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召平台名将对良策 息兵变宁远走单骑
袁崇焕也觉心中不胜悲凉,想起宁锦大捷,被魏忠贤冒功,又遭阉党弹劾,受讥一味暮气,不得已解甲回籍,辽东边事一再蹉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几乎落下泪來,仰头痛饮,喝得汁浆淋漓,溅洒得桌上点点滴滴,有如暮春一地的落红。二人各用衣袖擦拭脸腮,相视大笑。
崇祯道:“孙之獬托言身患疾病,不能供职,力请回家调养,一副不阿权贵遗世高蹈的模样,朕当时便准了他。有的臣子以为他拿御制二字压朕,骂朕不孝不友,当将他即刻褫斥,以为臣子者戒。朕倒是不这么看,孙之獬一个翰林院闲差,不过一时糊涂,教人当了枪使,能掀多大风浪,命他回籍就行了,何必苛求!朕是想看他背后有什么人,怎样动作?”
“以不变应万变?”
“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教一个孙之獬搅了大局?”崇祯冷笑道:“朕这几日一直想着如何再下旨申明一番才好。朕明旨将皇史?内收藏的那部《三朝要典》与书板付之一炬,四处官府学宫所藏也要尽毁,就是要那些深怀怨愤的人沒了把柄,看他们还如何妄议生事?自今而后,官家不以此书定臧否,人才不以此书定进退,过不了多久,天下还会有几人记着《三朝要典》呢?若都置之不理,最合朕意。此事处置不难,朕所究心的还是妖……”崇祯想起妖书一事尚未查出背后元凶,皇后身子还弱,怕惊吓了她,忙改口道:“还是辽东,还有陕西的民变,安内才可攘外么!”
“只要东夷不來进犯,将东北的州县占上一些,也无甚要紧的。历朝历代不多是汉人居中,蛮夷分散四方么?”周皇后听说用兵厮杀,心里大觉不忍,叹口气道:“边疆血流成海水,一将功成百骨枯。舞刀弄枪的,还不知死多少人呢!”
崇祯霍然起身道:“东夷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朕深觉不安。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朕不想养痈成患,遗祸子孙。”
周皇后后悔提起了辽事,忙宽慰道:“臣妾知道皇上要做中兴之主,辽东不是有袁崇焕么!此人屡败东夷,皇上大可放心。”又幽幽地看了崇祯一眼,调笑道:“皇上方才好生威严!说什么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敢是教臣妾肃立中宵,皇上独占了此床么?”
“你若是在院中吸风饮露,朕一人独眠有什么乐趣?你要冷落朕么?”崇祯一把将她拉了,拥入怀中说:“皇嫂那儿,你寻个机会去探探口风,切不可教她以为朕是对着皇兄的。你不妨告与她,朕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她举荐的恩德。”
七月流火,北京暑气犹炽。崇祯元年,入夏以來一直干旱无雨,更觉酷热难当。将近晌午,德胜门外的官道上,两匹健马一前一后如飞而來,扬起一道长长的烟尘。到了门外,两人下马,前面的矮瘦汉子将马缰交与身背包裹的彪形大汉,穿门而入,彪形大汉一手拉了马缰,紧跟几步道:“袁大人,还住广东会馆么?”
矮瘦汉子将手一摇道:“佘义士,咱们先找一家小店吃点东西,再到会极门递牌子觐见。此次不住广东会馆,以免行事不密,应酬不暇,住城外的驿站便了。”二人草草用了午饭,赶往紫禁城,进了东华门,一直向西,远远望见了一排齐整的屋舍,崇基之上庑房二十二间一溜排开,正中便是左顺门,与此相对,西边还有一排同样规模的屋舍,正中为右顺门。左顺门便是会极门,又名协和门,有门五楹,门上挂着蓝地金粉的对联:协气东來,禹甸琛球咸辑瑞;和风南被,尧阶?荚早迎春。协和门的南庑为内阁诰敕房,北庑是稽察上谕处。熙和门南庑是敕书处,北庑是起居注公署。
袁崇焕递上手本,不多时走出來一个太监,手里拿着一卷东西,袁崇焕忙上前见礼道:“可是御前的王公公?”
