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第一章
从银座出发,坐电车上行到浅草。骆林在雷门前拍照留念时,身旁穿着校服的女生小心翼翼地对着他指点——旁人跟本不需要懂得日文,便能从女孩闪烁而激动的眼神里读出仰慕的成分。
骆林回过头去对着女孩们笑笑,十六七岁的女孩像是被惊着了的麻雀一般散开,再笑闹着在不远处聚合。何式微把手中的相机放下来,走到骆林身边笑着拢了一下他的肩——“你这也太讨小姑娘喜欢了吧。”骆林不好意思地低了一下头,却觉着右肩传来的温度明显得有些烫人。下意识地向前几步,骆林做出期待的样子,指向前面的神社:“去抽签吧,似乎这里的签很准。”
何式微在身后笑着看他,“受不了你,快去吧。”
骆林转过头去,忽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表情面对身后的何式微。
来到东京已经两周有余。前些时间的忙碌过去,东京时装周成功落幕,骆林的走秀工作也已经收尾。终于能够得着闲四处转转,骆林干脆把东京的地图背了下来,每天不知倦地四处行走。何式微这两三天几乎没见到骆林的人——要不是有生意要谈,他肯定早就坐不住了。 骆林想想,这两天自己确实没顾着何式微,顿时觉得内疚起来,便相约今天一起去浅草和上野看看。
然而只是半天过去,骆林对何式微的情绪却变得复杂起来。
他知道何式微喜欢自己 。原先在训练营里他顾不上梳理,到了东京之后他也一样无瑕顾忌——他这个瞬间炙手可热起来的模特赶场似的来回于几个秀场,镁光灯闪得他的眼睛都痛。然后在终于可以休息之后,骆林才迟钝的发现,他必须在接下来的空闲里单独面对何式微——以及后者身上,他无法忽视不见的,对他的宠溺。
何式微看向骆林的眼神让他觉得温暖,却也让他觉得难堪地被动。他们已经不是之前短暂的时间里,可以互相依赖支持的一对兄弟——而是变为了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在这个角色转换里,骆林还没办法做到落落大方地接受何式微的每一次靠近,抑或消化对方带着爱意的眼神。
骆林想过放弃抵抗,比如在下一个瞬间干脆地回握住何式微的手。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一直都没办法抛在脑后,那就是:
我是不是一定要在“现在”爱上“这个人”?
骆林是皱着眉头从铁盒里抖落那根木签的。他循着数字找到解签的纸,何式微从他身后跟上来:“是什么?”
“半吉。”骆林应着,浏览英语翻译和日文汉字里的意思。他还想着半吉总归是带着些好事,解释却不尽然:
“疑问没有答案。”
“宝贵的东西会走丢。”
“不适宜停留。”
……骆林默默把纸条折起来放在胸口的口袋里,何式微问他是什么内容,骆林避重就轻地回答了,耸了耸肩。
“我试试。”何式微说着也去摇签,兴冲冲地拿了解签的纸去看,却顿时阴了脸。骆林还想问,看着何式微用力将那纸条绑在了签台旁的铁索上,就再也不多话了。敢情何式微是抽到了凶签,只是不知道有多凶。
离开前何式微努力地想打起精神来,问骆林要不要在日本多待些时候;然而骆林莫名想起了签上的那句“不适宜停留”,下意识地拒绝了。何式微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将他拉向了一旁的小摊上,“你看这边的人怎么这么多。”
骆林只能对他笑——他想不出更好的回应方式。而在之后回国的飞机上,在何式微以为他已熟睡,而轻轻握住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时,他也只能装作毫无感觉,希望他颤动的眼睫没有将他的清醒出卖。
这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并不让骆林愉快。下了飞机之后,他看着何式微疲惫却依旧对着自己微笑的脸,忽然觉得不忍起来。这个男人从性格到外表都无可挑剔,如果一定要和一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不能是这个人呢?
