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第十三章(捉虫)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腊月二十三早晨,徐涛跟着张海把菜地浇完,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无论是张海还是徐涛,脸上的笑怎么也挡不住,刚刚干完活,徐燕掀开棉被走进暖棚,“哥,小涛,回屋吃饭。”
徐涛回头看向徐燕,脸上带着笑,招手让徐燕过来,“姐,你来,你看看咱家的菜。”
徐燕一听徐涛说菜地的菜,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眉毛弯弯的走到徐涛身边,看着细长的比手掌都长的豆角、紫的发亮的茄子、翠绿的带着点点水珠的尖椒,兴奋的眼睛都好像会发光似的。
“姐,你和胖婶明天就去城里卖菜吗?”徐涛笑着问着徐燕,徐燕点头,“明天就去,其实我昨天就想进城的,但胖婶说过了小年再去,菜价还能长点,我寻思着也是那么回事。”
“姐,你们想卖多少钱?”徐涛想了一下缓慢的开口问道。
徐燕脸上的笑小了很多,还微微皱起了眉头,“小涛,我和胖婶这两天也琢磨这事,你说我们想卖五毛钱一斤贵不贵?”
徐涛有些惊讶的看着徐燕,徐燕脸上带着些许犹豫,好像这五毛钱的价格很高,“五毛是不是太高了,夏天的时候不是才一毛一毛五吗?要不咱买三毛,翻一倍。”张海的话让徐涛彻底了解了家里这些人对反季蔬菜的不认知。
徐涛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徐燕,徐燕皱着眉看着徐涛,“你看我干啥?咋了?价格高了?”
徐涛摇摇头,“低了。”“啥玩意?低了?”徐燕张海惊讶的喊了起来,徐涛慢慢的点点头,“低了,姐,咱先回屋,我跟你们详细的说说。”说完,徐涛拿着棉袄转身往大门口走去。
徐燕张海互相看了一眼,张海小声问着,“燕子,小涛没受到啥惊吓吧?”徐燕皱着眉头想了一下,“没有啊,咋了?”
张海一咧嘴,“那咋说胡话哪?五毛还低?他想卖多少钱?七毛还是八毛?谁买啊。”说完还搓了下牙花子,徐燕也纳闷,“他没说啊,那时候就说能卖钱,但是咋的也不能比肉价高吧,五花三层的肉才卖八毛钱啊。”
张海龇牙咧嘴的看了一眼徐燕,徐燕想不明白,“得,哥,咱俩回屋听听小涛咋说,小涛不是喜欢说胡话的孩子。”张海一想也是,徐涛可不是二狗子,满嘴胡咧咧,那孩子平时话都少,除非必要,很少说话。
徐燕张海回到前屋,看到徐涛已经坐在炕桌边等待着,饭菜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张海看到徐涛小脸一本正经的板着,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一巴掌拍在徐涛后心,“小子,毛都没长齐,装啥大人哪?”
徐涛抬头看着嘴巴咧的都能看到小舌的张海,放缓面部表情,揉了揉鼻子,“哥,吃饭。”
张海笑着点头,坐在徐涛身边,接过徐涛递给自己的卷子(花卷),张开大嘴咬了一口,徐涛看到徐燕张海已经动筷,低头快速的吃着,没到十分钟,两个卷子一碗糊糊就下肚了,徐涛放下碗筷擦擦嘴,静静的等待着徐燕、张海吃完。
“小涛,你赶紧说说卖多少钱?”徐燕没等放下碗筷就着急的问道。
“两块钱。”徐燕手里的碗一下子掉在了桌子上,眼珠子瞪的好像要掉下来似的,张着嘴连话都说不出来。
张海也瞪大眼睛看着徐涛,好一会缓过劲伸手摸了摸徐涛额头,“你发烧了?”
