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第四章
无论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谁又能违背康熙的意思?
康熙为人素来注重饮食,御膳也不似寻常的君王一般只求奢侈华贵,桌上摆着的御膳之中无山珍海味,亦无凤髓龙肝,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的鱼虾鲜蔬,连牛羊鸡犬之类的味浓之物都少有,尽是一些清薄寡淡的膳食,恐怕是胤礽自己平日所用的菜肴,都比康熙要好上些许。
虽不是一定要严守食不言寝不语这样的规矩,但胤礽亦无心与康熙说些什么,彼此只是静默以对。唯独康熙偶尔觉得哪道菜滋味不错,会亲自夹到胤礽面前的碗碟中,让胤礽尝尝,之后便是胤礽恭敬对康熙恭敬谢恩的声音,有礼而疏远。
用过晚膳后,康熙吩咐人去宣御医过乾清宫为胤礽看诊。
胤礽轻轻蹙起浅浅的双眉,说道:“皇父不用让人宣御医过来,儿臣身上并无什么大碍。”
康熙望着胤礽,见胤礽不太想御医过来看诊,便出声安抚道:“保成不是说觉得仍有些不适么,宣御医过来看看也好,也不过是再开几幅药罢了。”
胤礽本不想让御医过来诊脉,身子上尚还有些倦怠是不假,但不出寝宫却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缘故而已,却一时未想到随意说出的一句话,竟让皇父真的吩咐人去宣御医为自己看诊。胤礽心内有些无奈,宣过来了又如何,自己根本就无什么事,不过是白来了一趟,何况依宫内御医的秉性,看到这样的情景,再怎样也会说出来一些事来罢,然后再给自己开上好几日的药。
胤礽坐在座椅中,将手腕伸到几案上让御医诊脉,御医仔细替胤礽把过脉后,摸了摸自己那把已然半白的山羊胡须,对康熙说道:“皇上无需担心,太子爷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应该只是前些日子大病后尚未痊愈好才会导致精神稍稍疲倦,待臣好好开几副补药调养调养就好。”
多半不过是些人参燕窝之类的珍贵药材,于身体无损只当是补补身子,胤礽心内如此想着。
康熙抚了抚胤礽的脑袋,说道:“既然保成无碍,那朕就放心了。”说罢转过头向梁九功吩咐道:“带着李御医出去开几副方子罢,需要什么药材尽管去支取,不必来过问朕。”那位年老的太医领命退下,被梁九功带着过去开了药方。
胤礽坐在铺着垫褥的圈椅上,开口准备向康熙告退,“如今既已无事,儿臣便先告退,皇父好生歇息。”
“保成回去也没什么事,不如陪皇父一起坐坐吧,等晚些再离去也不迟。”康熙说着吩咐道:“去给太子倒杯茶过来。”
胤礽见康熙此举,知道康熙想让自己再留在身边一会儿,便也没有再提回去的事。宫女很快端着檀木茶盘过来,在康熙与胤礽的面前分别放上一杯热茶,不过绘着福寿云纹的缃色茶杯就那样放在小几上,康熙与胤礽都一直未有去动过。
康熙手上正拿着一册书卷,坐在胤仍身旁看着书,胤礽则是望着康熙看书的模样,思绪不知飘到哪儿。当年皇父也是如此,每日观书手不释卷,亦是如此教诲着自己,读书不可有一日间断,连御门听政前亦要先让自己在他面前背诵过功课,方才离去。昔年自己见得最多的就是,皇父翻阅着书籍神情认真而专注的模样,但这样的情景,却是从当年被禁锢在咸安宫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了。
