不得练就,即使是为师和玄真也是仅仅参悟了天命宝典中上卷的一元功法,而开山祖师天命真人留下的下卷一篇却早已绝响神州,数千年来临道观的历代掌门都无缘得见。”

    天机道长顿了顿道:“直到你的出现,让天命宝典起了反应。”

    徐暮问道:“那我是第一个与天命宝典产生共鸣的人吗?”

    天机道长道:“虽然要与天命宝典产生共鸣极难,但神州大地不计其数的生灵中总会用有几个人能办到的。”

    徐暮好奇道:“那师傅你本已经在一次天兆后就有羽化飞升渡过天劫的能力,何不去寻找,又为何还要守在神算山苦等呢?”

    天机道长仿佛想到了什么心痛事一样,油然一叹。徐暮见他伤心,于是认错道:“对不起师傅,我不该乱问的。”

    天机道长会心一笑,道:“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我们先说别的。”

    “那些人与天命宝典有缘却未必与临道观有缘,而你恰恰是与临道观和天命宝典二者皆有缘之人,所以为师甘愿耗费元气救你也是如此。”

    徐暮闻言,感觉天机道长的话有些似石非石的道理,完全没有明白。

    天机道长见他不懂,也不解释道:“天命之事,日后你总会明白的,今日为师就将天命宝典传给你,希望你日后修为有成,不辜负为师的一番厚望。”

    徐暮坚定的点头道:“弟子一定会用心研究天命宝典,不辜负师傅的期望。”

    徐暮从天机道长手中取过天命宝典,只见天命宝典仿佛玉石做的一般,触骨生凉,有着说不出的奇异感觉。

    天机道长道:“神州修炼者数以万计,都是为求有朝一日能羽化飞升,所以千百年来,修行功法不计其数,但皆有优劣好坏之分,天命宝典功法神奇,又参通造化,虽不能到知晓天地宇宙变化的地步,但也能测因果循环,天理命途,但门规有令,临道观从不插手神州各派之争,所以能安贫乐道,安居一隅之地。”

    天机道长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但鬼帝的出现打破了千百年的平衡,他野心极大,更是图谋本观的天命宝典,所以如果有一日鬼帝前来抢夺,你拼死也不能让宝典落入奸人之手。”

    徐暮闻言郑重道:“徒儿死也不会让本门绝密外泄的。”

    天机道长点了点头,道:“神州各派,求道升仙,虽然修炼之法各异,但都是殊途同归,总结修道成仙之法,却已六道为首。”

    “道,魔,佛,灵,妖,鬼。”徐暮近几日在道观也总能听玄真与他讲修仙之事,别看玄真的年岁不大,但一身修为早已挤入神州高手之列,更是天资聪颖,对修仙之道有着独特的见解。

    天机道长接连道:“正道之人讲究相由心生,修炼一途先苦后甜,清心寡欲,稳扎稳打,万事循序渐进。而魔道之人恰恰相反,为了追求更高的心境和强大的神通往往不择手段,修行先易后难,更是有邪魔外道的手段,所以正魔两道之人见面大多不死不修。”

    “而灵修则与正魔两道不同,相反于两道的修炼自身,灵修则是将修行的本源寄托于花草灵石,丹药玄兽,以外物之力求永生之法,杂学磅礴,经过不断的推衍,也成为神州众生公认的一项修炼之途。”

    “佛门经书中说佛祖割肉喂鹰,方能成佛。所以佛门众人修行肉身,肉身成圣,舍生取义,对心脉的护持与人身的经脉最为讲究。”

    “妖修一脉却是迎合自身特点修行,能幻化人形的妖修都是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之辈,如白狼王,沙千仞等人,都是神州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这五种修炼方法虽都大不相同,但殊途同归,都是期望羽化成仙。”

    徐暮闻言道:“神州六道,那鬼道呢?”

    天机道长闻言道:“鬼道一脉奇特,神州活人都无缘修炼此法,只有死后不甘入轮回的怨灵孤鬼才能修炼。但鬼道一说源于近六百年前,那时不知为何,死去的怨灵可以凭借自身的怨力滞留人间,更是渐渐的传出了修炼鬼道的法门奇功,直到百年前鬼帝楚沧溟横空出世,一战奠定魔道十大高手之名,更是汇集无数鬼道中人,在西北苦寒之地造下冥都。幸有云翳寺僻处西域,能有所牵制,楚沧溟也识得大体,百年未踏足中原。这次他破例走出西北,恐怕并非图谋天命宝典那么简单。”

    徐暮道:“我听玄真师兄讲,鬼修是没有天兆的,是怎么一回事,天兆又是什么?”

