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第十四章
如今宫里的人已经陆续搬入了安置在宫外的帐篷内,不过宫中人数众多,典藏的物品又十分繁杂,毕竟不能一时都全部搬离紫禁城。
胤礽最近方才知道康熙是用的何种方法,来让京畿一带的百姓们自愿地搬出屋舍,住入帐篷内。原来当初京城降下暴雨冰雹之日,由于持续时间有些过久,导致损毁了京城一带不少百姓的居所。连带紫禁城内,亦也有些宫殿受损,譬如常年不住人的景仁宫、景阳宫等,还有一些地处偏僻,没有时常维修的宫殿。
康熙以此为理由,认为定是上天以为当朝者不重民心,引来天怒,方才降下灾祸。于是下令命京城及附近一带的各地官员拨出人手,主动为百姓修缮屋舍,家家户户不可遗漏。而在各地百姓的屋舍修缮完毕之前,百姓则住入由朝廷分发的帐篷内。
为了体恤百姓有家而不可归的心情,各级的官员也必须搬离府衙,跟百姓一般住入帐篷内。至于这次冰雹之灾,官员们损毁的屋舍,则由官员们自己负责修缮。
本来一般天灾,朝廷向来都是分发给百姓钱粮用以赈灾,也就罢了。不过这次这是由朝廷亲自派出人手为百姓修缮房屋,虽少了那些银钱和粮食,可百姓心中中就是为朝廷如此重视此事而感到高兴的。
紫禁城这次也有宫殿受损,不过不同的宫殿有分轻重,像景仁宫等宫则比较严重,而其余的宫殿则是一些小地方有损坏,但看起来总是有些有伤大雅,也应当修缮一番。
宫内年久失修,如今正宜全面整修,康熙干脆借此为由,兼职皇室亦该与官员大臣们一起体恤百姓之苦,让宫内之人也都纷纷搬出宫外,住进准备好的帐幕内。另外召集工匠,准备重新整修紫禁城的事宜。
这里说搬出,当然不是宫中所有人都一齐搬出。按礼,应由慈宁宫的太皇太后和慈仁宫的皇太后先行搬出宫外,然后则是康熙以及胤礽,最后才到宫中的各位妃嫔以及皇子、皇女们。而且还必须留一部分宫女和太监在宫中,用以看守紫禁城,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紫禁城一瞬半空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这样,搬出宫外的也已经是很大一部分人了。如此一来,宫中的帐篷要设置在何处,也算是一件难事。不过所幸康熙早已经提前选择好了地方,正是在京城西郊一带。
胤礽也去看过那个用来安置宫中诸人的帐篷的地方,说起来也算是巧事一桩,那个地方恰好是以前康熙修建畅春园的地方。
想到上一世,被皇父修葺用来寻欢作乐的地方,如今却成为宫里的人临时避难的场所。胤礽想起就觉得说出不的好笑,却又带有讽刺。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现在已经搬往了安置好的帐篷内,之后便应是康熙与胤礽一同搬往那边了。乾清宫里胤礽住的地方早就已经开始收拾起了衣物等必备的东西了。胤礽倒是没有什么非要带去的东西,觉得只需带着日常的衣物什么的就可以了。
虽说是住入帐篷内,可是该准备的东西可是一件都不会落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艰苦的事。其实想想也就差不多跟以往出巡差不多,胤礽并不担心住在帐内的日子会如何。
上一世跟着宫里的人住在帐篷内的日子是怎样,胤礽早已经全然忘记了。不过这次,应该是肯定要好上许多。上一世那算是苍皇搬出宫外,而这一世则算是提前准备了。
因为时日已经不算太早了,康熙与胤礽是准备在今日就离开宫中,搬到宫外的帐篷内。胤礽现在还正坐在窗下的坐塌上,闲看着宫女们忙碌的收拾着东西,百无聊赖。
与宫内的那些妃嫔们不同,康熙与胤礽要带的物什,总是少了许多。正好如今后位悬虚,也不必带着什么妃嫔一路,路上的行李应会简便不少。
康熙如今还是和往常一样上朝,丝毫不因要搬出宫外而暂缓早朝。胤礽现在就是正在等着康熙下朝,那些该准备的东西差不多都已收拾妥当,只等康熙下朝后来带着自己一路出宫就行了。
皇父卯时上朝,算算时间也应该下朝了才是。胤礽从坐塌上跳下来,走到外间的红木书架前。书架的下几层放着的都是一些胤礽常看的书,现在都已经被宫女收拾走了,只剩下空空的架子。书架上面那几层倒是还有书放在那儿,但都是放着的一些胤礽不常看和从未看过的书。
