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崇祯皇帝

正文 避锋芒借机别首辅 访名妓夤缘识仙姝

    那丫鬟急得眼泪汪汪,朝里喊道:“你、你好无赖!爱姐姐,快來呀----有人要生事!”

    “是谁这么歹毒?”随着一阵脚步声响,楼梯上下來一个绮淡雅净的丽人,年纪十四、五岁的光景,中等身材,一袭藕白色窄袖长衫襦,飘飘如云中仙子,施施然走到长三面前,问道:“你叫长三么?”

    吴昌时从张溥家里出來,仰头望望满天的繁星,夜风清凉,送來一阵阵甜甜的槐花香气,沁人心脾。他來到吴伟业的家门前,环顾四下无人,轻轻拍了两下,吴福开了大门,他闪身进去。吴福冷丁看一个黑衣人进來,吃了一惊,待看清了是吴昌时,欢喜道:“吴老爷來得正好!快去劝劝我家少爷,他不知遇到了什么难事,回來后一直闷头坐着,饭菜热了几回,却一口未吃,若是有个好歹,可怎么好?”他语调之中竟有一丝哽咽。

    “他岂止吃不下饭?怕还是不住唉声叹气吧!”

    吴福诧异道:“老爷怎么知道?”

    吴昌时笑而不答,迈步进屋,见吴伟业呆坐在书房里,愁肠百结,桌上的饭菜一口未动,调笑道:“梅村,你这榜眼省下粮米,生生这般饿着,可是为攒银子回乡迎娶佳人?”

    吴伟业起身相迎道:“來之兄,你倒还有心思取笑!小弟急得昏了头,就是给人一刀砍了胳膊,也未必觉得出痛來,何况饥饱?噫!你怎么如此打扮?”

    吴昌时将黑色斗篷脱下,神情诡秘,点头道:“你们要参劾温阁老,事关重大,我不敢不多加些小心。”

    “兄台消息果真灵通!”吴伟业越发吃惊,不由想到了那些令人闻名丧胆的东厂番子。

    吴昌时微微一笑道:“以天如的性情,给薛国观参劾了,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必要想方设法反击。何况昨夜又给周阁老申斥了几句,更是怒不可遏。我劝天如不可如此率意行事,整整一个时辰。唉----”吴昌时重重叹了口气,吴伟业知道他沒有说动张溥,心下颇有些失望,怔怔地望着吴昌时。

    吴昌时见他满脸忧愁,露出莫可奈何之色,指指桌上的饭菜道:“我知道你为难,因此连夜过來看看你。路上我琢磨着天如这样做也好,挫挫锐气磨磨性子,未尝是件坏事,不然什么时候都锋芒毕露,不知收藏变化,会有更大的亏要吃。好在周阁老那边己点了头,知道天如是要报恩呢!”

    “还是要参劾?”

    “温阁老已有所警觉,若不参劾也显得咱们软弱可欺。梅村,你可知道你的考卷范本是如何到了李明睿府上的?”吴昌时见他摇头,接着道:“当时我就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便将猜测与周阁老说了,他老人家也以为必是温体仁背后指使,一计不成,才生二计,以挑唆你与李明睿的关系,将事情闹大,后面怕是还有许多的手段未使出來,就像当年庞宠的连环计,不将你与天如等人一并排挤出朝堂,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我与他们并无恩怨纠葛,他们怎么要下这般狠心?”

    “他们不是对你,而是另有所图。”

    “意图何在?”

    “梅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你与天如都是周阁老的羽翼,温体仁自然容不得。此事风云诡谲,你不要多问了。将疏稿拿來我看。”

    吴伟业从贴身处小心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将疏稿递与吴昌时。吴昌时接了细细展读,眉头越锁越紧,看到最后道:“天如的文章学的是韩昌黎,以气势胜,但殊欠平和,正是疏稿的大忌。疏稿要改,这样参劾于事无补,反会授人以柄,引來麻烦。”

    “有什么不妥之处?”

    “其一,参劾之人选得不妥。温阁老身居次辅,根基深厚,区区几张疏稿能奈他何?说句不中听的话,蚍蜉撼树,只增笑耳,此事不可不慎。其二,参劾之事多风闻不实之辞。我朝只有台谏之官皇上恩旨特许有望风闻奏之权,不在此职,难免捕风捉影之嫌,自然就失了先机,甚至会遭人反噬。再者,温阁老身为辅臣,举荐洪闽学乃是其份内之事,算不得结党营私,还是换个人吧!”

    “换哪个?”

