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匪头变成了赶马哥
刘卫清从他同伙的煤窑子中出来,已是离开麻婆和瘦小男人的第四天半夜。一路上,他发现风声不似前些时候那么紧了。各个村口路口的民兵都不盘查行路人了,甚至扎驻在县城的解放军人数,也仿佛少了很多。他还是一身苗家装束,把自己扮成一副挖煤老二的样子,混杂在去贵阳的赶马哥群中,一路与他们攀谈闲扯。
这些煤贩子,半夜时分就将乌金用两个竹篓子驮在马背上,一溜溜地对唱着苗歌,又一溜溜地吆喝着,不紧不慢地赶往贵阳城。刘卫清在离贵阳约八里路的地方说他要方便一下,便离开了一路上熟悉了的,同行了三十多里地的赶马哥们。他又在林中等了好些时候,看着一队队的赶马哥从眼前走过……终于,他挑中了一个落伍的、人有些老、马儿有些瘸腿的煤驮子。他从林中出来,快步赶上前去,掀开用树枝封住的竹篓,用贵州话说:“老哥,哪点来的煤?”
“小箐煤窑的。”赶马哥头也不回地说。在这些地点来买煤的都是些二贩子,卖不出个好价钱,他不想赶了一夜的路少赚几文钱。
“嗨,我给你个好价钱,你不要忙赶路嘛。你说,你这驮煤要好多钱?”
“少了两块钱不卖。”赶马哥还是不瞟他一眼。
“好说好说……老哥,你停下来歇口气。你这马,它眼看就不行了。”
“那是前两天,它滑倒伤的。将就了它几天,照样驮煤,照样爬沟上坎。”
刘卫清拦住了赶马哥:“你就正正经经的说个价吧,我用银洋买,连煤带马,好多钱?”
赶马哥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他停了下来,像许多贵州做生意的山里人那样,蹲下,慢腾腾地取出烟杆,裹了一卷叶子烟,用火石打燃了火,开始思索起来……他想,一匹好马也只二十来块钱。如果是银洋的话,十块银洋也能买到。索性连煤带马喊它个二十五块大长洋,讨价还价下来,这人能出一半的价钱,磕头作揖也卖掉算了。于是,他说:
“你真用银洋买?连煤带马一起买?清早八晨的,你不是说起好玩霉我的吧?”
刘卫清拍了拍兜里的大洋:“我哄你干哪样?我就是要存心买匹瘦马、病马、跛脚马!只要是驮得起点乌金的,看起来我和马都让人心酸得伤心得快要流泪的马!你猜猜,这样的马是派啥子用场的?”
赶马哥想也不想:“赔给别人的马。”
刘卫清擂他一拳:“你的脑袋好灵光哟!”
赶马哥与他投机起来,开了价:“二十六块大洋。”
刘卫清想,这比他想喊的价差不多。但是,若不与这赶马哥讨价还价,他反而会遭人怀疑。他喊道:“天啊,你简直要我倾家荡产了。一口价:十三块!”
“十三块?我卖马肉也有这个价。”赶马哥嘴里虽这么说,心里高兴得惊了一跳。他不敢这时流露出喜悦,有意地吐了两口痰,用穿着草鞋的大脚,就势在泥地上抹了抹,又有意地一拍着大腿:“二十块,你若不存心买,我好赶早卖煤去。”
刘卫清道:“我用的是现大洋给你买,也是二十块?”
赶马哥怀疑地看了看他,道:“你还没有拿银洋去换新币?你好生大胆!”
刘卫清骂他:“你狗日的装哪样?老子肯信数大洋到你的手上,你会拿它到银行换新币?蔫卵哟!”
赶马哥装出对大洋不感兴趣的样子:“会。当然会。不信你跟着我去换……若是真正的大洋的话,少了十五块大洋,天王老子来,我也懒得卖了,蔫卵哟!”
又一队赶马哥吆喝着有些疲惫的马匹,向他们这里走来。赶马哥立即停止了说价,刘卫清也装成在仔细地翻看着煤的货色……两个赶马哥停下想听听行情,也被他们的沉默弄得尴尬起来。这时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他们又吆喝着马儿离去了。
刘卫清也懒得同这赶马哥讨价还价下去,道:“哎,十五块大洋就十五块大洋吧,谁叫我今夜起得太早了呢?又谁叫我碰见了你了呢?”他掏出准备好的银洋,数出十五块大洋,递给了赶马哥。
赶马哥把大洋紧捏在手中,一块大洋一块大洋地仔细验证起来,他又吹又弹又碰又听地耽误了好久,觉得每一块大洋都是真的后,才把马鞭递给了刘卫清。
刘卫清接过那人的马鞭:“你看我这个样子,像啥人?”