当初书架上的书都是因为康熙要开始为胤礽启蒙,才开始添置的。而那个红木书架,也是那个时候才被放进西暖阁这儿的。本来胤礽刚念书不久,所读的书也大多是一些四书五经之类。可是一整个书架上,只摆上这点书,未免显得空乏了点。
所以又由宫里的人负责添置了些,康熙没有去理会此事。那些书一般都放在书架的上层,胤礽平时嫌麻烦,很少去拿过看。
胤礽看看下层空空的书架,踮起脚尖从书架上层随手拿起了一卷书。简素的封面,无任何修饰,唯独《礼记》二字。胤礽现在还未曾学到这儿,而胤礽又从未去翻过这书,所以这才被宫人留在了宫里。
眼前熟悉的封面,似有勾起了些许往事。胤礽这辈子虽然还未学过,可在上一世却并非如此,这本书的内容早已深深刻在骨中,时时刻刻都不敢忘却。在咸安宫的那段日子里,自己书案上摆的最多的,也是这一本《礼记》。
胤礽眸光深沉晦涩,深思早已不知道飘忽到了何处。“保成如何想起了看这本书?皇父记得似乎还未讲到这儿啊。”康熙带着笑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儿臣见过皇父。”胤礽收回了心思,转过身面向康熙,淡淡道。
胤礽说着便准备屈膝跪在地上,向康熙行礼。“恭请皇父圣安。”
康熙中途扶住了胤礽的手,微笑着说道:“保成不用这么多礼了。”接着看向了胤礽手中的那本《礼记》,开口道:“保成可是要将这本书也一起带去?”
胤礽看着手中的那册熟悉的书卷,微微弯起了唇角,将那本《礼记》又重新放回到了书架上。对康熙道:“不必了,儿臣只是随意看看罢了。”
康熙道 :“不带那便算了吧。”
康熙牵起胤礽的小手往殿外走去,“皇父那儿已经俱已准备妥当了,保成这儿准备的如何?可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一并带走?”
“我们此处可能会在宫外住上一段时日,需要的物什还是提前都一并带过去比较好,若是到了才发现缺了什么,可就比较麻烦了。”
康熙说到这儿,对着胤礽轻笑道:“皇父倒是可不想还要特意命人为保成回宫取什么东西。”
胤礽抿着唇,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儿臣的东西也已经收拾妥当了,皇父不必这么担心。”
康熙勾唇一笑,“收拾妥当便好,马车已在外面候着了,保成还是随皇父快些过去吧。”
胤礽最近方才知道康熙是用的何种方法,来让京畿一带的百姓们自愿地搬出屋舍,住入帐篷内。原来当初京城降下暴雨冰雹之日,由于持续时间有些过久,导致损毁了京城一带不少百姓的居所。连带紫禁城内,亦也有些宫殿受损,譬如常年不住人的景仁宫、景阳宫等,还有一些地处偏僻,没有时常维修的宫殿。
康熙以此为理由,认为定是上天以为当朝者不重民心,引来天怒,方才降下灾祸。于是下令命京城及附近一带的各地官员拨出人手,主动为百姓修缮屋舍,家家户户不可遗漏。而在各地百姓的屋舍修缮完毕之前,百姓则住入由朝廷分发的帐篷内。
为了体恤百姓有家而不可归的心情,各级的官员也必须搬离府衙,跟百姓一般住入帐篷内。至于这次冰雹之灾,官员们损毁的屋舍,则由官员们自己负责修缮。
本来一般天灾,朝廷向来都是分发给百姓钱粮用以赈灾,也就罢了。不过这次这是由朝廷亲自派出人手为百姓修缮房屋,虽少了那些银钱和粮食,可百姓心中中就是为朝廷如此重视此事而感到高兴的。
紫禁城这次也有宫殿受损,不过不同的宫殿有分轻重,像景仁宫等宫则比较严重,而其余的宫殿则是一些小地方有损坏,但看起来总是有些有伤大雅,也应当修缮一番。
宫内年久失修,如今正宜全面整修,康熙干脆借此为由,兼职皇室亦该与官员大臣们一起体恤百姓之苦,让宫内之人也都纷纷搬出宫外,住进准备好的帐幕内。另外召集工匠,准备重新整修紫禁城的事宜。
这里说搬出,当然不是宫中所有人都一齐搬出。按礼,应由慈宁宫的太皇太后和慈仁宫的皇太后先行搬出宫外,然后则是康熙以及胤礽,最后才到宫中的各位妃嫔以及皇子、皇女们。而且还必须留一部分宫女和太监在宫中,用以看守紫禁城,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紫禁城一瞬半空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这样,搬出宫外的也已经是很大一部分人了。如此一来,宫中的帐篷要设置在何处,也算是一件难事。不过所幸康熙早已经提前选择好了地方,正是在京城西郊一带。
