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人在师途

正文 第二十三章 我主编的第一份报纸

    星期天中午,我们编辑部三人早早就来到国际会议厅,占了一个好位置,等待下午两点半钟刘校长的报告。刘洋校长是“海归”,是名如其人的“留洋”硕士,在加拿大获得了文学和教育学双重硕士学位,她的一口英语说得很是地道,绝对是“英国老鼠”,在学校里她都是用英语跟外教有说有笑的,而我却听得云里雾里,至于她作报告我还从未听过,所以也很期待。

    两点三十分,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刘校长优雅地走上主席台,并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随即便开始发言:“今天我作为民办学校唯一的一个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西蒙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名不见经传到形成一个教育的品牌,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家的支持,在此,我对社会各界人士对西蒙国际学校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和大家交流西蒙教育的国际化问题,希望能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接着,刘校长从中外教育比较、中西文化融合、西蒙学校国际化教育的探索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刘校长不愧是一名双科硕士,既有良好的口才,又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她致力于将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探索,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论坛结束后,我们三人立即回到编辑部加班,我们要将校报明天交付印刷厂印刷,所以今晚要将初步定稿的八版校报再次校对和编辑。我负责写参加这次论坛的头版新闻,小付负责排版和校对,小郑负责图片处理和插图,直到凌晨一点,终于大功告成,我们三人击掌祝贺。

    第二天,我亲自到了南方报业集团的印刷厂,因为校报一直由南方报业集团承印,南方日报的编辑也跟我们常有往来。印刷前我再次就校报的内容和形式征求了报社编辑的意见,总体还是满意的,编辑只是对个别版面作了一些调整,也对头版头条新闻的字号和颜色的设置提出了修改的意见。专业的报社编辑就是不同,通过一改,果然好看多了,主要是更“专业”了。于是我突发奇想,对编辑说道:“你看这样行不,以后我们就向你提供校报的内容,你负责帮我们排版,排好初稿后发回给我审查,如果我没意见你们就可以直接印刷了,如果我有修改意见你就按我的意思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我们校报的排版也显得更专业,当然我们也更有精力在文章内容上下功夫,因增加了你们的负但,印刷的费用可以考虑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几分钱,你看如何?”编辑在请示领导后最后同意了我的意见。至于校报这一块的业务及稿费等是由我全权负责的,到时我就说印刷费上涨了一些,学校也没什么意见的,但校报会因此而显得更像一份专业的报纸了,那功劳还不是我的,我心里想道。

    星期一下午,南方报业集团派人将校报送到了学校。我手持报纸,心里感慨万分,眼睛盯着“主编 张力”处久久没有离开,当然副主编是付娜娜,美编是郑源,我们三人都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份校报,共有八版,头版是“综合新闻”,我写《中国民办教育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刘洋校长作为唯一学校代表在会上发言》的报道,标题为红色字体,两行设置,显得非常醒目,而且图文并茂。二版是“西蒙视界”,其中有我的长篇通讯《品牌是怎样铸就的——再回首西蒙十年历程》,其中写到了西蒙打造品牌的四把利刃——用高标准树立品牌,用雄师资充实品牌,用优成绩凝固品牌,用好口碑光大品牌。其他各版诸如“学部传真”、“人物风采”、“菁菁校园”、“学生文苑”、“益智超市”等我都感到非常满意。

    签收完报纸后,小付立即通知各学部到编辑部领校报。按照惯例,校报是每个学生一份,共3000多份,教职员工三百余人也人手一份,还有就是学校各部门存一份,剩下的交校办、阅览室和图书室存档,另外还要外寄约800份,主要是寄给各省教育厅、各主流媒体编辑部、全国主要大学和中小学,至于广州市教育局各部门则由司机直接送达。由于西蒙教育品牌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所以其校报也是送到了全国各个角落,其实这也是学校营销的一种手段,只是在这营销过程中我的名气不知不觉大增了,以至后来有报社和教育集团要想挖我走,后来《西蒙报》也被评为全国十佳校报,这是后话。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