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第十章
景山自古乃是皇家御园,风景独秀,高耸峻拔。景山正对紫禁城的北面,与紫禁城的北门不过一条街的距离。从此处登高远望,全城之景色尽收眼底。
康熙下朝后就到了西暖阁来接胤礽,准备带着胤礽一起去景山行猎。胤礽虽然才五岁之龄,但是清朝皇室向来对皇子要求严格,在六岁未就外傅前,皇子也曾单独受过教导,而并非真正到六岁时才开始学习各类课业。
皇子的骑射功夫,也极为重要。胤礽自重生曾在康熙的指导下学过一些,可是毕竟康熙也是一国之君,不能时时教导,所以也另外替胤礽指了一位专门教导胤礽骑射课程的师傅,胤礽学的尤其用心。
康熙来时,胤礽早已起身洗漱完毕、用过早膳了,身上换着康熙昨日送过来的杏色四合如意云纹蟒袍,戴着一顶同色的缎帽,上面镶着一块晶莹的美玉,看起来十分聪慧伶俐。
康熙走到胤扔面前将胤礽抱起,微笑道:“保成今日看起来倒是精神了许多,皇父已将弓箭都为保成准备好了,保成可有准备好?”
胤礽点头道:“儿臣俱已准备好了,皇父不必担心。”
康熙轻轻一笑,对胤礽道:“那保成现在就与皇父出发吧,正好赶在未时用膳前回宫。”
康熙与胤礽出了北门,一路骑马前行至景山。
如今正值夏日,景山树木葱郁繁茂,有清凉舒适之感,并且距离紫禁城如此之近,山中又有鸟兽飞鹰等聚集,倒是一个供皇室之人赏景行猎的好地方。
康熙今天下早朝时比平常稍微早些,胤礽跟着康熙到景山后,时辰才刚到辰时。天朗气清,林中的牲畜动物正在山中觅食走动,树梢的枝头上,还有几只画眉鸟在不停鸣叫,清脆悦耳。
跟着一同随行打猎的还有几位朝中的大臣以及康熙身边的近卫,以及在外围负责保护的禁卫。胤礽骑着马跟在康熙身后,背着康熙为他准备的弓箭以及箭筒,一路悠闲。
康熙他们正在打猎,康熙素来能骑善射,说是百步足以穿杨也不为过,带着的近卫都是一些优秀的八旗子弟,大臣则都是一些身手极好的武臣,一个个都是围猎的好手。山中飞禽走兽又十分之多,所以一路上到现在收获颇丰,牲畜满载。
康熙拉开弓箭,目光如炬,飞驰的羽箭迅速射中瞄准的飞禽,恰好这时刚好有只飞鹰飞到那里,一箭双雕!
跟随的侍卫连忙跑去拾起那两只被射中的猎物,然后向康熙报喜道:“皇上,是两只大雁!”
康熙欣然一笑,却开口道:“也算是天时凑巧罢了,算不得是朕之功。”
周围的大臣纷纷过来恭维,“皇上箭术非凡,不过是跟臣等谦虚罢了!”“皇上一箭双雕,此事必定是一个吉兆啊!”
其余大臣附和道:“是啊是啊,必定是上天赐福我大清。”
胤礽在一旁看着,知道此时也要是开口才好,于是道:“恭喜皇父一箭双雕!臣等望尘莫及。”
康熙微笑道:“保成何必说着样自贬的话,朕的皇子又岂会差到哪儿去?”说到这时才想起跟着他过来打猎的胤礽,从头到尾都没有拉过弓,射过一箭,又开口问道:“朕见保成一路都没有开弓射箭,可是没有遇到中意的猎物?”
胤礽骑在马上,回答道:“儿臣是恐学艺不精,所以一直不敢弯弓射箭。”
康熙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保成不必谦虚了,朕听教授你骑射的师傅说保成的箭术一向不错。皇父此次就是特意带你来景山行猎,保成若是一直这样,那岂不是枉费了皇父的心意?”