“正是咱家。万岁爷口谕。”那太监直身昂头道:“诏袁崇焕明日早朝后平台召对。”
“吾皇万岁!”袁崇焕忙跪接了旨。那太监弯腰笑道:“见过袁大人。大人一路征尘,鞍马劳顿,且回去歇息吧!”
“敢问王公公,圣上还有什么话?”
“吓!袁大人见外了不是,呼咱一声小恩子就成,一口一个公公的,显得生分了。往后沒准儿万岁爷派咱监军辽东什么的,还要多仰仗大人指教呢!万岁爷倒是沒什么别的话儿,咱看着报说大人到了,开颜笑了,想必是欢喜得紧呢!这不还将以前张阁老写的一个卷轴赏与你,望阙谢恩回去吧!”王承恩晃晃手中的那卷东西,恭敬地捧与袁崇焕,转身走了。
袁崇焕回到驿站,已是入夜时分。他焚香净手,小心将卷轴展开,见上面是一首诗,題为《感辽事作》:“三岔河北玄菟城,三十万人齐列营。飨士椎牛堪入保,将军跃马任横行。胡儿反骨非难料,蜀卒游魂岂易平?颇牧拊髀忧不细,虚名误国是书生。”笔势飞动,纵横跌宕,如兵卒列阵厮杀,往來冲突,似闻干戈撞击铁骑嘶鸣之声。袁崇焕看得血脉贲张,想起了宋人辛弃疾那首《破阵子》,脱了袍服來到案前,取笔在手,一挥而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弃笔长啸。佘义士端了一大盆的凉水进來,见他周身是汗,衣服湿了一片,忙将水盆放在一边,打起扇子。袁崇焕见他早已脱去外衫,赤条条的,只穿了一条犊鼻裤,兀自大汗不止,笑着接过扇子道:“你去睡吧!不必伺候着了。”
佘义士答应一声,去了旁边的耳房,不多时响起了长长的鼾声。外面不见丁点儿的风,白天的热气郁积不散,依然蒸笼一般闷热难当。袁崇焕想着明日的召对,挥扇独坐,沒有一丝睡意,将近三更,才略略朦胧了一会儿,便不敢再睡,忙起來收拾,又到旁边的耳房喊起了佘义士,梳洗整齐了入城。赶到东华门,已过四更,门外已有了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袁崇焕不想与人寒暄,躲在一旁,灯影之中,竟无人发觉,在众人后面领了牙牌,天色已然发亮。
召对在建极殿右后门的一处宽大平台上。建极殿广九间,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着三道汉白玉石栏杆,丹墀三层。袁崇焕抬头看看丹墀,见平台上设了天子仪仗,两旁侍立着众多大臣,从胸前的补子看尽是阁臣、九卿科道一干人。台下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神情肃穆威严,不敢胡乱张望,手捧象牙朝笏,躬腰细步,拾级而上,站立等候。忽听大监喊道:“皇上升座――”只见崇祯皇帝身穿明黄的衮龙袍走出大殿,端坐在盘龙宝座上,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众人忙在丹墀上一齐跪行了常朝礼。崇祯轻轻抬一下手,众人平身依旧站列两厢。崇祯道:“袁卿前來!”
“臣在。”袁崇焕出班低头而跪,重新行了礼,等候问话。崇祯俯看了一眼,赞道:“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 手略虚抬,命他平了身,问道:“卿再入边陲,至今将近三月,有何平辽方略,据实奏來。朕未食言,九卿科道都來了。”
袁崇焕道:“臣此次奉旨巡边,先前未曾到过之处都细加查看,辽东地理已是了如指掌。关外千里山河多遭战火,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令人扼腕。臣数旬以來,常想辽东边事何至于此?自嘉靖、隆庆年间,建州夷狄日渐强盛,但终不过偏居一隅,攻略城池,抢掠财物,意在自存,并不敢公然与我大明为敌。万历三十四年,辽东总兵李成梁与蓟辽总督蹇达、辽东巡抚赵楫将孤山堡、险山堡、新安堡、宁东堡数堡尽情放弃,以大军驱迫居民内迁,八百里膏腴之地拱手让与夷狄,自此建州跳梁开始向南深入。万历四十六年,建酋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掩袭抚顺,在萨尔浒大败我军,辽东战局日渐糜烂。后虽经熊廷弼、孙承宗与臣竭力收复,有所转机,建州强势终未曾遏制,也未能尽复我大明封疆。臣以为并非建州跳梁不可战胜,其误在我大明,以致为其所乘。”
众人左右相觑,面有惊疑之色。崇祯见他不知避忌,慷慨陈言,不以为忤,缓声问道:“卿以为有什么误失?”