    天机道长闻言思量半天道:“鬼道一脉不求天道,无法飞升仙界,所以没天兆一说。至于这天兆吗…”

    “修行一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得缘天道者,一身修为移山填海,羽化飞升。无缘天道者,百年修为也不过是一捧黄沙。但修仙一途坎坷无比,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难窥天道,更别提天劫一说。”

    “只是修道终有绊,神州每逢一甲子便有天兆之劫,修为有成之人都称之为命劫,这倒不是会天降雷劫,只是修道之人久居凡尘,身具业力,逢天兆之时,天地阴气弥漫,心魔大盛,对日后修为自是不利,有走火入魔之虞,而且每多经历一次天兆,身上业力越盛,心魔越强,所以即使修为高超者,面对三次天兆也是望而却步,渡过四次天兆者更是绝无仅有。”

    “但俗话讲,解铃还须系铃人,修道之人身具业力,想要化解也只有踏足凡尘,所以每逢天兆来临之际,各脉高手都会纷纷现身,化解自身业力,消减心魔,故天兆也称尘劫。”

    徐暮闻言关心道:“那师傅您的三次天兆…”

    天机道长却不在乎道:“尘缘未了,劫难未除,天道未窥,如何死的?”

    徐暮道:“师傅我又该如何修炼天命宝典呢?”

    天机道长笑道:“天命宝典关乎天道,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本门的修炼之法一元功,下卷是什么为师也不得而知。我与玄真及数代临道观掌门修得都是上道一元功,你自然也是修炼这个。只是下卷天命非无缘者不得修练,连望一眼都将有大祸,所以历代掌门除了开山祖师天命真人外没人知道下卷是什么。”

    “一元功共分为九层,依下往上分别是初窥,登堂,入室,观止,通灵,化神,明心,忘尘,大乘。每提升一层,修为便精进一分,到了大乘境界更是有机会渡劫飞升。”

    “你所见之人都是神州叫得上的高手,像杜千盗,荀千叹二人便是通灵的高手,已经有历经天兆的资格。而桑土公,玉千面,及虞清眉都是化神的高手,这一境界便可祭炼元神,驱鬼避魔。而玄真与鬼帝六侍等人便是明心的境界,这等境界已是神州数一数二的高手,在名门大牌虽不是一脉首座,但也堪当长老一职。而白狼王,清灵真人,殿无忧等则是忘尘的高手,无一不是一派中堪当大任的角色。而为师和楚沧溟便是大乘修为,却是天劫之下不值一提的人罢了。”

    之后天机道长与徐暮讲了一元功上卷关于初窥的口诀,徐暮天资聪慧,一会便记下了,问了几句不懂的之后,天机道长见天色渐晚,便让徐暮回去了。

    徐暮刚走到门口,似是想起来什么一般,冲天机道长道:“师傅,我还没有道号呢?”

    天机道长道了声糊涂,于是道:“今日起,你就叫玄生吧。”

    徐暮起身告辞后,天机道长望了望徐暮渐去的身影,用着低不可闻的声音自语道:“玄生…三千六百年的天兆劫难…天命…”

    徐暮回道厢房后,细细的品味着今天听到的话,突然听到一声敲门声。他心知是玄真,道了声请进,只见练功完毕的玄真走了进来。

    徐暮知他功力深厚还在虞清眉之上,便将几处晦涩难懂的地方说与玄真听,玄真练得也是一元功,便一一解答,关心的问了几句后就走了出去。

    玄真出门感叹道:“小师弟天资聪慧,他日也是能得缘天道的人啊。”

    徐暮见玄真出去,修行完师父传下的几句初窥口诀后,感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的发现原来天色已黑,心想自己也不累,何不再学一点,于是拿出触骨生凉的天命宝典,正心奇这是如何材料时,见宝典竟闪烁起了微微的光芒,竟是如同产生了共鸣一般。

    徐暮心惊,打开后发现上卷果真如天机道长所言是临道观的独门法诀一元功,从初窥到大乘的修炼之法应有尽有,于是徐暮向后翻去,见除了修为功法之外,还有关于阵法禁制,丹药炼器的杂学。

    徐暮知自己现在也用不上,于是不禁的继续往后翻,待翻到了下卷,只见天命宝典宝光更胜,开篇只有两个大字,仿佛活了一般,徐暮依稀认得,不自觉的念道。

    “命生”

    小新人一个,文笔不太好,但会在剧情上和更新上做出最努力的惊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