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新皇登基
硕大的寝殿内,身着明黄服饰的男子躺在床上,周身也是明黄的帐饰,更衬得床上的人儿脸色蜡黄。
床榻下是红翎顶戴的一品大员,当朝丞相,正记录着这位帝王最后的嘱咐。
内侍宫女们垂手侍立在一旁,脸盆、帕子凌乱放在桌子上,这时候没人会责怪他们的不守职,只静静听着床上之人弱弱的声息。
太医院的御医们此时也在一旁,个个脸色难看至极点,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的皇上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怕是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了。
皇上多年操劳,身子骨早已远不如从前,这一场大病,慢慢消耗了他的精元,能撑到此时,已是上天眷顾。
事情交代完,皇上陷入了沉思:太子太年轻,一个10岁的孩子挑起国家的重担,的确太稚嫩,有好多东西,他这个父亲还来不及教他,就算有些教的,太子这个年纪,恐怕也未必明白,现在只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宋丞相、茹妃以及其他的大臣和皇子能好好辅佐太子,好让他在九泉之下能够无愧于先祖,这江山社稷能够维持稳固……
眼前的黑雾逐渐压来,好累好累,他已累了一世,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了吧。皇上不自觉间,已悄悄闭上了双眼。
“皇上?皇上!”
太医立刻搭脉,可惜,已回天乏术。
丞相虽知道这既定的结局,但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接受,顾不得君臣之礼,拉着皇上的手久久不放。跟随皇上这么多年,这感情自然不必说,如今一个撒手先走了,让生者如何能不心痛?
外殿等候的众妃、皇子、大臣等人,听见里头有了哭声,心下明了,都跪了下来,哭着送这位贤帝上路。
皇帝已逝,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事还得有人主持。这个重任,无疑落到了皇上最信任的丞相的肩膀上。皇上临终前只召见这一位大臣,足够说明一切。
“皇上遗旨在此,众人听旨。”所有人恭敬跪拜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知命限已到,令太子即日登基为王,代朕继续掌管政事,众卿家要好生辅佐太子殿下,稳固我大梁社稷。
朕知太子年幼,特封宋丞相为辅政大臣,在太子成年之前替太子管理国事,太子务必以父之礼相待,听从辅政大臣建议……”不少人听到这里,发出唏嘘之声,心里各有看法。
宋丞相并不理会,继续宣读“太子生母茹妃,封为太后,管理后宫,为太子执掌政事免去后顾之忧。众皇子也务必谨守本分,辅佐太子,不得心怀异心。钦此。”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
宋丞相微微发红的眼睛扫视了跪着的众人,然后走到那个小小的人影身边:“太子,接旨吧。”又唤了声一旁的茹妃“娘娘”,茹妃了然,在太子耳边说了几句话。
太子泠善揉着红肿的眼,乖巧的磕头接旨,站起身,缓缓朝殿前走去。
“众卿平身。”虽然是年仅十岁的孩童,但已俨然有了帝王的样子。
可是,令众臣不解的是,皇上为何会选他作为新皇。
当初皇上下令封十四皇子为太子,反对的人不在少数,不仅是因为年纪太小,更是因为这个十四皇子天性善良,不谙世事,压根不是做皇帝的料,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必然全会变成弱点,所以,现在大梁新皇身上全是死穴。
先皇没道理会不知道这些,可是临终前,仍旧没有改变当初的决定,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既然遗旨已下,众臣再是如何猜测也于事无补,当下,只有乖乖接旨。
“吾皇万岁。”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7912791,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7912791,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床榻下是红翎顶戴的一品大员,当朝丞相,正记录着这位帝王最后的嘱咐。
内侍宫女们垂手侍立在一旁,脸盆、帕子凌乱放在桌子上,这时候没人会责怪他们的不守职,只静静听着床上之人弱弱的声息。
太医院的御医们此时也在一旁,个个脸色难看至极点,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的皇上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怕是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了。
皇上多年操劳,身子骨早已远不如从前,这一场大病,慢慢消耗了他的精元,能撑到此时,已是上天眷顾。
事情交代完,皇上陷入了沉思:太子太年轻,一个10岁的孩子挑起国家的重担,的确太稚嫩,有好多东西,他这个父亲还来不及教他,就算有些教的,太子这个年纪,恐怕也未必明白,现在只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宋丞相、茹妃以及其他的大臣和皇子能好好辅佐太子,好让他在九泉之下能够无愧于先祖,这江山社稷能够维持稳固……
眼前的黑雾逐渐压来,好累好累,他已累了一世,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了吧。皇上不自觉间,已悄悄闭上了双眼。
“皇上?皇上!”
太医立刻搭脉,可惜,已回天乏术。
丞相虽知道这既定的结局,但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接受,顾不得君臣之礼,拉着皇上的手久久不放。跟随皇上这么多年,这感情自然不必说,如今一个撒手先走了,让生者如何能不心痛?
外殿等候的众妃、皇子、大臣等人,听见里头有了哭声,心下明了,都跪了下来,哭着送这位贤帝上路。
皇帝已逝,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事还得有人主持。这个重任,无疑落到了皇上最信任的丞相的肩膀上。皇上临终前只召见这一位大臣,足够说明一切。
“皇上遗旨在此,众人听旨。”所有人恭敬跪拜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知命限已到,令太子即日登基为王,代朕继续掌管政事,众卿家要好生辅佐太子殿下,稳固我大梁社稷。
朕知太子年幼,特封宋丞相为辅政大臣,在太子成年之前替太子管理国事,太子务必以父之礼相待,听从辅政大臣建议……”不少人听到这里,发出唏嘘之声,心里各有看法。
宋丞相并不理会,继续宣读“太子生母茹妃,封为太后,管理后宫,为太子执掌政事免去后顾之忧。众皇子也务必谨守本分,辅佐太子,不得心怀异心。钦此。”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
宋丞相微微发红的眼睛扫视了跪着的众人,然后走到那个小小的人影身边:“太子,接旨吧。”又唤了声一旁的茹妃“娘娘”,茹妃了然,在太子耳边说了几句话。
太子泠善揉着红肿的眼,乖巧的磕头接旨,站起身,缓缓朝殿前走去。
“众卿平身。”虽然是年仅十岁的孩童,但已俨然有了帝王的样子。
可是,令众臣不解的是,皇上为何会选他作为新皇。
当初皇上下令封十四皇子为太子,反对的人不在少数,不仅是因为年纪太小,更是因为这个十四皇子天性善良,不谙世事,压根不是做皇帝的料,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必然全会变成弱点,所以,现在大梁新皇身上全是死穴。
先皇没道理会不知道这些,可是临终前,仍旧没有改变当初的决定,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既然遗旨已下,众臣再是如何猜测也于事无补,当下,只有乖乖接旨。
“吾皇万岁。”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7912791,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7912791,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