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浮生道

正文 第六十七章 风波再起

    近千道灵光,或明或暗,纷纷射向了各自前方的道符之中;不管是得道修士,还是那些结丹士,都毫无保留地向道符输送起自己的能量来。

    道符慢慢明亮了起来,最后放出了一道道五彩霞光,一齐射向了那个手持令旗的符伯主身。

    荆杞环原来是白色的光圈,随着符伯的法力不断加入,最后也变成了五彩之色。

    黑雾渐渐被压了下去,变成了只有数丈方圆的一团,只是仍然在翻腾不已。

    三个多时辰后,荆杞环终于把黑雾压缩成了车**小的一团,并且降到了离冰面不到丈许的上方。

    众得道修士仍然不断输送着法力,而那些结丹士则气喘吁吁,都已经停了下来。

    是日垂暮时分,那团黑雾落到了冰面之上。

    “众位道友,请收起法力!”符伯令旗一挥,众人相继收起了法力。

    荆杞环已经恢复成了戒指大小的本相,但是仍然放着五彩光华,成一个圆球状紧紧包围着那团黑气。

    符伯身形一闪,收起了分身,也落到了冰面上。

    他来到那团黑气前,稍微打量了一番后,口中开始念念有词。

    那些五彩的荆杞环有一大半猛地没入了黑气之中,里面传出了阵阵暴怒的嘶嘶声;少顷,黑气渐渐散去了;冰面上出现了五条尺许长、筷子粗细、黑色白章的小蛇;每条小蛇的身上都套着七枚五彩的戒指,虽然仍然在挣扎着扭曲不停,但显然它们已经无力摆脱了。

    众人终于真正放心了。

    符伯大袖一卷,剩余的那些荆杞环和五条小蛇都不见了。

    “各位,我要另找个福地,慢慢化掉这些蛟蟒的法力,然后重新把它们镇起来,”符伯微笑道,“今天真是侥幸,如无大家的帮助,我估计连一条也收不起来。这些蛟蟒已经到了我们得道修士的修为,法力之强,远在我辈修士之上。”

    “不过发动攻击的时间选的很好,小猴子,你们倒是很聪明,”他打趣麻衣张道:“老天也给你们帮忙,这么冷的天气,它们的法力至少是打了六折!”

    “是啊,此事还要多谢清扬道友,”麻衣张向清扬真人抱了抱拳,“不过,这些蛟蟒的实力仍然十分可怕。”

    他露出少许后怕的神情:“我前天和一条蛟蟒单独对抗了片刻,它的法力至少数倍于我,如无后面几个道友及时帮忙,我早就折在它手里了。”

    “先师曾告诉过我,这些蛟蟒的法力应该在我辈同价修士的十倍之上,今日一见,其言非虚;有人称蛟蟒为蛟龙,得蛟蟒者得天下,确实并非完全空穴来风,”符伯道,“当年先师与它们打交道的时候,它们只是结丹修士的层次,没想到,几百年后,居然都到了得道的境界;而且真没有想到,它们六条中有五条得了道,我辈得道的比例可比它们低了许多。”

    众人频频点头,人类上百个结丹士,能出一两个得道的就很不错了。

    在符伯的带领下,众人鱼贯进入冰下,细细察看了蛟蟒的巢穴。

    巢穴的最深处,已经被蛟蟒打通到了地下数百丈,而且居然有不少暗室;在那里,众人遇到了两条正在休眠状态下的结丹期蛟蟒,符伯及时祭出荆杞环把它们收了起来;另有十余条普通的蛟蟒,也正在休眠,被众人七手八脚杀掉了,符伯没有来得及制止,叹息不已。

    众人还在巢穴找到了两把紫铜宝剑,一方金印和一根长链;有人认出了宝剑是以前冒然进来的两个大邪修的随身法宝,那根长链估计就是捆龙索;现在想来,那两个人也真是倒霉,绝对是迷了心窍;可以想象,当两人突然遇到这么一群蛟蟒的围攻时,是何等的恐惧与后悔。

    在一个十分隐秘的暗洞中,众人还发现了一具长达近二十丈的蛟蟒骨架。

    第六条蛟蟒的下落终于清楚了,众人如释重负。

    符伯第一个离开黑龙潭,为了杜绝少数邪修动蛟蟒的念头,他离开得很突然,除了麻衣张师兄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去向;他也没有回小华山,后来一直也没有别的修士见到过他。

