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青涩年代之司法学校

正文 第十八章 望断南飞烟

    以为最后一个字写错了么?非也,非也。所有司法学校的学生都知道,向南不远处是殡仪馆,有一个高高的烟囱直冲云天。每天的生死离别都在那儿上演,仿佛院子的空气都格外沉重,那院子里松柏都是郁郁葱葱的,肥厚的叶子几乎垂到地面,想必那儿落下的泪水浇灌那些树木繁茂,他们也带着沉沉的哀愁??在学校的时候最希望刮北风,因为这样,那烟尘就会向南飘,但是常常事与愿违,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是刮东风或南风的,望断南飞烟啊。每当老代坐在窗户上看到烟囱里飞出一股浓浓的黑烟时,就会回头向我们说:“逝去了一个富人”,他以为富人都是胖的,都是脂肪多的,所以冒出的烟浓黑而且时间长。下雨的时候,那些烟尘在高空中久久不散,仿佛那缕香魂或臭魂(我想既然古人说美女去世是一缕香魂,那对应的一定有臭魂)留恋人世再看最后一眼似的。很多的时候,那些烟尘从学校的操场上飘过去,心里总觉得有股腥味,怪怪的感觉。总是感觉到学校周围那些蔬菜之所以那么乌黑发亮、龙虾这么肥大、野草这么茂密,就是因为这些烟尘的缘故。以至于多年后看见油油发乌的蔬菜就心有余悸。

    学校西南是一片鱼塘,经常有人在那儿钓鱼。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一种鱼杆,他的奥妙之处不在于钓钩处如何奇特,而是那鱼杆的中后部,最后面可以插在地上,杆上有个铃铛,当鱼儿吃下饵的时候,那铃铛就会响起来,于是本来在太阳伞下躺椅上脸上蒙着一张报纸正迷糊的哥们立马来了精神,跑过来把鱼儿捉住。有了这种省时、省力、省心的玩意,可怜那些鱼儿再也无法用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拼体力的方法与人类抗衡了。从海上到池塘,从长江到黄河,野生的鱼儿逐渐減少,甚至什么白鳍豚、中华鲟都不见了,现在的野生一开始也都是人工喂养,就是断奶前都是在大棚温室里的,长到一定程度才放到江河里,让他们逐渐野生,物以稀为贵,现在的人还都爱这一口,以显示自己有派。这就相当于现在上流社会的高贵,其实他们有许多一开始都是贫寒落泊的,说不定是匪寇之流也很可能。或许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一夜暴富,踏入上流社会了,于是就玩起所谓的高贵来。时位之移人,忘本的大有人在。扯得有点儿远,那咱们是不是转回来?得,咱回罢。

    梅子黄时家家雨,青草池塘处下蛙。细雨纷飞的时候,围着池塘的长长野草上就布满了晶莹的珍珠,那些池塘边就有人钓龙虾,蒙蒙青雾中披着雨衣,一动不动,象庄稼地里的稻草人。钓龙虾不用钩,随便在一根绳子上拴上点带腥味的东西,那些龙虾就会咬住不松,一拎就是一大串,不到一会儿就能钓半水桶,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因为下雨时水里氧气少,脑子缺氧,还是这些东西天生的弱智,它们争先恐后围过来咬饵。老代就爱雨中躲在这里,不知道是为了看钓虾,还是为了看雨中成对的恋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正没得到雨中单身美女的青睐,倒是找到了一块龙虾聚集的小沟。有一天,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铁皮桶,自己一个人在学校南边的一个围墙下面小沟里忙活,把沟里的水全部刮净了,回到学校就提了一桶活蹦乱跳的龙虾交给食堂,让人家帮忙给做,不知道最后哪几个享受了,反正我没有那个福气。那个时候这东西基本没有人吃,合肥的满沟河里都是,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合肥还成立了龙虾一条街,那么红火呢?也难怪,现在这个社会,就没有人类不敢吃的东西,天上的,只要你从眼前飞过;海里的,只要你敢浮上水面;那你就必须被人类的嘴巴试验一回,这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吃绝了几个物种也说不定。哲学认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老代二十年前吃下了第一桶龙虾,这二十年后,南京、合肥就蹦出一两条龙虾街来。

