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女人土匪东洋狗

正文 第46章 土匪头与丑陋夫妻

    刘卫清咬紧牙关,身子依然在瑟瑟发抖,只要牙关稍稍松弛,上下牙床就禁不住地激烈碰撞,发出“嗒嗒” 的响声。昨晚,他在这里送走最后的几个弟兄,准备天一亮便离开这个老巢,潜回贵阳戴敏那里去……半夜,他感到出奇地冷,把所有的被子和毛毯盖上也不顶事。他蜷缩在被子里,嗓子异常干燥,他试图爬起来去舀瓢水喝,可身体刚伸出被子,寒气更令他颤抖不止,从未有过的惧冷与乏力侵袭了他的全身,那想舀瓢水喝的努力也只得放弃了。

    在昏迷中,一阵寒气侵袭着他--有人掀开了他的被子!一张扁平、宽大的麻脸呆滞地注视着他。他认出是麻婆,是这个偏僻岩子唯一的女人;稍远一些,是她那细瘦的十分胆小的、身子有些弯曲的、像根“柳条拐”的男人。显然,她与他认为这群土匪已经离去,是来捡些金贵的衣物和被子的时候。刚掀开高凸的被子,见被里还缩着“匪司令” ,俩人都不由呆在了那里。

    ---这股因贪婪和占有袭来的寒冷,竟使刘卫清发麻的手脚也扯起筋来,那“嗒嗒”的牙齿的碰撞声也更激烈了。刘卫清火冒三丈,尽管他骂人的力气也没有,拉被子的力气也没有,虎死不倒威的他,瞪圆他那双闪着凶光的两眼---麻婆见状,慌忙重新给他盖好被子,扯着她的柳条拐男人,离开了原是她们的窝棚……昨天,几个弟兄临走时,就商量过是否将麻婆和柳条拐解决掉。可他认为,能在这里安全潜伏至今,也全仗这两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男女,咋能够过河拆桥、伤天害理呢?

    麻婆和柳条拐没有后代,两人却是心甘情愿地厮守在一起,如同野人般地过着原始人的日子。这里离县城有三四十里路,离最近的人家少说也有十把里路。大约这两人太丑陋太平凡太无知太不招人想念的缘故,这里居然没有来过村干部和解放军的部队。这对夫妻天才晓得是咋撮合在一起的,山外边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似乎也与他们无关。他与她唯一感兴趣的,似乎是一块岩盐,一块用草系着的、在菜汤里涮两三下就得急忙提起来的岩盐!

    有一次弟兄们在露天里炖蛇肉吃时,伙夫毫不经意地往石头上砸碎了一块盐,随便往锅里丢了一点,就粗略地又将碎盐包在袋子里。刘卫清发现:麻婆翻白的两眼直勾勾地注视着那块石头,脸上的皮肉古怪地痉挛起来,她那朝上翻开的硕大的狮子鼻头也一起一伏地张合着……一动不动地僵立在那里!他始终注视着她,心里大惑不解。心想:这女人咋啦?这里蛇多,吃蛇肉也是学着她俩吃的,咋就这样眼浅薄皮的,看人吃顿蛇肉眼珠也落进锅里了!等伙夫将锅端走,才发现她哪里是盯锅里的蛇肉,她像怕被人发现似地看看四周,才几大步跨到石头边,小心又小心地把能撮得起来的盐放在一片竹叶上,又用树枝剔出石缝里的碎盐,连同上面残余的细末一起,用草片扫进竹叶里……她扫了一遍又一遍,待她完全相信那石块上再不存留一丁点盐时,这才弯下身,伸出舌头舔食着岩石……刘卫清第一次目睹到贵州山区庄稼人对于食盐的需渴!

    一种恻隐之心在刘卫清心中作祟,也许是躲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百无聊赖,刘卫清悄悄地在伙夫的袋子里取出了一块约三两重的岩盐,晚饭后来到她与他被撵进的窝棚边。他的到来并没有给她与他带来多大的惊奇。女的还是一动不动地蹲在土坎边的临时灶台前,煮着一锅不知名的野菜;男的懒洋洋地靠在斜坡上,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刘卫清靠坐在柳条拐的身边,慢条斯理地摸出那块岩盐托在手掌中,微笑着将岩盐递给麻婆。麻婆扁平的脸上满是疑问与惊奇,她睁圆双眼,显得焦渴难熬地不住地舔着嘴唇,两只粗糙的双手摩擦着胸间腐朽的布衫,那颤抖着的双手就是不敢伸出来。

    猛然间,刘卫清发现这对丑陋男女一眨不眨地盯着这块岩盐!这东西在她与他眼中,似乎比金子还闪光比肉食更为稀罕!就在这一点稀罕物面前,种种的希望与疑问,浮夸地呈现在她们的脸上:送我?不,这么金贵的东西!你为啥要作弄我们!你要换苞谷吗?要我们为你做事吗?……

    刘卫清看着麻婆说:“拿去吧。”

    麻婆一边不相信地摇着头,她舔着干燥的嘴唇。

    刘卫清转向她的男人:“送给你们的。叫她收下吧。”

    那柳条拐此时向他的女人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震撼山林的雄狮般的吼声:“他是送给我们的!还不快接住---你这憨包!”

