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战始之疑

正文 澜翎河战役

    当时战线由北向南,在青流以东50多公里的地方穿过澜翎河。修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号称“最坚强的”防线,包括5道阵地和一些中间阵地。主要阵地有坑道工事,阵地前面有多层铁丝网。主要守军为修军南岙临时护国军、吴尚昆兵团,防御正面宽85公里,其第一线为16个师,预备队7个师。以后兵力增加到97个师。灭军方面原计划以由碾指挥的第五集团军(由第一、三、四、六、七、十、十六兵团组成)担任主攻,但因杉拉战役动用了其大量兵力,改为由破指挥的第四集团军(由第二、五、九、十兵团组成)和由砌指挥的第三集团军(由第十二、十四、十七、二十一兵团组成)为主。最初投入兵力为46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128个师),以第四集团军为主、第三集团军为辅,在河北岸企牙索以北地区进攻,正面55公里;第四集团军18个师,跨澜翎河在第三集团军右侧进攻,正面25公里。灭军方面炮兵和空军都占优势。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修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为协调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

    从7月27日起,灭军进行了3天的炮火准备,7月31日晨6时30分,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当天第三集团军和主攻方向上的第四集团军都突破了修军第一道阵地,但第四集团军左翼则毫无进展。第四集团军以密集队形前进,遭到修军重机枪和炮兵火力的严重杀伤,第一天即伤亡近6万人。8月1日上午第四集团军右翼和第三集团军占领了修军第二道阵地。修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调整布署,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

    灭军于7月5日再度发起进攻,北岸第四集团军占领了第三道阵地,但未能发展为战役突破。6日,第四集团军32个师、第三集团军26个师第六次发起进攻,截至7日早上,向修军纵深只推进了两三公里。上午十一时,灭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装甲车,共出动149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刚有所增加,就遭到修军反坦克武器的压制。同时,吴兵团也出动近百辆坦克进行反击,加之修军方面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反坦克武器发挥出色,149辆装甲只有34辆退出战场。恼羞成怒的灭军统帅出动战机50余驾,对阵地进行狂轰烂炸,爬到地面的坦克只有三分之一逃脱毁灭。当天灭军只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在9月下旬和11月的进攻中,灭军又两次使用装甲战车,无一例外不是全部毁灭。从5日起,战争就受到超级台风紫莎的影响,至7日下午三点左右,双方终于因为大风和暴雨休战,直到9日战斗才重新开始。这期间,灭军因为各种因素,放弃许多战略要点。修军因此捡了许多便宜,趁机收复战略制高点,调整布署,加强防御。

    澜翎河会战,是终极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228万人,其中灭军45万余人,修军53万人,平民130万。灭军北路军未达到突破修军防线的目的,但却大量消耗了修军第二军团作战能力,进一步削弱了形修帝国的整体实力。双方阵亡共68万人,是终极战争中最惨烈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是灭军在1479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泽川释的统一指挥下,大元帅欣之霸6个集团军负责从泽花北部突破囤驻在泽花南岸的形修帝国长骑将军之临时护国军和三个家族式大兵团的防御阵地;同运用骑兵在各个部队之间打开突破口。 灭军共有83个步兵师和61个骑兵师,各类火炮9812门,约1300架飞机;修军第2军团则有21个步兵师,18个骑兵师,各类火炮6000余门,314架飞机。修军防御由5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17至18公里。

    为了这场战役,灭军准备了二十多年,首先进行3天(7月27日—7月31日)的炮击,虽然几乎完全摧毁修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失去了进攻作战在战术上应保持的主动性。7月31日,第4集团军从马赐至阿儿法55公里正面向嵌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四集团军第六兵团在其左翼掩护;第三集团军从韩柳以北澜翎河两岸向颇市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当日,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右翼突破修军第一道阵地,但第四集团军左翼为修军壕沟阵地所阻。第四集团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 遭修军束子重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损失6万余人。

    8月2—6日,第四集团军右翼和第三集团军攻占修军第二道阵地,灭军一度占领柯勒、坝壁等修军防御要地。两日后,由于曹睿兵团的加入,以及灭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以致推进缓慢。8月18日,修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部队(空情宫部),为便于指挥,玛炸王特批,由曹睿、钟*(虎日)、吴尚昆、玛炸空情以及季岩海组成总前委,空情任督统,统一指挥澜翎河战役中各集团军。并在防御上继续采用钟*(虎日)的“不断加长纵深”策略,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8月中旬,灭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8月底至9月中旬,灭军将其部队增强至128个师、飞机增加至9000余架;而修军增加到84个师、飞机增到60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胶著,遂转变成为消耗战。9月3日起,灭军的碾将军的第5集团军、砍将军的第2集团军分别投入战斗,战场正面范围扩大到93公里宽的战线。修军增强至84个师,又不停有壮丁被补充进来,同时加强阵地的防御工事。因此灭军的推进速度平均每昼夜仅有100至200米。

    战争之始,灭军第一次使用陆上霸主--装甲战车,配合步兵进攻,本以为会有所作为,怎料收效微小,损失却很大。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装甲战车取得完败的战例,而在随后的几次的使用中,也都无一例外的完败。随后,装甲战车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连续实施多次突击,去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却不大,而且引来了整个装甲战车的覆灭,不能不说是一个颠破眼球的剧目。此外,这场战役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束子武器的灵活使用,钟*(虎日)下辖第六十七军徐维维部,负责防御澜翎河北岸正面7公里的阵地,在对手三天的炮火攻击下,从上至地下6米的工事全部被摧毁,战士们利用攻击间隙,充分发挥束子武器的简单性(一个发射器和无数个枪头,中间用软管连接),快速的在破碎的阵地前沿布置了极其严密的火力网,由于其(软管和枪头)成本低、携带方便、便于维修、杀伤力大。束子武器在澜翎河战役中,一战成名。修军又根据地形地貌,改装合乎其意的大威力束子炮,并在大战装甲中表现出色。灭军只能利用空中方面的优势,给对手造成火力压制。在不断地摩合中,修军逐渐掌握了包括帽式战机在内战机性能,并成功将其摧毁。

    历史评价澜翎河战役是终极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阵地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大的战役。灭军共有153万人,修军更是有超过500万军民直接参战。灭军伤亡45万余人,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15—25公里。修军损失53万之多,虽然失去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拦截了侵略者的战略目标。也因为此次战役让泽川释重新考虑欣之霸的指挥能力。虽然如此,入侵一方在东、西、南三面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形修帝国移向灭噬一方。9月下旬,灭方700万大军对形修帝国完成合围,为保存实力南岙武装全部撤入禁区。从此本故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热兵器因为受地域限制,逐渐失去耀眼的光环,灭军的王牌武器草帽战机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一场凭借“人”自身能力和智慧的战争,开始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