其实还是想念的罢,那时的人,那时的事。只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每年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宫里都要依照以前满人的习俗,日食三餐和吃一顿水饭的习惯。满族的水饭,即是用已经煮好的高粱或玉米饭浸泡在清水中,等用膳时再捞出盛入碗内,一般是佐着熬好的酱及其他各种的时蔬一同食用,味道清凉爽口,最适宜夏日解热消暑,但在宫内却是在冬日食用,不过只是为了遵循先祖惯例。
那一日胤礽刚好被康熙留下来一同用膳,面前放着一碗刚从清水中捞出来的水饭,还带着冬日井水的冰冷湿气,粒粒饱满晶莹,却和桌上其余摆着的那些鲜美暖热的菜肴格格不入。
胤礽坐在康熙身旁,等着康熙动筷。君臣父子的规矩在用膳时一直是需要严守的规矩,君父未动筷,臣子自然亦不能先动筷。康熙身旁负责布膳的太监早已将盘中精致的菜肴用筷子夹到康熙面前的碗碟中,只等康熙动筷食用。
康熙用筷子夹起面前一道红梅珠香,却不自己先用,而是放到了胤礽的碗中。“这道红梅珠香是朕特意让人做的,味道十分不错,保成尝尝看。”
胤礽恭敬地答道:“儿臣谢过皇父。”
康熙轻轻一笑,说道:“你我父子之间,谈何谢与不谢。保成太过守礼了。”
胤礽轻声道:“君臣父子之间,礼数自然不可废。”
康熙缓缓道:“可是保成如此做法,总是让朕与保成有疏离之感。”
“虽说礼不可废,但保成毕竟是朕所钟爱之子。外面也就罢了,可私下里保成就不必如此多礼了。”康熙说到此处轻轻摇着头,对胤礽笑道:“以后保成若是再如此,朕便罚保成去慈宁宫去跟太皇太后读佛经去,让太皇太后教导保成该如何守礼。”
胤礽神色依旧如常,只是对康熙回答道:“儿臣知道了,以后定当注意。”对于自己的突然转变,康熙会如此说也并不奇怪。可是,守礼最多不过像这般被康熙说几次,但不守礼的话,后果却远远不止是如此。但这些不过是以后的事,现在还不至于去担心到那么长远。
康熙听到胤礽答的话,心内知晓上面说的那番话恐怕也是没什么用,不过康熙也没有烦恼之感,保成这样的脾性,只是需要慢慢来磨。康熙继续用膳,时不时再夹些菜到胤礽碗中,“保成尝尝这道菜,皇父记得你以前不是最爱吃了么?”
胤礽拿着筷子只是漠然的吃着康熙给他夹的菜,和着碗中入口冰凉的水饭,看不出喜欢还是厌恶。这样一顿膳用下来,已是酉时初刻,朦胧的暮色中逐渐不看清远处的景物。胤礽对康熙说道:“皇父,儿臣已经用过膳了,况且已是酉时,儿臣先行告退了。”
天色已晚,康熙也不再留胤礽,亲自吩咐了梁九功去送胤礽回西暖阁,“那保成便回去吧,皇父明日再过来看保成。”说罢对身后的梁九功吩咐道:“你带几个人去送太子回去。”
东暖阁,西暖阁,只不过是短短几步路而已,胤礽开口道:“西暖阁离东暖阁这么近,皇父不用特意派人送儿臣回去。”
康熙面上只是微微笑着,对胤礽说道:“皇父不放心。”
一句不放心,胤礽便无法再拒。
转眼已是除夕,今日康熙要在乾清宫举行家宴,按例只能康熙与后宫诸妃饮宴,皇子、皇女亦不能参加,这便是所谓的天家。从除夕到初一,两场乾清宫家宴,一场保和殿国宴。除夕家宴设在乾清宫前殿里,宫内诸妃按等级身份分两侧排开。皇后的宴桌是在东侧的第一个位子,但因自从仁孝皇后以及孝昭皇后相继仙逝后,那个位置便空下了。
荣嫔马佳氏因上次的事,被康熙下令禁足,所以除夕家宴上并没有出席。禁足听起来是小惩,不过却刚好在将近元旦的时候,难免带了些特殊的意味,至于连除夕家宴都没有出席,想必在荣嫔与其他妃子心中,也是件难堪的事吧。
后宫里是自仁孝皇后逝去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十六年,宫内的妃子们才开始有封号,如今宫中有些地位的妃子,屈指可数,除荣嫔马佳氏外,不过贵妃佟佳氏,惠嫔纳喇氏,宜嫔郭络罗氏。佟贵妃体弱,至今未生育皇子,但却身居高位,算是后宫群妃之首。