徐涛把张海的手拿掉,“哥,我没发烧。”
“没发烧说什么胡话?撞邪了?”张海使劲搓了搓脸惊讶的说着,徐涛摇摇头没有说话,而张海被徐涛的举动闹懵了,这会张海就觉得脑瓜子里面乱糟糟的,只是不断的回荡着徐涛刚刚说出的价格,不自觉的开始换算,猪肉八毛一斤,粮食一毛二一斤,盖三间砖房一千五百块钱,一斤豆角两块、十斤二十、一百斤二百,最后把张海算迷糊了,眼前除了四处飞舞的大团结什么都没有。
徐涛没有说话,只是等待着俩人平静,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十分钟,也许是二十分钟,徐涛看了一眼明显不再状况的徐燕、张海,站起身开始收拾桌子,又倒了两杯热水重新回到屋内,把水杯放在了俩人面前。
看着还在发呆的徐燕、嘴里嘟囔着张海,徐涛揉了揉额头,使劲敲了敲桌子,砰砰砰的敲击声总算让俩人回神,徐燕回神照着徐涛脑门子就是一巴掌,大声嚷嚷着“你撞邪了,还两块,猪肉都没这么贵,谁买?一块都没人买。”
徐涛无奈的笑了一下,蹭了蹭脑门子,“姐,你听我说完行不?”
徐燕瞪着眼睛看向徐涛,“你说,你今个要是不说明白看我不削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张嘴瞎咧咧不让人笑话,这是在家,要是在外面,不得把外人大牙都笑掉了。”
徐涛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点点头,认真的看向徐燕,“姐,你以前见过冬天有这么新鲜的蔬菜吗?”徐燕楞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徐涛转头看向张海“大海哥,你那?”
张海摇头,“小涛,别说我和燕子了,就是咱们全大队全乡的人都没见过。”
徐涛点点头,“哥、姐,你们听过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吧。”
“啥意思?”张海挠挠脑袋疑惑的看着徐涛问着,徐涛看着张海好一会没说话,不是徐涛不说而是徐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张海看着坐在旁边盯住自己不说话的徐涛,一呲牙,照着徐涛脑门就是一脑瓜崩,“啥意思?直勾勾瞅我干啥?”
徐涛这会感觉特别的无奈,把头转向徐燕,“姐,你知道啥意思吗?”
徐燕笑着点头,“意思就是说东西越少越值钱。”徐涛露出一丝笑,点点头,“就是这意思。”
张海看着笑眯眯的姐弟俩,嘟囔了一句,“谁说东西越少越值钱,粑粑一天就一遍,也没看值钱。”
张海的话让坐在旁边的徐涛听的一清二楚,脸上那丝笑一下子僵住了,斜眼看了一眼抠手指甲的张海,决定当没听见,否则这要扯下去不知道扯到啥时候。
“大海哥、姐,你们也说了,从来没见过大冬天卖新鲜蔬菜,那么就是咱们这独一份,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价格还定的那么低,而且,城里人有工资,你以为像咱们农村哪?全指望地里那点收成?”