袁崇焕侃侃道:“误失有三:所用非人,用人不专,经抚不和。自李成梁恃功贪墨而遭罢黜,不出十年,辽东更易了八个总兵,都是所用非人。萨尔浒败后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广宁败后起用孙承宗,都是知人善任。熊经略所定固守之计,貌似怯懦,实为万全良策。孙督师徐图恢复,修缮大城九座、堡寨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可惜熊经略两次起伏,落得传首九边,孙督师屡遭弹劾,辞官回籍。辽事竟成数十年不结之局,可为痛惜。”袁崇焕心里不胜悲愤,声调已显沉郁,因害怕在皇上面前失仪,只好极力忍耐。
崇祯听得暗自点头,但事关皇祖父的圣誉,不好有所表露,忙道:“朕想听卿此次远赴辽东,有何见识?前尘旧事,再提无益。”
袁崇焕并未省悟,接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此次赴辽东,所闻所见所知所感尤为痛彻。建酋努尔哈赤亡后,其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此人雄才大略,可算乱世枭雄。宁、锦大捷后,建酋不再向我进兵,一意清除心腹大患,征讨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今年二月他派精骑闪袭察哈尔多罗特部,俘获万余人。如今皇太极已与蒙古科尔沁、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喀尔喀、土默特诸部会盟,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正厉兵秣马,伺机一同攻打林丹汗,估计他们用兵当在**月间,所谓草初黄马正肥之时。臣有意乘机直捣盛京,使他前后不得相顾,可惜时日不多,來不及整治甲兵,怕是坐失夹击建酋的良机了。”袁崇焕极感惋惜,又颇为忧虑道:“建酋在天启七年便已令朝鲜臣服,每岁供粮,缓解了粮草之需,若击溃了林丹汗,再无后顾之忧,势必全力南下,专心与我大明为敌,辽事恐怕更为艰难。”
崇祯道:“朕已有旨给皮岛总兵毛文龙,若后金兵有所动作,务必伺机攻其后方,牵制建酋。皇太极果真西征林丹汗,朕便命辽东、宣化、大同等处守军一齐进击。”
袁崇焕道:“蒙古地势辽阔,一马平川,最宜走马,但我大明军不擅骑射,臣担心兵士未经习练,猝然出击,劳而无功,白白挫了锐气。不如合兵围攻盛京,也吓他一吓。”
崇祯点头道:“事起仓促,不必勉强为之,此事先放置一边。卿不必枝蔓,有何方略,快快奏明,朕与九卿科道也好权衡。”
袁崇焕见皇上催问,不敢再肆意漫言,忙从袖中取出疏本,呈上道:“所有方略,臣已写为奏本,伏请陛下御览独断。”
王承恩将疏本呈到御案,崇祯接过细看,密密麻麻,写得满满一纸,择要默念:“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而无烦圣虑者。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二,信而勿疑,皆非用人者与为人用者所得与。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细细看完,放下疏本道:“观卿所奏平辽方略,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不外乎守、战、和三事。依朕看來,后金精骑约有十五万,加上蒙古各部,怕有二十万以上,增兵进剿诚属不易。款和一事,朕也有所闻。先帝时,曾暗中议论,只是后金贪得无厌,开口竟要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绢缎一百万匹、绫布一千万匹,而仅以东珠十颗、黑狐皮两张、元狐皮十张、貂鼠皮两千张、人参一千斤回报,花银两买太平,不过白白空耗国力,也无颜以对列祖列宗。三事相较,固守为上,力战次之,款和最不可行。只是朕担心一味固守,辽事何年可为结局?”