惠嫔倒是不错,大阿哥保清便是她所出,当初几个年长的皇子,也就大阿哥没有早夭,说惠嫔是无几分能耐,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
宜嫔十三年入宫,也算是新人,却在十六年就与荣嫔她们一起封了嫔位,康熙素来也是极为宠爱这位年轻柔美的嫔妃,只是可惜尚未生育皇子,不过想来也不远了。
宫内的妃子们都已到了乾清宫,只等康熙到了之后开宴,除夕家宴一般是在中午,康熙一般是在未初到前殿。康熙虽说为人十分严肃,但对待后宫妃子还是比较温柔,胤礽独自在西暖阁用晚膳,康熙已去前殿,却是少了两人一起用膳时那份淡漠的沉寂。
康熙最近时常让胤礽同他一起用膳,即便无事也会让梁九功宣胤礽过去相伴,但寂静的内室,暖热的熏笼,却不过只有胤礽与康熙的默然相对。
胤礽静静凝望着窗外的落雪,忍不住轻叹。何必呢,到头来不过自误,不是相误,而是自误。
窗外那树梅花,层层的积雪,堆积上的雪,终是压断了梅枝。胤礽道:“把桌上都收拾了吧,再去重新倒杯茶过来。”桌上的饭菜几乎未怎么动,胤礽就已停下了筷,比起平时食欲更加不好。
一旁伺候的宫女低眉垂眼地答道:“是。”宫女们收拾好了碗筷,转身出了屋内,之后一刻钟未到,宫人便已沏好热茶端了进来。宫女冬日素来不变紫褐氅衣,黯淡了整个年华,手中端着雕着繁复花纹的茶盘,轻轻将茶碗放到了桌上。
依旧是绘着牡丹的描金茶碗,杯上的浓艳色彩如同盛世的绚烂,雍容而尊贵。胤礽轻合上眼,那是康熙亲自为自己挑选的。自己幼时住在乾清宫,所用的物事无一不是康熙为自己所挑的。
“保成是大清最尊贵的太子,只有最好的才配得上保成。”康熙那时的话语,还仿佛犹在耳边,“今年刚进贡出一批茶杯,皇父特意选了一个给保成。”
花开富贵,牡丹,可是花期易过,转瞬凋零。茶碗中袅袅的水汽,碧色的茶叶沉浮水中,胤礽喝下那碗碧色的茶汤,温热的茶水,泛着些许苦涩的余味。
康熙宴后就回了东暖阁休息,康熙换下了礼服,坐在坐塌上,喝着解酒用的茶汤。康熙平日很少喝酒,只有在与后妃聚在一起和难得高兴时才会喝多一些酒。熙喝了一口后随意放下茶杯,对身后梁九功开口问道:“太子今日如何?”
梁九功低身道:“太子殿下今日与往常一样,不过听宫女说,太子殿下的胃口似乎不怎么好,晚膳也未没用多少。”
康熙道:“胃口不好?”
梁九功回道:“是,听宫女说,才用了半碗粥就没再用了。”
康熙轻轻皱起眉,向梁九功吩咐道:“随朕一起过去看看太子罢,另外吩咐御膳房的人再做些饽饽给太子送过去。”
“喳。”梁九功让一名小太监过去御膳房知会一声,然后跟着康熙一起去了西暖阁。
胤礽斜倚在塌上小憩,小桌上放着早已凉透的茶,散发着冰凉的余香,冬日吹过的风,带着沁凉的温度,拂过胤礽身上。宽敞的屋内,只余胤礽一人,宫女都被胤礽打发到外面守着了,熏炉里点着淡淡暖香,温香袭人,润泽如玉。
本来胤礽住的西暖阁是跟着康熙一样是常年点着龙涎香的,但后来被胤礽换了,挑了另一种香气清淡的暖香。
而外面守着的那些宫女正在向康熙行礼,康熙见外面守着的宫女,开口问道:“太子可是在午睡?”
站在最前面的一名穿着紫褐对襟马褂的宫女福下身回道:“回皇上的话,太子殿下正在休息,让奴婢们不用在屋内伺候。 ”
康熙道:“既然如此,那梁九功你就先在外面候着吧,朕一人过去看看太子即可。”康熙留下了梁九功,自己进门去看胤礽。
胤礽正在平日坐的榻上小憩,小小的侧脸枕着双手,身子伏在榻上放着的紫檀小桌上,安然地浅眠。
康熙走到了胤礽面前,看见胤礽睁开双眸,轻声叫着自己,“皇父。”
康熙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道:“保成醒了?”
