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第二十一章
胤礽白皙的脸容,眉眼精致如画,但却如屋外的雪一样,带着冰冷。康熙开口道:“朕这次去,可能要到三月底才会回宫。”
胤礽垂下眉眼,“儿臣到时定会率着文武百官去迎接皇父的銮驾。”
康熙望着胤礽淡漠的侧脸,蓦然说道:“太子可想与朕同去南巡?”
胤礽闻言侧过头,带着惊讶的看向康熙,“皇父不是已经决定带着大阿哥前去南巡?”胤礽惊讶且疑惑,皇父不是已早已做好决定只带着大阿哥一人去南巡?上一世也是如此的安排,他的皇父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思量,这样突然的一说又是为了什么?
记得曾经,自己在皇父面前请求也带着他一同去,皇父是当场就拒绝了吧。胤礽实在不明白康熙这样说的目的,对康熙回答道:“儿臣愚钝,恐怕去了也帮不了皇父什么事,甚至还会拖累皇父。”
康熙仿佛回过了神,顺着胤礽的话道:“既然你不愿去,那便罢了吧。”康熙与胤礽说了会儿话,多是过问胤礽的功课之事,临到走时,才想起问道:“此次南巡,可有什么物什,想要皇父帮你带回来?”
凌普是内务府的总管,所以毓庆宫中从不会缺少什么东西,胤礽自然也没什么东西需要康熙特地带回来。不过胤礽看了看屋外的落雪,说道:“皇父此行将会经过杭州,听说杭州之人善于制伞,如果皇父到了杭州,就替儿臣带回一把油纸伞回来吧。”
“皇父记下了。”康熙笑着说道。
过完除夕,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八,康熙是在今日起行,由皇长子胤褆随行。那天依然是在下雪,胤礽在午门送别康熙的銮驾,撑着一把伞带着随行的人回到了毓庆宫。
胤礽回到了毓庆宫,解下了落满雪的氅衣,放在一旁的云石屏风上。胤礽对着站在屋内的宫女太监吩咐道:“你们都退下吧,今日我想独自一人静一下。”
胤礽以往每次送别康熙去畅春园,都会这样吩咐他们,宫女太监们也不疑有他,福身行过礼后就离开了屋内。
胤礽屏退了宫人们后,也没做什么,只是跟平常一样坐到了书桌前看书,一直将近半个时辰。胤礽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随手打开了书桌旁的抽屉。抽屉里放着胤礽作为太子每年的例银,宫内的一切俱由内务府负责供给,所用银钱,也不过是打赏奴才,或是筹备送礼。这些年的例银一直放在那儿,数目倒颇为可观。
胤礽从抽屉中拿了一些银票,然后在书桌上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句话,用另外一张干净的宣纸覆在上面,用玉石镇纸压住,转身出了屋外。
胤礽去任何地方一向不喜欢有人跟着,连随侍的太监,也很少带过。康熙因此曾说过胤礽几句,但胤礽依旧是如此,不过久而久之,康熙也不再去管了。
出了景运门,自有马车在那里候着,胤礽掀开轿帘,乘上那架暗蓝色的马车。胤礽也不去刻意避讳人看到,因为太子出宫,从未有人敢阻拦。
马车一路出去午门,离开了京城,在外面驾着马车的小厮还笑着问道:“主子爷,我们去哪儿?”
胤礽坐在轿内闭着眼眸养神,闻言勾起了一丝微笑,“江南。”
小桥流水的水乡人家,婉转缠绵的吴侬软语,朱阁绮户前新挂的茜红纱灯。到苏州时,已是将至正月底了。胤礽路上一直游山玩水而行,未刻意远离康熙所行的路线,也未急着赶往江南一带。
宫中现在的情况如何,胤礽完全不知,不过至今也没传出什么天下大乱的消息,宫内的消息应该还隐瞒得不错。
胤礽乘着一叶小舟,沿着河道漂移,午后的阳光斜照下来,落满整个船舱。胤礽斜靠在船舱内,双眸微微眯着,有些慵懒。如今皇父应该已经接到消息,不过南巡的路线和落脚的地方,大抵是在启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轻易不会更改。
而且太子私自离开京城这种事,现在根本不可能肆意宣扬,除了隐瞒,别无他法。所以皇父除了会私下命人带自己回京,绝不会亲自过来寻自己。不过现在依然未看到寻找自己的人,看来速度的确是有些慢了,胤礽悠悠的想着。
不知宫内如今有多少人知道此事,如果被他皇父后宫的那些妃嫔知道后,恐怕会想尽办法让自己一辈子也不能回宫,即使自己能安好的回到宫中,也会抓住此事大做一笔文章吧。
惠妃、宜妃、德妃和已经失宠的荣妃,宫中能有几人不把自己当做眼中之钉?特别是最近几年,与皇父的关系愈发不好,那些宫中妃嫔的想法就愈加明显吧。
胤礽想起就觉得有些好笑,以前自己与皇父感情还尚为和睦时,那些朝中的御史和大臣们对自己,便无一不是褒赞,自己就算为人冷漠,那些人也能说自己天生具有太子的威仪。而如今皇父与自己疏远后,那些御史们则三五不时的参自己一本。
即使身处宫中,从未掌权,依然有错可挑。无论是外叔公心裕、法保之事,或者是毓庆宫中下人之事,亦能归咎在胤礽身上。胤礽平时行事,就算中规中矩,也是无用。在朝中文人的口齿之下,黑白向来不辨,不是难辨,而是已经不需去分辩了。