    “我听卧子说过,武学上有种功夫叫隔山打牛,我不懂什么武学,但体会其中的含义,虽隔了层山,不径直打牛,但其意在牛。咱们如法炮制,换成他的党羽蔡奕琛如何?”

    “……?”

    吴昌时见吴伟业一脸茫然,起身道:“蔡奕琛虽与我们并沒有什么抵牾,但他是温体仁的左右手,深受倚重。他身居吏部侍郎,一个三品大员,分量也够重了。尤其是温体仁贪赃枉法多是经过他的手。他在前台,是实的,而温体仁在幕后,是虚的,避虚击实,胜算要大许多。”他复又坐下,边说边取笔在手,在疏稿上圈圈点点,或删或加,改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将密密麻麻的疏稿交与吴伟业道:“我的字近于涂鸦,你可看得清楚?”

    吴伟业接过疏稿,从头致尾细细看完,见上面添了几件实据,并将一些事件添上了年月日,甚至准确到某个时辰,既惊且佩,暗忖这些材料不知要花多少人力物力,也不知是什么人苦心搜集获取的。他情知不能深究追问,竖指称赞道:“兄台笔录的这些材料果然言之凿凿,令人信服。抉择之精,一如刀笔老吏的手段,真是高明之极!”

    “你不要捧我了,这些材料笃实不假,终究是死的,还要劳动你彩笔润色,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才堪大用。已经定更,你少不得要多熬上一会儿了。我终日里事务繁杂,比不得先前那般悠闲,陪不住你,先走了。”说完起身将黑斗篷披严了,也不要人送,轻开了大门,走入漆黑的夜色中。

    吴伟业的折子上了两天,沒有动静。不用说张溥、吴伟业如坐针毡,想不出什么缘故,就是周延儒也心里惴惴不安。在值房正觉心烦意乱,乾清宫管事太监马元程悄无声息地进來,传旨道:“周阁老,万岁爷口谕,教您老人家过去呢!”

    周延儒忙问:“乾清宫?”

    “万岁爷与三位娘娘、太子在西苑呢!”

    周延儒尚未进园门,便觉到了西苑的热闹,鸟语花香,树木渐渐撑出绿荫,一路上太监宫娥往來穿梭。周延儒望望高大的团城给一片浓翠的林木笼罩,升起一团淡淡的氤氲之气,团城四周有众多的锦衣卫护卫,他急忙拾级而上,巍峨高耸的承光殿迎面而來,殿顶的黄色琉璃瓦在日光下光彩耀眼,正要进去,里面出來一个小太监说道:“阁老,万岁爷在镜清斋与田娘娘下棋呢!”

    静心斋在琼华岛上,周延儒原路下來,沿着永安桥上岛。湖中菱荷滴翠,碧水映天。远远望去,岛上万木苍郁,殿阁栉比,恍如仙境。镜清斋是一座自成格局的庭院,院中叠石岩洞,幽雅宁静,楼阁亭榭,小桥流水,颇有江南园林的风味。周延儒随在小太监的身后,沿着院内的回廊和山路迂回往复地走,曲径通幽,似有无穷无尽之感。屋里寂静,只有帝妃二人落子的声响。崇祯下得兴浓,听周延儒到了,笑道:“先生不必拘礼,且看看朕的棋局如何?”

    “手谈之道,臣本不曾究心,皇上、贵妃面前怎敢置喙。”周延儒见崇祯满面春风,心神安稳了许多,但仍规规矩矩地行了常见礼,又拜了田贵妃。

    田贵妃道:“先生想是有要紧的事,皇上先住了吧!”

    “常言说:一涉手谈,则诸想皆落度外。看來贵妃的心思并未全在棋盘上,难怪左右见绌了。”崇祯将手中的几枚棋子放回竹雕的盒子里,起身道:“你可是放心不下焕儿?”

    “臣妾是有些担心他,那泰素殿前的五龙亭虽说不算陡险,可焕儿生性好动,那般顽皮,小小年纪,不知厉害,若是看护的宫娥一时疏忽,太液池水那么深……”田贵妃越想越怕,神色之间便有了一丝不安。

    崇祯安抚道:“有皇后、袁妃在呢!她们哪个是大意粗心的人?看你已无心恋战,还是放你去吧!以免输棋又有说辞了。”

    “可不是么!臣妾下棋的功力本來就比皇上差些,心神若是不稳,自然沒法子比了。”田贵妃将手上的棋子轻轻丢回盒子里,不料一枚棋子撞击而出,落在地上乱跳,仿佛珍珠落入玉盘的几声脆响,她弯腰去捡,露出弯弯的苏样宫鞋,周延儒忽然涌出两联诗句:裙拖湘江水,弓弯新月眉,心头一慌,低头收回了目光。