康熙为人素来注重饮食,御膳也不似寻常的君王一般只求奢侈华贵,桌上摆着的御膳之中无山珍海味,亦无凤髓龙肝,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的鱼虾鲜蔬,连牛羊鸡犬之类的味浓之物都少有,尽是一些清薄寡淡的膳食,恐怕是胤礽自己平日所用的菜肴,都比康熙要好上些许。
虽不是一定要严守食不言寝不语这样的规矩,但胤礽亦无心与康熙说些什么,彼此只是静默以对。唯独康熙偶尔觉得哪道菜滋味不错,会亲自夹到胤礽面前的碗碟中,让胤礽尝尝,之后便是胤礽恭敬对康熙恭敬谢恩的声音,有礼而疏远。
用过晚膳后,康熙吩咐人去宣御医过乾清宫为胤礽看诊。
胤礽轻轻蹙起浅浅的双眉,说道:“皇父不用让人宣御医过来,儿臣身上并无什么大碍。”
康熙望着胤礽,见胤礽不太想御医过来看诊,便出声安抚道:“保成不是说觉得仍有些不适么,宣御医过来看看也好,也不过是再开几幅药罢了。”
胤礽本不想让御医过来诊脉,身子上尚还有些倦怠是不假,但不出寝宫却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缘故而已,却一时未想到随意说出的一句话,竟让皇父真的吩咐人去宣御医为自己看诊。胤礽心内有些无奈,宣过来了又如何,自己根本就无什么事,不过是白来了一趟,何况依宫内御医的秉性,看到这样的情景,再怎样也会说出来一些事来罢,然后再给自己开上好几日的药。
胤礽坐在座椅中,将手腕伸到几案上让御医诊脉,御医仔细替胤礽把过脉后,摸了摸自己那把已然半白的山羊胡须,对康熙说道:“皇上无需担心,太子爷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应该只是前些日子大病后尚未痊愈好才会导致精神稍稍疲倦,待臣好好开几副补药调养调养就好。”
多半不过是些人参燕窝之类的珍贵药材,于身体无损只当是补补身子,胤礽心内如此想着。
康熙抚了抚胤礽的脑袋,说道:“既然保成无碍,那朕就放心了。”说罢转过头向梁九功吩咐道:“带着李御医出去开几副方子罢,需要什么药材尽管去支取,不必来过问朕。”那位年老的太医领命退下,被梁九功带着过去开了药方。
胤礽坐在铺着垫褥的圈椅上,开口准备向康熙告退,“如今既已无事,儿臣便先告退,皇父好生歇息。”
“保成回去也没什么事,不如陪皇父一起坐坐吧,等晚些再离去也不迟。”康熙说着吩咐道:“去给太子倒杯茶过来。”
胤礽见康熙此举,知道康熙想让自己再留在身边一会儿,便也没有再提回去的事。宫女很快端着檀木茶盘过来,在康熙与胤礽的面前分别放上一杯热茶,不过绘着福寿云纹的缃色茶杯就那样放在小几上,康熙与胤礽都一直未有去动过。
康熙手上正拿着一册书卷,坐在胤仍身旁看着书,胤礽则是望着康熙看书的模样,思绪不知飘到哪儿。当年皇父也是如此,每日观书手不释卷,亦是如此教诲着自己,读书不可有一日间断,连御门听政前亦要先让自己在他面前背诵过功课,方才离去。昔年自己见得最多的就是,皇父翻阅着书籍神情认真而专注的模样,但这样的情景,却是从当年被禁锢在咸安宫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了。
其实还是想念的罢,那时的人,那时的事。只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每年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宫里都要依照以前满人的习俗,日食三餐和吃一顿水饭的习惯。满族的水饭,即是用已经煮好的高粱或玉米饭浸泡在清水中,等用膳时再捞出盛入碗内,一般是佐着熬好的酱及其他各种的时蔬一同食用,味道清凉爽口,最适宜夏日解热消暑,但在宫内却是在冬日食用,不过只是为了遵循先祖惯例。