船行在宽阔的河面上,倒真的有了几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胤礽在温暖的午后阳光下,闭上了眼眸,倦怠而宁静。从此远离宫廷也好,不过却不是在这个时候……
远处似乎有着隐隐约约的渔歌传来,带着吴侬软语的轻柔调子,清丽婉约如同恋人耳边的呢喃。胤礽在午后的时光中,渐渐的睡了过去。
傍晚时分,胤礽他们停宿在了苏州城中的一处客栈中,在客栈中付下半月的银两。江南美景美不胜收,胤礽在来时就已打算在江南停留一段时间。
康熙大概是在三月的中旬回到京城,自己只需在康熙回宫之前回到宫里就行了,时间还有许多。胤礽在客栈休息了一个晚上,洗去了赶路的风尘,第二天清晨的精神,已是十分好了。
胤礽第二天的辰初才起身,这在宫里已经算非常迟了,这一路游玩的日子,倒是把他养的惫懒了许多。又或许,他天生便应该是一个盛世闲人。
明升一如在宫内一样,早已在门外候着了。这是胤礽从宫内带出来的小太监,离宫时负责驾车的人便是他,路上的一切事情,大多都是由他在打点。明升是自小就被送入宫中的小太监,在胤礽搬入毓庆宫后,被内务府安排到了毓庆宫伺候,从那时候起开始跟在胤礽身边。
明升跟在胤礽身边只有几年的时间,并没有多长。这次胤礽出巡并不想带什么多的人,觉得这个跟在身边的小太监看起来挺聪明,就只带了他出来,负责安排路上的事情。
至于跟着自己的时间还这么断,是否会背叛自己,胤礽则完全没有担心过这件事。胤礽看着面前低眉顺眼的明升,勾着唇浅笑,身为皇家之人,谁心中会没有些思算呢?
客栈的二楼便是雅间,胤礽带着明升下楼去用早膳。苏州除了风景秀丽以外,当地的美食菜肴亦是天下闻名。御膳房里也曾有过一名苏州的厨子,做的菜十分有特色,胤礽那时也十分喜欢那位厨子做的菜。只可惜,越到后面,那名厨子做的菜就越与宫中的御厨相同,再也没了当初的味道。
胤礽垂下眉眼,“儿臣到时定会率着文武百官去迎接皇父的銮驾。”
康熙望着胤礽淡漠的侧脸,蓦然说道:“太子可想与朕同去南巡?”
胤礽闻言侧过头,带着惊讶的看向康熙,“皇父不是已经决定带着大阿哥前去南巡?”胤礽惊讶且疑惑,皇父不是已早已做好决定只带着大阿哥一人去南巡?上一世也是如此的安排,他的皇父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思量,这样突然的一说又是为了什么?
记得曾经,自己在皇父面前请求也带着他一同去,皇父是当场就拒绝了吧。胤礽实在不明白康熙这样说的目的,对康熙回答道:“儿臣愚钝,恐怕去了也帮不了皇父什么事,甚至还会拖累皇父。”
康熙仿佛回过了神,顺着胤礽的话道:“既然你不愿去,那便罢了吧。”康熙与胤礽说了会儿话,多是过问胤礽的功课之事,临到走时,才想起问道:“此次南巡,可有什么物什,想要皇父帮你带回来?”
凌普是内务府的总管,所以毓庆宫中从不会缺少什么东西,胤礽自然也没什么东西需要康熙特地带回来。不过胤礽看了看屋外的落雪,说道:“皇父此行将会经过杭州,听说杭州之人善于制伞,如果皇父到了杭州,就替儿臣带回一把油纸伞回来吧。”
“皇父记下了。”康熙笑着说道。
过完除夕,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八,康熙是在今日起行,由皇长子胤褆随行。那天依然是在下雪,胤礽在午门送别康熙的銮驾,撑着一把伞带着随行的人回到了毓庆宫。
胤礽回到了毓庆宫,解下了落满雪的氅衣,放在一旁的云石屏风上。胤礽对着站在屋内的宫女太监吩咐道:“你们都退下吧,今日我想独自一人静一下。”
胤礽以往每次送别康熙去畅春园,都会这样吩咐他们,宫女太监们也不疑有他,福身行过礼后就离开了屋内。
胤礽屏退了宫人们后,也没做什么,只是跟平常一样坐到了书桌前看书,一直将近半个时辰。胤礽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随手打开了书桌旁的抽屉。抽屉里放着胤礽作为太子每年的例银,宫内的一切俱由内务府负责供给,所用银钱,也不过是打赏奴才,或是筹备送礼。这些年的例银一直放在那儿,数目倒颇为可观。
胤礽从抽屉中拿了一些银票,然后在书桌上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句话,用另外一张干净的宣纸覆在上面,用玉石镇纸压住,转身出了屋外。
胤礽去任何地方一向不喜欢有人跟着,连随侍的太监,也很少带过。康熙因此曾说过胤礽几句,但胤礽依旧是如此,不过久而久之,康熙也不再去管了。
出了景运门,自有马车在那里候着,胤礽掀开轿帘,乘上那架暗蓝色的马车。胤礽也不去刻意避讳人看到,因为太子出宫,从未有人敢阻拦。
马车一路出去午门,离开了京城,在外面驾着马车的小厮还笑着问道:“主子爷,我们去哪儿?”