徐燕、张海沉默了,虽然觉得徐涛说的有道理,但俩人还是觉得心里不落地,好一会徐燕抬头认真的看向徐涛,“小涛,你真的认为两块钱的价格不高。”
徐涛一本正经的点点头,“姐,你相信我,肯定不高,要不然我不会说出口的,实在不行你们试试看,第一天少带点,要是卖不出去,咱们宁可带回来,第二天再说,姐,你记住,无论谁讲价,你就一口咬死,就这个价格,姐,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就咱农村过年还吃点好的哪,何况城里人。”
徐燕看着徐涛,徐涛没有躲闪的任由徐燕打量,好一会徐燕缓慢的点点头,“哪行,我试试,要是不行在降价。”徐涛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徐涛觉得与其自己在这里劝说,不如让姐自己去了解行情。
第二天凌晨两点姐弟俩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装进夏天卖冰棍的泡沫箱子,为了防止菜冻了,箱子里铺了一层棉被,又把菜用塑料布包好,小心的把菜放进箱子又在菜的上面盖上一块狗皮垫子,箱子装好,徐涛又拽出一条当初去废品收购站买来剩下的棉被把箱子包上,用绳子绑好,做好一切,把箱子放在一边,徐燕热了点头天晚上做好的剩菜,还没等吃完,听见院子外张海的喊声,徐涛跑出去把大门打开,把人迎进屋子。
进屋的张海、于桂花一人抱着一个和徐涛家一样包好的泡沫箱子,等徐燕吃过饭,凌晨三点钟,张海赶着马车三个人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家。
天黑路滑,小心翼翼的赶着马车到大队的车站点的时候,已经快五点了,张海把马车存在大队部,三个人坐早晨五点的过路车赶往市里,因为三人怎么也不同意把箱子放在车棚上,于桂花甚至跟售票员吵了起来,才按照三个箱子算一个人的车票留在了车厢内,一个人八毛钱,三人三箱子,花了三块二毛钱,于桂花心疼的,要不是路程远,都想让车把菜捎去,她跑着去。
嘎悠了四个小时,总算在九点多一点到了市里,三个人一下车就开始发懵,除了于桂花来过一次城市,剩下的徐燕、张海都是第一次进城。
总站在车站也不是那么回事,徐燕看着人来人往热闹的让人眼晕的车站,咬咬牙红着脸跑到售票点小声的问清楚最大的菜市场在哪里,问清楚后,徐燕红着脸跑回了等待的于桂花身边,按照人家说的,最大的菜市场离她们真是不近,做交通车要一个小时,三个人连问带走,总算在十一点赶到了旺盛农贸大市场。
徐燕抱着箱子刚要进去,一把被于桂花拉住,“燕子,先别进,让大狗子进去看看有没有卖菜的,什么价格然后咱们再进。”
张海有些犹豫的看着于桂花,“娘,我进去,人家不能赶我出来?”
于桂花眼睛一瞪,“犊子玩意,不买还不能看啊,又不是让你去偷去抢,你怕啥,平时在家那股虎劲哪去了,赶紧去赶紧回来。”
张海一想也是啊,自己看看咋了,咧嘴一笑,颠颠的往大市场内跑去,徐燕、于桂花等在门外,好半天,于桂花都急的直抻脖才看见张海脑门子带着汗跑回来。
转了一大圈的张海眼睛锃亮锃亮的,跑到于桂花身边,“娘,里面没有卖新鲜菜的,一份都没有,就是咱在家用小涛的办法生的豆芽子都没有,娘,咱进去,我问了,人家说了,要在里面占地方,要交三块钱。”
于桂花使劲的点点头,“咱交,走,进去。”说完抱着箱子挺着胸脯雄赳赳的走进了菜市场。
事情完全出乎了徐燕她们的预料,交完钱,占好地方的三人,打开一层层的包装,露出里面的带着水珠的新鲜菜,第一个问价的人摇头走了,第二个问价的人又摇头走了,还没等徐燕心掉底,一个年轻女子给两家开张了,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似的,菜一点点的下降,到了箱子底的时候,站在三人身边的人已经把三人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人因为一个茄子一个尖椒吵起来的。
三个人,徐燕、于桂花收钱、张海称重量,仅仅一个多小时,三箱子蔬菜卖的干干净净,徐燕看着没买到菜而围着三人转的众人,笑眯了眼,“各位大娘大姐,我们明天还是这个时间来,大家明天再来买吧。”徐燕大声的喊着,“小丫头,你明天肯定来吗?”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问着,徐燕笑眯眯的点头,“指定来,你放心吧大娘。”
收拾东西的时候,三人有些傻眼了,卖菜收钱忙活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可袋子里鼓鼓囊囊的钱让三人瞬间觉得心慌,徐燕于桂花也不管有没有人看,背过身把钱塞进线裤上缝好的口袋里,重新扎好腰带,三人也不敢耽搁,赶紧往车站赶着。
徐涛回头看向徐燕,脸上带着笑,招手让徐燕过来,“姐,你来,你看看咱家的菜。”
徐燕一听徐涛说菜地的菜,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眉毛弯弯的走到徐涛身边,看着细长的比手掌都长的豆角、紫的发亮的茄子、翠绿的带着点点水珠的尖椒,兴奋的眼睛都好像会发光似的。
“姐,你和胖婶明天就去城里卖菜吗?”徐涛笑着问着徐燕,徐燕点头,“明天就去,其实我昨天就想进城的,但胖婶说过了小年再去,菜价还能长点,我寻思着也是那么回事。”
“姐,你们想卖多少钱?”徐涛想了一下缓慢的开口问道。
徐燕脸上的笑小了很多,还微微皱起了眉头,“小涛,我和胖婶这两天也琢磨这事,你说我们想卖五毛钱一斤贵不贵?”
