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胡瑶婻的父母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毛主席写下这首七律,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那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二十三日,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布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覆灭。
第三野战军渡江尖刀团二营营长叫做胡一鸣,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已经是七年的老兵了。他的木帆船走在全军最前面,船上二十名战士是从全团挑选出的神枪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帆船距岸边还有一百五十米左右时,一发炮弹击中了船帆,桅杆倒了下来,船开始在江心打转。
“砍掉船帆,全体划桨前进。”胡一鸣果断的命令。
所幸这炮弹只伤了两名战士,余下的十八人用大刀砍掉桅杆,拿出早已备好的船桨拼命的划,船很快靠了岸。
冲上河滩是一片开阔地。国民党江防部队本来在这里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碉堡,构筑了立体交叉火力网,但解放军渡江前万炮齐发,炸掉了敌人八成火力点。当胡一鸣冲到开阔地时,稀稀拉拉的几个碉堡还在喷射着火舌。
胡一鸣快速观察了敌人的碉堡分布,发现只要炸掉左面的一个碉堡,就会出现个大缺口,部队可以从缺口穿插过去,迂回到其它几个碉堡后面,这样敌人的防御就彻底崩溃了。
“王平上,其它人分为两组,集中打正面两个射击口掩护。”胡一鸣说道。
叫王平的战士手提爆破筒,利用地形掩护连窜带跳的向前奔去。其他战士用步枪瞄准两个射击口不住的点射,打得射击口火星乱迸,敌人的机枪声变得稀稀落落了。
胡一鸣见王平距敌人碉堡不过一百米了,心里暗暗为他加油。但这时王平突然扑倒在地,蹬了几下腿就不动了。
“安旭日,上。”
另一名战士跃了出去,很快到了王平中弹的地方,拿起掉在地上的爆破筒继续往前冲,在距碉堡不到二十米时不幸中弹了。
胡一鸣回头看了看江边,又有十几艘船靠岸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这个碉堡,渡江部队就会被压制在江边。如果敌人有飞机支援,或者有残存的炮兵,情况就非常危险了。他不再犹豫,自己猫着腰向前跑去。
后面的战士看到营长亲自冲过去,心里着急又不敢乱喊,只得集中精力对准射击口不断的开枪。
胡一鸣很快到达了王平中枪的位置,匍匐在地观察了前面地形,发现几个小土包形成了间断的射击死角。他快速的连爬带滚,利用几个土包向前运动。到了安旭日中弹的地方,发现安旭日是大腿中了三枪,汪汪的留着血,神志却很清醒。
“营长,我吸引敌人火力,你乘机冲过去。”安旭日见营长亲自上来了,毅然的说。
“不行,你的腿伤太重了,如果暴露目标根本无法躲避。我自己想办法。”胡一鸣说。
“营长,时间紧迫不能再争了。如果我光荣了,麻烦你看看这个。”说着,安旭日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胡一鸣。然后,他用一条腿挣扎着站起,猛的往左面一跳,接着手脚并用往左面爬去。
碉堡里的敌人在安旭日跳起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两挺机枪对着他打了过来。不多时,安旭日连中十几弹,没来得及哼一声就断气了。
但就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胡一鸣乘机冲到了碉堡底下。他拉开爆破筒引线,从射击口里把爆破筒塞了进去,自己就要躲开碉堡。不想爆破筒被敌人从碉堡里扔了出来,恰好滚落在他脚下。
胡一鸣看着滋滋冒烟的爆破筒,咬了咬牙拾了起来,心里默算着时间,估摸着就要爆炸了,才又塞进碉堡里。
一声巨响,碉堡飞上了天。胡一鸣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当他醒来的时候,人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他朦胧中看到女护士,忙问是不是已经占领了河滩。女护士告诉他,他已经昏迷了两天一夜,此时部队已经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完蛋了。
胡一鸣兴奋的坐起来,掀开被子说要归队。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左臂少了一半。女护士含着眼泪告诉他,他被抬来的时候,左小臂已经被炸烂了,无奈之下,只好做了截肢手术。
胡一鸣看着自己的左臂,心里也觉得凄惨。不过,他很快振奋起来,说自己右臂还能打枪,要求回到部队去。
这时,师长来看望他,对他说,野司决定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他转业到地方工作。胡一鸣不想离开部队,和师长磨了好半天,师长说到地方工作也是革命需要,作为党员,他要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样,胡一鸣被安排到刚解放不久的竹海市任副市长。
