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第三十五章
胤礽搬到乾清宫的第二日,康熙处理完朝政后带着胤礽一同去了太极殿后的戏台听戏,宫中的生活向来有些枯燥烦闷,而听戏也算是宫中用来消遣时间的比较寻常的娱乐。胤礽当时正坐在窗前的矮榻上看书,见康熙过来说要自己去听戏,心内其实未有多大的兴致。
喜欢书中那些缥缈虚无的故事,但却并不喜欢戏文所唱的那些醉生梦死,貌美花旦所唱一段绝美戏曲,却不如江南水乡中荆钗女子口中所轻声哼唱的歌谣。胤礽听过康熙的话后,只是淡淡地说道:“戏台之后便是长春宫那些妃母们的住处,儿臣不便过去,皇父还是让那些妃母来陪皇父听戏罢。”
康熙道:“太子过去又有何不便,你也无须再推拒了。”康熙唇角微勾起,面上似笑非笑,“若还是这样推拒下去,不若直接说不愿与皇父一起去听戏好了。”将这样的话说明白了,反而令人不好直言拒绝,康熙这还是第一次对胤礽说的如此明白,不容胤礽拒绝。
胤礽眼眸望向康熙,其实去一趟也无甚所谓,现在还尚未有那个必要将自己与皇父的关系变得过于不好,“皇父多虑了,儿臣怎会不愿与皇父一同去听戏。”
戏台搭建在太极殿与长春宫之间,专程供帝王后妃闲时去听戏,规格不算十分大,只是用以内宫之中的休闲听戏,并非是宫中重大节庆之时的演戏场所。胤礽很少跟着康熙过来这里听戏,以前也不过是幼时的寥寥几次,不知今日康熙是为了什么,竟会有了这样的兴致。
戏台前两旁各种了两株梨树,花开淡雅飘着芬芳的香气,映衬着戏台上唱戏的人愈发如画。胤礽与康熙坐在观戏的楼上看着戏台上正演着的曲目,传到耳边的声音,忽高忽低、清丽婉转,是一曲缠绵悱恻的西厢记。胤礽端着茶碗轻轻饮茶,没分多少心去看台上的正唱着曲目,宫内宫外都已唱烂了的曲目,实在令人没什么心思一直听下去。
康熙见胤礽似乎没什么心看台上的戏,便开口对胤礽问道:“太子可是不喜欢这个曲目,不如朕让他们重新换成其他的罢。”
胤礽将手中的茶碗放回到桌案上,将眼眸望向康熙,“儿臣只是一直听不惯这些戏曲罢了,换成其他的曲目亦是一样,皇父可不必理会儿臣。”
康熙见胤礽如此的模样,也没什么心再看接下去的戏了,便道:“既然如此,那太子跟朕便先悔乾清宫休息罢,太子以后若是有什么不喜欢的,还是提前告诉皇父为好。”
出来时的情况,容得自己说不喜欢么,胤礽淡淡的敛着眉。胤礽随着康熙走了下了楼,从太极殿后的戏台准备返回乾清宫,康熙一边说道:“太子的性子一向过于静了些,如今看来又不喜听戏,那太子在毓庆宫时平日都在做这些什么呢?”
胤礽走时正看着戏台前的那两株梨花,闻言只是清淡的说道:“儿臣向来不喜参杂到过于复杂的事情中,所以待在毓庆宫里看书,便是儿臣最大的喜好。”
康熙挑眉道:“太子的喜好倒是与其他几位阿哥不同,竟跟三阿哥有些相似,也是整日都在宫里念书。”
胤礽微微一笑,没有继续回答康熙的话。所谓的喜好念书,也不过是宫中皇子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罢了,三阿哥虽有文人的清傲气质,但却是少了真正文人的淡泊。正待走到轿子前乘上轿子回乾清宫时,却看到迎面过来了一位容貌婉丽的少妇,面容素雅只是略施了些许脂粉,一身的淡紫旗装也不似其他的妃嫔那般张扬,虽已不比其他年轻的宫妃那般姿容俏丽,却独带着妇人的和顺婉约之气,想必应该是许早以前便入了宫的妃嫔罢。
那名妃嫔见到了在前面的康熙与胤礽,便带着身后的几名宫女走了上前依照规矩向康熙行礼,“奴才见过皇上,皇上吉祥。”
康熙点点头,示意那名妃嫔起身,不必在行礼了。康熙似乎是想不起宫中还有一名这样的宫妃,于是顺便开口问道:“你是哪个宫中的,怎么平日似乎从未见过你?”