徐涛有些惊讶的看着徐燕,徐燕脸上带着些许犹豫,好像这五毛钱的价格很高,“五毛是不是太高了,夏天的时候不是才一毛一毛五吗?要不咱买三毛,翻一倍。”张海的话让徐涛彻底了解了家里这些人对反季蔬菜的不认知。
徐涛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徐燕,徐燕皱着眉看着徐涛,“你看我干啥?咋了?价格高了?”
徐涛摇摇头,“低了。”“啥玩意?低了?”徐燕张海惊讶的喊了起来,徐涛慢慢的点点头,“低了,姐,咱先回屋,我跟你们详细的说说。”说完,徐涛拿着棉袄转身往大门口走去。
徐燕张海互相看了一眼,张海小声问着,“燕子,小涛没受到啥惊吓吧?”徐燕皱着眉头想了一下,“没有啊,咋了?”
张海一咧嘴,“那咋说胡话哪?五毛还低?他想卖多少钱?七毛还是八毛?谁买啊。”说完还搓了下牙花子,徐燕也纳闷,“他没说啊,那时候就说能卖钱,但是咋的也不能比肉价高吧,五花三层的肉才卖八毛钱啊。”
张海龇牙咧嘴的看了一眼徐燕,徐燕想不明白,“得,哥,咱俩回屋听听小涛咋说,小涛不是喜欢说胡话的孩子。”张海一想也是,徐涛可不是二狗子,满嘴胡咧咧,那孩子平时话都少,除非必要,很少说话。
徐燕张海回到前屋,看到徐涛已经坐在炕桌边等待着,饭菜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张海看到徐涛小脸一本正经的板着,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一巴掌拍在徐涛后心,“小子,毛都没长齐,装啥大人哪?”
徐涛抬头看着嘴巴咧的都能看到小舌的张海,放缓面部表情,揉了揉鼻子,“哥,吃饭。”
张海笑着点头,坐在徐涛身边,接过徐涛递给自己的卷子(花卷),张开大嘴咬了一口,徐涛看到徐燕张海已经动筷,低头快速的吃着,没到十分钟,两个卷子一碗糊糊就下肚了,徐涛放下碗筷擦擦嘴,静静的等待着徐燕、张海吃完。
“小涛,你赶紧说说卖多少钱?”徐燕没等放下碗筷就着急的问道。
“两块钱。”徐燕手里的碗一下子掉在了桌子上,眼珠子瞪的好像要掉下来似的,张着嘴连话都说不出来。
张海也瞪大眼睛看着徐涛,好一会缓过劲伸手摸了摸徐涛额头,“你发烧了?”