    晚自习放学后学校大门口有卖油炸小吃的摊子,一个液化汽的炉子,上面一个小油锅,蓝色的火苗添着锅底,冷天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就感觉非常温馨。那时候哥们整天打球啊,看女生啊,能量消耗异常快,看见校门口的小摊子,闻到飘过来的味道就垂涎欲滴,觉得脑细胞运动速度都成倍增长了。小摊子上卖的螃蟹象五分的硬币大小,在油里一炸,一角钱一个,一口就吞下了,后来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吃螃蟹,还按照学校的吃法呢,被周围同事笑了半天。政达饭庄是学校比较高级的饭店了,一般来了其他学校的老乡,尤其是女老乡,那是一定要安排在政达饭庄的。那里面有一道菜特别好吃,叫什么凤阳豆腐,不知道怎么做的,象是橙黄的颜色,我和淮兵去两次都点这道菜。刚开始到校点菜时,点了炒瓠子、雪里红肉丝,端上来一看,我气坏了,这不是欺负北方人吗?葫芦就是葫芦,叫什么瓠子,腊菜就是腊菜叫什么雪里红,无论是味道、色泽无一不错啊,当时和老板大吵了一架。不久才知道,原来南方真有这两样东西,和北方的几乎相同,须仔细分辨才知道,象江南女子和蒙古的姑娘,南方的细腻温柔,北方的粗犷豪放。南方的菜味道更嫩,北方的菜略带一点儿苦味,且梗子比较粗,虽然味道极其相似,但他们的确是两种植物,仿佛人类的双胞胎一样,上帝造物的奇妙就在这里啊。

    校外校内的事结合着说,让你们思绪一会儿东一会西,也激发出一丁点儿兴趣,不然太枯燥了。咱们说说晚自习的事?

    教学楼三楼的第三个教室是我们班,屋子里明亮的电棒照彻每个角落,宽大的教室里前后排都空闲了许多位子,灯光下女生脸部的侧面显得愈加端庄秀丽。仿佛是一个读书的惯例,女生坐在前面,男生坐在后面,从中间那一排向后,你就再也看不到一个女生了,象中国的秦岭和淮南,是南北分界线,江南是温润的春天,江北是风雪严冬。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分界线的风土人情明显不一样,前面因为有女生,所以切切私语,那谈话温暖如玉,让你都不忍心打断,仿佛会把那玉碰掉在地上;后面都是塞上孤烟,漫漫黄沙没有一点儿绿色。象我这样的思想上倾向于落后的,只能和老朱周全他们在班级后面天南地北的闲扯,人家老熊之流的总是越过“三八”线,享受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嫩黄初春了,而且“最爱湖东行不足!”。我们这一帮不谙风情的同志谈论是大多是战争、革命,或是玩小游戏,因为怕老师看见,所以只玩一些简单的,比如24之类的。坐在我前面的是朱文彬,就是那个子很高,身材很瘦,脸部有点小同志。自诩为“半分钟”,也就是再难的题目不会超过半分钟就能算出来,后来后面的几个就给他起个外号“半分钟”。对了,先介绍一下这个24的玩法,就是用随便拿出四个10以内的数字,在不准重复的情况下把所以数字用完,用加减乘除算出得数为24。你还别说,这家伙的反应能力是很强的,出了好多题目他都很快算出来了,我很不服气,于是用倒推的方法出了一道题目,结果他一个晚上没算出来,这个题目是3、8、8、10,他算了两节课,快下课了,还是说无解,我说有的,你继续啊,他以为要用根号、分式呢,罗列了若干种方法,结果还是无功而返,这下不是半分钟了,老孟心理这个得意啊,哈哈。当天晚上我就没告诉他,但是经不住老周的一再要求,我告诉了老周,估计老周又告诉了文彬。这个题目的答案是(8×10-8)÷3=24,没算出来吧?这可是我想了好久再得出来的,而且只有这一种算法,主要是这个乘除的转折过大,一般人不敢这么想。年少时争强好胜的心理无所不用极啊。也就是那个时候,学会了划拳,因为是晚自习嘛,不能出声,只好用纸笔,每人写10个数字,上一行是出的数,下一行是与对方相加的得数,然后看谁输谁赢。尽管这些游戏简单,但我们还是玩得乐此不疲,就象小时候小男孩和小女孩玩得过家家一样,现在看起来特无聊,可是那时候就是沉迷其中,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