胤礽也去看过那个用来安置宫中诸人的帐篷的地方,说起来也算是巧事一桩,那个地方恰好是以前康熙修建畅春园的地方。
想到上一世,被皇父修葺用来寻欢作乐的地方,如今却成为宫里的人临时避难的场所。胤礽想起就觉得说出不的好笑,却又带有讽刺。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现在已经搬往了安置好的帐篷内,之后便应是康熙与胤礽一同搬往那边了。乾清宫里胤礽住的地方早就已经开始收拾起了衣物等必备的东西了。胤礽倒是没有什么非要带去的东西,觉得只需带着日常的衣物什么的就可以了。
虽说是住入帐篷内,可是该准备的东西可是一件都不会落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艰苦的事。其实想想也就差不多跟以往出巡差不多,胤礽并不担心住在帐内的日子会如何。
上一世跟着宫里的人住在帐篷内的日子是怎样,胤礽早已经全然忘记了。不过这次,应该是肯定要好上许多。上一世那算是苍皇搬出宫外,而这一世则算是提前准备了。
因为时日已经不算太早了,康熙与胤礽是准备在今日就离开宫中,搬到宫外的帐篷内。胤礽现在还正坐在窗下的坐塌上,闲看着宫女们忙碌的收拾着东西,百无聊赖。
与宫内的那些妃嫔们不同,康熙与胤礽要带的物什,总是少了许多。正好如今后位悬虚,也不必带着什么妃嫔一路,路上的行李应会简便不少。
康熙如今还是和往常一样上朝,丝毫不因要搬出宫外而暂缓早朝。胤礽现在就是正在等着康熙下朝,那些该准备的东西差不多都已收拾妥当,只等康熙下朝后来带着自己一路出宫就行了。
皇父卯时上朝,算算时间也应该下朝了才是。胤礽从坐塌上跳下来,走到外间的红木书架前。书架的下几层放着的都是一些胤礽常看的书,现在都已经被宫女收拾走了,只剩下空空的架子。书架上面那几层倒是还有书放在那儿,但都是放着的一些胤礽不常看和从未看过的书。
当初书架上的书都是因为康熙要开始为胤礽启蒙,才开始添置的。而那个红木书架,也是那个时候才被放进西暖阁这儿的。本来胤礽刚念书不久,所读的书也大多是一些四书五经之类。可是一整个书架上,只摆上这点书,未免显得空乏了点。
所以又由宫里的人负责添置了些,康熙没有去理会此事。那些书一般都放在书架的上层,胤礽平时嫌麻烦,很少去拿过看。
胤礽看看下层空空的书架,踮起脚尖从书架上层随手拿起了一卷书。简素的封面,无任何修饰,唯独《礼记》二字。胤礽现在还未曾学到这儿,而胤礽又从未去翻过这书,所以这才被宫人留在了宫里。
眼前熟悉的封面,似有勾起了些许往事。胤礽这辈子虽然还未学过,可在上一世却并非如此,这本书的内容早已深深刻在骨中,时时刻刻都不敢忘却。在咸安宫的那段日子里,自己书案上摆的最多的,也是这一本《礼记》。
胤礽眸光深沉晦涩,深思早已不知道飘忽到了何处。“保成如何想起了看这本书?皇父记得似乎还未讲到这儿啊。”康熙带着笑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儿臣见过皇父。”胤礽收回了心思,转过身面向康熙,淡淡道。
胤礽说着便准备屈膝跪在地上,向康熙行礼。“恭请皇父圣安。”
康熙中途扶住了胤礽的手,微笑着说道:“保成不用这么多礼了。”接着看向了胤礽手中的那本《礼记》,开口道:“保成可是要将这本书也一起带去?”
胤礽看着手中的那册熟悉的书卷,微微弯起了唇角,将那本《礼记》又重新放回到了书架上。对康熙道:“不必了,儿臣只是随意看看罢了。”
康熙道 :“不带那便算了吧。”
康熙牵起胤礽的小手往殿外走去,“皇父那儿已经俱已准备妥当了,保成这儿准备的如何?可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一并带走?”
“我们此处可能会在宫外住上一段时日,需要的物什还是提前都一并带过去比较好,若是到了才发现缺了什么,可就比较麻烦了。”
康熙说到这儿,对着胤礽轻笑道:“皇父倒是可不想还要特意命人为保成回宫取什么东西。”
胤礽抿着唇,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儿臣的东西也已经收拾妥当了,皇父不必这么担心。”
康熙勾唇一笑,“收拾妥当便好,马车已在外面候着了,保成还是随皇父快些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