……入关时,何式微发现身后的骆林没有跟上,回过头去找,却对上了远处怔怔地看着自己的,骆林的脸。那一瞬间,骆林露出了些许的负疚的神情,一闪而过,几乎让何式微有了不好的预感。
……
这是三月上旬,上海的还天冷冷地下着雨。骆林回到了自己狭窄逼仄的旧公寓里——这地方到了潮湿的时候,霉烂的气味更加地大起来。骆林卷了报纸去打那墙角一闪而过的蟑螂,心里有种近似于无奈的感觉。现在经济已经不再是问题,也该是考虑搬家了。何式微总念着让他搬去公司置下的公寓去住,不过那些地方真正说起来还是何式微的私人财产,他是不可能点头的。骆林看看书架上孤零零的几本被翻烂的英语书,想自己待在家里也是无事可做,不如直接去附近的房产公司看看。
拿了伞出门,骆林下了楼梯便发现有人在门口邮箱边派信。粗略看一眼,似乎是在发电费单。邮递员问了骆林的房间号,将电费单子直接递了过来。骆林谢过了要走,却被人叫住了:
“对了,你家邮箱都快满了,怎么不清理清理?你看看,这一封封信的,简直都要从口子里溢出来了。”
骆林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走到信箱前,掏出钥匙开了信箱。一瞬间,十数封信夹杂着花花绿绿的广告页瞬间涌了出来,落了一地,沾染上潮湿水泥地上的脏污来。骆林急急忙忙的蹲下来收拾,邮递员也跟着帮忙。后者捡了几封信,似乎是不解的问起来:“你这从国外来的信挺多啊?我都送过几次,是有亲戚在国外啊?”
骆林怔了怔,下意识的接过邮递员递来的几个信封。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用中英文双语写了两遍,的确是自己的没错。再看看寄信人的名字,没写,发信地址却是纽约曼哈顿下城的一个公共邮箱。
骆林看着那手写的一行行字,忽然心情就沉重下来。“倒也不是亲戚,”骆林慢慢地斟酌着词句回答问题,“……认识的人而已。”
“……哦。”邮递员瞅了骆林一眼,倒也没再问。骆林迟疑了一会儿,把信和几张缴费单收在一起拿在手上,广告页则扔了出去。
沾湿了的信封透出内里信纸的内容来,混沌的一遍灰色,好像是晕开的一片字迹。骆林回家随手将其中一封拆了,发现是单薄的只有一页的信。然而那一行行字那么密集,写的时候那么用力,让纸的背面都透出痕迹来。骆林只粗略的看了一眼,便下意识的将这一张纸攥成了一团。
翻看着邮戳上的时间,这些信有的是在段非初到美国时寄来的,有的是骆林在训练营时间里写的。在数百数十天的延迟之后,这些单薄的信笺终于到达了他的手上。段非应该也知道,自己是不能也不会回应的。然而这一页页纸的分量那么重,让骆林对些信产生了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好奇。不过真读了又能有什么意义?他已经决定和这个人再无关联。
骆林于是将那一封信用右手捏了,左手拿了打火机去烧。这是天然气不顺时他用来助燃的玩意,许久没用,三两下才冒出些许的火花。骆林近乎麻木地看着纸张燃着,焦黑的边缘慢慢的吞噬着一行行文字,变成软弱虚浮的灰烬。等到要烧着手了他才惊觉,一下次松了手,让最后那一小部分的纸片落到地上去,又连忙去踩。
等他挪开脚,只看到信纸剩下的,孤零零的一个角。那是整章信最右下的部分,写信的人在那里留下了五个字:
“我过得很好。”
骆林看到那句话时的感情无法言述。他不想妄自揣测段非的留学生活不顺,但是在美国时,他见到的段非怎么看都不像是开心的样子。
他不由得想起很多年以前的夏天,那时夫人因为心脏病发又一次入院,十四岁的段非站在窗前看着救护车将人接走,没有说话。骆林走到段非身后,身高只及他肩的段非转过头来看着他,说:
“我没事。”
那时骆林看着他的表情,只能沉默地弯下腰来,轻轻搂住他的头。
……而这一次段非说他过得好,事实又究竟如何呢。
骆林将那纸片捡起,放在桌上。他坐在桌旁,手支在桌上,额头撑在手上。他那么静静地坐着,终于将手伸向了那一叠信上。信封边缘被整齐地撕开,骆林就那么一封封地读起来。
只是想看看他在自己不在的地方过的怎么样——骆林这么辩解着。他面对那个长大成人的段非终于能够硬下心肠,然而不是两人对峙的时候,他还是会对段非心软。这说来可笑,但是养条狗都会养出感情来,就算段非不再是他所喜爱的人,毕竟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