胤礽道:“儿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就好好在皇父面前展示一下保成的箭术,若是好的话,皇父回宫有赏!”康熙笑道。
胤礽自然不指望康熙的赏赐,只是碍于康熙已经发话,如果执意推拒也不好,只能拿起弓箭放到弓上,瞄准前面的树丛中。
羽箭划破长空,射入了林中。胤礽连发了五箭,其势汹汹。
康熙看着胤礽弯弓射箭的气势,目露赞赏,看到羽箭没入林中后道:“还不快去看看太子射中的是何物?”
因为胤礽是匆匆忙忙就射了五箭,康熙也没看清胤礽究竟是瞄准的何物,只能让侍卫前去看看究竟如何。毕竟丛深林密,不像那些草原那样能一望千里,毫无阻碍。
几名侍卫领了名,骑马去了前方,去找胤礽射中的猎物。
胤礽面容平静,没有丝毫变化。
侍卫们很快就回来了,两手空空而归,有些支支吾吾道:“启禀皇上,太子殿下.......”
康熙见到空手而归的侍卫,心里立时有了不好的预感,面上的表情沉了下来,道:“这么支支吾吾做什么,还不赶快给朕说明白?!”
“回皇上的话,太子殿下什么也没射中!”侍卫听到康熙明显带有怒气的话,也不敢再支吾了,连忙回答道。
康熙的脸上明显黑了下来,先前还在众人面前夸奖了胤礽的骑射成绩不错,结果随后就变成这样。康熙心有怒意,但却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指责胤礽,只能道:“你们都退下吧。”
康熙勉强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侧过头对胤礽道:“这次看来,保成的骑射之术似乎不怎么好。等回宫之后,务必要再跟你的师傅好好学习骑射,保成明白了么?”
胤礽看着康熙面上的脸色,点了点头,“皇父,儿臣明白。”接着悠悠然骑着马去了自己刚刚射箭瞄准的地方,把自己掉落在草丛中的箭捡了回来,重新放回了箭筒中。
胤礽回来对康熙道:“皇父不必太过烦心,儿臣刚刚看过了,其实儿臣还射中了一根木头。”
康熙面色变换,显然是想不到胤礽会回来无端端的跟他说这句话,心中恼怒不已,但看着胤礽那副小模样,话语又鲠在喉中,只得作罢。想着等回宫后,再来好好跟胤礽处理这次行猎这件事!
周围大臣一副想笑却不敢笑的样子,康熙冷眼一扫,顿时场面全体肃静。
康熙已经无心再去打猎了,掉转了马头往回去的方向而行,“回宫!!”
诸位大臣见到震怒的天子,只得颤颤巍巍的跟着康熙回了宫,生怕触怒到正在气头的康熙。
胤礽依旧是来时的那副模样,面容平静,毫无忧虑,似乎完全没看到康熙含怒的样子,只悠闲的骑着马跟随在队伍后回了紫禁城。
其实这已是早就打算好的了,康熙生气也罢,不生气也罢,他都无心去理会。太子之位又如何,他胤礽又何曾看入眼内?与其跟前世一样做个那人心目中的太子,不如随了自己的心愿,闲倚斜桥,恣意一世。
众人兴致盎然的去了景山行猎,却因最后的小插曲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过好在先前也打了不少的猎物,还碰上一只难得一见的紫貂,可惜皇上仁慈,认为此貂通灵,将那只紫貂放还了山中。
康熙回宫按照以往的惯例,让人把自己所猎的猎物分别选取合适的皮毛,做成衣服给慈宁宫和慈仁宫的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所过去。至于余下的则分别赐给了随行的官员大臣们,和一些朝中大臣们。后宫的诸位妃嫔和皇子皇女们,康熙也有考虑到,吩咐了御膳房让把今日所猎的猎物,做成菜肴,给各宫送了过去。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她们则是常年吃斋念佛的人,所以康熙没有让御膳房的人送给慈宁、慈仁宫去。倒是胤礽,则是成了这次行猎中,唯一没有被赏赐的皇子。
胤礽回来时只捡回了四支箭,余下一支被钉入木中,胤礽没有带回来。而被遗忘在景山的那支羽箭,正被深深的钉在一棵古松中,箭尖赫然是一片翠绿的树叶。
康熙下朝后就到了西暖阁来接胤礽,准备带着胤礽一起去景山行猎。胤礽虽然才五岁之龄,但是清朝皇室向来对皇子要求严格,在六岁未就外傅前,皇子也曾单独受过教导,而并非真正到六岁时才开始学习各类课业。
皇子的骑射功夫,也极为重要。胤礽自重生曾在康熙的指导下学过一些,可是毕竟康熙也是一国之君,不能时时教导,所以也另外替胤礽指了一位专门教导胤礽骑射课程的师傅,胤礽学的尤其用心。
康熙来时,胤礽早已起身洗漱完毕、用过早膳了,身上换着康熙昨日送过来的杏色四合如意云纹蟒袍,戴着一顶同色的缎帽,上面镶着一块晶莹的美玉,看起来十分聪慧伶俐。
康熙走到胤扔面前将胤礽抱起,微笑道:“保成今日看起来倒是精神了许多,皇父已将弓箭都为保成准备好了,保成可有准备好?”