徐涛把张海的手拿掉,“哥,我没发烧。”
“没发烧说什么胡话?撞邪了?”张海使劲搓了搓脸惊讶的说着,徐涛摇摇头没有说话,而张海被徐涛的举动闹懵了,这会张海就觉得脑瓜子里面乱糟糟的,只是不断的回荡着徐涛刚刚说出的价格,不自觉的开始换算,猪肉八毛一斤,粮食一毛二一斤,盖三间砖房一千五百块钱,一斤豆角两块、十斤二十、一百斤二百,最后把张海算迷糊了,眼前除了四处飞舞的大团结什么都没有。
徐涛没有说话,只是等待着俩人平静,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十分钟,也许是二十分钟,徐涛看了一眼明显不再状况的徐燕、张海,站起身开始收拾桌子,又倒了两杯热水重新回到屋内,把水杯放在了俩人面前。
看着还在发呆的徐燕、嘴里嘟囔着张海,徐涛揉了揉额头,使劲敲了敲桌子,砰砰砰的敲击声总算让俩人回神,徐燕回神照着徐涛脑门子就是一巴掌,大声嚷嚷着“你撞邪了,还两块,猪肉都没这么贵,谁买?一块都没人买。”
徐涛无奈的笑了一下,蹭了蹭脑门子,“姐,你听我说完行不?”
徐燕瞪着眼睛看向徐涛,“你说,你今个要是不说明白看我不削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张嘴瞎咧咧不让人笑话,这是在家,要是在外面,不得把外人大牙都笑掉了。”
徐涛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点点头,认真的看向徐燕,“姐,你以前见过冬天有这么新鲜的蔬菜吗?”徐燕楞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徐涛转头看向张海“大海哥,你那?”
张海摇头,“小涛,别说我和燕子了,就是咱们全大队全乡的人都没见过。”
徐涛点点头,“哥、姐,你们听过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吧。”
“啥意思?”张海挠挠脑袋疑惑的看着徐涛问着,徐涛看着张海好一会没说话,不是徐涛不说而是徐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张海看着坐在旁边盯住自己不说话的徐涛,一呲牙,照着徐涛脑门就是一脑瓜崩,“啥意思?直勾勾瞅我干啥?”
徐涛这会感觉特别的无奈,把头转向徐燕,“姐,你知道啥意思吗?”
徐燕笑着点头,“意思就是说东西越少越值钱。”徐涛露出一丝笑,点点头,“就是这意思。”
张海看着笑眯眯的姐弟俩,嘟囔了一句,“谁说东西越少越值钱,粑粑一天就一遍,也没看值钱。”
张海的话让坐在旁边的徐涛听的一清二楚,脸上那丝笑一下子僵住了,斜眼看了一眼抠手指甲的张海,决定当没听见,否则这要扯下去不知道扯到啥时候。
“大海哥、姐,你们也说了,从来没见过大冬天卖新鲜蔬菜,那么就是咱们这独一份,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价格还定的那么低,而且,城里人有工资,你以为像咱们农村哪?全指望地里那点收成?”