那时,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但海上力量却占有绝对优势。竹海市作为海防前线,打击海上国民党残匪骚扰和特务破坏的任务非常重,胡一鸣虽然到了地方工作,危险性并不比在部队时小。
直到五三年社会治安才安定了些,胡一鸣经过组织介绍与滨海县妇救会主任李翠兰结为夫妇。第二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胡瑶婻。本来,应该叫“胡要男”,意思是下一胎要个男孩。
李翠兰是地道的贫农出身,传宗接代的意识非常浓烈。虽然胡一鸣说女儿更好,但李翠兰总觉得没儿子对不住老胡家,所以给女儿起名胡要男。胡一鸣拗不过她,可是又觉得“要男”两个字太露骨了。自己夫妻俩都是老革命,共产党讲究的是男女平等,得个女儿就要男,那不是摆明了看不起妇女,所以取谐音改为“瑶婻”。
胡瑶婻十岁的时候,胡一鸣升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并进了常委。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省城。胡一鸣此时和李翠兰虽然话不多,但两人相敬如宾,是省委大院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胡瑶婻自小就大眼睛小嘴,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欢,省领导在院里见到她都免不了要停下来逗一会。
这种平静的日子在一九六六年被打破了。
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这就是著名的“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到了八月上旬,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期间,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青年学生们组织了红卫兵,工人组织了战斗队,揪出资产阶级当权派的热潮迅速在全国兴起。
这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到省城那天,李翠花兴奋的回到家中。
“老胡,咱们省也揪出了反革命分子,革命人民就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了。”
胡一鸣正在聚精会神的看《解放军报》社论,听李翠花这么说吃了一惊。他早就听说省城的红卫兵组织要冲击省委,但在他看来,省委主要领导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革命,不会存在党中央说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王连仲是修正主义分子,红小将们已经把他揪出来了,正要他交待问题,过不了几天就要召开万人大会了。”李翠花兴奋得脸红扑扑的。
胡一鸣放下报纸,疑虑的说道:“王书记,他是爬过雪山的老红军,怎么成了修正主义分子?”
王连仲是省委书记,老红军,老八路,渡江战役时是第二野战军副军长。全国解放后先在中央工作,后来调到省里任书记。这样的老革命都成了反革命分子,胡一鸣叹着气,轻轻摇了摇头。
“学生娃把王书记扣押了?关在什么地方了?王书记交待问题了?”胡一鸣见李翠花兴奋的在房子里乱转,哭笑不得的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李翠花拿起缸子喝了一大口水,连珠炮似的说:“什么学生娃,那是红卫兵小将,是毛主席忠实的战士。王连仲这个反革命分子顽固得很,不过,再顽固的反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下也要被砸得粉碎。他早晚得交待。”
胡一鸣听她哇哩哇啦的说了半天就是没提关押王书记的地方,心里有些着急,接口说道:“学生娃,啊,不,红卫兵小将把王书记扣押在哪里了?”
李翠花依然兴奋着:“扣在钢厂了。钢厂组织了红旗战斗队,和红卫兵小将联合行动,才抓到了王连仲这个叛徒。”
其实李翠花和王连仲书记并没有私仇。不过,王书记的夫人是上海的小家碧玉,平日穿着非常整洁干净,面目姣好,皮肤又细腻,在省委大院很引人注目。
李翠花打听过,书记夫人是在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时候,作为文汇报记者的她,见到王连仲副军长骑在高头大马上英俊潇洒,按耐不住对英雄的向往,以随军报道为名从上海追到广西,历时一年多才如愿以偿的嫁给了王连仲。
李翠花每次见到书记夫人心里都说不出的别扭。她自己不知道这是嫉妒心作祟,还以为是看不上书记夫人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认为王书记忘却了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
当她听说王书记被抓的时候,先是心里一惊。书记都被抓了,自己的丈夫前途如何就说不清楚了。不过,当她想到书记夫人泪流满面的凄惨模样时,心里又充满了快感。
她混在押解王书记的红卫兵中,看着群情激愤的少男少女,又受了感染,居然带头高呼“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红卫兵们听到有人喊口号,都举起拳头跟着高喊。
李翠花见几百人跟着自己喊口号,心里兴奋得不得了,仿佛回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那些岁月。回到家里,她的这种兴奋还在持续着。