胤礽点头道:“儿臣俱已准备好了,皇父不必担心。”
康熙轻轻一笑,对胤礽道:“那保成现在就与皇父出发吧,正好赶在未时用膳前回宫。”
康熙与胤礽出了北门,一路骑马前行至景山。
如今正值夏日,景山树木葱郁繁茂,有清凉舒适之感,并且距离紫禁城如此之近,山中又有鸟兽飞鹰等聚集,倒是一个供皇室之人赏景行猎的好地方。
康熙今天下早朝时比平常稍微早些,胤礽跟着康熙到景山后,时辰才刚到辰时。天朗气清,林中的牲畜动物正在山中觅食走动,树梢的枝头上,还有几只画眉鸟在不停鸣叫,清脆悦耳。
跟着一同随行打猎的还有几位朝中的大臣以及康熙身边的近卫,以及在外围负责保护的禁卫。胤礽骑着马跟在康熙身后,背着康熙为他准备的弓箭以及箭筒,一路悠闲。
康熙他们正在打猎,康熙素来能骑善射,说是百步足以穿杨也不为过,带着的近卫都是一些优秀的八旗子弟,大臣则都是一些身手极好的武臣,一个个都是围猎的好手。山中飞禽走兽又十分之多,所以一路上到现在收获颇丰,牲畜满载。
康熙拉开弓箭,目光如炬,飞驰的羽箭迅速射中瞄准的飞禽,恰好这时刚好有只飞鹰飞到那里,一箭双雕!
跟随的侍卫连忙跑去拾起那两只被射中的猎物,然后向康熙报喜道:“皇上,是两只大雁!”
康熙欣然一笑,却开口道:“也算是天时凑巧罢了,算不得是朕之功。”
周围的大臣纷纷过来恭维,“皇上箭术非凡,不过是跟臣等谦虚罢了!”“皇上一箭双雕,此事必定是一个吉兆啊!”
其余大臣附和道:“是啊是啊,必定是上天赐福我大清。”
胤礽在一旁看着,知道此时也要是开口才好,于是道:“恭喜皇父一箭双雕!臣等望尘莫及。”
康熙微笑道:“保成何必说着样自贬的话,朕的皇子又岂会差到哪儿去?”说到这时才想起跟着他过来打猎的胤礽,从头到尾都没有拉过弓,射过一箭,又开口问道:“朕见保成一路都没有开弓射箭,可是没有遇到中意的猎物?”
胤礽骑在马上,回答道:“儿臣是恐学艺不精,所以一直不敢弯弓射箭。”
康熙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保成不必谦虚了,朕听教授你骑射的师傅说保成的箭术一向不错。皇父此次就是特意带你来景山行猎,保成若是一直这样,那岂不是枉费了皇父的心意?”