划清界限是一码事,希望段非过的好又是另外一码事。
骆林把那一字一句都认真读了,越往下读头便越往下低着。等到按着邮戳上的顺序将所有的信都读完了,他的头几乎都要埋在自己的臂弯里。墙上的挂钟一秒一格地走着,发出机械干涩的声响。
骆林抬起头看了看钟。晚上八点,说是晚也并不晚,他总归还是想把这一切都了结了。他拿起外套,出门走进夜幕里去。
骆林回过头去对着女孩们笑笑,十六七岁的女孩像是被惊着了的麻雀一般散开,再笑闹着在不远处聚合。何式微把手中的相机放下来,走到骆林身边笑着拢了一下他的肩——“你这也太讨小姑娘喜欢了吧。”骆林不好意思地低了一下头,却觉着右肩传来的温度明显得有些烫人。下意识地向前几步,骆林做出期待的样子,指向前面的神社:“去抽签吧,似乎这里的签很准。”
何式微在身后笑着看他,“受不了你,快去吧。”
骆林转过头去,忽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表情面对身后的何式微。
来到东京已经两周有余。前些时间的忙碌过去,东京时装周成功落幕,骆林的走秀工作也已经收尾。终于能够得着闲四处转转,骆林干脆把东京的地图背了下来,每天不知倦地四处行走。何式微这两三天几乎没见到骆林的人——要不是有生意要谈,他肯定早就坐不住了。 骆林想想,这两天自己确实没顾着何式微,顿时觉得内疚起来,便相约今天一起去浅草和上野看看。
然而只是半天过去,骆林对何式微的情绪却变得复杂起来。
他知道何式微喜欢自己 。原先在训练营里他顾不上梳理,到了东京之后他也一样无瑕顾忌——他这个瞬间炙手可热起来的模特赶场似的来回于几个秀场,镁光灯闪得他的眼睛都痛。然后在终于可以休息之后,骆林才迟钝的发现,他必须在接下来的空闲里单独面对何式微——以及后者身上,他无法忽视不见的,对他的宠溺。
何式微看向骆林的眼神让他觉得温暖,却也让他觉得难堪地被动。他们已经不是之前短暂的时间里,可以互相依赖支持的一对兄弟——而是变为了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在这个角色转换里,骆林还没办法做到落落大方地接受何式微的每一次靠近,抑或消化对方带着爱意的眼神。
骆林想过放弃抵抗,比如在下一个瞬间干脆地回握住何式微的手。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一直都没办法抛在脑后,那就是:
我是不是一定要在“现在”爱上“这个人”?
骆林是皱着眉头从铁盒里抖落那根木签的。他循着数字找到解签的纸,何式微从他身后跟上来:“是什么?”
“半吉。”骆林应着,浏览英语翻译和日文汉字里的意思。他还想着半吉总归是带着些好事,解释却不尽然:
“疑问没有答案。”
“宝贵的东西会走丢。”
“不适宜停留。”
……骆林默默把纸条折起来放在胸口的口袋里,何式微问他是什么内容,骆林避重就轻地回答了,耸了耸肩。
“我试试。”何式微说着也去摇签,兴冲冲地拿了解签的纸去看,却顿时阴了脸。骆林还想问,看着何式微用力将那纸条绑在了签台旁的铁索上,就再也不多话了。敢情何式微是抽到了凶签,只是不知道有多凶。
离开前何式微努力地想打起精神来,问骆林要不要在日本多待些时候;然而骆林莫名想起了签上的那句“不适宜停留”,下意识地拒绝了。何式微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将他拉向了一旁的小摊上,“你看这边的人怎么这么多。”
骆林只能对他笑——他想不出更好的回应方式。而在之后回国的飞机上,在何式微以为他已熟睡,而轻轻握住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时,他也只能装作毫无感觉,希望他颤动的眼睫没有将他的清醒出卖。
这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并不让骆林愉快。下了飞机之后,他看着何式微疲惫却依旧对着自己微笑的脸,忽然觉得不忍起来。这个男人从性格到外表都无可挑剔,如果一定要和一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不能是这个人呢?