袁崇焕道:“陛下圣断。固守与款和都是权宜之计,最终还要力战进剿。臣受陛下恩眷颇隆,若陛下给予臣便宜行事之权,粮饷充足,将士用命,估计不出五年,便可扫平辽东恢复故土。”
崇祯见他说得甚是决绝,并沒有丝毫迟疑,心下大喜,笑道:“卿所奏方略,五年复辽,解数万黎民倒悬之苦,朕甚欣慰。凯旋之日,朕不吝封侯之赏,还要荫封卿的子孙。”
众臣听得也觉鼓舞,忧惧之色渐去,仿佛辽东大患到时既除。钱龙锡拜贺道:“恭贺陛下得此干城大将,五年复辽,就凭敢说此话,足见崇焕胆识过人,着实不凡。”
刘鸿训等人也暗暗击掌喝彩,附耳对李标道:“宁锦大捷时,后金大兵压境,军心动摇,日夜盼望援兵,袁崇焕却将老母妻子接到军中,以振士气。真有古大将之风。”
李标道:“袁蛮子是从矢石锋刃中磨练而出的,见识、胆色、谋略非纸上谈兵之辈可比。”
崇祯估计已到戊时,赐众大臣茶水,退入便殿小憩,众大臣饮茶谈笑。袁崇焕方才言语滔滔,口干至极,正要举杯快饮,却觉衣角被人轻拉一下,“袁督师,请借一步说话。”袁崇焕回头一看,并不认识,忙跟出殿來,跟到丹墀的西北角,拱手道:“敢问尊姓,有何见教?”
那人微微一笑,还礼道:“在下许誉卿,表字公实,浙江华亭人氏,司职兵部给事中。”一口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极是温和儒雅。
“久仰,久仰!崇焕也曾在兵部当差,份属同僚。” 袁崇焕知道兵科给事中按品级只是从七品,却是所谓“言官”和侍从之臣,对兵部任何举动都可监督弹劾,不敢大意得罪,以免掣肘掖廷,多生是非,不利于辽东边事。当下,言辞极是客气。
“不敢!誉卿才入兵部未久,知兵部曾有督师如此英才,深为感佩,恨不逢其时,不能早些左右请益。”
“老先生客气了,有话何妨直讲,皇上还要回殿升座召对,不便多耽搁。”袁崇焕原本对言官暗存了轻视,常恨他们以言乱政误国,见他言辞落于俗套,心里禁不住有些着恼。
许誉卿依然慢声细语道:“在下也想问问督师的方略。”
袁崇焕更为不悦,故作吃惊道:“方才老先生不曾细听么?”
“辽东大计,事关社稷和数十万黎民,岂敢遗漏一字?督师敢言五年复辽,在下思忖建虏兵精马壮,锐气正盛,即使倾全国之兵征讨,五年也是未必成功,何况内忧不断,断难倾巢而出,督师可是有什么奇策,能确保五年之内建此不世之功?” 许誉卿脸上依然含着笑意,目光却炯炯地盯着袁崇焕。
袁崇焕一怔,感慨道:“学生见皇上焦思忧劳辽东边事,寝食难安,期以五年,以分皇上之忧。”
许誉卿登时脸色大变,见左右无人,悄声道:“皇上英明睿智,苛于察人,督师怎敢虚言应对?督师放言五年,朝臣知则天下知,到时按期核功,一旦事有不协,何以回复皇上,何以谢天下黎民?”
袁崇焕听了,才觉召对失言,惊得遍体冷汗,忙施礼道:“老先生一言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学生冒昧失言,可有挽回余地?”
