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传国玉玺(中)
“佛祖保佑,终于走出了山林,”黄流宫长舒一口气,望着远处的茅草屋有些松懈。突然黄流宫感觉脑后一阵阴风袭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觉得后脑剧痛,凉飕飕的一片粘稠。黄流宫捂着后脑转身一看,赫连庆福拿着一块沾血的巨石阴森森地盯着他。
“赫连庆福,你不想活了吗?”黄流宫说话一用力情绪一激动后脑就剧痛不止,他捂着伤口踉跄了几步感觉大事不妙。
赫连庆福说:“将军,传国玉玺是我们两个人发现的,凭什么你一个人独吞?”
黄流宫脑后的伤口在不停地淌着血,由于失血过多身子开始摇晃起来,神志也有些模糊起来。黄流宫努力站稳了脚跟,说:“庆福,咱们都是生死患难的兄弟,有话好好说,你何必要这样,我也没说要独吞传国玉玺呀,出去之后这个传国玉玺交给盟主,功劳算我们俩的。”
赫连庆福冷笑一声,说:“现在想起我来了,晚了,这个传国玉玺我全要。”
黄流宫心头火起,可是他一动怒后脑就疼,他倒吸几口凉气忍住怒火,说:“庆福,做人不能太贪做事不能太绝,一块破石头就能蒙住你的心吗,你忘了我们这些天同生共死相濡以沫的日子了吗?”
赫连庆福有些不耐烦,说:“少他妈废话,别现在装好人,之前你怎么不说这些话,快点把传国玉玺交出来,我可以留你一条性命。”
黄流宫血流不止脸色煞白,抓着传国玉玺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庆福,好,我认栽了,传国玉玺我不要了,你留我一条命我一辈子记着你的恩。”
“把传国玉玺扔到地上,你往后退,”赫连庆福的语气不容置疑,黄流宫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只能扔下传国玉玺,一点一点向后退去。赫连庆福过去抓起了传国玉玺,这么些天他第一次碰到了传国玉玺,忍不住拿在手里摆弄,这可是天下皇权的象征啊,是历代帝王发号施令的印信啊,赫连庆福心潮澎湃,一种人类原罪本能的贪婪被激发出来。
就在赫连庆福盯着传国玉玺爱不释手的时候,黄流宫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抽出腰里的匕首向赫连庆福掷去。黄流宫失血过多没有力量,匕首偏斜扎在了赫连庆福的肩膀上,虽然扎透了皮肉但是无关紧要。赫连庆福万分恼怒,下意识地就把手里的传国玉玺朝黄流宫砸了过去。
传国玉玺是和氏璧雕刻的,非常坚硬,一下子正中黄流宫的面门。一声惨叫血花四溅,黄流宫摔倒在地,赫连庆福冲上去抓起一块石头照着黄流宫的脑袋就是一顿猛砸,连续砸了十几下,黄流宫整个脸血肉模糊,身子也停止了挣扎,赫连庆福还不放心,又拔出了自己身上的匕首,插在了黄流宫的心脏上。
赫连庆福杀死了黄流宫独吞了传国玉玺,走出山林之后赫连庆福将传国玉玺藏匿起来,重新招兵买马,并且还收编了黄流宫的队伍,不到一年的时间赫连庆福又重振雄威。
此时天下的形势向着有利于农民军的方向发展,唐军节节败退,赫连庆福用调虎离山的办法将淳于元琦吸引出大德城,然后明德、梁云鹤趁机攻占大德城,淳于元琦腹背受敌进不得城,只得丢弃妻儿独自逃跑,赫连庆福耀武扬威进了大德城。
赫连庆福进入大德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妻子翠玉的尸骨,当年淳于元瑛吊死了翠玉之后,将翠玉的尸体悬挂在旗杆上示众,淳于元琦得知此事非常生气,把淳于元瑛训斥了一顿,弄来一口棺材将翠玉装殓,棺材没有下葬一直停放在城隍庙里。
来到城隍庙见到妻子的棺材,赫连庆福立时就忍不住双眼红润,他打开了棺盖看着妻子已经腐烂的尸身,泪水终于如决堤一般掉落下来。与翠玉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在赫连庆福脑海中浮现,赫连庆福想起了翠玉在小黑屋里递给他的饭团,想起了自己因为救翠玉被六棱吊起来毒打,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卷如锋利的刀子一样割痛赫连庆福的心。
翠玉对赫连庆福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仅是翠玉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在起义初期一直是翠玉在身边给赫连庆福鼓舞打气出谋划策,如果没有翠玉这个贤内助,赫连庆福就不会有日后的荣华富贵。翠玉为赫连庆福付出了这么多,等到赫连庆福有所作为飞黄腾达了,翠玉却与他阴阳两隔,诉不尽的酸楚悲痛。