那人揣好钱,在晨雾中打量着他,他蓬头垢面,鬓发和胡子遮盖了他的大部份脸部。他说:“我估谙你老人家……是个煤贩子。”
“再估谙估谙,我有多大年岁了?”
“少说也有五十岁!”
听那人估计他大出了十五岁左右,刘卫清着实被吓了一跳,心想,莫非是那怪病,我已经变了人样?戴敏若是见了我,也大概认不出我来了!他又问那人:
“近来,这条路上还有土匪吗?头桥二桥还检查行人不?”
那人古怪地看了看他:“土匪? 那是前些日子的事了。而今你走错路了,只能闯得到鬼,土匪连影子也不剩了。贵阳城里只紧了几个月,现在松得很。”
刘卫清见那人开始怀疑他了,慌忙道:“今天,我算是倒了邪霉!花了十五块大洋买了你这匹不中用的老马……趁我现在还没后悔,你快快地往回走,否则,我就要退钱了!”
那赶马哥真的离他返身走了,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他,刘卫清冲他的背后大喝一声“你给我回来!”那人就撒开腿脚跑了……刘卫清朝雾气里呜呜地吆喝着,开心地笑了起来。刘卫清赶着马,满心地高兴。他相信他早就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了,没有人会认得出他来了。他唱着苗家的情歌,哼着赶马哥们那悠悠扬扬的赶马调,在天开始放亮时,他进了贵阳北门,把马赶入了体育场内。
刘卫清把马儿拴在梧桐树下,大步走向石头砌成的篮球场。他一阶一步地上了去,他定晴一看,那墙角立着根表明“危险”的长竹杆。他想:拐火,张家大院里有了危险!显然,夜晚翻墙入室已经不行了!他不由得庆幸自己的远见,那与戴敏约定好的危险标记,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
色胆包天的刘卫清,相信他现在的这副模样戴敏会认不出他,戴敏都认不出他,那还有啥子人认得出他呢?他突然想在大白天里见到他朝思暮想的戴敏,想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想借此向她表明,为了她,他啥也不在乎,啥也不会怕!这样,刘卫清大摇大摆的牵着这匹瘸腿病马,慢悠悠地出了体育场的抗日胜利门。在石块铺设的街面上,瘸腿马缓缓的蹄声,在宁静、清新的贵阳街道上,显得异常地清晰,刘卫清处于异常的兴奋、情迷和陶醉中……
刘卫清选中了张家大院斜对面的大坝子,在这里能清楚地盯住戴敏出入,是停马卖煤、喘气歇脚的好地方。他选中一棵梧桐树,把这匹又瘦又老又病的瘸腿马拴在树上。像所有的赶马哥那样,将马料袋放在马嘴下……让马依旧驮着两竹筐的煤站立着。这马对下面的草料毫无兴趣,它乜着的两眼眨巴眨巴着,甚至还颤颤瑟瑟地抖动着它那肮脏的毛皮。
这里,是一块不小的在修建中停工了的宅地,四处长满了荒草,刚垒起的地基高出荒地两三尺,或许是房地主人因解放的原因,不敢继续修建街边的铺面而任随荒废着。刘卫清背靠着梧桐树坐下,心想戴敏一定能够出现,一定会去他(她)们约定见面的地点……此时,一股股一缕缕的激情在刘卫清心中燃烧着,激动着。这是一个阴冷的天气,是贵阳常有的那种冷不冷,热不热的天气,天空灰黄灰黄的,空气也仿佛沉甸甸的,是那罕见的要下大雪的天气。
这两筐煤,也居然有人来问卖价,刘卫清喊出了天价,把买煤的人都给吓走了。这匹瘸腿病马和煤,他只是用作伪装和掩护的,他不会卖给任何人。假如戴敏出来买菜,那当然最好,他也会邀着马儿上前去请她买煤……
刘卫清万万没有料到,张家从上午九点左右,就不晓得在张灯结彩地忙些什么,他看见了张云轩和杨永春也在忙进忙出,还将几盆柏树也披花挂彩了!刘卫清不清楚世界上还有圣诞节,也不清楚啥子基督教和天主教,他想:离阳历元旦节还有六七天,张家就忙准备庆祝新年了?你张云轩张狂些哪样,你叛党卖身求荣,莫非盼来盼去,为的就是今天?