……入关时,何式微发现身后的骆林没有跟上,回过头去找,却对上了远处怔怔地看着自己的,骆林的脸。那一瞬间,骆林露出了些许的负疚的神情,一闪而过,几乎让何式微有了不好的预感。
……
这是三月上旬,上海的还天冷冷地下着雨。骆林回到了自己狭窄逼仄的旧公寓里——这地方到了潮湿的时候,霉烂的气味更加地大起来。骆林卷了报纸去打那墙角一闪而过的蟑螂,心里有种近似于无奈的感觉。现在经济已经不再是问题,也该是考虑搬家了。何式微总念着让他搬去公司置下的公寓去住,不过那些地方真正说起来还是何式微的私人财产,他是不可能点头的。骆林看看书架上孤零零的几本被翻烂的英语书,想自己待在家里也是无事可做,不如直接去附近的房产公司看看。
拿了伞出门,骆林下了楼梯便发现有人在门口邮箱边派信。粗略看一眼,似乎是在发电费单。邮递员问了骆林的房间号,将电费单子直接递了过来。骆林谢过了要走,却被人叫住了:
“对了,你家邮箱都快满了,怎么不清理清理?你看看,这一封封信的,简直都要从口子里溢出来了。”
骆林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走到信箱前,掏出钥匙开了信箱。一瞬间,十数封信夹杂着花花绿绿的广告页瞬间涌了出来,落了一地,沾染上潮湿水泥地上的脏污来。骆林急急忙忙的蹲下来收拾,邮递员也跟着帮忙。后者捡了几封信,似乎是不解的问起来:“你这从国外来的信挺多啊?我都送过几次,是有亲戚在国外啊?”
骆林怔了怔,下意识的接过邮递员递来的几个信封。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用中英文双语写了两遍,的确是自己的没错。再看看寄信人的名字,没写,发信地址却是纽约曼哈顿下城的一个公共邮箱。
骆林看着那手写的一行行字,忽然心情就沉重下来。“倒也不是亲戚,”骆林慢慢地斟酌着词句回答问题,“……认识的人而已。”
“……哦。”邮递员瞅了骆林一眼,倒也没再问。骆林迟疑了一会儿,把信和几张缴费单收在一起拿在手上,广告页则扔了出去。
沾湿了的信封透出内里信纸的内容来,混沌的一遍灰色,好像是晕开的一片字迹。骆林回家随手将其中一封拆了,发现是单薄的只有一页的信。然而那一行行字那么密集,写的时候那么用力,让纸的背面都透出痕迹来。骆林只粗略的看了一眼,便下意识的将这一张纸攥成了一团。
翻看着邮戳上的时间,这些信有的是在段非初到美国时寄来的,有的是骆林在训练营时间里写的。在数百数十天的延迟之后,这些单薄的信笺终于到达了他的手上。段非应该也知道,自己是不能也不会回应的。然而这一页页纸的分量那么重,让骆林对些信产生了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好奇。不过真读了又能有什么意义?他已经决定和这个人再无关联。
骆林于是将那一封信用右手捏了,左手拿了打火机去烧。这是天然气不顺时他用来助燃的玩意,许久没用,三两下才冒出些许的火花。骆林近乎麻木地看着纸张燃着,焦黑的边缘慢慢的吞噬着一行行文字,变成软弱虚浮的灰烬。等到要烧着手了他才惊觉,一下次松了手,让最后那一小部分的纸片落到地上去,又连忙去踩。
等他挪开脚,只看到信纸剩下的,孤零零的一个角。那是整章信最右下的部分,写信的人在那里留下了五个字:
“我过得很好。”
骆林看到那句话时的感情无法言述。他不想妄自揣测段非的留学生活不顺,但是在美国时,他见到的段非怎么看都不像是开心的样子。
他不由得想起很多年以前的夏天,那时夫人因为心脏病发又一次入院,十四岁的段非站在窗前看着救护车将人接走,没有说话。骆林走到段非身后,身高只及他肩的段非转过头来看着他,说:
“我没事。”
那时骆林看着他的表情,只能沉默地弯下腰来,轻轻搂住他的头。
……而这一次段非说他过得好,事实又究竟如何呢。
骆林将那纸片捡起,放在桌上。他坐在桌旁,手支在桌上,额头撑在手上。他那么静静地坐着,终于将手伸向了那一叠信上。信封边缘被整齐地撕开,骆林就那么一封封地读起来。
只是想看看他在自己不在的地方过的怎么样——骆林这么辩解着。他面对那个长大成人的段非终于能够硬下心肠,然而不是两人对峙的时候,他还是会对段非心软。这说来可笑,但是养条狗都会养出感情来,就算段非不再是他所喜爱的人,毕竟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
划清界限是一码事,希望段非过的好又是另外一码事。
骆林把那一字一句都认真读了,越往下读头便越往下低着。等到按着邮戳上的顺序将所有的信都读完了,他的头几乎都要埋在自己的臂弯里。墙上的挂钟一秒一格地走着,发出机械干涩的声响。
骆林抬起头看了看钟。晚上八点,说是晚也并不晚,他总归还是想把这一切都了结了。他拿起外套,出门走进夜幕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