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华夏圣帝大舜

正文 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

    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

    时值大灾之年,帝尧决定,娥皇、女英的婚事一切从简。由她们的伯父后稷并媒人篯铿将她们送到历山即可。

    临行前,帝尧再三叮咛两个闺女:“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样就很容易闹出纠葛来。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做为妻子的总要见机退让。”

    娥皇、女英齐声回答道:“女儿明白。”

    帝尧又说道:“将你们嫁给虞舜,不仅是考虑你们以后生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你们帮助父亲观察他孝亲和齐家之德能。你弟丹朱不肖,父亲这江山后继无人,人都说虞舜贤能,你们好好的给我观察观察他,以便给父皇提供用人的可靠依据。”

    两个女儿齐声应诺。

    帝尧叮咛完女儿,又转过身叮咛九个帝子:“父亲让你们到历山陪舜耕田,一是让你们知道农桑之苦,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二是让你们替父亲观察治国、平天下之德能。让父亲对这个舜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九帝子齐声应诺。

    一切交代完毕,后稷和篯铿便带上二帝女、九帝子及若干送亲之人,轻车简从,离开帝都,一路晓行夜宿,去了妫水河畔。

    帝女婚礼如此简单,可算是千古未有之事!可见帝尧为了天下百姓,是多么的忘我无私,真可谓千古第一圣君!

    一日午时,后稷一行人马走到了首阳山 (山西永济县境,雷首山南端。雷首山分四段,北边一段曰虞山,中间一段曰尧山,往南一段曰首阳山,最南端为凤凰山。首阳山是商朝名贤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黍的地方。) 的尽头。这时,走在前边的开道人已顺山势沿着小道向东而行。但走在后边的驮着娥、英二帝女的两匹枣红马却突然止步不前,向西南而鸣,马夫怎么也吆之不动。坐在马背上的娥皇不知何故,便顺着马鸣的方向往前一看,只见前边西南方的沟岔里有一条小溪,哗哗流趟着清澈的泉水。娥皇顿然醒悟:马是渴的忍耐不住了,要去喝水。于是,她便向伯父建议:

    “马渴了,要喝水。咱们将人马带到那小溪旁歇息一会儿,顺便让人畜都喝点水。”

    炎炎的烈日晒得人畜浑身淌汗,口渴难耐。后稷也已感到口干舌燥,便命停止前行,到溪旁喝水。

    走在前边的人一听要到沟涧里去喝水,立即调头西行,往溪水旁集结。

    一行人马顺坡跑到涧底。走到小溪两边,顾不上歇息,各自寻找最佳位置,痛痛快快饱喝了一顿,然后牵马饮水。

    这个时候,首阳山下边那些正在田间干活的农夫,都站在了沟涧的上边观看送亲的这班人马。

    当农人们打听到是帝女出嫁的时候,都很惊讶,纷纷围观议论。

    “帝尧嫁女竟和百姓一样,这么简单!”

    “高高在上的帝尧,竟然一点都不奢华!”

    “这两个帝女也都很了不起!”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围观的农夫们一边看热闹一边议论,对帝尧都十分敬佩。从此以后,这一带的人们不断地传颂着帝尧的圣德。(因帝女座骑口渴难耐,向西而鸣,要到涧里喝水之故,当地农人就将这个村的名字叫“渴喝村”,以为纪念。晋灵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伐晋,战于此,晋建羁马城以防御秦兵入侵。因春秋古城羁马城,三面环崖一面临河之故,后人又将村名叫了“匼河村”,这里是考古发现的60万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娥皇、女英一行走到妫水上游(历山村北,南韩村南)的时候,人马前进的比较慢了。因为那条沟涧里长了好多酸枣刺,荆棘丛生,挂得人马行进困难。正走之间,一个酸枣刺钩住了女英的衣裙,竟将衣裙扯了一条小口子。

    还没走到夫家门,新娘妆却被刺钩破了,女英心里很不痛快,咒曰:

    “这该死的钩刺,就不该长出来!”

    女英咒毕,整个沟涧里的枣刺上的小钩刺竟然全没了。(一直到现在,这条沟里的刺只长直刺,直刺旁边的小钩刺再也没有长出来过,成为当地一奇景。)

    就在女英整理衣裙期间,马夫们抓紧时间把马牵到涧水旁边,让马儿痛饮了一顿泉水。(因帝女出嫁时在此饮马,妫水的源头后人叫做饮马泉,妫水流经的这条涧叫饮马涧,以后又统称饮马泉涧。)

    女英整好了衣裙,一行人便继续前行。就在太阳还有一竿高的时候,帝女一行便到了历山。

    新娘子进村了,舜手忙脚乱了!团团乱转,不知如何是好。没有取得父母的同意,便举行婚礼,实在不妥!可这难言之隐又怎么能对人讲呢?他只好硬着头皮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想办法应付此事。