赫连庆福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命令手下人给翠玉换一口金丝楠木的上等棺材,挑选吉日请和尚、道士做道场安葬翠玉。赫连庆福正在安排翠玉下葬之事,一个士兵跑过来说:“报告将军,我们已经将唐贼头子淳于元琦的府邸攻克了。”
赫连庆福恍然大悟,淳于元琦只身逃脱家眷还留在城中,而淳于元琦的妻子正是自己多年未见的亲妹妹,赫连庆福骑上马直奔淳于元琦的府邸。赫连庆福对自己的妹妹还是很有感情的,想起妹妹赫连庆福就会想起自己那苦命的母亲,心里又是一阵悲酸。
赫连庆福赶到淳于元琦的府邸要见自己的妹妹,手下人告诉他,淳于元琦的妻子刘婉情已经在大德城破之后自缢身亡了。赫连庆福头脑嗡的一下险些栽倒,他摇摇晃晃几下站稳了脚跟,命令手下人把刘婉情的尸体抬过来让他见最后一面。
手下人告诉赫连庆福,刘婉情自杀前留有一封遗书,是写给赫连庆福的,赫连庆福急忙让手下人把遗书拿过来。看着妹妹的遗书赫连庆福心里又是一阵刺痛,刘婉情说自己非常想念哥哥,非常怀念以前一家五口人在桑树村平淡却又快乐的生活。她现在是唐将淳于元琦的妻子,而哥哥又是农民军的将领,唐军与农民军势不两立,她夹在中间很为难。她一个女人不懂军国大事,但是她懂得三纲五常,既然她嫁给了淳于元琦,就生是淳于家的人死是淳于家的鬼,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只有在城破之前自缢身亡了,请哥哥原谅她,善待她和淳于元琦的儿子。
赫连庆福含着泪看完了妹妹的遗书,声音哽咽地说:“淳于元琦的儿子在哪?”一个士兵把一个包裹在襁褓里的婴儿抱来了,婴儿好像不知道成人世界里的变故,还在无忧无虑地挥舞着小手,嘴里依依呀呀地叫着,一双清澈的眸子天真无邪地看着这个世界。
这就是自己的小外甥,赫连庆福沾有泪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把抱过了小外甥。孩子似乎对赫连庆福很有好感,笑呵呵地看着赫连庆福,赫连庆福用满是胡茬的下颌蹭着他的脸,他张开嘴巴笑得开心灿烂。赫连庆福对手下人说:“这个孩子以后就是我的儿子了,排行老四,就叫赫连浩德,字季仁。”
赫连庆福把妻子翠玉和妹妹刘婉情都安葬了,然后继续征讨唐军,摧城拔寨。赫连庆福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有意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认命自己的胞弟赫连庆贵也就是以前的刘庆贵为指挥使。赫连庆贵没有辜负赫连庆福的期望,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很快就成为了农民军里的重量级人物。
赫连庆福、赫连庆贵兄弟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北方农民军盟主陆三皇突然在行军途中病逝,北方各路农民军商议推举赫连庆福为新的盟主。此时天下共有四十六路农民军,其中赫连庆福统率北方二十七路农民军,江命郎统率南方十九路农民军,为了尽早消灭唐朝,南北农民军决定合兵一处,双方在横江边上展开会谈。
赫连庆福与江命郎为了争夺整个农民军的领导权相持不下,最后会议不欢而散,江命郎准备乘船重回南方。就在江命郎登船的当天晚上,江命郎的座舰触礁沉没,江命郎葬身鱼腹。当天晚上无风无浪,船突然就触礁了,触礁之后单单就江命郎一人溺亡,江命郎又是出身于大渔商家庭,自幼深谙水性,江命郎之死充满了疑团。
江命郎死了之后他手下的将领争权夺利窝里斗,赫连庆福趁机出面将江命郎的十九路人马全部吞并,赫连庆福拿出了隐藏多年的传国玉玺,以天命所归自居,蛊惑人心,在平息江命郎部下的不满情绪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拥有传国玉玺虽然不能一呼百应兵不血刃,但是至少可以在法统上占据制高点。等稳定了内部四十六路人马之后赫连庆福挥师东进,攻陷了唐朝的首都仁京,建立虞朝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若干年后,已成为康德皇帝的赫连庆福再次回到桑树村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父老乡亲们赫连庆福已经认不得几个了,桑树村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桑树村了,只有村口那棵屹立了千百年的大桑树依旧饱经沧桑地立在那里。