许誉卿面色愁苦,摇头叹道:“如何挽回?所谓覆水难收,怕是不好补救了。”
袁崇焕无奈道:“事已至此,学生不敢隐瞒,夸口五年复辽也是有难言的苦衷,情非得已,才出此下策。学生不过是想教皇上看重辽东边事而已。”
“如何看重辽东边事?” 许誉卿极是不解。
袁崇焕悲声道:“辽东边事数年以來,粮草、饷银、马匹、器械供应不足,兵部、户部、工部督责不利,学生想借皇上之力而督促之,使辽东边事早日报捷,纵然不能尽复辽东,拓地千里,收复抚顺、辽阳数城当无大碍。”
许誉卿道:“今年虽早旱灾,但竭我大明全国的物力,不愁辽东用兵的供给,皇上将辽东托付督师,其志不在小,扫灭狼烟,靖除内乱,都是皇上力图成为中兴之主的宏图伟略,督师一招不慎,天威难测,怕是万劫不复了。”言下竟似有些忧心忡忡。
袁崇焕急问道:“如之奈何?” 许誉卿正要回答,身后有人笑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哈哈,元素,老夫也要听听你如何五年复辽。”
袁崇焕听有人呼自己的表字,便回身去看,见一位苍颜高大的老者含笑过來,身穿一品仙鹤补子服,许誉卿忙引见道:“袁督师,这是新近入阁的华亭相爷。”袁崇焕深施一礼,那老者还礼道:“已是老朽了。方才见元素在朝堂上出语豪壮,气吞斗牛,怦然心动,不胜欣喜。辽东得一元素,朝廷无忧矣。”说罢钱龙锡捋须而笑。
“阁老谬赞,崇焕惭愧。方才朝堂言语孟浪,意在抛砖引玉,也好聆听诸位前辈的高见。”
“老夫已近天命之年,自万历三十五年入仕,辽东方略听得多了,熊廷弼、孙承宗而后,当以元素所言最为得计,若朝廷用人专一,收复辽东指日可待。元素之功,不愁凌烟阁題名,封侯拜相的。”钱龙锡满心嘉许,脸上如绽霜菊。
袁崇焕逊谢道:“阁老属望殷殷,崇焕感念在心。行军布阵,崇焕乐为,粮饷器械等物,尚需阁老居中调度。”
“这个自然。”钱龙锡还待要讲,便听一声高喊:“皇上临朝――”急忙说了声:“容后再谈。”匆匆前面走了。许誉卿一笑道:“看來激赏五年复辽大计的并非许某一人哪!”跟着便要入殿,袁崇焕疾步追上道:“老先生话未说完,还请明示。” 许誉卿并不住脚,低声道:“多言其难。”
崇祯道:“孙之獬托言身患疾病,不能供职,力请回家调养,一副不阿权贵遗世高蹈的模样,朕当时便准了他。有的臣子以为他拿御制二字压朕,骂朕不孝不友,当将他即刻褫斥,以为臣子者戒。朕倒是不这么看,孙之獬一个翰林院闲差,不过一时糊涂,教人当了枪使,能掀多大风浪,命他回籍就行了,何必苛求!朕是想看他背后有什么人,怎样动作?”
“以不变应万变?”
“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教一个孙之獬搅了大局?”崇祯冷笑道:“朕这几日一直想着如何再下旨申明一番才好。朕明旨将皇史?内收藏的那部《三朝要典》与书板付之一炬,四处官府学宫所藏也要尽毁,就是要那些深怀怨愤的人沒了把柄,看他们还如何妄议生事?自今而后,官家不以此书定臧否,人才不以此书定进退,过不了多久,天下还会有几人记着《三朝要典》呢?若都置之不理,最合朕意。此事处置不难,朕所究心的还是妖……”崇祯想起妖书一事尚未查出背后元凶,皇后身子还弱,怕惊吓了她,忙改口道:“还是辽东,还有陕西的民变,安内才可攘外么!”
“只要东夷不來进犯,将东北的州县占上一些,也无甚要紧的。历朝历代不多是汉人居中,蛮夷分散四方么?”周皇后听说用兵厮杀,心里大觉不忍,叹口气道:“边疆血流成海水,一将功成百骨枯。舞刀弄枪的,还不知死多少人呢!”
崇祯霍然起身道:“东夷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朕深觉不安。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朕不想养痈成患,遗祸子孙。”
周皇后后悔提起了辽事,忙宽慰道:“臣妾知道皇上要做中兴之主,辽东不是有袁崇焕么!此人屡败东夷,皇上大可放心。”又幽幽地看了崇祯一眼,调笑道:“皇上方才好生威严!说什么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敢是教臣妾肃立中宵,皇上独占了此床么?”
“你若是在院中吸风饮露,朕一人独眠有什么乐趣?你要冷落朕么?”崇祯一把将她拉了,拥入怀中说:“皇嫂那儿,你寻个机会去探探口风,切不可教她以为朕是对着皇兄的。你不妨告与她,朕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她举荐的恩德。”
七月流火,北京暑气犹炽。崇祯元年,入夏以來一直干旱无雨,更觉酷热难当。将近晌午,德胜门外的官道上,两匹健马一前一后如飞而來,扬起一道长长的烟尘。到了门外,两人下马,前面的矮瘦汉子将马缰交与身背包裹的彪形大汉,穿门而入,彪形大汉一手拉了马缰,紧跟几步道:“袁大人,还住广东会馆么?”
