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第二十九章
到武清时,已经是寒食时节了。运河两岸的人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着杨柳。袅袅的青烟从山里农家的烟囱飘出,田野中翩飞的家燕相携飞回巢中,不知哪家的顽童尚在山野中玩乐,直到炊烟升起时,才急匆匆地赶回家。
寒食过后便是清明,手中的珠玉词才恰好翻到《破阵子》那篇,清雅端正的小楷印在书面上,其中一句便是梨花落后清明。而如今,梨花尚未看到凋谢,清明却已将至。
古时的习俗,今日已不多见。禁烟冷食,早已不兴,只余下折柳踏青至今未变,一些清明前后的寒食小吃,依稀尚能在家家户户的桌上看到。
那些寒食的小吃,胤礽从未曾尝过,但以前独自游览江南时,却看到过那些江南小镇上,许多户人家都在打着青团,一番十分热闹的景象。很多的事物,都是在离开那个人,那座紫禁城,一人辗转于尘世间后,才慢慢知晓的。
河面晕开点滴的涟漪,扩散成一道道细微的水纹,耳畔逐渐听到雨滴打在河中的声音,一点一滴。魏晓安在身后撑起了伞,遮住胤礽那儿落下的雨丝,说道:“太子爷,已经下雨了。”
胤礽望了一眼河面水波潋滟的景象,直到雨势已渐渐变大,才从座椅上起身,回到装饰繁丽的船舱内。而此时河中不知哪条贪玩的鲤鱼,趁着雨势正大,偷偷跳出水面,在空中划了一个漂亮的圈。
御船中的膳房,一些从宫里面带出来的御厨们还在忙碌着,虽然已经过了晚膳的时候,但平时常用的糕点羹汤,依旧要时时刻刻准备着。茶坊就在膳房的旁边,宫女们正忙着沏着一杯杯的热茶,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们端着茶盘不断地出入。
胤礽带着魏晓安走到船中的膳房,船上不必守那么多规矩,因此也没让太监在提前前面通报。恰好那时迎面一位宫女走了过来,步伐有些急,险些便要碰到胤礽身边,被魏晓安在前面挡住了。
宫女收一个不稳摔了一下,端着木盘和放着的牡丹瓷盅也一下掉在地上,发出破碎的声响。宫女看清面前的人,脸色煞白起来忙跪在地上磕头,“太子爷恕罪,奴婢不是有意的!”
御膳房忙碌的人此时也发现了胤礽,面上都有些惊讶,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跪下来向胤礽行礼,“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吉祥。”
胤礽看了眼跟前神色慌乱的宫女,不过是才十四五的年纪,怕是刚入宫中不久。华美的瓷盅摔在地上已然被摔碎,里面装着的银耳百合汤也露了出来,胤礽随意问道:“这是给谁送去的?”
那名宫女回答说道:“这是要给梁小主送去的,”
胤礽听到只是淡淡地一笑,对仍旧跪在地上的宫女说道:“先起来吧,此事乃无心之举,再重新端一碗汤去给你主子罢。”
胤礽看向膳房内因为自己还未受礼,所以尚还跪着的宫人们,开口道:“继续去做你们的事罢,不必理会我。”
宫人们听后纷纷起了身继续做手边的事,太子爷过来固然是稀奇,但是自己主子吩咐的东西如果不赶紧准备好的话,受罚的可是他们。
膳房的管事行过礼后,连忙走到胤礽的身边开口问道:“太子爷过来这儿,可是需要奴才们准备什么的东西?奴才赶紧让他们替太子爷准备去!”
胤礽望了望膳房陈设,接着说道:“我只是过来看一看罢了,顺道吩咐人去做一些青团子和杏仁茶过来罢。”
胤礽准备离开时,似是想起遗漏什么了,然后说道:“做好之后,让人也送一些到皇父和大阿哥那儿去。”胤礽吩咐完后就转身离开膳房,走时看了看自己的手,白玉般的指尖,从未沾过阳春之水。
江南的青团子,向来以松软可口,甜而不腻,清香悠长而闻名。每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去摘取艾草,用以制作青团。杏仁茶则是宫中一般经常熬的甜茶,细腻香甜,趁热的时候喝味道最好,但因为口味较甜,不宜一次喝得过多。
青团子和杏仁茶都是临时吩咐现做的,端上来时还不停的冒着热气。因为两样都是味道香甜的甜品,膳房的人担心吃了过于甜腻,还特意端了一道椒盐桃酥和其他几样点心过来。
打开的木窗外,依旧飘着细密的雨丝,雾雨朦胧。胤礽喝了口杏仁茶,尝着那些御厨做出来的青团子,感觉唇齿之间尽是艾草化成的香气,清淡悠远。
胤礽吩咐膳房的人做的东西送到康熙那处时,康熙正坐在书案前看书,高士奇在一旁随侍着,当时正论及《左传》,意有偏颇。