那名妃嫔的脸上似乎露出了有些悲凉无奈的笑容,说道:“奴才是长春宫中的张氏,皇上鲜少过来长春宫,平日自然未看到过奴才。”
康熙看着那名妃嫔如此的神情,面上渐渐有了些许愧疚,对于后宫中的妃嫔们,康熙向来都是多情而又温柔。站在那名妃嫔后面的几位宫女眼睛里却都浮起了一丝兴奋的笑意,或许因为今日这一次的巧遇,自己的主子便会重新获得圣宠。对于宫中的奴才们来说,自己的主子受宠,想来斗士件极好的事,毕竟一人得道,鸡犬亦跟着升天。
胤礽看着面前的情景,不过又是一出深宫怨妃罢,后宫中这样的妃嫔从来都未有少过,却不巧今日跟着皇父出来便正好遇到了。胤礽望了望此时康熙面上的神情,心中却是在想,以皇父现在样子,倒是有了几分将会重新重新面前这位妃嫔的可能,可是但愿别转头就忘了才好,毕竟这也算是宫中的常事啊,胤礽的唇角微微勾起。
康熙自然不可能是见了宫妃便忘了身处何地,随意对那名妃嫔安抚了几句,便乘上了御辇带着胤礽回了毓庆宫,渐行渐远的御辇后唯独留下那名宫妃脸上落寞的神情,她本以为这次好不容易从乾清宫里的太监口中得知皇上行踪,等见到皇上后,必定是她再次获得圣宠的机会,可是却不想皇上竟留下她这么走了,她实在是不知道皇上这样回到乾清宫后,会否还记得她。
胤礽坐在轿内跟着康熙回着乾清宫,时至季春和风渐暖,宫里的繁花异草移到一次盛开,空气中都能嗅到那些不同的花香味道。而之后很快便会又到立夏,不知这年的夏季,皇父是否又会带着宫里的人迁往畅春园小住,等到皇父搬去畅春园后,恐怕宫中又会像是被大阿哥戏称那样,变成自己一个人的天下。胤礽微微牵起嘴角,笑容恬淡,不知毓庆宫后的葡萄架,今年是否还可以酿酒?