矮瘦汉子将手一摇道:“佘义士,咱们先找一家小店吃点东西,再到会极门递牌子觐见。此次不住广东会馆,以免行事不密,应酬不暇,住城外的驿站便了。”二人草草用了午饭,赶往紫禁城,进了东华门,一直向西,远远望见了一排齐整的屋舍,崇基之上庑房二十二间一溜排开,正中便是左顺门,与此相对,西边还有一排同样规模的屋舍,正中为右顺门。左顺门便是会极门,又名协和门,有门五楹,门上挂着蓝地金粉的对联:协气东來,禹甸琛球咸辑瑞;和风南被,尧阶?荚早迎春。协和门的南庑为内阁诰敕房,北庑是稽察上谕处。熙和门南庑是敕书处,北庑是起居注公署。
袁崇焕递上手本,不多时走出來一个太监,手里拿着一卷东西,袁崇焕忙上前见礼道:“可是御前的王公公?”
“正是咱家。万岁爷口谕。”那太监直身昂头道:“诏袁崇焕明日早朝后平台召对。”
“吾皇万岁!”袁崇焕忙跪接了旨。那太监弯腰笑道:“见过袁大人。大人一路征尘,鞍马劳顿,且回去歇息吧!”
“敢问王公公,圣上还有什么话?”
“吓!袁大人见外了不是,呼咱一声小恩子就成,一口一个公公的,显得生分了。往后沒准儿万岁爷派咱监军辽东什么的,还要多仰仗大人指教呢!万岁爷倒是沒什么别的话儿,咱看着报说大人到了,开颜笑了,想必是欢喜得紧呢!这不还将以前张阁老写的一个卷轴赏与你,望阙谢恩回去吧!”王承恩晃晃手中的那卷东西,恭敬地捧与袁崇焕,转身走了。
袁崇焕回到驿站,已是入夜时分。他焚香净手,小心将卷轴展开,见上面是一首诗,題为《感辽事作》:“三岔河北玄菟城,三十万人齐列营。飨士椎牛堪入保,将军跃马任横行。胡儿反骨非难料,蜀卒游魂岂易平?颇牧拊髀忧不细,虚名误国是书生。”笔势飞动,纵横跌宕,如兵卒列阵厮杀,往來冲突,似闻干戈撞击铁骑嘶鸣之声。袁崇焕看得血脉贲张,想起了宋人辛弃疾那首《破阵子》,脱了袍服來到案前,取笔在手,一挥而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弃笔长啸。佘义士端了一大盆的凉水进來,见他周身是汗,衣服湿了一片,忙将水盆放在一边,打起扇子。袁崇焕见他早已脱去外衫,赤条条的,只穿了一条犊鼻裤,兀自大汗不止,笑着接过扇子道:“你去睡吧!不必伺候着了。”
佘义士答应一声,去了旁边的耳房,不多时响起了长长的鼾声。外面不见丁点儿的风,白天的热气郁积不散,依然蒸笼一般闷热难当。袁崇焕想着明日的召对,挥扇独坐,沒有一丝睡意,将近三更,才略略朦胧了一会儿,便不敢再睡,忙起來收拾,又到旁边的耳房喊起了佘义士,梳洗整齐了入城。赶到东华门,已过四更,门外已有了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袁崇焕不想与人寒暄,躲在一旁,灯影之中,竟无人发觉,在众人后面领了牙牌,天色已然发亮。
召对在建极殿右后门的一处宽大平台上。建极殿广九间,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着三道汉白玉石栏杆,丹墀三层。袁崇焕抬头看看丹墀,见平台上设了天子仪仗,两旁侍立着众多大臣,从胸前的补子看尽是阁臣、九卿科道一干人。台下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神情肃穆威严,不敢胡乱张望,手捧象牙朝笏,躬腰细步,拾级而上,站立等候。忽听大监喊道:“皇上升座――”只见崇祯皇帝身穿明黄的衮龙袍走出大殿,端坐在盘龙宝座上,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众人忙在丹墀上一齐跪行了常朝礼。崇祯轻轻抬一下手,众人平身依旧站列两厢。崇祯道:“袁卿前來!”