    常言说的好:人到着急处,就有出奇处。这个时候,师父的话突然在他耳边响起:“世上的事有经有权。”现在着急了,就“经权”一次吧!舜便将这难言之隐隐瞒了下来,急忙准备婚礼。

    帝尧嫁女,竟然就是这样简单,竟然比民间的婚礼还简单,升降拜跪,行了百年夫妇大礼,便送入洞房。婚礼很快就结束了。(《史记?五帝本记》:“舜居妫汭,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二女,舜饬(chi)下二女于妫汭。”《尚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滨于虞。”)

    舜的住处虽然不错,但毕竟当时只容他一人。现在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人,他的那几间房子,就远远不够用了。这些情况帝尧早已料到,送亲的人中,就安排有工匠。婚事办完之后,工匠们即动手为舜夫妇重盖新房。

    为了让舜耕更多的田帮助他人,后稷临走之时将一头骡子留给了舜,并帮他买了一头毛驴。

    舜娶了妻以后,木已成舟。但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过了一个月,舜便带上二妻,前去雷首山探视父母。

    这次回家有了骡子和驴,一路上走得很快,中午时分便到了姚墟。进了家门以后,虞舜便率二妻下跪于父母之前,秉告帝尧赐婚之事。并向父母乞饶认错,请父母原谅!瞽叟瞋目盻之,破口大骂:

    “畜牲孽子,你的眼里既然没有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还跑回来做什么?你们马上给我出去,免得让我生气!”

    瞽叟一边大骂,一边挥动着他手中的盲杖往舜的身上乱打,舜不避不躲,连连叩头,伏地不动。二帝女亦同舜一样,跪在地下不动。瞽叟夫妇虽然蛮横,这时却也没有一点办法,索性闭目不理。

    父母不原谅,舜夫妇长跪不起,足足有半个时辰。敤首实在看不过眼,便劝说父母,请父母原谅二哥。姚婆子骂道:

    “多管闲事,娘都没有这个儿子,你哪来的什么二哥?不准多嘴!”

    敤首又去缠父亲道:

    “两个帝女都跪了这么久了,你就原谅他们一次吧!”

    瞽叟怒道:“谁让他们跪了?帝尧的女儿女婿,咱小小百姓怎能担当得起?让他们赶快走吧!”

    敤首一看今日此事无望,就劝告二哥道:

    “二哥,且听父母之命,起来先走吧,不要让他们再生气了。等到以后父母气消了再说吧!”

    舜实在无奈,只好带上两个妻子告别父母弟妹,反悔了历山。

    子回到历山之后,舜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这样下去万万不行。过了没有几天,舜和娥皇、女英商议:还是回家一趟,祈求父母的原谅。不管想什么办法,都必须和父母相认。娥皇、女英非常赞同,于是,他们便收拾了一些礼品,相跟着又一次回了一趟家。

    这次回家以后,虞舜夫妻还和前次一样,跪在父母面前,一个劲给父母赔不是,向父母求得原谅。可那瞽叟和姚婆子说什么都不肯相认。无奈,舜和两个妻子只得再次向父母告别,出了家门。

    舜和二妻出了家门以后,小妹敤首从后面赶了上来,敤首悄悄地对二哥说道:“二哥,你们先不要远跑,往南二里的地方有一座后土庙,你们先在那里歇息歇息,等我的消息。我再劝劝父母,等我劝说父母以后,就来给你们传信息。”

    “感谢小妹一片好心,我们就在那里等候,盼候佳音,”舜的心里非常感激。他实在不愿意离开,父母不相认,他哪能甘心?小妹从中周旋,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舜夫妻三人出了村子,沿着小路往南走去,走了不多一会儿,就走到了后土庙(今风陵渡镇王寮村南)。进了庙以后,就开始收拾庙堂,准备住下来,在这里等候小妹的信息。

    敤首返回家后,绞尽脑汁和父母交涉,一会儿使性子,一会儿又说好话,死缠活磨,闹得父母没有办法。经过一天一夜的闹活,父母总算答应了和虞舜夫妇相认。敤首高兴地亲了妈妈一口,飞也似地跑出了窑门,向后土庙方向奔去。

    当敤首气喘吁吁地跑到后土庙的时候,虞舜夫妇高兴地迎出了庙门。总算得到了小妹的好信,他们赶紧收拾了收拾,跟上小妹回了家。

    这一次,在小妹的撮合下,瞽叟和姚婆子总算认了虞舜夫妇。

    为了纪念敤首这位贤德的女杰,后人将后土庙所在的疙瘩岭取名信息岭。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833407,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833407,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