    众人道别离开之后,麻衣张和几个要好的道友留在了黑龙潭一段时间,做了些善后的工作;为了防止滋生别的怪逆,他和扶木法师等人移山填海,把黑龙潭的水面几乎填没了,只留下了几十亩的水面,供日后回迁的百姓生活所需。

    这场大战,共有一百多名得道修士陨落了。麻衣张为自己的冒然行动后悔不已,虽然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但他一直自责不已,后来淡出了道界,到海外修行去了。

    蛟蟒给中土的道界留下了恐怖的印象。

    往后近千年,中土一直没有出现过蛟蟒的形迹。

    ---------------------------------------------------------------------------------

    直到唐末五代十国的时候,恐怖的蛟蟒再次出现了身影。不过这次,它成了某个邪修的召唤神兽。

    当时出现的蛟蟒有两条,一雌一雄,但是在百余年间,竟然数易其主。

    道界一时再次血雨腥风。

    此事源于两名得道修士的个人恩怨,一个叫石浒,一个叫穆隆德。

    穆隆德一派中有十余名得道修士,他的家族在中条山一带是声望显赫之家;石浒只是个野修,他无意中得到了***书,修炼了百余年,幸运地成了得道之人。

    石浒因为自己门派势力单薄,吃了穆隆德一个大亏后就销声匿迹了;当他百余年后再次出现时,竟然带了两条蛟蟒;因为非常特殊的机缘,他从符伯后人那里得到一种密法,并且从极其诡秘的地方得到了两条蛟蟒。

    石浒上门挑衅,中条山合全派之力和石浒一战,几近灭门;他们十多个得道修士,和蛟蟒对抗,所撑仍不过半个时辰;只有穆隆德一人和几个外出的炼气弟子得以幸免;道界盛传此战极其惨烈,闻者无不谈虎色变。

    石浒追杀穆隆德一直未果,后来听说他避祸海外,就放弃了追杀,毕竟自己已经几乎灭了中条山一派。

    但是穆隆德暗中一直没有甘心, 他偷偷设了个局,派自己门下的一个叫聂春归的女弟子混到了石浒门下。

    石浒不明真相,非常喜欢这个弟子,对她言无不尽;而且,他报了大仇之后,并没有急流勇退,反而开始入世;他多次插手俗世的争斗,扶植了一个少数民族不吝杀伐,几乎统一了中土,隐然有暗中称王的念头;他的行为,打破了俗世的平衡,逐渐引起了许多修士的不满,到后来几乎是人人喊打了;他虽然有蛟蟒这样的异兽,但也架不住众怒,所以他急于培养自己的人手。

    他把蛟蟒的奥秘告诉了聂春归,结果聂春归暗中盗了两条蛟蟒回到了穆隆德门下;石浒失去蛟蟒后,不久就在斗法中被穆隆德驱动蛟蟒杀死了;失去了他的暗中支持,他扶植的那个少数民族的统治也没有几年就崩溃了。

    但自从穆隆德得到蛟蟒后,性情慢慢也是大变,竟开始步起石浒的后尘,扶植了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开始逐鹿天下。

    聂春归见苍生兵祸不断,渐生悔意,再次盗走了蛟蟒,重新成为了它们的主人;失去蛟蟒的穆隆德不久就落到了一名邪修的手中,临死前,那名邪修通过酷刑逼迫,得到了控制蛟蟒的密法。

    短短几十年,蛟蟒就数易其主,许多修士都猜到了肯定有什么捷径可以控制蛟蟒,而一旦得到,就可以横行道界;虽然正派的许多人不屑,但邪修不然。

    聂春归当时不过是个结丹的修士,她慢慢就成了一些居心不良修士的图谋对象,而那名得到密法的邪修则最为猴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聂春归虽然不过是个结丹期的修士,而且失去了宗派的庇护,但一般的修士想害她,却也没有什么好的机会。

    聂春归平时打坐修炼时,放出两条蛟蟒轮流护法,一般的修士想要害她,明着确实是百无一失。

    一条蛟蟒的攻击力,相当于近十名得道者的功力;除非是有很大的宗派处心积虑,合派统筹好了,合力一举合力击毙落单的蛟蟒,方有机会;但是想要一举蛟蟒,却是非常困难,蛟蟒的防守力之高,道界公推为召唤兽中罕见;一旦偷袭失手,被聂春归发现,马上放出另外一条蛟蟒的话,那么,对方就有灭族之祸;所以,即使是拥有十多名得道修士的宗派望族,也根本不会出此下策。

    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终于,她中了他暗中下的毒手。

    <!-- 作者有话说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