刘卫清身后的马打了个喷嚏,刘卫清回头看了看:这匹蔫蔫巴巴的马儿,显然是不行了,马鼻涕淌了约一尺长,尾巴也懒得甩一下,整个身架子危颤颤地……刘卫清也不觉困倦了,前面张家大院门前的行人,那石狮,那披花挂彩的柏树……也迷糊、昏花了起来,刘卫清把头靠在树干上……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
这些煤贩子,半夜时分就将乌金用两个竹篓子驮在马背上,一溜溜地对唱着苗歌,又一溜溜地吆喝着,不紧不慢地赶往贵阳城。刘卫清在离贵阳约八里路的地方说他要方便一下,便离开了一路上熟悉了的,同行了三十多里地的赶马哥们。他又在林中等了好些时候,看着一队队的赶马哥从眼前走过……终于,他挑中了一个落伍的、人有些老、马儿有些瘸腿的煤驮子。他从林中出来,快步赶上前去,掀开用树枝封住的竹篓,用贵州话说:“老哥,哪点来的煤?”
“小箐煤窑的。”赶马哥头也不回地说。在这些地点来买煤的都是些二贩子,卖不出个好价钱,他不想赶了一夜的路少赚几文钱。
“嗨,我给你个好价钱,你不要忙赶路嘛。你说,你这驮煤要好多钱?”
“少了两块钱不卖。”赶马哥还是不瞟他一眼。
“好说好说……老哥,你停下来歇口气。你这马,它眼看就不行了。”
“那是前两天,它滑倒伤的。将就了它几天,照样驮煤,照样爬沟上坎。”
刘卫清拦住了赶马哥:“你就正正经经的说个价吧,我用银洋买,连煤带马,好多钱?”
赶马哥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他停了下来,像许多贵州做生意的山里人那样,蹲下,慢腾腾地取出烟杆,裹了一卷叶子烟,用火石打燃了火,开始思索起来……他想,一匹好马也只二十来块钱。如果是银洋的话,十块银洋也能买到。索性连煤带马喊它个二十五块大长洋,讨价还价下来,这人能出一半的价钱,磕头作揖也卖掉算了。于是,他说:
“你真用银洋买?连煤带马一起买?清早八晨的,你不是说起好玩霉我的吧?”
刘卫清拍了拍兜里的大洋:“我哄你干哪样?我就是要存心买匹瘦马、病马、跛脚马!只要是驮得起点乌金的,看起来我和马都让人心酸得伤心得快要流泪的马!你猜猜,这样的马是派啥子用场的?”
赶马哥想也不想:“赔给别人的马。”
刘卫清擂他一拳:“你的脑袋好灵光哟!”
赶马哥与他投机起来,开了价:“二十六块大洋。”
刘卫清想,这比他想喊的价差不多。但是,若不与这赶马哥讨价还价,他反而会遭人怀疑。他喊道:“天啊,你简直要我倾家荡产了。一口价:十三块!”
“十三块?我卖马肉也有这个价。”赶马哥嘴里虽这么说,心里高兴得惊了一跳。他不敢这时流露出喜悦,有意地吐了两口痰,用穿着草鞋的大脚,就势在泥地上抹了抹,又有意地一拍着大腿:“二十块,你若不存心买,我好赶早卖煤去。”
刘卫清道:“我用的是现大洋给你买,也是二十块?”
赶马哥怀疑地看了看他,道:“你还没有拿银洋去换新币?你好生大胆!”
刘卫清骂他:“你狗日的装哪样?老子肯信数大洋到你的手上,你会拿它到银行换新币?蔫卵哟!”
赶马哥装出对大洋不感兴趣的样子:“会。当然会。不信你跟着我去换……若是真正的大洋的话,少了十五块大洋,天王老子来,我也懒得卖了,蔫卵哟!”
又一队赶马哥吆喝着有些疲惫的马匹,向他们这里走来。赶马哥立即停止了说价,刘卫清也装成在仔细地翻看着煤的货色……两个赶马哥停下想听听行情,也被他们的沉默弄得尴尬起来。这时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他们又吆喝着马儿离去了。
刘卫清也懒得同这赶马哥讨价还价下去,道:“哎,十五块大洋就十五块大洋吧,谁叫我今夜起得太早了呢?又谁叫我碰见了你了呢?”他掏出准备好的银洋,数出十五块大洋,递给了赶马哥。
赶马哥把大洋紧捏在手中,一块大洋一块大洋地仔细验证起来,他又吹又弹又碰又听地耽误了好久,觉得每一块大洋都是真的后,才把马鞭递给了刘卫清。
刘卫清接过那人的马鞭:“你看我这个样子,像啥人?”
