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匿名短信

正文 对话哲学风云

    黄龙老师,先秦哲学,这两个词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涌动着,真是十分期待。

    在教室里侯等了十多分钟,上课铃响,开课。

    “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比较枯燥,叫做‘对话先秦哲学’。为了能让大家能更好地听进去,我会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先放松放松。”黄龙老师说道。

    “泰勒斯,古希腊七贤之一,希腊科学之父。他对哲学非常痴迷,对天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些主张哲学无用论的人曾对泰勒斯研究的哲学,天文学等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泰勒斯为了反击那些人,利用天文知识预测到了气候的变化,同时,也预知来年橄榄一定会大丰收。因此,他事先租赁了城里全部的橄榄作坊,等到橄榄收获的季节时,他再将作坊高价租出,这样就获得了一大笔利润。后来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泰勒斯‘这件事表明,哲学家如果想赚钱的话,是很容易做到的,然而这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我们今天讲的是先秦哲学。但为什么却引进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三点问题。什么叫哲学?哲学的演变?以及哲学的价值?”

    “同学们,什么叫哲学?大家请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举手示意或直接站起来回答好吗?”

    “哲学啊,就是用一堆抽象的话语,尽说些有的,没的,毫无意义。既不现实又不实际。”一位穿格子衣服的胖子说道。

    “有没有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的?”黄龙老师接着问道。

    “哲学,在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我想哲学就是追求智慧,探索一些深奥问题的学科吧。”一位女生说道。

    “哲学啊,应该跟宗教差不多吧,反正感觉很玄乎,让人听不懂,不过感觉挺有深度的,满有用的。”另一位女生说道。

    “哲学啊,就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看问题。给了我很多正确的价值观,让我受益匪浅。”一个高瘦的男生说道。

    “还有没有人要补充。”黄老师说道。

    我实在按捺不住了,他们这种说法,让我感到哲学受尽了他们的凌辱。我的气愤让我下意思地站了起来。

    “哲学只是一个概念,它是用来囊括世界万物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有规律性的,整体性的。而当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时候,它的研究方向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研究本体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前期的希腊哲学研究都是集中在本体论,因为他们先是科学家,再成为哲学家的,而这个哲学家的称号则是后人评价的。所以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对万物本体的探究被后人说为‘本体论’,并冠以‘哲学家’的名号。本身是没哲学家的,而是从科学家里分支而来,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观点。而也有的人研究知识论,有的人研究哲学本身。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实在是没办法给它下定义,因为每个定义都无法让它囊括万物,正所谓‘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就好像一个物体,一旦它有了形状,就不能说他最大了。给哲学下定义也会使他限制在框框之内,使它无法囊括万物,那么他就不够严谨了。”我兴致一起,便滔滔不绝地说道。

    “不错,这位同学很有见的。你再评价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说法吧。”黄龙老师说道,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都目瞪口呆,似乎不知所云。

    “如果像刚才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哲学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太偏激了。哲学就像刚才那位胖子同学的脂肪一样,你认为他是多余的,它就没用,你认为他能为你御寒防冷,那它就有用。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它的出现必定是为了实现它的使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懂就不能全盘否定。”这个死胖子的说法让我感到十分气愤,不免要拿他调侃一番。

    在场的同学偷偷一笑,我看了看他的眼神,很是尴尬,又有点气愤。

    “第二位同学的态度是最不偏不齐的,是大部分人的看法。它偏向的是哲学的认识论。但哲学在认识论这方面不是单纯地探索深奥的问题,而是带着一种怀疑精神去怀疑已知的知识,和带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去探寻未知的领域。”我说道,望了望周围的同学,他们楞了楞,随后便是掌声。

    “而第三位同学,没把宗教和哲学分清楚。其实任何宗教都有哲学的成分,但它不完全是哲学,它还有其他成分。对于第四位同学,只停留在教科书上,不予评论。”我解释道。

    “很好,这位同学说到了点上去,也一口气解决了什么叫哲学、哲学的演变、哲学的价值。”黄老师说道。

    “现在,我们进入本课的重点,先秦哲学,我们的主打教材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黄老师说道。

    “我们今天直接跳过概论,从先秦诸子百家中,着重讲道家思想。按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先秦道家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杨朱、老子、庄子。我从中概而述之,着重三大方面的思想,一个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是宇宙观和天命论的,一个是个性主义的。”

    “今天就先简单的讲一讲,首先看一看,为人处世的。《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从字面上来解释是,天地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单单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存长生。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后面,反而得利。把生死置之度外,反而得以生存,正是他的无私成就了自己。化成我们日常生活的说法,就是我们不要计较太多的得失,有时候反而是我们的无私,成就了我们的‘吃亏是福’。在第八章也大同小异的叙述了这个道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师说道。

    “难道对于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无私?如果人人都无私了,哪还有谁会自私,去要求别人无私呢?”一个同学问道。

    “不争是一个境界。但是我们为人处世难道就事事‘不争’、事事‘无为’、做到‘无私’吗?肯定不是的,这种境界都说是圣人才能达到,怎么可能推而广之呢。而且也不可能事事不争,事事无为。在原则性问题,法律性问题,我们还是要有所争夺的。只是对于鸡毛蒜皮、细枝末节的事情才应不计较。”黄老师回答道。

    “接下来讲,宇宙观和天命论。老子用‘道’来概括万物,或者说是宇宙。而所谓的道就是囊括万物的一个东西,或者说是一个概念更为妥帖,而万物正是从这个道衍生而来,形象点说,道就像母亲,而万物则是它的子女。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关于天命论,就像老子在政治思想上所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要‘无为’,顺其自然。”黄老师说道。

    “那么这么说,我们现在学什么东西都没用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现在学了,以后就改变了,又得重学,学了它又在变化,永远赶不上它的脚步。我们干脆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是这样的吗?老师。”一个同学问道。

    “万物都在变化,但是他的本质不变。比如树的成长,它在春天生长,在秋天凋零,他怎么变化也只是外表的改变,它始终是颗树,看问题就要看本质。无为不是‘宿命论’,不是叫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做,去改造世界。是‘知命论’。”黄老师解释道。

    “而讲道个性主义,就要着重讲庄子的逍遥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众口一说。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也比较难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次课继续探讨。下课。”黄老师说道。

    “你过来一下。”黄老师招手叫我过去。

    “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是非,是是非非的是非。”

    “这名字起得够哲学!怎么样,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吗?”

    “嗯,挺触动的,不过还是有很多问题没弄明白。”

    “这没关系,你还年轻,哲学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得完,解决得完的话,那哲学就到了尽头,也就没意义了,正是无止境的东西,你穷其一生去追求也不会有结果,所以你才能保持你对他的热忱。就像你对一个女人了解透,跟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对她的所有神秘感都消失了,你就会失去一开始的热情。而哲学不会,永远都不会。”老师说道。

    “嗯,其实,我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我继续问道。

    就这样,我们足足谈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