门外的小太监端着木盘在那儿候着,盘上放着青团子等几样点心和一碗杏仁茶以及一杯雨前采摘的春茶,御膳房里的人都知道康熙的口味和喜好,因此在呈上杏仁茶之前还沏了杯清茶一起送过来。胤礽不是不知,而是觉得已无需再去特别吩咐。
康熙看书是向来不喜别人打扰,梁九功听到过来的太监汇报时,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向康熙说道:“皇上,太子爷命人送了些点心过来。”
康熙微微挑起眉,将手中的书卷放下,开口说道:“端进来罢,正好让澹人也尝尝。”
“喳。”梁九功退出房外,亲自将点心和杏仁茶端了进来,由侍膳太监尝过后,再放到康熙的案前。一叠青团子、一叠蝴蝶卷、一叠椒盐桃酥、一叠山药枣泥糕、一叠银丝卷以及一碗杏仁茶和一杯雨前龙井。
梁九功知道康熙从不喜甜茶,因此将那杯雨前龙井放在康熙的面前,而那碗纯香的杏仁茶则放到了高士奇面前。康熙掀开茶盖,抿了口雨前的龙井,然后不经意地说道:“太子莫非是知道澹人在朕这儿,才特地备下了两碗茶。”
梁九功将点心都放到案上后端着木盘退到了一边,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子爷让人备下的是杏仁茶,担心皇上不喜甜茶,所以才另外沏了一杯龙井。”
康熙放下手中的珐琅彩瓷茶杯,没再继续问下去了,等看到桌上那叠碧绿如玉的青团子,方才想起今日已是寒食了。看到家家折柳放在门前,只以为是清明将至,却已忘了清明之前的寒食。
用过糕点喝完杏仁茶后,胤礽在房内休息,手中依旧在翻那本珠玉词。那是路过扬州时,偶然在街市上的书斋买下的。午后下的雨直到现在还未停,雨势反而愈来愈大,而淅淅沥沥的雨中,渐渐传来一阵清脆悦耳如珠落玉盘的琵琶声。
缓缓传来的清雅秀丽的弦声,带着浓厚的江南曲韵,流畅婉约。胤礽细细听着,是一曲极好的《飞花点翠》,不过御船之中,怎会无故有人弹奏乐曲。
胤礽出声问道:“可知是何人在外面弹曲?”
魏晓安听后出去船舱外看了一番,回来对胤礽说道:“回太子爷的话,好像是皇上从苏州带回来的王小主。”
胤礽轻微敛眉,将翻开的书放到书案上,有些不喜。后宫之中女子的争宠手段屡见不鲜,不过那位从苏州过来的女子,还未进到宫中,就已经开始向君王献媚了么。不知向来不喜女子心机过于深沉的皇父知晓后是如何的反应,但倒是枉费了那曲清雅的飞花点翠,胤礽起身步出门外,“随我一起去看看罢。”
寒食过后便是清明,手中的珠玉词才恰好翻到《破阵子》那篇,清雅端正的小楷印在书面上,其中一句便是梨花落后清明。而如今,梨花尚未看到凋谢,清明却已将至。
古时的习俗,今日已不多见。禁烟冷食,早已不兴,只余下折柳踏青至今未变,一些清明前后的寒食小吃,依稀尚能在家家户户的桌上看到。
那些寒食的小吃,胤礽从未曾尝过,但以前独自游览江南时,却看到过那些江南小镇上,许多户人家都在打着青团,一番十分热闹的景象。很多的事物,都是在离开那个人,那座紫禁城,一人辗转于尘世间后,才慢慢知晓的。
河面晕开点滴的涟漪,扩散成一道道细微的水纹,耳畔逐渐听到雨滴打在河中的声音,一点一滴。魏晓安在身后撑起了伞,遮住胤礽那儿落下的雨丝,说道:“太子爷,已经下雨了。”
胤礽望了一眼河面水波潋滟的景象,直到雨势已渐渐变大,才从座椅上起身,回到装饰繁丽的船舱内。而此时河中不知哪条贪玩的鲤鱼,趁着雨势正大,偷偷跳出水面,在空中划了一个漂亮的圈。
御船中的膳房,一些从宫里面带出来的御厨们还在忙碌着,虽然已经过了晚膳的时候,但平时常用的糕点羹汤,依旧要时时刻刻准备着。茶坊就在膳房的旁边,宫女们正忙着沏着一杯杯的热茶,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们端着茶盘不断地出入。
胤礽带着魏晓安走到船中的膳房,船上不必守那么多规矩,因此也没让太监在提前前面通报。恰好那时迎面一位宫女走了过来,步伐有些急,险些便要碰到胤礽身边,被魏晓安在前面挡住了。
宫女收一个不稳摔了一下,端着木盘和放着的牡丹瓷盅也一下掉在地上,发出破碎的声响。宫女看清面前的人,脸色煞白起来忙跪在地上磕头,“太子爷恕罪,奴婢不是有意的!”
御膳房忙碌的人此时也发现了胤礽,面上都有些惊讶,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跪下来向胤礽行礼,“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吉祥。”
胤礽看了眼跟前神色慌乱的宫女,不过是才十四五的年纪,怕是刚入宫中不久。华美的瓷盅摔在地上已然被摔碎,里面装着的银耳百合汤也露了出来,胤礽随意问道:“这是给谁送去的?”
