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应邀采访校长
美国大学在西蒙学校举行教育展览会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乎整个广州市都轰动了,因这18所大学的代表团在广州总共去了三所学校,其中对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只是进行了参观,而在西蒙却是既参观又举办教育展,这一时让西蒙学校成了社会的焦点。作为西蒙的一员,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
第二天,校长秘书杨梅一早就来到我办公室,她告诉我,校长准备以访谈的形式对这次教育展在校报上进行全面的报道,先让我拟一个采访提纲给校长过目。
因我全程参与了本次教育展,对这次美国大学举办教育展览会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于是我准备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校报上进行报道。我很快拟好了采访提纲,让杨梅给校长过目。很快我就接到了杨梅的电话:“张大主编,校长对你的采访提纲很满意,她让你明天上午十点采访她。”
“好的,谢谢杨秘书。”在办公室我从来都是称杨梅为杨秘书。
“哎,我问一下你,你是校长肚子里的蛔虫吗?”杨梅半开玩笑地问道。
“你才是校长肚子里的蛔虫,我又没常跟校长在一起,我当蛔虫也是先钻进你肚子里哈!”我也调侃起来。
“我是跟你说正经的,你怎么对校长琢磨得这么透,她竟对你的采访提纲只字未改,而对我拟的各种稿子常常是改来改去,你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是什么?”
“呵呵,我也是瞎蒙的。”我谦虚地说道。
“我提议让你来当校长的秘书算了。”杨梅说道。
“你别啊,我可当不了校长秘书,我自己做事都丢三落四的,我给你当秘书还差不多。”我说道。
“那这样好了,以后我们多多交流,校长让我拟的稿子你帮我看过目和修改,你需要从我这里得到校长的什么信息我给你提供,可以不?”杨梅征求似的说道。
我觉得这买卖划得来,这对我今后工作开展无疑是有利的,起码我能从杨梅那里早点知道校长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以便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编辑计划,我于是说道:“成交!”
第二天上午十点,我准时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一阵简单的寒喧之后,我们便进入了正题,我顺手把录音笔放到了校长的面前。
“刘校长,这次美国以18所大学的强大阵容在我校举行教育展,这给我校在国际化拓展方面带来了哪些机遇?”我抛出了心中的疑问,也是我这次采访的第一个问题。
刘校长不愧是留洋硕士,她并没有直接先回答机遇的问题,而是先提到了这次教育展之前许多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校长团和教师团来我校参观、听课的一些情况,然后她才正式回答我提到的机遇:“首先对学生来说,每一次国外的参观团或招生团来访,我们的学生都更多地知道国外大学对我国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和希望,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多一些对他们自身今后成长、升学的多项选择;其次对教师来说,国外的校长、教师的到来每次都看我们的课堂,都会和我们的老师交流,这样老师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这对我们老师自身素质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三,对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特色非常强的学校,全校有三十多名外籍教师,还有中国加拿大合作的国际高中,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是和国际接轨的,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大学来说,他们的到来对我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提高我们学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提高学生在世界各国大学的竞争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据了解,这次他们还访问了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但都只是参观,没有举办展览会,他们为什么要在我校举行教育展,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在我校举行教育展,我想是基于以下原因吧!那就是我们学校的英语特色,还有我们学校与国际多渠道的合作。比如说,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走的是国际认可的剑桥英语体系,我们的中加国际高中完全是按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的要求开设课程的,并由加拿大校长、教师从事教学,管理模式也与加拿大相同,毕业后发中加两国高中文凭。因为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是被所有英语国家认可的,是可以直升国外大学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确实感到了我们是可以和国外大学接轨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他们来我校举办教育展的原因。”刘校长侃侃而谈。
接下来我向刘校长又问了三个问题:一是美国代表团对我校的印象及学生的映,二是教育展结束后她到广州总领事馆与总领事先生进行了哪些交流,三是让她介绍我校在国际化特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及今后有哪些打算。这三个问题都得到了刘洋校长很好的回答。十一点半钟,采访顺利结束。
这是我第一次应邀采访校长,我没想到校长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谈话水平又这么高,这让我十分钦佩。
星期五下午,本期校报顺利出版,其中头版头条是署名“本报记者 张力”的长篇报道:《美国18所大学在西蒙举行教育“广交会” 刘洋校长就教育展答记者问》,双行标题,大幅图片,显得异常醒目。
《人在师途》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天,校长秘书杨梅一早就来到我办公室,她告诉我,校长准备以访谈的形式对这次教育展在校报上进行全面的报道,先让我拟一个采访提纲给校长过目。
因我全程参与了本次教育展,对这次美国大学举办教育展览会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于是我准备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校报上进行报道。我很快拟好了采访提纲,让杨梅给校长过目。很快我就接到了杨梅的电话:“张大主编,校长对你的采访提纲很满意,她让你明天上午十点采访她。”
“好的,谢谢杨秘书。”在办公室我从来都是称杨梅为杨秘书。
“哎,我问一下你,你是校长肚子里的蛔虫吗?”杨梅半开玩笑地问道。
“你才是校长肚子里的蛔虫,我又没常跟校长在一起,我当蛔虫也是先钻进你肚子里哈!”我也调侃起来。
“我是跟你说正经的,你怎么对校长琢磨得这么透,她竟对你的采访提纲只字未改,而对我拟的各种稿子常常是改来改去,你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是什么?”