“臣在。”袁崇焕出班低头而跪,重新行了礼,等候问话。崇祯俯看了一眼,赞道:“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 手略虚抬,命他平了身,问道:“卿再入边陲,至今将近三月,有何平辽方略,据实奏來。朕未食言,九卿科道都來了。”
袁崇焕道:“臣此次奉旨巡边,先前未曾到过之处都细加查看,辽东地理已是了如指掌。关外千里山河多遭战火,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令人扼腕。臣数旬以來,常想辽东边事何至于此?自嘉靖、隆庆年间,建州夷狄日渐强盛,但终不过偏居一隅,攻略城池,抢掠财物,意在自存,并不敢公然与我大明为敌。万历三十四年,辽东总兵李成梁与蓟辽总督蹇达、辽东巡抚赵楫将孤山堡、险山堡、新安堡、宁东堡数堡尽情放弃,以大军驱迫居民内迁,八百里膏腴之地拱手让与夷狄,自此建州跳梁开始向南深入。万历四十六年,建酋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掩袭抚顺,在萨尔浒大败我军,辽东战局日渐糜烂。后虽经熊廷弼、孙承宗与臣竭力收复,有所转机,建州强势终未曾遏制,也未能尽复我大明封疆。臣以为并非建州跳梁不可战胜,其误在我大明,以致为其所乘。”
众人左右相觑,面有惊疑之色。崇祯见他不知避忌,慷慨陈言,不以为忤,缓声问道:“卿以为有什么误失?”
袁崇焕侃侃道:“误失有三:所用非人,用人不专,经抚不和。自李成梁恃功贪墨而遭罢黜,不出十年,辽东更易了八个总兵,都是所用非人。萨尔浒败后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广宁败后起用孙承宗,都是知人善任。熊经略所定固守之计,貌似怯懦,实为万全良策。孙督师徐图恢复,修缮大城九座、堡寨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可惜熊经略两次起伏,落得传首九边,孙督师屡遭弹劾,辞官回籍。辽事竟成数十年不结之局,可为痛惜。”袁崇焕心里不胜悲愤,声调已显沉郁,因害怕在皇上面前失仪,只好极力忍耐。
崇祯听得暗自点头,但事关皇祖父的圣誉,不好有所表露,忙道:“朕想听卿此次远赴辽东,有何见识?前尘旧事,再提无益。”
袁崇焕并未省悟,接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此次赴辽东,所闻所见所知所感尤为痛彻。建酋努尔哈赤亡后,其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此人雄才大略,可算乱世枭雄。宁、锦大捷后,建酋不再向我进兵,一意清除心腹大患,征讨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今年二月他派精骑闪袭察哈尔多罗特部,俘获万余人。如今皇太极已与蒙古科尔沁、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喀尔喀、土默特诸部会盟,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正厉兵秣马,伺机一同攻打林丹汗,估计他们用兵当在**月间,所谓草初黄马正肥之时。臣有意乘机直捣盛京,使他前后不得相顾,可惜时日不多,來不及整治甲兵,怕是坐失夹击建酋的良机了。”袁崇焕极感惋惜,又颇为忧虑道:“建酋在天启七年便已令朝鲜臣服,每岁供粮,缓解了粮草之需,若击溃了林丹汗,再无后顾之忧,势必全力南下,专心与我大明为敌,辽事恐怕更为艰难。”
崇祯道:“朕已有旨给皮岛总兵毛文龙,若后金兵有所动作,务必伺机攻其后方,牵制建酋。皇太极果真西征林丹汗,朕便命辽东、宣化、大同等处守军一齐进击。”
袁崇焕道:“蒙古地势辽阔,一马平川,最宜走马,但我大明军不擅骑射,臣担心兵士未经习练,猝然出击,劳而无功,白白挫了锐气。不如合兵围攻盛京,也吓他一吓。”
崇祯点头道:“事起仓促,不必勉强为之,此事先放置一边。卿不必枝蔓,有何方略,快快奏明,朕与九卿科道也好权衡。”
袁崇焕见皇上催问,不敢再肆意漫言,忙从袖中取出疏本,呈上道:“所有方略,臣已写为奏本,伏请陛下御览独断。”
王承恩将疏本呈到御案,崇祯接过细看,密密麻麻,写得满满一纸,择要默念:“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而无烦圣虑者。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二,信而勿疑,皆非用人者与为人用者所得与。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细细看完,放下疏本道:“观卿所奏平辽方略,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不外乎守、战、和三事。依朕看來,后金精骑约有十五万,加上蒙古各部,怕有二十万以上,增兵进剿诚属不易。款和一事,朕也有所闻。先帝时,曾暗中议论,只是后金贪得无厌,开口竟要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绢缎一百万匹、绫布一千万匹,而仅以东珠十颗、黑狐皮两张、元狐皮十张、貂鼠皮两千张、人参一千斤回报,花银两买太平,不过白白空耗国力,也无颜以对列祖列宗。三事相较,固守为上,力战次之,款和最不可行。只是朕担心一味固守,辽事何年可为结局?”