那一日胤礽刚好被康熙留下来一同用膳,面前放着一碗刚从清水中捞出来的水饭,还带着冬日井水的冰冷湿气,粒粒饱满晶莹,却和桌上其余摆着的那些鲜美暖热的菜肴格格不入。
胤礽坐在康熙身旁,等着康熙动筷。君臣父子的规矩在用膳时一直是需要严守的规矩,君父未动筷,臣子自然亦不能先动筷。康熙身旁负责布膳的太监早已将盘中精致的菜肴用筷子夹到康熙面前的碗碟中,只等康熙动筷食用。
康熙用筷子夹起面前一道红梅珠香,却不自己先用,而是放到了胤礽的碗中。“这道红梅珠香是朕特意让人做的,味道十分不错,保成尝尝看。”
胤礽恭敬地答道:“儿臣谢过皇父。”
康熙轻轻一笑,说道:“你我父子之间,谈何谢与不谢。保成太过守礼了。”
胤礽轻声道:“君臣父子之间,礼数自然不可废。”
康熙缓缓道:“可是保成如此做法,总是让朕与保成有疏离之感。”
“虽说礼不可废,但保成毕竟是朕所钟爱之子。外面也就罢了,可私下里保成就不必如此多礼了。”康熙说到此处轻轻摇着头,对胤礽笑道:“以后保成若是再如此,朕便罚保成去慈宁宫去跟太皇太后读佛经去,让太皇太后教导保成该如何守礼。”
胤礽神色依旧如常,只是对康熙回答道:“儿臣知道了,以后定当注意。”对于自己的突然转变,康熙会如此说也并不奇怪。可是,守礼最多不过像这般被康熙说几次,但不守礼的话,后果却远远不止是如此。但这些不过是以后的事,现在还不至于去担心到那么长远。
康熙听到胤礽答的话,心内知晓上面说的那番话恐怕也是没什么用,不过康熙也没有烦恼之感,保成这样的脾性,只是需要慢慢来磨。康熙继续用膳,时不时再夹些菜到胤礽碗中,“保成尝尝这道菜,皇父记得你以前不是最爱吃了么?”
胤礽拿着筷子只是漠然的吃着康熙给他夹的菜,和着碗中入口冰凉的水饭,看不出喜欢还是厌恶。这样一顿膳用下来,已是酉时初刻,朦胧的暮色中逐渐不看清远处的景物。胤礽对康熙说道:“皇父,儿臣已经用过膳了,况且已是酉时,儿臣先行告退了。”
天色已晚,康熙也不再留胤礽,亲自吩咐了梁九功去送胤礽回西暖阁,“那保成便回去吧,皇父明日再过来看保成。”说罢对身后的梁九功吩咐道:“你带几个人去送太子回去。”
东暖阁,西暖阁,只不过是短短几步路而已,胤礽开口道:“西暖阁离东暖阁这么近,皇父不用特意派人送儿臣回去。”
康熙面上只是微微笑着,对胤礽说道:“皇父不放心。”
一句不放心,胤礽便无法再拒。
转眼已是除夕,今日康熙要在乾清宫举行家宴,按例只能康熙与后宫诸妃饮宴,皇子、皇女亦不能参加,这便是所谓的天家。从除夕到初一,两场乾清宫家宴,一场保和殿国宴。除夕家宴设在乾清宫前殿里,宫内诸妃按等级身份分两侧排开。皇后的宴桌是在东侧的第一个位子,但因自从仁孝皇后以及孝昭皇后相继仙逝后,那个位置便空下了。
荣嫔马佳氏因上次的事,被康熙下令禁足,所以除夕家宴上并没有出席。禁足听起来是小惩,不过却刚好在将近元旦的时候,难免带了些特殊的意味,至于连除夕家宴都没有出席,想必在荣嫔与其他妃子心中,也是件难堪的事吧。
后宫里是自仁孝皇后逝去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十六年,宫内的妃子们才开始有封号,如今宫中有些地位的妃子,屈指可数,除荣嫔马佳氏外,不过贵妃佟佳氏,惠嫔纳喇氏,宜嫔郭络罗氏。佟贵妃体弱,至今未生育皇子,但却身居高位,算是后宫群妃之首。
惠嫔倒是不错,大阿哥保清便是她所出,当初几个年长的皇子,也就大阿哥没有早夭,说惠嫔是无几分能耐,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