胤礽坐在轿内闭着眼眸养神,闻言勾起了一丝微笑,“江南。”
小桥流水的水乡人家,婉转缠绵的吴侬软语,朱阁绮户前新挂的茜红纱灯。到苏州时,已是将至正月底了。胤礽路上一直游山玩水而行,未刻意远离康熙所行的路线,也未急着赶往江南一带。
宫中现在的情况如何,胤礽完全不知,不过至今也没传出什么天下大乱的消息,宫内的消息应该还隐瞒得不错。
胤礽乘着一叶小舟,沿着河道漂移,午后的阳光斜照下来,落满整个船舱。胤礽斜靠在船舱内,双眸微微眯着,有些慵懒。如今皇父应该已经接到消息,不过南巡的路线和落脚的地方,大抵是在启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轻易不会更改。
而且太子私自离开京城这种事,现在根本不可能肆意宣扬,除了隐瞒,别无他法。所以皇父除了会私下命人带自己回京,绝不会亲自过来寻自己。不过现在依然未看到寻找自己的人,看来速度的确是有些慢了,胤礽悠悠的想着。
不知宫内如今有多少人知道此事,如果被他皇父后宫的那些妃嫔知道后,恐怕会想尽办法让自己一辈子也不能回宫,即使自己能安好的回到宫中,也会抓住此事大做一笔文章吧。
惠妃、宜妃、德妃和已经失宠的荣妃,宫中能有几人不把自己当做眼中之钉?特别是最近几年,与皇父的关系愈发不好,那些宫中妃嫔的想法就愈加明显吧。
胤礽想起就觉得有些好笑,以前自己与皇父感情还尚为和睦时,那些朝中的御史和大臣们对自己,便无一不是褒赞,自己就算为人冷漠,那些人也能说自己天生具有太子的威仪。而如今皇父与自己疏远后,那些御史们则三五不时的参自己一本。
即使身处宫中,从未掌权,依然有错可挑。无论是外叔公心裕、法保之事,或者是毓庆宫中下人之事,亦能归咎在胤礽身上。胤礽平时行事,就算中规中矩,也是无用。在朝中文人的口齿之下,黑白向来不辨,不是难辨,而是已经不需去分辩了。
船行在宽阔的河面上,倒真的有了几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胤礽在温暖的午后阳光下,闭上了眼眸,倦怠而宁静。从此远离宫廷也好,不过却不是在这个时候……
远处似乎有着隐隐约约的渔歌传来,带着吴侬软语的轻柔调子,清丽婉约如同恋人耳边的呢喃。胤礽在午后的时光中,渐渐的睡了过去。
傍晚时分,胤礽他们停宿在了苏州城中的一处客栈中,在客栈中付下半月的银两。江南美景美不胜收,胤礽在来时就已打算在江南停留一段时间。
康熙大概是在三月的中旬回到京城,自己只需在康熙回宫之前回到宫里就行了,时间还有许多。胤礽在客栈休息了一个晚上,洗去了赶路的风尘,第二天清晨的精神,已是十分好了。
胤礽第二天的辰初才起身,这在宫里已经算非常迟了,这一路游玩的日子,倒是把他养的惫懒了许多。又或许,他天生便应该是一个盛世闲人。
明升一如在宫内一样,早已在门外候着了。这是胤礽从宫内带出来的小太监,离宫时负责驾车的人便是他,路上的一切事情,大多都是由他在打点。明升是自小就被送入宫中的小太监,在胤礽搬入毓庆宫后,被内务府安排到了毓庆宫伺候,从那时候起开始跟在胤礽身边。
明升跟在胤礽身边只有几年的时间,并没有多长。这次胤礽出巡并不想带什么多的人,觉得这个跟在身边的小太监看起来挺聪明,就只带了他出来,负责安排路上的事情。
至于跟着自己的时间还这么断,是否会背叛自己,胤礽则完全没有担心过这件事。胤礽看着面前低眉顺眼的明升,勾着唇浅笑,身为皇家之人,谁心中会没有些思算呢?
客栈的二楼便是雅间,胤礽带着明升下楼去用早膳。苏州除了风景秀丽以外,当地的美食菜肴亦是天下闻名。御膳房里也曾有过一名苏州的厨子,做的菜十分有特色,胤礽那时也十分喜欢那位厨子做的菜。只可惜,越到后面,那名厨子做的菜就越与宫中的御厨相同,再也没了当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