徐燕、张海沉默了,虽然觉得徐涛说的有道理,但俩人还是觉得心里不落地,好一会徐燕抬头认真的看向徐涛,“小涛,你真的认为两块钱的价格不高。”
徐涛一本正经的点点头,“姐,你相信我,肯定不高,要不然我不会说出口的,实在不行你们试试看,第一天少带点,要是卖不出去,咱们宁可带回来,第二天再说,姐,你记住,无论谁讲价,你就一口咬死,就这个价格,姐,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就咱农村过年还吃点好的哪,何况城里人。”
徐燕看着徐涛,徐涛没有躲闪的任由徐燕打量,好一会徐燕缓慢的点点头,“哪行,我试试,要是不行在降价。”徐涛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徐涛觉得与其自己在这里劝说,不如让姐自己去了解行情。
第二天凌晨两点姐弟俩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装进夏天卖冰棍的泡沫箱子,为了防止菜冻了,箱子里铺了一层棉被,又把菜用塑料布包好,小心的把菜放进箱子又在菜的上面盖上一块狗皮垫子,箱子装好,徐涛又拽出一条当初去废品收购站买来剩下的棉被把箱子包上,用绳子绑好,做好一切,把箱子放在一边,徐燕热了点头天晚上做好的剩菜,还没等吃完,听见院子外张海的喊声,徐涛跑出去把大门打开,把人迎进屋子。
进屋的张海、于桂花一人抱着一个和徐涛家一样包好的泡沫箱子,等徐燕吃过饭,凌晨三点钟,张海赶着马车三个人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家。
天黑路滑,小心翼翼的赶着马车到大队的车站点的时候,已经快五点了,张海把马车存在大队部,三个人坐早晨五点的过路车赶往市里,因为三人怎么也不同意把箱子放在车棚上,于桂花甚至跟售票员吵了起来,才按照三个箱子算一个人的车票留在了车厢内,一个人八毛钱,三人三箱子,花了三块二毛钱,于桂花心疼的,要不是路程远,都想让车把菜捎去,她跑着去。
嘎悠了四个小时,总算在九点多一点到了市里,三个人一下车就开始发懵,除了于桂花来过一次城市,剩下的徐燕、张海都是第一次进城。
总站在车站也不是那么回事,徐燕看着人来人往热闹的让人眼晕的车站,咬咬牙红着脸跑到售票点小声的问清楚最大的菜市场在哪里,问清楚后,徐燕红着脸跑回了等待的于桂花身边,按照人家说的,最大的菜市场离她们真是不近,做交通车要一个小时,三个人连问带走,总算在十一点赶到了旺盛农贸大市场。
徐燕抱着箱子刚要进去,一把被于桂花拉住,“燕子,先别进,让大狗子进去看看有没有卖菜的,什么价格然后咱们再进。”
张海有些犹豫的看着于桂花,“娘,我进去,人家不能赶我出来?”
于桂花眼睛一瞪,“犊子玩意,不买还不能看啊,又不是让你去偷去抢,你怕啥,平时在家那股虎劲哪去了,赶紧去赶紧回来。”
张海一想也是啊,自己看看咋了,咧嘴一笑,颠颠的往大市场内跑去,徐燕、于桂花等在门外,好半天,于桂花都急的直抻脖才看见张海脑门子带着汗跑回来。
转了一大圈的张海眼睛锃亮锃亮的,跑到于桂花身边,“娘,里面没有卖新鲜菜的,一份都没有,就是咱在家用小涛的办法生的豆芽子都没有,娘,咱进去,我问了,人家说了,要在里面占地方,要交三块钱。”
于桂花使劲的点点头,“咱交,走,进去。”说完抱着箱子挺着胸脯雄赳赳的走进了菜市场。
事情完全出乎了徐燕她们的预料,交完钱,占好地方的三人,打开一层层的包装,露出里面的带着水珠的新鲜菜,第一个问价的人摇头走了,第二个问价的人又摇头走了,还没等徐燕心掉底,一个年轻女子给两家开张了,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似的,菜一点点的下降,到了箱子底的时候,站在三人身边的人已经把三人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人因为一个茄子一个尖椒吵起来的。
三个人,徐燕、于桂花收钱、张海称重量,仅仅一个多小时,三箱子蔬菜卖的干干净净,徐燕看着没买到菜而围着三人转的众人,笑眯了眼,“各位大娘大姐,我们明天还是这个时间来,大家明天再来买吧。”徐燕大声的喊着,“小丫头,你明天肯定来吗?”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问着,徐燕笑眯眯的点头,“指定来,你放心吧大娘。”
收拾东西的时候,三人有些傻眼了,卖菜收钱忙活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可袋子里鼓鼓囊囊的钱让三人瞬间觉得心慌,徐燕于桂花也不管有没有人看,背过身把钱塞进线裤上缝好的口袋里,重新扎好腰带,三人也不敢耽搁,赶紧往车站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