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柳暗花明
此时向他们走来的是两个衣衫褴褛的妇人,可听闻她们交谈道:“好在这一片找到了可食用的果子,这一路也不太平呀!”“可不是!大批的百姓也往这赶来,天杀的官头不让我们进城,都跑来堆挤在这破庙里头,哎哟可不是要抢食的哟!俺家狗子那么小可怎么办哟。狗子爹要是能进城去找点零活干也使得呀!”“哎!这山神发怒咱们有啥法子!咱老百姓何曾亏待过这上头的各路神仙啊,都不是好酒好肉得奉着!咋还是要毁了俺家咧!”“你家那头也都是烧毁了?”“可不是!都死了好几十庄户人家,俺家是正好去城里耍才逃过哩!你不知道那景况哟,黑呜呜一片尘雾,四处都是火光热气,山神咆哮声震聋俺耳朵哩!”“你不是去城里了?咋知道当时景象啊?”“嘿嘿,那,那不是听人讲的嘛~”“你说的俺都有见着哩,俺当时在另一个山头,看到山神怒吼喷火,周围全都夷为平地。吓死个娘娘嘞!附近的山村都遭了秧,俺家也只剩俺一个,只能跟着大家乞讨来了。哎!”“不怕,俺家那口子说了,只要在外多挣得几个钱儿,回去再找其他村子落户。你要不也跟着去呗。”“那敢情好啊。你原来哪个村哩?俺是牙口村滴。”“巧了,俺家妹子正是牙口村的,就是不知道她们家咋样了。哎!俺村在那天石处哩,知道不?就叫天石村!”“知道,咋不知道啊!天石的传说谁不晓得嘞!......”
姚晚珠从对话中知道了她俩的身份,觉得没有危险了,等着看她们走近后才走出来。
“两位大娘,您好!”
“哎哟!吓我一跳!你个小姑娘突然冒出来作甚哩!”那个有家人在的妇人拍着胸脯作骂道。
“对不住,对不住大娘。我不是故意的。实在是有事请求您俩帮帮忙,我弟弟生病了,我实在没有法子。”姚晚珠赶忙躬身道歉。
“咋地?你弟弟哪儿?病得很重?”另一个已经是孤身一人的妇人一听是小孩病了,想起自家那两个可爱的双胞胎,不禁母爱迁移。
“我弟弟发烧了,在那头躺着。衣裳都湿了不能上身,求求两位大娘帮帮忙救救我弟弟吧!”姚晚珠想起娘亲经常发烧的情景,真怕弟弟也这么去了。
听姚晚珠这么一说,刚刚骂人的妇人才发现眼前的小姑娘身上都湿着哩。“哎哟这孩子都湿着哟!赶紧的,你弟弟在哪,快随我们一同回去起火烤烤。”
“诶!”姚晚珠见有火可烤乐坏了,赶紧带去弟弟那儿。
两位妇人见了姚信之的模样也急了,这烧得脸通红又难受呻吟着的样子,她俩都是本分农家人,见了能不怜爱的!连果子也顾不上洗就一个拿过晾在树枝上的衣袍包住姚信之抱起,一个搀扶着瘦弱的姚晚珠急忙往回赶。原来这一片树林也不过是几十步路就可以看到外面的官道,姚晚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随河流流到何处了。只见那两位妇人带着她姐弟俩左拐右转地穿过树林并不往官道上走,只是沿着那断断续续如引路者的不知名的小黄花走了将近半刻钟,紧着着一座不过她家半个宅子大的残瓦断垣的庙宇跳进视线里,而庙宇门口、外头均三五成群坐满人,皆是衣衫破烂的男女老少皆有。姚晚珠为这光景惊诧,就算是她们镇里也不曾出现过这么多乞丐,如何聚集如此多的人?难道皆是因那山神缘故?山神发怒是何情景她并不曾得知,她所识的书中也未有提到如此事情。她对这山神的故事好奇不已。
两位妇人带着她俩找到那妇人的丈夫,把她俩安置在他们休息的位置后那个妇人的丈夫就出去找枯枝枯叶回来起火,不一会儿火传来的热气就充盈全身了。那妇人和她丈夫忙着给姚信之揉搓身子起热,试图通过捏脊梁看看能否缓解下病情,另一个妇人帮忙晾干姚信之的衣裳。本是也让姚晚珠脱下来换他们的衣裳好晾干,可姚晚珠死不同意,非得要穿着靠火烘干。这么咋呼着地忙活了足有一刻多钟才使得事情缓冲了些。姚信之裹着那个妇人丈夫的外衫在火旁躺在妇人怀里取暖,而姚晚珠的衣裳也基本全干,只是有些宽松,她没办法只能借用那妇人丈夫的手里将她袍子底边撕了一条布出来作腰带束腰,这才显得合身行动方便了些。如此一一安顿下来,大家才开始有了闲心聊起来。
“小姑娘,你从哪来?怎么就你和你弟弟?你家大人呢?”紧紧搂着姚信之的妇人问道。
“大娘,”姚晚珠还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一刚开口,那妇人又笑着打断她:“你称俺石娘子就行,那位是肖娘子。”
“石娘子,肖娘子,还有石大叔,谢谢你们了!要不是有你们,我和弟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姚晚珠起身深深给他们鞠了一个躬。
肖娘子赶紧拉起姚晚珠,怜惜道:“你这孩子凭多礼!俺们也没做啥子,你弟弟这烧啊,还得想其他法子哩!”