胤礽道:“儿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就好好在皇父面前展示一下保成的箭术,若是好的话,皇父回宫有赏!”康熙笑道。
胤礽自然不指望康熙的赏赐,只是碍于康熙已经发话,如果执意推拒也不好,只能拿起弓箭放到弓上,瞄准前面的树丛中。
羽箭划破长空,射入了林中。胤礽连发了五箭,其势汹汹。
康熙看着胤礽弯弓射箭的气势,目露赞赏,看到羽箭没入林中后道:“还不快去看看太子射中的是何物?”
因为胤礽是匆匆忙忙就射了五箭,康熙也没看清胤礽究竟是瞄准的何物,只能让侍卫前去看看究竟如何。毕竟丛深林密,不像那些草原那样能一望千里,毫无阻碍。
几名侍卫领了名,骑马去了前方,去找胤礽射中的猎物。
胤礽面容平静,没有丝毫变化。
侍卫们很快就回来了,两手空空而归,有些支支吾吾道:“启禀皇上,太子殿下.......”
康熙见到空手而归的侍卫,心里立时有了不好的预感,面上的表情沉了下来,道:“这么支支吾吾做什么,还不赶快给朕说明白?!”
“回皇上的话,太子殿下什么也没射中!”侍卫听到康熙明显带有怒气的话,也不敢再支吾了,连忙回答道。
康熙的脸上明显黑了下来,先前还在众人面前夸奖了胤礽的骑射成绩不错,结果随后就变成这样。康熙心有怒意,但却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指责胤礽,只能道:“你们都退下吧。”
康熙勉强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侧过头对胤礽道:“这次看来,保成的骑射之术似乎不怎么好。等回宫之后,务必要再跟你的师傅好好学习骑射,保成明白了么?”
胤礽看着康熙面上的脸色,点了点头,“皇父,儿臣明白。”接着悠悠然骑着马去了自己刚刚射箭瞄准的地方,把自己掉落在草丛中的箭捡了回来,重新放回了箭筒中。
胤礽回来对康熙道:“皇父不必太过烦心,儿臣刚刚看过了,其实儿臣还射中了一根木头。”
康熙面色变换,显然是想不到胤礽会回来无端端的跟他说这句话,心中恼怒不已,但看着胤礽那副小模样,话语又鲠在喉中,只得作罢。想着等回宫后,再来好好跟胤礽处理这次行猎这件事!
周围大臣一副想笑却不敢笑的样子,康熙冷眼一扫,顿时场面全体肃静。
康熙已经无心再去打猎了,掉转了马头往回去的方向而行,“回宫!!”
诸位大臣见到震怒的天子,只得颤颤巍巍的跟着康熙回了宫,生怕触怒到正在气头的康熙。
胤礽依旧是来时的那副模样,面容平静,毫无忧虑,似乎完全没看到康熙含怒的样子,只悠闲的骑着马跟随在队伍后回了紫禁城。
其实这已是早就打算好的了,康熙生气也罢,不生气也罢,他都无心去理会。太子之位又如何,他胤礽又何曾看入眼内?与其跟前世一样做个那人心目中的太子,不如随了自己的心愿,闲倚斜桥,恣意一世。
众人兴致盎然的去了景山行猎,却因最后的小插曲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过好在先前也打了不少的猎物,还碰上一只难得一见的紫貂,可惜皇上仁慈,认为此貂通灵,将那只紫貂放还了山中。
康熙回宫按照以往的惯例,让人把自己所猎的猎物分别选取合适的皮毛,做成衣服给慈宁宫和慈仁宫的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所过去。至于余下的则分别赐给了随行的官员大臣们,和一些朝中大臣们。后宫的诸位妃嫔和皇子皇女们,康熙也有考虑到,吩咐了御膳房让把今日所猎的猎物,做成菜肴,给各宫送了过去。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她们则是常年吃斋念佛的人,所以康熙没有让御膳房的人送给慈宁、慈仁宫去。倒是胤礽,则是成了这次行猎中,唯一没有被赏赐的皇子。
胤礽回来时只捡回了四支箭,余下一支被钉入木中,胤礽没有带回来。而被遗忘在景山的那支羽箭,正被深深的钉在一棵古松中,箭尖赫然是一片翠绿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