    田贵妃面色微红,敛衽道:“臣妾失仪了。”

    崇祯笑道:“你此刻的心思都在焕儿身上,怎能不慌?朕记得后蜀花蕊夫人有一首宫词写下棋: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待官家未出时。为赌金钱争路数,长忧女伴怪來迟。朕不怪你,焕儿也不会怪你的。”

    田贵妃幽幽地看了崇祯一眼,怕他再说出尴尬的话來,回身嫣然一笑,缓步出了屋子。崇祯目送她姗姗地走了,招呼道:“先生近前坐。”

    “扫了皇上的雅兴,臣惶恐。”

    崇祯摆手道:“干卿何事?是朕召你來的,你该不是劝谏朕嬉戏无度,怠慢大臣吧!”

    “臣怎敢?决无此意!皇上即位以來,宵夜旰食,难得片刻悠闲,臣心里、心里万分愧疚……臣何德何能,得侍明主,实在、实在又欢喜得紧……臣、臣不敢说皇上……心里头其实愿意皇上天天如此,皇上若此,不正是天下平安之兆么!”周延儒看似说得断断续续,其实最会察言观色,说到了崇祯的痒处。

    崇祯果然点头唏嘘道:“先生这些话深得朕心。朕登极四年,何曾尝过什么太平日子。乾纲重振,剪除魏阉;后金犯境,兵临京师;陕西民变……每日里都忧心忡忡,焦劳国事。如今东北有孙承宗主持,陕西有洪承畴驻守,朕从沒有今天这般心安过。朕缓缓手,朝中的朋党也可整肃一番了。”

    “破贼易,破朋党难。韩蒲州老先生这句话似是言犹在耳。自万历朝以來,朋党根深蒂固,同年、同乡、门生故吏盘根错节,真、真教人无从下手呀!”周延儒大加感慨。

    哗啦一声,崇祯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尽情倒入盒内,问道:“先生可还记得欧阳修的那篇《朋党论》?”

    “臣依稀记得。”

    “朕不会学汉献帝,尽取天下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致使黄巾贼起,汉室大乱,朝廷无人可用。也不会学唐昭宗,尽杀当朝名士,投之黄河,说什么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杀人终究不是法子,朕记得我朝曾有人说过:凡朋党者,先王之所不能废也,而恒示之戒。这话实在是通达透彻之言。朋党比如人体,有首脑有四肢有呼吸有心肝,不然难有作为。朋党本无高下轩轾之别,都想着在君王面前邀功沽名,不外乎眼前利身后名,做人主的只要或扬或抑,**得法,他们便都可为国家尽忠出力。”

    “皇上圣见。只是臣以为还有君子小人之分的……”

    崇祯笑着起身道:“君子小人多半是古人强自划分的,其实哪里有什么纯粹的君子小人?朕治理天下,最服膺圣人有教无类之说,所谓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仇,只要有功于国家,有用于朝廷,管他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唯才是举么!是能吏就好,不然天下事务纷杂,乱麻似的,什么时候理出头绪來?”他从袍袖里抽出一卷纸來,递到周延儒面前道:“这是新科榜眼吴伟业上的折子,弹劾刑部侍郎蔡奕琛,先生想是看过的。”

    “这……”周延儒心中一惊,急忙离座恭身接了折子,“臣不曾看过。”

    “怎么?阁臣附了票拟,你竟不知么?”崇祯不禁有些意外。

    “吴伟业是臣的门生,臣照例回避。”

    “先生还是看看的好。”崇祯似问又似自语道:“吴伟业不过一个新科的榜眼,文章再高明,可是立朝未久,如何敢弹劾三品的大臣?再说他与蔡奕琛平常谋面也难,怎么如此知道底细?出位言事,显然是受人唆诱!先生以为背后指使之人是谁?”

    其实吴伟业将折子抄了一份送与周延儒看了,折子上的言语他还记得,但崇祯面前只得装模作样地阅看,耳朵却未放过崇祯说出的每一个字,听到崇祯点出吴伟业背后有人指使,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回道:“臣、臣确实不知他受何人指使。”

    “朕有心将他拘了來,当面问问,又怕他谎言推脱;命东厂将他拿了,又恐他酷刑之下,胡言乱语地牵扯好人。朕不想这么做,不想大动干戈,闹得满城风雨的,人人自危。你起去吧!好生体会朕的用心。”崇祯扫了周延儒一眼,问道:“张溥知情么?”