回到乾清宫后时辰还尚早,康熙回去后并没有让胤礽一人回住的暖阁中休息,对梁九功吩咐有关那名妃嫔什么事,而是带着胤礽去了书房看书,“太子既不想做其他的事,那便随着朕去书房看一会儿书罢,正好也让皇父看看你现今的课业如何,可别退步了便好。”
胤礽眉眼淡淡的望着康熙,莫非今日皇父是存了心不让自己离开他的身边么,即便是不希望自己在乾清宫内随意行走,也不用做到这个程度吧,皇父的心中到底是在打算着什么,他似乎越来越看不明白了。不过相比这次也应该婉拒也无用罢,胤礽随意说道:“皇父愿意让儿臣随在一旁,是儿臣的福分。”
康熙依旧是面上似笑非笑的表情,说道:“但愿太子心中是真的这样想罢。”乾清宫中亦有着单独用来看书的书房,常年贮藏着一些经史典籍和康熙常看的书,虽比不得专门用来收住图书的宫殿,但其中所珍藏的典籍珍本亦不少。以前胤礽小的时候康熙也常常会带胤礽到书房,亲自教导胤礽的功课,本来书房中曾经还放着张胤礽小时用过的书案,但在后来搬到毓庆宫时,也一同搬了过去了。
书房里还放着几幅康熙的字画,世人只知皇父的书法绝佳,却甚少见过皇父的画作,不知皇父所作的画亦是清奇。胤礽看着书房内挂着的康熙的墨迹,只是觉得皇父的字虽好,但却笔法风格多变,一如皇父其人。帝王之心向来难测,当初斥责四阿哥的那一句喜怒无常,又何尝不是一同形容了皇父自己。喜则宠若珍宝,厌则弃之若敝,这便是所谓的帝王。
“喜欢么?”康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温热的气息仿佛近在咫只,胤礽侧过眼眸望向不知何时走到自己身旁的康熙。
康熙轻轻勾着唇角,眸中带着几分笑意,“朕见你进来后就一直望着那几幅字画,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皇父作的画?以前来书房时都未见过你看得如此入神。”
胤礽淡淡答道:“儿臣只是觉得皇父所作的画十分传神,方才一时看入了神。”胤礽没有特地去说明自己刚才为何与平时不同,突然看入了神,因为想来康熙也不是非要知晓这个答案。
康熙微微笑道:“你若是真是喜欢朕便送给你又有何妨,先随朕过去看看高士奇前几日刚临的《初月帖》,朕觉得临写得异常肖似,正打算送与宁寿宫去给皇太后观赏,太子亦先过来看看如何罢。”
胤礽听后随着康熙走到了房中的书桌前,高士奇写得一手精妙的王字,初次觐见皇父时也是因此得到了注意,能得皇父欣赏之字迹,临写碑帖自然是不会差到哪儿去。金丝楠木的雕龙书案上放着临摹好的帖子,笔法质朴,率意畅达,似随意而坐,已是有了原帖的真意。
胤礽观过那张临摹的初月贴,正准备回过头向站在自己身旁的康熙说话,夸赞一番高士奇的字迹时,却蓦然感到触到脸上的温润,胤礽眼眸诧然的微微睁大,“皇父……”
喜欢书中那些缥缈虚无的故事,但却并不喜欢戏文所唱的那些醉生梦死,貌美花旦所唱一段绝美戏曲,却不如江南水乡中荆钗女子口中所轻声哼唱的歌谣。胤礽听过康熙的话后,只是淡淡地说道:“戏台之后便是长春宫那些妃母们的住处,儿臣不便过去,皇父还是让那些妃母来陪皇父听戏罢。”
康熙道:“太子过去又有何不便,你也无须再推拒了。”康熙唇角微勾起,面上似笑非笑,“若还是这样推拒下去,不若直接说不愿与皇父一起去听戏好了。”将这样的话说明白了,反而令人不好直言拒绝,康熙这还是第一次对胤礽说的如此明白,不容胤礽拒绝。
胤礽眼眸望向康熙,其实去一趟也无甚所谓,现在还尚未有那个必要将自己与皇父的关系变得过于不好,“皇父多虑了,儿臣怎会不愿与皇父一同去听戏。”
戏台搭建在太极殿与长春宫之间,专程供帝王后妃闲时去听戏,规格不算十分大,只是用以内宫之中的休闲听戏,并非是宫中重大节庆之时的演戏场所。胤礽很少跟着康熙过来这里听戏,以前也不过是幼时的寥寥几次,不知今日康熙是为了什么,竟会有了这样的兴致。
戏台前两旁各种了两株梨树,花开淡雅飘着芬芳的香气,映衬着戏台上唱戏的人愈发如画。胤礽与康熙坐在观戏的楼上看着戏台上正演着的曲目,传到耳边的声音,忽高忽低、清丽婉转,是一曲缠绵悱恻的西厢记。胤礽端着茶碗轻轻饮茶,没分多少心去看台上的正唱着曲目,宫内宫外都已唱烂了的曲目,实在令人没什么心思一直听下去。
康熙见胤礽似乎没什么心看台上的戏,便开口对胤礽问道:“太子可是不喜欢这个曲目,不如朕让他们重新换成其他的罢。”
胤礽将手中的茶碗放回到桌案上,将眼眸望向康熙,“儿臣只是一直听不惯这些戏曲罢了,换成其他的曲目亦是一样,皇父可不必理会儿臣。”
康熙见胤礽如此的模样,也没什么心再看接下去的戏了,便道:“既然如此,那太子跟朕便先悔乾清宫休息罢,太子以后若是有什么不喜欢的,还是提前告诉皇父为好。”
出来时的情况,容得自己说不喜欢么,胤礽淡淡的敛着眉。胤礽随着康熙走了下了楼,从太极殿后的戏台准备返回乾清宫,康熙一边说道:“太子的性子一向过于静了些,如今看来又不喜听戏,那太子在毓庆宫时平日都在做这些什么呢?”