“是啊!这么烧下去不得烧成傻子哩。”“呸呸呸!孩子小时候哪个不是三灾六难长起来的,你浑说啥子吓孩子咧!”石娘子快嘴被石大叔责备了一句。“俺这不是担心嘛——”
肖娘子拉起姚晚珠的手揉搓着问道:“孩子,你哪儿人?你家也遭祸了?”
“不是的。我们是被老拐子从庞镇拐卖到这来的,请问这儿是哪儿啊?”姚晚珠考量一番,觉得要把实际情况讲出来也说不清这里面的内幕,干脆就说成被拐卖简单些。
“啊!这老拐子尽干些阴损事儿,也不怕祖宗十八代从坟墓里头跳出来将骂他们!好好的家就这么被散了。哎哟!”石娘子一听咋呼到,接着又道:“庞镇啥的俺们不晓得,这儿是苏城地界了,前走不远就是元德县了。”
肖娘子补充道:“俺们是西北方向过来这边避难的。你家里头还有谁在?可有法子通知他们来接你们?”
姚晚珠摇摇头,说道:“家里头还有舅舅家在。我也不清楚如何联系他们。”
石大叔在一旁边听边思索,此时才道:“这事儿先暂且搁下,这孩子发烧还得先治了再说其他。”
姚晚珠听闻赶紧问道:“石大叔可有法子治得?”
“俺是没有。可俺知道元德县里头有家善心大户叫杜府的,听说府里头有当大官的,这段时间每隔十天半个月的都会在城门外设棚施粥,正好今日就是施粥的日子。俺们都没钱儿,平时县里把守不让过多乞丐进入,那些妇孺幼儿都少有能吃饱的时候。所以去找那杜府碰碰运气,也许能舍点药或啥的。”
“那什么时候他家会过来施粥?”姚晚珠不愿放弃一丁点希望,就是徒劳也要去试上一试才知道。
“晌午就过来了。到时你跟着他们一起去就成。俺要赶着城门开去找活儿了。”
“诶,你快去吧。小心点嘞!”石娘子小心嘱咐丈夫。“晓得,走啦。”
看着石大叔已见佝偻的背影,姚晚珠问石娘子:“石大叔这是去找的什么活儿?好找不?”
“哎!都是去给人搬运重什的,几天能有活儿干就不错了,工钱儿也才五个铜板一趟活儿,只够买一个馒头!”肖娘子感慨道。
姚晚珠无语了,这工钱儿也太低了,连她在家给人浆洗都挣得多,如何干这不轻省的活儿工钱儿反而更少了?“那可咋办呀?大家伙可不是要活活饿死了?”