    “吴伟业或许与他商议过。”

    “他们有师生之谊,知情也在情理之中。张溥经营复社不过数年,竟搞得风生水起,也算个人物。”

    周延儒揣摩着皇上话中之意,附和道:“张溥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读书下过苦功夫,七录七焚,舍得下力气,倒是可用的……”他见皇上锁了一下眉头,急忙敛口收声。

    崇祯果然冷笑道:“他是够胆大的,还沒过班引见,授以实缺,竟想着弹劾大臣,手伸得不短呀!”

    “少年人血气方刚,未免意气了些,也该教他知道进退。”

    崇祯摇头道:“朕倒不怪他出位言事,初出茅庐,有这等锐气,不计个人利害,也是有心为国,只是他怂恿别人,与朕绕弯子,却容不得!”

    过了几日,崇祯传下口谕,要张溥入宫觐见。按照成例,翰林院庶吉士三年见习期满,才会过班引见,张溥入翰林院不足半年,自然不到觐见之期。张溥不敢动问,只好忐忑不安地跟着入了宫,七绕八拐地低头进了文华殿便殿,竟不见了前面引路的小太监,抬头朝上看时,见御案后面的龙椅空空如也,大殿内也是一片寂静,沒有人声,便殿居中放了一个紫檀雕荷花宝座,后面摆设一组屏风,两边陈设香几、香筒等物,下首是一个紫檀绣墩。张溥恭恭敬敬地朝宝座叩拜,跪在殿上,恭候皇上圣驾。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张溥略微活动了一下硌得生疼的双膝,想到绣墩当是为自己所设,规规矩矩地坐了静候,想着皇上召对起來如何答话。又过了半个时辰,殿中依然静得出奇。张溥端详着宝座,见椅背及扶手等处皆雕饰荷花图案,椅前脚榻亦雕饰着荷叶,细微之处也是华贵无比。呆看了半晌,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只觉殿内有些昏暗,那小太监进來,吃惊道:“你怎么还在这里?今个儿万岁爷在乾清宫忙呢,不会召见你了,快走吧!”

    “皇上不是说好了,怎么……”张溥大急。

    那小太监见他如此较真,咧嘴一笑,拱拱手道:“我的爷!敢情你头一回进宫,就给晾这儿了?这也沒什么,赶紧回去吧!万岁爷不是你一人的,多少大事等着他老人家处置,你这点小事儿算什么?就认倒霉吧!”

    “哪个倒霉?”

    张溥对着宝座行着叩拜大礼,忽听有人发问,知道事不关己,低头匆匆出殿,來人却阻拦道:“张溥,可是等得不耐烦,才见了朕便逃?”

    张溥见來人头戴翼善冠,身穿赭黄团龙袍,手中捏把苏样的折扇,急忙跪倒叩头:“臣不敢。是这位公公传话儿……”

    崇祯将手中折扇打开,复又收拢,抬头看看日色已有些晕红,说道:“果然有些晚了,随朕走走吧!”他拾阶而下,向东转过传心殿,沿着通往内阁的甬路漫步,走到文渊阁前停住脚步,问张溥道:“你的策论写得极好,只是有些盛气凌人,读卷官本來放在一甲,是朕黜在了三甲头名,但又准你进了翰林院。你明白么?”

    “皇上有意磨练微臣,实是一片苦心。”

    “嗯!你的策论说到辽东女真,引经据典的,说了一大堆的话,想必你对东北舆地之学下过功夫。你说女真就是周朝的肃慎,可有铁证?”

    张溥道:“肃慎之名,见于《书序》、《周书·王会篇》、《大戴记·少闲篇》、《左传》昭公九年,《国语·鲁语》,《史记·五帝本纪》、《周本纪》、《孔子世家》,《说苑》,《孔子家语·辨物篇》也有记载。到了北魏,肃慎改称勿吉,唐朝时改称挹娄、靺鞨,金朝时改称女真,沿用至今,自古以善造弓箭闻名。”

    “不愧是七录七焚,经史果然精熟。你对辽事持何看法?”

    “圣人说:忧不在于颛臾,而在于萧墙之内。臣以为辽东地处荒蛮,女真不过数万,乃肘腋之患,而陕西民变才是心腹之害。皇上只遣一上将据守关门,自然可高枕无忧。”

    崇祯忽然想到了袁崇焕,暗想:九边关隘又非山海关一处,他也看得太容易了,毕竟是书生,好作欺人之谈!换了话題道:“你以为辽饷用处如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