胤礽走时正看着戏台前的那两株梨花,闻言只是清淡的说道:“儿臣向来不喜参杂到过于复杂的事情中,所以待在毓庆宫里看书,便是儿臣最大的喜好。”
康熙挑眉道:“太子的喜好倒是与其他几位阿哥不同,竟跟三阿哥有些相似,也是整日都在宫里念书。”
胤礽微微一笑,没有继续回答康熙的话。所谓的喜好念书,也不过是宫中皇子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罢了,三阿哥虽有文人的清傲气质,但却是少了真正文人的淡泊。正待走到轿子前乘上轿子回乾清宫时,却看到迎面过来了一位容貌婉丽的少妇,面容素雅只是略施了些许脂粉,一身的淡紫旗装也不似其他的妃嫔那般张扬,虽已不比其他年轻的宫妃那般姿容俏丽,却独带着妇人的和顺婉约之气,想必应该是许早以前便入了宫的妃嫔罢。
那名妃嫔见到了在前面的康熙与胤礽,便带着身后的几名宫女走了上前依照规矩向康熙行礼,“奴才见过皇上,皇上吉祥。”
康熙点点头,示意那名妃嫔起身,不必在行礼了。康熙似乎是想不起宫中还有一名这样的宫妃,于是顺便开口问道:“你是哪个宫中的,怎么平日似乎从未见过你?”
那名妃嫔的脸上似乎露出了有些悲凉无奈的笑容,说道:“奴才是长春宫中的张氏,皇上鲜少过来长春宫,平日自然未看到过奴才。”
康熙看着那名妃嫔如此的神情,面上渐渐有了些许愧疚,对于后宫中的妃嫔们,康熙向来都是多情而又温柔。站在那名妃嫔后面的几位宫女眼睛里却都浮起了一丝兴奋的笑意,或许因为今日这一次的巧遇,自己的主子便会重新获得圣宠。对于宫中的奴才们来说,自己的主子受宠,想来斗士件极好的事,毕竟一人得道,鸡犬亦跟着升天。
胤礽看着面前的情景,不过又是一出深宫怨妃罢,后宫中这样的妃嫔从来都未有少过,却不巧今日跟着皇父出来便正好遇到了。胤礽望了望此时康熙面上的神情,心中却是在想,以皇父现在样子,倒是有了几分将会重新重新面前这位妃嫔的可能,可是但愿别转头就忘了才好,毕竟这也算是宫中的常事啊,胤礽的唇角微微勾起。
康熙自然不可能是见了宫妃便忘了身处何地,随意对那名妃嫔安抚了几句,便乘上了御辇带着胤礽回了毓庆宫,渐行渐远的御辇后唯独留下那名宫妃脸上落寞的神情,她本以为这次好不容易从乾清宫里的太监口中得知皇上行踪,等见到皇上后,必定是她再次获得圣宠的机会,可是却不想皇上竟留下她这么走了,她实在是不知道皇上这样回到乾清宫后,会否还记得她。
胤礽坐在轿内跟着康熙回着乾清宫,时至季春和风渐暖,宫里的繁花异草移到一次盛开,空气中都能嗅到那些不同的花香味道。而之后很快便会又到立夏,不知这年的夏季,皇父是否又会带着宫里的人迁往畅春园小住,等到皇父搬去畅春园后,恐怕宫中又会像是被大阿哥戏称那样,变成自己一个人的天下。胤礽微微牵起嘴角,笑容恬淡,不知毓庆宫后的葡萄架,今年是否还可以酿酒?