“可不是!所以这杜府愿意舍俺们些口粮不知道多感激着这菩萨哩!俺家狗子都没得吃,都长不大哩!诶,俺家狗子哩?”石娘子说起自家儿子才想起来一直没见他人影儿。
跟他们坐很近的一个老妇人听问起狗子忙回道:“狗子他娘,狗子去河边帮俺弄泥炭哩。”
“石奶奶,您关节又痛啦,这可咋整呀?”石娘子见是帮石奶奶忙也就不再管狗子如何了。
这里可别误会了,这石奶奶并不是石娘子家人,而是他们天石村里都全都姓石,这次能逃出来的也不过六户人家,而这石奶奶就是他儿子石大柱硬是瘸着一条伤腿把她背逃离出来。这一路没少受石娘子一家的照顾。这些都是姚晚珠后头相处久了才知道具体情况的。
“哎,老毛病咯!多亏了狗子时常帮着弄泥炭,不然这老骨头还不知要怎么拖累俺儿啦。诶,小姑娘。碰上狗子一家是你好运哩,都是好人呀。”
“别听你石奶奶的,都是苦命的,谁见了不帮把手的。”被石奶奶当着小姑娘的面夸奖,石娘子也有些羞赧了。
姚晚珠也不说话,只真心实意地朝大家笑着。旁边的一些女人和小孩此时也都靠近过来问三说四了。大家都是那山神附近的村落人家,靠一起听说是同样灾难逃难出来的,那话题那苦水如开闸的洪水一泄畅快。姚晚珠自称姐弟为晚儿和小之,大家也随之称呼上了。
姚晚珠从对话中知道了她俩的身份,觉得没有危险了,等着看她们走近后才走出来。
“两位大娘,您好!”
“哎哟!吓我一跳!你个小姑娘突然冒出来作甚哩!”那个有家人在的妇人拍着胸脯作骂道。
“对不住,对不住大娘。我不是故意的。实在是有事请求您俩帮帮忙,我弟弟生病了,我实在没有法子。”姚晚珠赶忙躬身道歉。
“咋地?你弟弟哪儿?病得很重?”另一个已经是孤身一人的妇人一听是小孩病了,想起自家那两个可爱的双胞胎,不禁母爱迁移。
“我弟弟发烧了,在那头躺着。衣裳都湿了不能上身,求求两位大娘帮帮忙救救我弟弟吧!”姚晚珠想起娘亲经常发烧的情景,真怕弟弟也这么去了。
听姚晚珠这么一说,刚刚骂人的妇人才发现眼前的小姑娘身上都湿着哩。“哎哟这孩子都湿着哟!赶紧的,你弟弟在哪,快随我们一同回去起火烤烤。”
“诶!”姚晚珠见有火可烤乐坏了,赶紧带去弟弟那儿。
两位妇人见了姚信之的模样也急了,这烧得脸通红又难受呻吟着的样子,她俩都是本分农家人,见了能不怜爱的!连果子也顾不上洗就一个拿过晾在树枝上的衣袍包住姚信之抱起,一个搀扶着瘦弱的姚晚珠急忙往回赶。原来这一片树林也不过是几十步路就可以看到外面的官道,姚晚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随河流流到何处了。只见那两位妇人带着她姐弟俩左拐右转地穿过树林并不往官道上走,只是沿着那断断续续如引路者的不知名的小黄花走了将近半刻钟,紧着着一座不过她家半个宅子大的残瓦断垣的庙宇跳进视线里,而庙宇门口、外头均三五成群坐满人,皆是衣衫破烂的男女老少皆有。姚晚珠为这光景惊诧,就算是她们镇里也不曾出现过这么多乞丐,如何聚集如此多的人?难道皆是因那山神缘故?山神发怒是何情景她并不曾得知,她所识的书中也未有提到如此事情。她对这山神的故事好奇不已。
两位妇人带着她俩找到那妇人的丈夫,把她俩安置在他们休息的位置后那个妇人的丈夫就出去找枯枝枯叶回来起火,不一会儿火传来的热气就充盈全身了。那妇人和她丈夫忙着给姚信之揉搓身子起热,试图通过捏脊梁看看能否缓解下病情,另一个妇人帮忙晾干姚信之的衣裳。本是也让姚晚珠脱下来换他们的衣裳好晾干,可姚晚珠死不同意,非得要穿着靠火烘干。这么咋呼着地忙活了足有一刻多钟才使得事情缓冲了些。姚信之裹着那个妇人丈夫的外衫在火旁躺在妇人怀里取暖,而姚晚珠的衣裳也基本全干,只是有些宽松,她没办法只能借用那妇人丈夫的手里将她袍子底边撕了一条布出来作腰带束腰,这才显得合身行动方便了些。如此一一安顿下来,大家才开始有了闲心聊起来。
“小姑娘,你从哪来?怎么就你和你弟弟?你家大人呢?”紧紧搂着姚信之的妇人问道。
“大娘,”姚晚珠还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一刚开口,那妇人又笑着打断她:“你称俺石娘子就行,那位是肖娘子。”
“石娘子,肖娘子,还有石大叔,谢谢你们了!要不是有你们,我和弟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姚晚珠起身深深给他们鞠了一个躬。
肖娘子赶紧拉起姚晚珠,怜惜道:“你这孩子凭多礼!俺们也没做啥子,你弟弟这烧啊,还得想其他法子哩!”