    女人被这响雷似的叫声震醒过来,她那有如雌鹰的利爪闪电般地抓过了岩盐!男人迅速地抢了上去,他掰开女人紧捏的双手:“让我看看,只看一眼,一眼!”

    女人松了手,欢欣喜悦的男人的眼中闪着光亮,忍不住舔了舔岩盐。女人眼疾手快地一下子从男人手中夺过岩盐。她跺着脚骂道:“馋猫!馋猫!”她闪耀着感激、兴奋的泪花看着刘卫清,为这一块微不足道的岩盐而感恩戴德!

    刘卫清与这家人的交往只这一次,此后的日子里,怕她与他暴露他们的老窝,根本不准他们外出。还扬言男人外出就杀他婆娘,女人外出就杀她男人,双双出山就烧了他们的房子!

    麻婆与柳条拐的情,大约都集系于这山沟中。他与她的欢乐又都集系在这简陋的茅房里。这恶狠狠的威胁也或许正合他们的心意,除了到他们的苞谷地里去外,他们真的啥地方也不想去。假若生活中不需要盐,他们更是啥地方也不想去。刚来那天,他的兄弟们就将她和他撵出了窝棚。这间窝棚简陋得没法说,可是在这山沟中能遮挡风雨!在她和他不情愿地用枝条搭盖另一间更简陋的矮棚时,刘卫清觉得心中有愧,他掏出一块大洋,对着这对面部和身子都有些走形的丑陋夫妻---有意让银洋在夕阳中闪烁光亮,说:“嘿,用这块大洋租你们的棚子,够不?”

    女人想了一下说:“够。”

    他把钱丢了过去,她接住了银洋,还不断地在破衣衫上不断地摩擦着,这似乎是她生活中挣得的第一块大洋。尔后,他和兄弟们挤进了这间霉味十分浓烈的窝棚。睡觉的草垫是松树的针叶铺垫的,铺得厚厚的,有的还是刚铺垫上去的,在霉味中弥漫着一股松香。事后方知,这该死的草垫真倒了他妈的邪霉!

    跳蚤不必说了,常在村庄里留宿的军人谁不受跳蚤的气?糟就糟在两三天后,他们能伸手就可以从腋窝、脖子、皮带勒紧的腰间捉到虱子。无聊至极,他们脱光上衣,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捉虱比赛” ,规则就是参赛者每人出银洋三块,掐死一只报一次数,看谁当真正的“虱子大王” !刘卫清居然掐死了二百七十三只虱子,而真正的“虱子大王” 竟掐死四百一十九只!假若麻婆不将她的宝贝秧被抱走,他们都会不止这个数了。虱子讨厌就讨厌在这东西不好消灭,衣服上有,裤子上有,头发上有,连卵毛上也有虱子、虱蛋!

    这贵州的干人,他算真正的认识了。

    这地方果然安全:只要注意不从村寨中路过,不让附近的村民看见,从开辟的小路绕到公路上去,在方圆几十里地不采取行动,还真是个理想的藏身之地!

    今天,当他好说歹说,余下的弟兄终于各奔生路时,他竟然病了,天晓得生的是啥病!望着居然敢闯进来的丑陋夫妻离去,他昏昏沉沉地想:我刘卫清伤天害理万事做绝,这对男女迟早会对我下手!明年的今天,这里就是我的周年忌日了!他哆嗦着抓紧被子……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也是昏昏糊糊中,他被人连同被子和毛毯一起抱起。他无力地微睁开眼,黑洞洞的屋内亮着一盏油灯,女人宽大扁平的麻脸差不多贴着他的脸庞,她紧紧地捂着他,他连掏枪的力气也没有,柳条拐紧张地注视着他。待他认为他与她终于要对他动手了时,男人却从桌上端起一碗包谷糊凑了上来。他没有一点食欲,但却乖乖地张开了嘴。

    人世间许多的生离死别都没有让他这样的杀人恶魔掉过泪。此时,这两个他并不尊重并不在意的人,他的弟兄们要除掉的人……在他手无缚鸡之力时,身边有着许多的银洋和金条、珠宝时,居然会给他端来包谷糊!他颤抖着喝了口包谷糊,微弱地说:“水……水,我要水……”

    柳条拐像幽灵般消逝,又像幽灵般地回了来,一碗清甜的溪水放在刘卫清的口边,他咕咕嘟嘟地喝着这碗世间上最甘甜的圣洁之水,眼中却流淌出了泪水……

    麻婆对柳条拐说:“他在打‘摆子’(伤寒病) ,等哈儿(等一会),你去给他挖找些草药来。”

    柳条拐说:“黑灯瞎火的,咋找?”

    麻婆说:“救命要紧嘞。”

    柳条拐说:“要进洞的野鸡项(眼镜蛇)凶得很。”

    女人说:“暗哈儿我和你去,该得?”

    她与他又喂了他些包谷糊,女的给他掖好被子,男的吹灭了灯,两人掩好了房门,离去了。黑静静的夜中,山林中偶尔还会发出几声惊心动魄的虎啸声,刘卫清想到了死,想到了两个月没有见面的戴敏,他顿时对死便产生了极度的恐惧。不,为了戴敏他得强撑着活下去,得努力地活下去……为了防备不测,刘卫清挣扎着取出手枪,将子弹上了膛,放到伸手能拿到的屁股边上……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