回到乾清宫后时辰还尚早,康熙回去后并没有让胤礽一人回住的暖阁中休息,对梁九功吩咐有关那名妃嫔什么事,而是带着胤礽去了书房看书,“太子既不想做其他的事,那便随着朕去书房看一会儿书罢,正好也让皇父看看你现今的课业如何,可别退步了便好。”
胤礽眉眼淡淡的望着康熙,莫非今日皇父是存了心不让自己离开他的身边么,即便是不希望自己在乾清宫内随意行走,也不用做到这个程度吧,皇父的心中到底是在打算着什么,他似乎越来越看不明白了。不过相比这次也应该婉拒也无用罢,胤礽随意说道:“皇父愿意让儿臣随在一旁,是儿臣的福分。”
康熙依旧是面上似笑非笑的表情,说道:“但愿太子心中是真的这样想罢。”乾清宫中亦有着单独用来看书的书房,常年贮藏着一些经史典籍和康熙常看的书,虽比不得专门用来收住图书的宫殿,但其中所珍藏的典籍珍本亦不少。以前胤礽小的时候康熙也常常会带胤礽到书房,亲自教导胤礽的功课,本来书房中曾经还放着张胤礽小时用过的书案,但在后来搬到毓庆宫时,也一同搬了过去了。
书房里还放着几幅康熙的字画,世人只知皇父的书法绝佳,却甚少见过皇父的画作,不知皇父所作的画亦是清奇。胤礽看着书房内挂着的康熙的墨迹,只是觉得皇父的字虽好,但却笔法风格多变,一如皇父其人。帝王之心向来难测,当初斥责四阿哥的那一句喜怒无常,又何尝不是一同形容了皇父自己。喜则宠若珍宝,厌则弃之若敝,这便是所谓的帝王。
“喜欢么?”康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温热的气息仿佛近在咫只,胤礽侧过眼眸望向不知何时走到自己身旁的康熙。
康熙轻轻勾着唇角,眸中带着几分笑意,“朕见你进来后就一直望着那几幅字画,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皇父作的画?以前来书房时都未见过你看得如此入神。”
胤礽淡淡答道:“儿臣只是觉得皇父所作的画十分传神,方才一时看入了神。”胤礽没有特地去说明自己刚才为何与平时不同,突然看入了神,因为想来康熙也不是非要知晓这个答案。
康熙微微笑道:“你若是真是喜欢朕便送给你又有何妨,先随朕过去看看高士奇前几日刚临的《初月帖》,朕觉得临写得异常肖似,正打算送与宁寿宫去给皇太后观赏,太子亦先过来看看如何罢。”
胤礽听后随着康熙走到了房中的书桌前,高士奇写得一手精妙的王字,初次觐见皇父时也是因此得到了注意,能得皇父欣赏之字迹,临写碑帖自然是不会差到哪儿去。金丝楠木的雕龙书案上放着临摹好的帖子,笔法质朴,率意畅达,似随意而坐,已是有了原帖的真意。
胤礽观过那张临摹的初月贴,正准备回过头向站在自己身旁的康熙说话,夸赞一番高士奇的字迹时,却蓦然感到触到脸上的温润,胤礽眼眸诧然的微微睁大,“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