“是啊!这么烧下去不得烧成傻子哩。”“呸呸呸!孩子小时候哪个不是三灾六难长起来的,你浑说啥子吓孩子咧!”石娘子快嘴被石大叔责备了一句。“俺这不是担心嘛——”
肖娘子拉起姚晚珠的手揉搓着问道:“孩子,你哪儿人?你家也遭祸了?”
“不是的。我们是被老拐子从庞镇拐卖到这来的,请问这儿是哪儿啊?”姚晚珠考量一番,觉得要把实际情况讲出来也说不清这里面的内幕,干脆就说成被拐卖简单些。
“啊!这老拐子尽干些阴损事儿,也不怕祖宗十八代从坟墓里头跳出来将骂他们!好好的家就这么被散了。哎哟!”石娘子一听咋呼到,接着又道:“庞镇啥的俺们不晓得,这儿是苏城地界了,前走不远就是元德县了。”
肖娘子补充道:“俺们是西北方向过来这边避难的。你家里头还有谁在?可有法子通知他们来接你们?”
姚晚珠摇摇头,说道:“家里头还有舅舅家在。我也不清楚如何联系他们。”
石大叔在一旁边听边思索,此时才道:“这事儿先暂且搁下,这孩子发烧还得先治了再说其他。”
姚晚珠听闻赶紧问道:“石大叔可有法子治得?”
“俺是没有。可俺知道元德县里头有家善心大户叫杜府的,听说府里头有当大官的,这段时间每隔十天半个月的都会在城门外设棚施粥,正好今日就是施粥的日子。俺们都没钱儿,平时县里把守不让过多乞丐进入,那些妇孺幼儿都少有能吃饱的时候。所以去找那杜府碰碰运气,也许能舍点药或啥的。”
“那什么时候他家会过来施粥?”姚晚珠不愿放弃一丁点希望,就是徒劳也要去试上一试才知道。
“晌午就过来了。到时你跟着他们一起去就成。俺要赶着城门开去找活儿了。”
“诶,你快去吧。小心点嘞!”石娘子小心嘱咐丈夫。“晓得,走啦。”
看着石大叔已见佝偻的背影,姚晚珠问石娘子:“石大叔这是去找的什么活儿?好找不?”
“哎!都是去给人搬运重什的,几天能有活儿干就不错了,工钱儿也才五个铜板一趟活儿,只够买一个馒头!”肖娘子感慨道。
姚晚珠无语了,这工钱儿也太低了,连她在家给人浆洗都挣得多,如何干这不轻省的活儿工钱儿反而更少了?“那可咋办呀?大家伙可不是要活活饿死了?”
“可不是!所以这杜府愿意舍俺们些口粮不知道多感激着这菩萨哩!俺家狗子都没得吃,都长不大哩!诶,俺家狗子哩?”石娘子说起自家儿子才想起来一直没见他人影儿。
跟他们坐很近的一个老妇人听问起狗子忙回道:“狗子他娘,狗子去河边帮俺弄泥炭哩。”
“石奶奶,您关节又痛啦,这可咋整呀?”石娘子见是帮石奶奶忙也就不再管狗子如何了。
这里可别误会了,这石奶奶并不是石娘子家人,而是他们天石村里都全都姓石,这次能逃出来的也不过六户人家,而这石奶奶就是他儿子石大柱硬是瘸着一条伤腿把她背逃离出来。这一路没少受石娘子一家的照顾。这些都是姚晚珠后头相处久了才知道具体情况的。
“哎,老毛病咯!多亏了狗子时常帮着弄泥炭,不然这老骨头还不知要怎么拖累俺儿啦。诶,小姑娘。碰上狗子一家是你好运哩,都是好人呀。”
“别听你石奶奶的,都是苦命的,谁见了不帮把手的。”被石奶奶当着小姑娘的面夸奖,石娘子也有些羞赧了。
姚晚珠也不说话,只真心实意地朝大家笑着。旁边的一些女人和小孩此时也都靠近过来问三说四了。大家都是那山神附近的村落人家,靠一起听说是同样灾难逃难出来的,那话题那苦水如开闸的洪水一泄畅快。姚晚珠自称姐弟为晚儿和小之,大家也随之称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