<!-- 作者有话说 -->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毛主席写下这首七律,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那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二十三日,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布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覆灭。
第三野战军渡江尖刀团二营营长叫做胡一鸣,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已经是七年的老兵了。他的木帆船走在全军最前面,船上二十名战士是从全团挑选出的神枪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帆船距岸边还有一百五十米左右时,一发炮弹击中了船帆,桅杆倒了下来,船开始在江心打转。
“砍掉船帆,全体划桨前进。”胡一鸣果断的命令。
所幸这炮弹只伤了两名战士,余下的十八人用大刀砍掉桅杆,拿出早已备好的船桨拼命的划,船很快靠了岸。
冲上河滩是一片开阔地。国民党江防部队本来在这里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碉堡,构筑了立体交叉火力网,但解放军渡江前万炮齐发,炸掉了敌人八成火力点。当胡一鸣冲到开阔地时,稀稀拉拉的几个碉堡还在喷射着火舌。
胡一鸣快速观察了敌人的碉堡分布,发现只要炸掉左面的一个碉堡,就会出现个大缺口,部队可以从缺口穿插过去,迂回到其它几个碉堡后面,这样敌人的防御就彻底崩溃了。
“王平上,其它人分为两组,集中打正面两个射击口掩护。”胡一鸣说道。
叫王平的战士手提爆破筒,利用地形掩护连窜带跳的向前奔去。其他战士用步枪瞄准两个射击口不住的点射,打得射击口火星乱迸,敌人的机枪声变得稀稀落落了。
胡一鸣见王平距敌人碉堡不过一百米了,心里暗暗为他加油。但这时王平突然扑倒在地,蹬了几下腿就不动了。
“安旭日,上。”
另一名战士跃了出去,很快到了王平中弹的地方,拿起掉在地上的爆破筒继续往前冲,在距碉堡不到二十米时不幸中弹了。
胡一鸣回头看了看江边,又有十几艘船靠岸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这个碉堡,渡江部队就会被压制在江边。如果敌人有飞机支援,或者有残存的炮兵,情况就非常危险了。他不再犹豫,自己猫着腰向前跑去。
后面的战士看到营长亲自冲过去,心里着急又不敢乱喊,只得集中精力对准射击口不断的开枪。
胡一鸣很快到达了王平中枪的位置,匍匐在地观察了前面地形,发现几个小土包形成了间断的射击死角。他快速的连爬带滚,利用几个土包向前运动。到了安旭日中弹的地方,发现安旭日是大腿中了三枪,汪汪的留着血,神志却很清醒。
“营长,我吸引敌人火力,你乘机冲过去。”安旭日见营长亲自上来了,毅然的说。
“不行,你的腿伤太重了,如果暴露目标根本无法躲避。我自己想办法。”胡一鸣说。
“营长,时间紧迫不能再争了。如果我光荣了,麻烦你看看这个。”说着,安旭日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胡一鸣。然后,他用一条腿挣扎着站起,猛的往左面一跳,接着手脚并用往左面爬去。
碉堡里的敌人在安旭日跳起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两挺机枪对着他打了过来。不多时,安旭日连中十几弹,没来得及哼一声就断气了。
但就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胡一鸣乘机冲到了碉堡底下。他拉开爆破筒引线,从射击口里把爆破筒塞了进去,自己就要躲开碉堡。不想爆破筒被敌人从碉堡里扔了出来,恰好滚落在他脚下。
胡一鸣看着滋滋冒烟的爆破筒,咬了咬牙拾了起来,心里默算着时间,估摸着就要爆炸了,才又塞进碉堡里。
一声巨响,碉堡飞上了天。胡一鸣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当他醒来的时候,人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他朦胧中看到女护士,忙问是不是已经占领了河滩。女护士告诉他,他已经昏迷了两天一夜,此时部队已经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完蛋了。
胡一鸣兴奋的坐起来,掀开被子说要归队。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左臂少了一半。女护士含着眼泪告诉他,他被抬来的时候,左小臂已经被炸烂了,无奈之下,只好做了截肢手术。
胡一鸣看着自己的左臂,心里也觉得凄惨。不过,他很快振奋起来,说自己右臂还能打枪,要求回到部队去。
这时,师长来看望他,对他说,野司决定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他转业到地方工作。胡一鸣不想离开部队,和师长磨了好半天,师长说到地方工作也是革命需要,作为党员,他要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样,胡一鸣被安排到刚解放不久的竹海市任副市长。
那时,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但海上力量却占有绝对优势。竹海市作为海防前线,打击海上国民党残匪骚扰和特务破坏的任务非常重,胡一鸣虽然到了地方工作,危险性并不比在部队时小。