那名宫女回答说道:“这是要给梁小主送去的,”
胤礽听到只是淡淡地一笑,对仍旧跪在地上的宫女说道:“先起来吧,此事乃无心之举,再重新端一碗汤去给你主子罢。”
胤礽看向膳房内因为自己还未受礼,所以尚还跪着的宫人们,开口道:“继续去做你们的事罢,不必理会我。”
宫人们听后纷纷起了身继续做手边的事,太子爷过来固然是稀奇,但是自己主子吩咐的东西如果不赶紧准备好的话,受罚的可是他们。
膳房的管事行过礼后,连忙走到胤礽的身边开口问道:“太子爷过来这儿,可是需要奴才们准备什么的东西?奴才赶紧让他们替太子爷准备去!”
胤礽望了望膳房陈设,接着说道:“我只是过来看一看罢了,顺道吩咐人去做一些青团子和杏仁茶过来罢。”
胤礽准备离开时,似是想起遗漏什么了,然后说道:“做好之后,让人也送一些到皇父和大阿哥那儿去。”胤礽吩咐完后就转身离开膳房,走时看了看自己的手,白玉般的指尖,从未沾过阳春之水。
江南的青团子,向来以松软可口,甜而不腻,清香悠长而闻名。每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去摘取艾草,用以制作青团。杏仁茶则是宫中一般经常熬的甜茶,细腻香甜,趁热的时候喝味道最好,但因为口味较甜,不宜一次喝得过多。
青团子和杏仁茶都是临时吩咐现做的,端上来时还不停的冒着热气。因为两样都是味道香甜的甜品,膳房的人担心吃了过于甜腻,还特意端了一道椒盐桃酥和其他几样点心过来。
打开的木窗外,依旧飘着细密的雨丝,雾雨朦胧。胤礽喝了口杏仁茶,尝着那些御厨做出来的青团子,感觉唇齿之间尽是艾草化成的香气,清淡悠远。
胤礽吩咐膳房的人做的东西送到康熙那处时,康熙正坐在书案前看书,高士奇在一旁随侍着,当时正论及《左传》,意有偏颇。
门外的小太监端着木盘在那儿候着,盘上放着青团子等几样点心和一碗杏仁茶以及一杯雨前采摘的春茶,御膳房里的人都知道康熙的口味和喜好,因此在呈上杏仁茶之前还沏了杯清茶一起送过来。胤礽不是不知,而是觉得已无需再去特别吩咐。
康熙看书是向来不喜别人打扰,梁九功听到过来的太监汇报时,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向康熙说道:“皇上,太子爷命人送了些点心过来。”
康熙微微挑起眉,将手中的书卷放下,开口说道:“端进来罢,正好让澹人也尝尝。”
“喳。”梁九功退出房外,亲自将点心和杏仁茶端了进来,由侍膳太监尝过后,再放到康熙的案前。一叠青团子、一叠蝴蝶卷、一叠椒盐桃酥、一叠山药枣泥糕、一叠银丝卷以及一碗杏仁茶和一杯雨前龙井。
梁九功知道康熙从不喜甜茶,因此将那杯雨前龙井放在康熙的面前,而那碗纯香的杏仁茶则放到了高士奇面前。康熙掀开茶盖,抿了口雨前的龙井,然后不经意地说道:“太子莫非是知道澹人在朕这儿,才特地备下了两碗茶。”
梁九功将点心都放到案上后端着木盘退到了一边,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子爷让人备下的是杏仁茶,担心皇上不喜甜茶,所以才另外沏了一杯龙井。”
康熙放下手中的珐琅彩瓷茶杯,没再继续问下去了,等看到桌上那叠碧绿如玉的青团子,方才想起今日已是寒食了。看到家家折柳放在门前,只以为是清明将至,却已忘了清明之前的寒食。
用过糕点喝完杏仁茶后,胤礽在房内休息,手中依旧在翻那本珠玉词。那是路过扬州时,偶然在街市上的书斋买下的。午后下的雨直到现在还未停,雨势反而愈来愈大,而淅淅沥沥的雨中,渐渐传来一阵清脆悦耳如珠落玉盘的琵琶声。
缓缓传来的清雅秀丽的弦声,带着浓厚的江南曲韵,流畅婉约。胤礽细细听着,是一曲极好的《飞花点翠》,不过御船之中,怎会无故有人弹奏乐曲。
胤礽出声问道:“可知是何人在外面弹曲?”
魏晓安听后出去船舱外看了一番,回来对胤礽说道:“回太子爷的话,好像是皇上从苏州带回来的王小主。”
胤礽轻微敛眉,将翻开的书放到书案上,有些不喜。后宫之中女子的争宠手段屡见不鲜,不过那位从苏州过来的女子,还未进到宫中,就已经开始向君王献媚了么。不知向来不喜女子心机过于深沉的皇父知晓后是如何的反应,但倒是枉费了那曲清雅的飞花点翠,胤礽起身步出门外,“随我一起去看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