赫连庆福首先到祖茔祭奠了一下母亲,由于儿女都不在附近,母亲的坟很久没有人来祭扫过了,荒草长得比人还要高。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长眠在这荒凉的大山中,坟墓湮没在荒草里,母亲死后和生前一样孤寂,随行的侍卫们割掉荒草,坟墓才显露出来。
侍卫们把祭品摆放在坟前,赫连庆福跪下来凝视母亲的坟墓,夕阳的余晖、血红的天空增添了心中的悲伤,矮矮的土堆埋葬了母亲悲酸的一生,一阵寒风吹起了尘封的往事,赫连庆福的眼睛里流下泪来。
祭拜完母亲之后赫连庆福回到村里看望父亲,段瑞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赫连庆福当上皇帝之前就死了,刘友喜又搬回了桑树村。看着父亲居住的茅草屋东倒西歪四面漏风,赫连庆福心里很不好受。
走进屋里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赫连庆福皱起了眉头,看见苍老不堪的父亲躺在炕上有气无力地呻吟。陪同赫连庆福的族长告诉赫连庆福,刘友喜五个儿女跑了三个死了一个,只剩下大宝,大宝又非常不孝顺,段瑞兰死了之后整天打骂刘友喜,刘友喜忍无可忍才搬回桑树村。
刘友喜回到桑树村,大宝还在段家屯,大宝对刘友喜不闻不问,逢年过节都不来看望一下,心里一丝一毫也没有这个父亲。刘友喜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全靠村里的邻居和几个侄子关照才活到现在,不过现在刘友喜年纪大了,身体也很不好,连炕都起不来。
赫连庆福走到了父亲的身边,刘友喜微睁着双眼迷迷糊糊,族长说:“友喜,你儿子回来了。”
刘友喜气息微弱地说:“哪个儿子?”
族长看了赫连庆福一眼,说:“是长子。”
刘友喜噢了一声,“是庆福?”
族长说:“对对对,现在庆福已经是皇上了,回来看望你来了。”
“庆福当上皇上了,你少骗我了,”刘友喜久病缠身,对外面的事情早就稀里糊涂不清楚了。
族长说:“真的,我没骗你。”
赫连庆福推开族长坐到了炕沿上,说:“爹,我来看您了。”
刘友喜把眼睛睁大了一点,忽然像遭受电击似的浑身抖了一下,“庆福,庆福真的是你,你可算回来了。”刘友喜伸手要去抚摸赫连庆福,干枯浑浊的眼睛里也泛起了泪光。
赫连庆福握住了刘友喜的手,说:“我回来了爹。”
刘友喜露出笑容,说:“他们骗我,说你当了皇上,哎呀,什么皇上不皇上的,只要你能回来,爹能再见你一面,爹这心就知足了。”
赫连庆福说:“他们没骗你,儿子确实当上皇帝了,儿子现在是大虞帝国的开国皇帝,整个天下都是儿子的。”
刘友喜痴呆似的看了赫连庆福好久,说:“难道那个癞头和尚真没骗我?”刘友喜喃喃自语突然就笑了,“好啊,我儿子是皇帝了,我儿子是皇帝了,庆福,庆贵现在怎么样了,你知道他在哪吗?”
赫连庆福说:“庆贵和我一起打天下,现在是宋王,世袭罔替的王爷。”
站在后面的赫连庆贵上前一步叫了一声爹,刘友喜见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笑得合不拢嘴,仰起头望着屋顶,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五十年前的自己。自己只有二十岁,披红挂绿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带着吹吹打打的鼓乐班子一起去接亲。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自己拿着黄铜如意棍挑开了新娘的红盖头,红红的烛光映照下是王氏年轻的脸。五十年前的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洞房花烛夜的每个细节刘友喜都记得那么清楚。刘友喜面含微笑看着年轻时的自己和王氏在洞房里羞涩腼腆,这时癞头和尚又闪现出来,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向刘友喜缓缓地招着手,刘友喜感觉自己浑身轻飘飘的,随着癞头和尚向远处飘去。
“爹!……”赫连庆福叫了一声和赫连庆贵伏在刘友喜的身上痛哭不已,刘友喜面含微笑离开了人世。赫连庆福留在桑树村给父亲操办了丧事,将父亲刘友喜和母亲王氏合葬在一起,然后赫连庆福就回到了仁京,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桑树村这个令他伤心的故乡。
“赫连庆福,你不想活了吗?”黄流宫说话一用力情绪一激动后脑就剧痛不止,他捂着伤口踉跄了几步感觉大事不妙。
赫连庆福说:“将军,传国玉玺是我们两个人发现的,凭什么你一个人独吞?”