直到五三年社会治安才安定了些,胡一鸣经过组织介绍与滨海县妇救会主任李翠兰结为夫妇。第二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胡瑶婻。本来,应该叫“胡要男”,意思是下一胎要个男孩。
李翠兰是地道的贫农出身,传宗接代的意识非常浓烈。虽然胡一鸣说女儿更好,但李翠兰总觉得没儿子对不住老胡家,所以给女儿起名胡要男。胡一鸣拗不过她,可是又觉得“要男”两个字太露骨了。自己夫妻俩都是老革命,共产党讲究的是男女平等,得个女儿就要男,那不是摆明了看不起妇女,所以取谐音改为“瑶婻”。
胡瑶婻十岁的时候,胡一鸣升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并进了常委。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省城。胡一鸣此时和李翠兰虽然话不多,但两人相敬如宾,是省委大院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胡瑶婻自小就大眼睛小嘴,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欢,省领导在院里见到她都免不了要停下来逗一会。
这种平静的日子在一九六六年被打破了。
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这就是著名的“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到了八月上旬,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期间,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青年学生们组织了红卫兵,工人组织了战斗队,揪出资产阶级当权派的热潮迅速在全国兴起。
这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到省城那天,李翠花兴奋的回到家中。
“老胡,咱们省也揪出了反革命分子,革命人民就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了。”
胡一鸣正在聚精会神的看《解放军报》社论,听李翠花这么说吃了一惊。他早就听说省城的红卫兵组织要冲击省委,但在他看来,省委主要领导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革命,不会存在党中央说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王连仲是修正主义分子,红小将们已经把他揪出来了,正要他交待问题,过不了几天就要召开万人大会了。”李翠花兴奋得脸红扑扑的。
胡一鸣放下报纸,疑虑的说道:“王书记,他是爬过雪山的老红军,怎么成了修正主义分子?”
王连仲是省委书记,老红军,老八路,渡江战役时是第二野战军副军长。全国解放后先在中央工作,后来调到省里任书记。这样的老革命都成了反革命分子,胡一鸣叹着气,轻轻摇了摇头。
“学生娃把王书记扣押了?关在什么地方了?王书记交待问题了?”胡一鸣见李翠花兴奋的在房子里乱转,哭笑不得的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李翠花拿起缸子喝了一大口水,连珠炮似的说:“什么学生娃,那是红卫兵小将,是毛主席忠实的战士。王连仲这个反革命分子顽固得很,不过,再顽固的反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下也要被砸得粉碎。他早晚得交待。”
胡一鸣听她哇哩哇啦的说了半天就是没提关押王书记的地方,心里有些着急,接口说道:“学生娃,啊,不,红卫兵小将把王书记扣押在哪里了?”
李翠花依然兴奋着:“扣在钢厂了。钢厂组织了红旗战斗队,和红卫兵小将联合行动,才抓到了王连仲这个叛徒。”
其实李翠花和王连仲书记并没有私仇。不过,王书记的夫人是上海的小家碧玉,平日穿着非常整洁干净,面目姣好,皮肤又细腻,在省委大院很引人注目。
李翠花打听过,书记夫人是在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时候,作为文汇报记者的她,见到王连仲副军长骑在高头大马上英俊潇洒,按耐不住对英雄的向往,以随军报道为名从上海追到广西,历时一年多才如愿以偿的嫁给了王连仲。
李翠花每次见到书记夫人心里都说不出的别扭。她自己不知道这是嫉妒心作祟,还以为是看不上书记夫人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认为王书记忘却了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
当她听说王书记被抓的时候,先是心里一惊。书记都被抓了,自己的丈夫前途如何就说不清楚了。不过,当她想到书记夫人泪流满面的凄惨模样时,心里又充满了快感。
她混在押解王书记的红卫兵中,看着群情激愤的少男少女,又受了感染,居然带头高呼“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红卫兵们听到有人喊口号,都举起拳头跟着高喊。
李翠花见几百人跟着自己喊口号,心里兴奋得不得了,仿佛回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那些岁月。回到家里,她的这种兴奋还在持续着。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