宜嫔十三年入宫,也算是新人,却在十六年就与荣嫔她们一起封了嫔位,康熙素来也是极为宠爱这位年轻柔美的嫔妃,只是可惜尚未生育皇子,不过想来也不远了。
宫内的妃子们都已到了乾清宫,只等康熙到了之后开宴,除夕家宴一般是在中午,康熙一般是在未初到前殿。康熙虽说为人十分严肃,但对待后宫妃子还是比较温柔,胤礽独自在西暖阁用晚膳,康熙已去前殿,却是少了两人一起用膳时那份淡漠的沉寂。
康熙最近时常让胤礽同他一起用膳,即便无事也会让梁九功宣胤礽过去相伴,但寂静的内室,暖热的熏笼,却不过只有胤礽与康熙的默然相对。
胤礽静静凝望着窗外的落雪,忍不住轻叹。何必呢,到头来不过自误,不是相误,而是自误。
窗外那树梅花,层层的积雪,堆积上的雪,终是压断了梅枝。胤礽道:“把桌上都收拾了吧,再去重新倒杯茶过来。”桌上的饭菜几乎未怎么动,胤礽就已停下了筷,比起平时食欲更加不好。
一旁伺候的宫女低眉垂眼地答道:“是。”宫女们收拾好了碗筷,转身出了屋内,之后一刻钟未到,宫人便已沏好热茶端了进来。宫女冬日素来不变紫褐氅衣,黯淡了整个年华,手中端着雕着繁复花纹的茶盘,轻轻将茶碗放到了桌上。
依旧是绘着牡丹的描金茶碗,杯上的浓艳色彩如同盛世的绚烂,雍容而尊贵。胤礽轻合上眼,那是康熙亲自为自己挑选的。自己幼时住在乾清宫,所用的物事无一不是康熙为自己所挑的。
“保成是大清最尊贵的太子,只有最好的才配得上保成。”康熙那时的话语,还仿佛犹在耳边,“今年刚进贡出一批茶杯,皇父特意选了一个给保成。”
花开富贵,牡丹,可是花期易过,转瞬凋零。茶碗中袅袅的水汽,碧色的茶叶沉浮水中,胤礽喝下那碗碧色的茶汤,温热的茶水,泛着些许苦涩的余味。
康熙宴后就回了东暖阁休息,康熙换下了礼服,坐在坐塌上,喝着解酒用的茶汤。康熙平日很少喝酒,只有在与后妃聚在一起和难得高兴时才会喝多一些酒。熙喝了一口后随意放下茶杯,对身后梁九功开口问道:“太子今日如何?”
梁九功低身道:“太子殿下今日与往常一样,不过听宫女说,太子殿下的胃口似乎不怎么好,晚膳也未没用多少。”
康熙道:“胃口不好?”
梁九功回道:“是,听宫女说,才用了半碗粥就没再用了。”
康熙轻轻皱起眉,向梁九功吩咐道:“随朕一起过去看看太子罢,另外吩咐御膳房的人再做些饽饽给太子送过去。”
“喳。”梁九功让一名小太监过去御膳房知会一声,然后跟着康熙一起去了西暖阁。
胤礽斜倚在塌上小憩,小桌上放着早已凉透的茶,散发着冰凉的余香,冬日吹过的风,带着沁凉的温度,拂过胤礽身上。宽敞的屋内,只余胤礽一人,宫女都被胤礽打发到外面守着了,熏炉里点着淡淡暖香,温香袭人,润泽如玉。
本来胤礽住的西暖阁是跟着康熙一样是常年点着龙涎香的,但后来被胤礽换了,挑了另一种香气清淡的暖香。
而外面守着的那些宫女正在向康熙行礼,康熙见外面守着的宫女,开口问道:“太子可是在午睡?”
站在最前面的一名穿着紫褐对襟马褂的宫女福下身回道:“回皇上的话,太子殿下正在休息,让奴婢们不用在屋内伺候。 ”
康熙道:“既然如此,那梁九功你就先在外面候着吧,朕一人过去看看太子即可。”康熙留下了梁九功,自己进门去看胤礽。
胤礽正在平日坐的榻上小憩,小小的侧脸枕着双手,身子伏在榻上放着的紫檀小桌上,安然地浅眠。
康熙走到了胤礽面前,看见胤礽睁开双眸,轻声叫着自己,“皇父。”
康熙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道:“保成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