黄流宫脑后的伤口在不停地淌着血,由于失血过多身子开始摇晃起来,神志也有些模糊起来。黄流宫努力站稳了脚跟,说:“庆福,咱们都是生死患难的兄弟,有话好好说,你何必要这样,我也没说要独吞传国玉玺呀,出去之后这个传国玉玺交给盟主,功劳算我们俩的。”
赫连庆福冷笑一声,说:“现在想起我来了,晚了,这个传国玉玺我全要。”
黄流宫心头火起,可是他一动怒后脑就疼,他倒吸几口凉气忍住怒火,说:“庆福,做人不能太贪做事不能太绝,一块破石头就能蒙住你的心吗,你忘了我们这些天同生共死相濡以沫的日子了吗?”
赫连庆福有些不耐烦,说:“少他妈废话,别现在装好人,之前你怎么不说这些话,快点把传国玉玺交出来,我可以留你一条性命。”
黄流宫血流不止脸色煞白,抓着传国玉玺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庆福,好,我认栽了,传国玉玺我不要了,你留我一条命我一辈子记着你的恩。”
“把传国玉玺扔到地上,你往后退,”赫连庆福的语气不容置疑,黄流宫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只能扔下传国玉玺,一点一点向后退去。赫连庆福过去抓起了传国玉玺,这么些天他第一次碰到了传国玉玺,忍不住拿在手里摆弄,这可是天下皇权的象征啊,是历代帝王发号施令的印信啊,赫连庆福心潮澎湃,一种人类原罪本能的贪婪被激发出来。
就在赫连庆福盯着传国玉玺爱不释手的时候,黄流宫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抽出腰里的匕首向赫连庆福掷去。黄流宫失血过多没有力量,匕首偏斜扎在了赫连庆福的肩膀上,虽然扎透了皮肉但是无关紧要。赫连庆福万分恼怒,下意识地就把手里的传国玉玺朝黄流宫砸了过去。
传国玉玺是和氏璧雕刻的,非常坚硬,一下子正中黄流宫的面门。一声惨叫血花四溅,黄流宫摔倒在地,赫连庆福冲上去抓起一块石头照着黄流宫的脑袋就是一顿猛砸,连续砸了十几下,黄流宫整个脸血肉模糊,身子也停止了挣扎,赫连庆福还不放心,又拔出了自己身上的匕首,插在了黄流宫的心脏上。
赫连庆福杀死了黄流宫独吞了传国玉玺,走出山林之后赫连庆福将传国玉玺藏匿起来,重新招兵买马,并且还收编了黄流宫的队伍,不到一年的时间赫连庆福又重振雄威。
此时天下的形势向着有利于农民军的方向发展,唐军节节败退,赫连庆福用调虎离山的办法将淳于元琦吸引出大德城,然后明德、梁云鹤趁机攻占大德城,淳于元琦腹背受敌进不得城,只得丢弃妻儿独自逃跑,赫连庆福耀武扬威进了大德城。
赫连庆福进入大德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妻子翠玉的尸骨,当年淳于元瑛吊死了翠玉之后,将翠玉的尸体悬挂在旗杆上示众,淳于元琦得知此事非常生气,把淳于元瑛训斥了一顿,弄来一口棺材将翠玉装殓,棺材没有下葬一直停放在城隍庙里。
来到城隍庙见到妻子的棺材,赫连庆福立时就忍不住双眼红润,他打开了棺盖看着妻子已经腐烂的尸身,泪水终于如决堤一般掉落下来。与翠玉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在赫连庆福脑海中浮现,赫连庆福想起了翠玉在小黑屋里递给他的饭团,想起了自己因为救翠玉被六棱吊起来毒打,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卷如锋利的刀子一样割痛赫连庆福的心。
翠玉对赫连庆福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仅是翠玉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在起义初期一直是翠玉在身边给赫连庆福鼓舞打气出谋划策,如果没有翠玉这个贤内助,赫连庆福就不会有日后的荣华富贵。翠玉为赫连庆福付出了这么多,等到赫连庆福有所作为飞黄腾达了,翠玉却与他阴阳两隔,诉不尽的酸楚悲痛。
赫连庆福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命令手下人给翠玉换一口金丝楠木的上等棺材,挑选吉日请和尚、道士做道场安葬翠玉。赫连庆福正在安排翠玉下葬之事,一个士兵跑过来说:“报告将军,我们已经将唐贼头子淳于元琦的府邸攻克了。”