“呵呵,我也是瞎蒙的。”我谦虚地说道。
“我提议让你来当校长的秘书算了。”杨梅说道。
“你别啊,我可当不了校长秘书,我自己做事都丢三落四的,我给你当秘书还差不多。”我说道。
“那这样好了,以后我们多多交流,校长让我拟的稿子你帮我看过目和修改,你需要从我这里得到校长的什么信息我给你提供,可以不?”杨梅征求似的说道。
我觉得这买卖划得来,这对我今后工作开展无疑是有利的,起码我能从杨梅那里早点知道校长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以便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编辑计划,我于是说道:“成交!”
第二天上午十点,我准时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一阵简单的寒喧之后,我们便进入了正题,我顺手把录音笔放到了校长的面前。
“刘校长,这次美国以18所大学的强大阵容在我校举行教育展,这给我校在国际化拓展方面带来了哪些机遇?”我抛出了心中的疑问,也是我这次采访的第一个问题。
刘校长不愧是留洋硕士,她并没有直接先回答机遇的问题,而是先提到了这次教育展之前许多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校长团和教师团来我校参观、听课的一些情况,然后她才正式回答我提到的机遇:“首先对学生来说,每一次国外的参观团或招生团来访,我们的学生都更多地知道国外大学对我国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和希望,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多一些对他们自身今后成长、升学的多项选择;其次对教师来说,国外的校长、教师的到来每次都看我们的课堂,都会和我们的老师交流,这样老师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这对我们老师自身素质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三,对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特色非常强的学校,全校有三十多名外籍教师,还有中国加拿大合作的国际高中,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是和国际接轨的,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大学来说,他们的到来对我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提高我们学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提高学生在世界各国大学的竞争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据了解,这次他们还访问了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但都只是参观,没有举办展览会,他们为什么要在我校举行教育展,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在我校举行教育展,我想是基于以下原因吧!那就是我们学校的英语特色,还有我们学校与国际多渠道的合作。比如说,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走的是国际认可的剑桥英语体系,我们的中加国际高中完全是按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的要求开设课程的,并由加拿大校长、教师从事教学,管理模式也与加拿大相同,毕业后发中加两国高中文凭。因为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是被所有英语国家认可的,是可以直升国外大学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确实感到了我们是可以和国外大学接轨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他们来我校举办教育展的原因。”刘校长侃侃而谈。
接下来我向刘校长又问了三个问题:一是美国代表团对我校的印象及学生的映,二是教育展结束后她到广州总领事馆与总领事先生进行了哪些交流,三是让她介绍我校在国际化特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及今后有哪些打算。这三个问题都得到了刘洋校长很好的回答。十一点半钟,采访顺利结束。
这是我第一次应邀采访校长,我没想到校长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谈话水平又这么高,这让我十分钦佩。
星期五下午,本期校报顺利出版,其中头版头条是署名“本报记者 张力”的长篇报道:《美国18所大学在西蒙举行教育“广交会” 刘洋校长就教育展答记者问》,双行标题,大幅图片,显得异常醒目。
《人在师途》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