那人揣好钱,在晨雾中打量着他,他蓬头垢面,鬓发和胡子遮盖了他的大部份脸部。他说:“我估谙你老人家……是个煤贩子。”
“再估谙估谙,我有多大年岁了?”
“少说也有五十岁!”
听那人估计他大出了十五岁左右,刘卫清着实被吓了一跳,心想,莫非是那怪病,我已经变了人样?戴敏若是见了我,也大概认不出我来了!他又问那人:
“近来,这条路上还有土匪吗?头桥二桥还检查行人不?”
那人古怪地看了看他:“土匪? 那是前些日子的事了。而今你走错路了,只能闯得到鬼,土匪连影子也不剩了。贵阳城里只紧了几个月,现在松得很。”
刘卫清见那人开始怀疑他了,慌忙道:“今天,我算是倒了邪霉!花了十五块大洋买了你这匹不中用的老马……趁我现在还没后悔,你快快地往回走,否则,我就要退钱了!”
那赶马哥真的离他返身走了,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他,刘卫清冲他的背后大喝一声“你给我回来!”那人就撒开腿脚跑了……刘卫清朝雾气里呜呜地吆喝着,开心地笑了起来。刘卫清赶着马,满心地高兴。他相信他早就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了,没有人会认得出他来了。他唱着苗家的情歌,哼着赶马哥们那悠悠扬扬的赶马调,在天开始放亮时,他进了贵阳北门,把马赶入了体育场内。
刘卫清把马儿拴在梧桐树下,大步走向石头砌成的篮球场。他一阶一步地上了去,他定晴一看,那墙角立着根表明“危险”的长竹杆。他想:拐火,张家大院里有了危险!显然,夜晚翻墙入室已经不行了!他不由得庆幸自己的远见,那与戴敏约定好的危险标记,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
色胆包天的刘卫清,相信他现在的这副模样戴敏会认不出他,戴敏都认不出他,那还有啥子人认得出他呢?他突然想在大白天里见到他朝思暮想的戴敏,想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想借此向她表明,为了她,他啥也不在乎,啥也不会怕!这样,刘卫清大摇大摆的牵着这匹瘸腿病马,慢悠悠地出了体育场的抗日胜利门。在石块铺设的街面上,瘸腿马缓缓的蹄声,在宁静、清新的贵阳街道上,显得异常地清晰,刘卫清处于异常的兴奋、情迷和陶醉中……
刘卫清选中了张家大院斜对面的大坝子,在这里能清楚地盯住戴敏出入,是停马卖煤、喘气歇脚的好地方。他选中一棵梧桐树,把这匹又瘦又老又病的瘸腿马拴在树上。像所有的赶马哥那样,将马料袋放在马嘴下……让马依旧驮着两竹筐的煤站立着。这马对下面的草料毫无兴趣,它乜着的两眼眨巴眨巴着,甚至还颤颤瑟瑟地抖动着它那肮脏的毛皮。
这里,是一块不小的在修建中停工了的宅地,四处长满了荒草,刚垒起的地基高出荒地两三尺,或许是房地主人因解放的原因,不敢继续修建街边的铺面而任随荒废着。刘卫清背靠着梧桐树坐下,心想戴敏一定能够出现,一定会去他(她)们约定见面的地点……此时,一股股一缕缕的激情在刘卫清心中燃烧着,激动着。这是一个阴冷的天气,是贵阳常有的那种冷不冷,热不热的天气,天空灰黄灰黄的,空气也仿佛沉甸甸的,是那罕见的要下大雪的天气。
这两筐煤,也居然有人来问卖价,刘卫清喊出了天价,把买煤的人都给吓走了。这匹瘸腿病马和煤,他只是用作伪装和掩护的,他不会卖给任何人。假如戴敏出来买菜,那当然最好,他也会邀着马儿上前去请她买煤……
刘卫清万万没有料到,张家从上午九点左右,就不晓得在张灯结彩地忙些什么,他看见了张云轩和杨永春也在忙进忙出,还将几盆柏树也披花挂彩了!刘卫清不清楚世界上还有圣诞节,也不清楚啥子基督教和天主教,他想:离阳历元旦节还有六七天,张家就忙准备庆祝新年了?你张云轩张狂些哪样,你叛党卖身求荣,莫非盼来盼去,为的就是今天?
刘卫清身后的马打了个喷嚏,刘卫清回头看了看:这匹蔫蔫巴巴的马儿,显然是不行了,马鼻涕淌了约一尺长,尾巴也懒得甩一下,整个身架子危颤颤地……刘卫清也不觉困倦了,前面张家大院门前的行人,那石狮,那披花挂彩的柏树……也迷糊、昏花了起来,刘卫清把头靠在树干上……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