赫连庆福恍然大悟,淳于元琦只身逃脱家眷还留在城中,而淳于元琦的妻子正是自己多年未见的亲妹妹,赫连庆福骑上马直奔淳于元琦的府邸。赫连庆福对自己的妹妹还是很有感情的,想起妹妹赫连庆福就会想起自己那苦命的母亲,心里又是一阵悲酸。
赫连庆福赶到淳于元琦的府邸要见自己的妹妹,手下人告诉他,淳于元琦的妻子刘婉情已经在大德城破之后自缢身亡了。赫连庆福头脑嗡的一下险些栽倒,他摇摇晃晃几下站稳了脚跟,命令手下人把刘婉情的尸体抬过来让他见最后一面。
手下人告诉赫连庆福,刘婉情自杀前留有一封遗书,是写给赫连庆福的,赫连庆福急忙让手下人把遗书拿过来。看着妹妹的遗书赫连庆福心里又是一阵刺痛,刘婉情说自己非常想念哥哥,非常怀念以前一家五口人在桑树村平淡却又快乐的生活。她现在是唐将淳于元琦的妻子,而哥哥又是农民军的将领,唐军与农民军势不两立,她夹在中间很为难。她一个女人不懂军国大事,但是她懂得三纲五常,既然她嫁给了淳于元琦,就生是淳于家的人死是淳于家的鬼,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只有在城破之前自缢身亡了,请哥哥原谅她,善待她和淳于元琦的儿子。
赫连庆福含着泪看完了妹妹的遗书,声音哽咽地说:“淳于元琦的儿子在哪?”一个士兵把一个包裹在襁褓里的婴儿抱来了,婴儿好像不知道成人世界里的变故,还在无忧无虑地挥舞着小手,嘴里依依呀呀地叫着,一双清澈的眸子天真无邪地看着这个世界。
这就是自己的小外甥,赫连庆福沾有泪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把抱过了小外甥。孩子似乎对赫连庆福很有好感,笑呵呵地看着赫连庆福,赫连庆福用满是胡茬的下颌蹭着他的脸,他张开嘴巴笑得开心灿烂。赫连庆福对手下人说:“这个孩子以后就是我的儿子了,排行老四,就叫赫连浩德,字季仁。”
赫连庆福把妻子翠玉和妹妹刘婉情都安葬了,然后继续征讨唐军,摧城拔寨。赫连庆福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有意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认命自己的胞弟赫连庆贵也就是以前的刘庆贵为指挥使。赫连庆贵没有辜负赫连庆福的期望,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很快就成为了农民军里的重量级人物。
赫连庆福、赫连庆贵兄弟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北方农民军盟主陆三皇突然在行军途中病逝,北方各路农民军商议推举赫连庆福为新的盟主。此时天下共有四十六路农民军,其中赫连庆福统率北方二十七路农民军,江命郎统率南方十九路农民军,为了尽早消灭唐朝,南北农民军决定合兵一处,双方在横江边上展开会谈。
赫连庆福与江命郎为了争夺整个农民军的领导权相持不下,最后会议不欢而散,江命郎准备乘船重回南方。就在江命郎登船的当天晚上,江命郎的座舰触礁沉没,江命郎葬身鱼腹。当天晚上无风无浪,船突然就触礁了,触礁之后单单就江命郎一人溺亡,江命郎又是出身于大渔商家庭,自幼深谙水性,江命郎之死充满了疑团。
江命郎死了之后他手下的将领争权夺利窝里斗,赫连庆福趁机出面将江命郎的十九路人马全部吞并,赫连庆福拿出了隐藏多年的传国玉玺,以天命所归自居,蛊惑人心,在平息江命郎部下的不满情绪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拥有传国玉玺虽然不能一呼百应兵不血刃,但是至少可以在法统上占据制高点。等稳定了内部四十六路人马之后赫连庆福挥师东进,攻陷了唐朝的首都仁京,建立虞朝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若干年后,已成为康德皇帝的赫连庆福再次回到桑树村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父老乡亲们赫连庆福已经认不得几个了,桑树村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桑树村了,只有村口那棵屹立了千百年的大桑树依旧饱经沧桑地立在那里。
赫连庆福首先到祖茔祭奠了一下母亲,由于儿女都不在附近,母亲的坟很久没有人来祭扫过了,荒草长得比人还要高。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长眠在这荒凉的大山中,坟墓湮没在荒草里,母亲死后和生前一样孤寂,随行的侍卫们割掉荒草,坟墓才显露出来。
