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张三丰回忆录(4)
事实上,从谣言到处流传的那一天起,我便十分注意收集关于郭破虏的消息了。从各种谣传中,我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谣传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地方,却与这种谣言毫不沾边。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少林大学。
据我所知,少林大学可不是一个不爱散播谣言的大学。事实上,少林大学有一个传统,就是十分喜欢编造和散布谣言。
比如很久之前,有个叫慕容博的少林教授便曾经造过一个十分恶劣的谣言,致使整个学术界都对来大宋国的契丹学者萧远山一家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使萧远山学者一家遭受到了很大的痛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少林大学喜欢造谣,所以才有“不妄语”的校训。通过对谣言来源,散布范围的分析,我绘制了一张地图,在有关于郭破虏谣言的地方都标上红点。
结果,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在少林大学方圆十里之内没有谣言流传。
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当时我手中的资料太少,我也不好说什么。
自从武当大学创立之后,随着与同行的专家学者的交流日多,我觉得资料收集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对郭破虏给学术界出的难题做一个结论了。
于是我将大小事务交给了学生宋远桥打理,自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理一理思路,开始写我的学术论文了。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完成这篇学术论文要比我想象的艰难的多。当我开始着笔的时候,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搞清楚,作为一个学者,我不能对一些问题含糊了之。
进去没过七天,我就出来了。我只开了个头,我决心要好好写这篇论文,我甚至有将他写成一本专著的想法,专著的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郭破虏》。
那时候我雄心万丈,一篇讨论郭破虏下落的论文我觉得不够,所以我决定干脆写个专著,创立一个学科比较好。
接着,我离开了武当大学,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搜集到关于郭破虏的谣言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五条,走访过郭破虏曾经战斗过的襄阳古城、风陵古渡等地方,采访了与郭破虏曾有过交往的专家学者三百余人。
在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战斗英雄的郭破虏的质朴与勤劳。当我再次回到武当山的时候,只花了两个星期不到,我就写出了这本三十万字的专著。
关于专著,我的观点与学院派的专家不一样,我总是避免一些十分枯燥的学术术语和单纯的说教,我喜欢采用一些小故事来说明问题。
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专著总是被传统的学院派的批评家所讥笑。他们认为专著就应该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不止一次,我听到最多的批评就是张三丰这个不入流的学者,写的专著跟小说似的。
这在他们是讥讽,但在我看来,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在整个学术界,只有我的专著能够被当成小说来读,我的很多读者,都是初中生高中生,通过我的专著,他们了解到了很多历史学科的前沿的东西。
这不是很好吗?我一直呼吁,学术应该撕下面纱回归生活。作为一个学者,你的专著除了深邃的思想可以让人看不懂外,你不应该因为其他方面的问题使专著让人看着费劲。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3088708,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3088708,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少林大学。
据我所知,少林大学可不是一个不爱散播谣言的大学。事实上,少林大学有一个传统,就是十分喜欢编造和散布谣言。
比如很久之前,有个叫慕容博的少林教授便曾经造过一个十分恶劣的谣言,致使整个学术界都对来大宋国的契丹学者萧远山一家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使萧远山学者一家遭受到了很大的痛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少林大学喜欢造谣,所以才有“不妄语”的校训。通过对谣言来源,散布范围的分析,我绘制了一张地图,在有关于郭破虏谣言的地方都标上红点。
结果,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在少林大学方圆十里之内没有谣言流传。
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当时我手中的资料太少,我也不好说什么。
自从武当大学创立之后,随着与同行的专家学者的交流日多,我觉得资料收集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对郭破虏给学术界出的难题做一个结论了。
于是我将大小事务交给了学生宋远桥打理,自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理一理思路,开始写我的学术论文了。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完成这篇学术论文要比我想象的艰难的多。当我开始着笔的时候,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搞清楚,作为一个学者,我不能对一些问题含糊了之。
进去没过七天,我就出来了。我只开了个头,我决心要好好写这篇论文,我甚至有将他写成一本专著的想法,专著的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郭破虏》。
那时候我雄心万丈,一篇讨论郭破虏下落的论文我觉得不够,所以我决定干脆写个专著,创立一个学科比较好。
接着,我离开了武当大学,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搜集到关于郭破虏的谣言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五条,走访过郭破虏曾经战斗过的襄阳古城、风陵古渡等地方,采访了与郭破虏曾有过交往的专家学者三百余人。
在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战斗英雄的郭破虏的质朴与勤劳。当我再次回到武当山的时候,只花了两个星期不到,我就写出了这本三十万字的专著。
关于专著,我的观点与学院派的专家不一样,我总是避免一些十分枯燥的学术术语和单纯的说教,我喜欢采用一些小故事来说明问题。
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专著总是被传统的学院派的批评家所讥笑。他们认为专著就应该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不止一次,我听到最多的批评就是张三丰这个不入流的学者,写的专著跟小说似的。
这在他们是讥讽,但在我看来,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在整个学术界,只有我的专著能够被当成小说来读,我的很多读者,都是初中生高中生,通过我的专著,他们了解到了很多历史学科的前沿的东西。
这不是很好吗?我一直呼吁,学术应该撕下面纱回归生活。作为一个学者,你的专著除了深邃的思想可以让人看不懂外,你不应该因为其他方面的问题使专著让人看着费劲。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3088708,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3088708,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