侍卫们把祭品摆放在坟前,赫连庆福跪下来凝视母亲的坟墓,夕阳的余晖、血红的天空增添了心中的悲伤,矮矮的土堆埋葬了母亲悲酸的一生,一阵寒风吹起了尘封的往事,赫连庆福的眼睛里流下泪来。
祭拜完母亲之后赫连庆福回到村里看望父亲,段瑞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赫连庆福当上皇帝之前就死了,刘友喜又搬回了桑树村。看着父亲居住的茅草屋东倒西歪四面漏风,赫连庆福心里很不好受。
走进屋里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赫连庆福皱起了眉头,看见苍老不堪的父亲躺在炕上有气无力地呻吟。陪同赫连庆福的族长告诉赫连庆福,刘友喜五个儿女跑了三个死了一个,只剩下大宝,大宝又非常不孝顺,段瑞兰死了之后整天打骂刘友喜,刘友喜忍无可忍才搬回桑树村。
刘友喜回到桑树村,大宝还在段家屯,大宝对刘友喜不闻不问,逢年过节都不来看望一下,心里一丝一毫也没有这个父亲。刘友喜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全靠村里的邻居和几个侄子关照才活到现在,不过现在刘友喜年纪大了,身体也很不好,连炕都起不来。
赫连庆福走到了父亲的身边,刘友喜微睁着双眼迷迷糊糊,族长说:“友喜,你儿子回来了。”
刘友喜气息微弱地说:“哪个儿子?”
族长看了赫连庆福一眼,说:“是长子。”
刘友喜噢了一声,“是庆福?”
族长说:“对对对,现在庆福已经是皇上了,回来看望你来了。”
“庆福当上皇上了,你少骗我了,”刘友喜久病缠身,对外面的事情早就稀里糊涂不清楚了。
族长说:“真的,我没骗你。”
赫连庆福推开族长坐到了炕沿上,说:“爹,我来看您了。”
刘友喜把眼睛睁大了一点,忽然像遭受电击似的浑身抖了一下,“庆福,庆福真的是你,你可算回来了。”刘友喜伸手要去抚摸赫连庆福,干枯浑浊的眼睛里也泛起了泪光。
赫连庆福握住了刘友喜的手,说:“我回来了爹。”
刘友喜露出笑容,说:“他们骗我,说你当了皇上,哎呀,什么皇上不皇上的,只要你能回来,爹能再见你一面,爹这心就知足了。”
赫连庆福说:“他们没骗你,儿子确实当上皇帝了,儿子现在是大虞帝国的开国皇帝,整个天下都是儿子的。”
刘友喜痴呆似的看了赫连庆福好久,说:“难道那个癞头和尚真没骗我?”刘友喜喃喃自语突然就笑了,“好啊,我儿子是皇帝了,我儿子是皇帝了,庆福,庆贵现在怎么样了,你知道他在哪吗?”
赫连庆福说:“庆贵和我一起打天下,现在是宋王,世袭罔替的王爷。”
站在后面的赫连庆贵上前一步叫了一声爹,刘友喜见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笑得合不拢嘴,仰起头望着屋顶,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五十年前的自己。自己只有二十岁,披红挂绿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带着吹吹打打的鼓乐班子一起去接亲。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自己拿着黄铜如意棍挑开了新娘的红盖头,红红的烛光映照下是王氏年轻的脸。五十年前的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洞房花烛夜的每个细节刘友喜都记得那么清楚。刘友喜面含微笑看着年轻时的自己和王氏在洞房里羞涩腼腆,这时癞头和尚又闪现出来,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向刘友喜缓缓地招着手,刘友喜感觉自己浑身轻飘飘的,随着癞头和尚向远处飘去。
“爹!……”赫连庆福叫了一声和赫连庆贵伏在刘友喜的身上痛哭不已,刘友喜面含微笑离开了人世。赫连庆福留在桑树村给父亲操办了丧事,将父亲刘友喜和母亲王氏合葬在一起,然后赫连庆福就回到了仁京,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桑树村这个令他伤心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