袁崇焕道:“陛下圣断。固守与款和都是权宜之计,最终还要力战进剿。臣受陛下恩眷颇隆,若陛下给予臣便宜行事之权,粮饷充足,将士用命,估计不出五年,便可扫平辽东恢复故土。”
崇祯见他说得甚是决绝,并沒有丝毫迟疑,心下大喜,笑道:“卿所奏方略,五年复辽,解数万黎民倒悬之苦,朕甚欣慰。凯旋之日,朕不吝封侯之赏,还要荫封卿的子孙。”
众臣听得也觉鼓舞,忧惧之色渐去,仿佛辽东大患到时既除。钱龙锡拜贺道:“恭贺陛下得此干城大将,五年复辽,就凭敢说此话,足见崇焕胆识过人,着实不凡。”
刘鸿训等人也暗暗击掌喝彩,附耳对李标道:“宁锦大捷时,后金大兵压境,军心动摇,日夜盼望援兵,袁崇焕却将老母妻子接到军中,以振士气。真有古大将之风。”
李标道:“袁蛮子是从矢石锋刃中磨练而出的,见识、胆色、谋略非纸上谈兵之辈可比。”
崇祯估计已到戊时,赐众大臣茶水,退入便殿小憩,众大臣饮茶谈笑。袁崇焕方才言语滔滔,口干至极,正要举杯快饮,却觉衣角被人轻拉一下,“袁督师,请借一步说话。”袁崇焕回头一看,并不认识,忙跟出殿來,跟到丹墀的西北角,拱手道:“敢问尊姓,有何见教?”
那人微微一笑,还礼道:“在下许誉卿,表字公实,浙江华亭人氏,司职兵部给事中。”一口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极是温和儒雅。
“久仰,久仰!崇焕也曾在兵部当差,份属同僚。” 袁崇焕知道兵科给事中按品级只是从七品,却是所谓“言官”和侍从之臣,对兵部任何举动都可监督弹劾,不敢大意得罪,以免掣肘掖廷,多生是非,不利于辽东边事。当下,言辞极是客气。
“不敢!誉卿才入兵部未久,知兵部曾有督师如此英才,深为感佩,恨不逢其时,不能早些左右请益。”
“老先生客气了,有话何妨直讲,皇上还要回殿升座召对,不便多耽搁。”袁崇焕原本对言官暗存了轻视,常恨他们以言乱政误国,见他言辞落于俗套,心里禁不住有些着恼。
许誉卿依然慢声细语道:“在下也想问问督师的方略。”
袁崇焕更为不悦,故作吃惊道:“方才老先生不曾细听么?”
“辽东大计,事关社稷和数十万黎民,岂敢遗漏一字?督师敢言五年复辽,在下思忖建虏兵精马壮,锐气正盛,即使倾全国之兵征讨,五年也是未必成功,何况内忧不断,断难倾巢而出,督师可是有什么奇策,能确保五年之内建此不世之功?” 许誉卿脸上依然含着笑意,目光却炯炯地盯着袁崇焕。
袁崇焕一怔,感慨道:“学生见皇上焦思忧劳辽东边事,寝食难安,期以五年,以分皇上之忧。”
许誉卿登时脸色大变,见左右无人,悄声道:“皇上英明睿智,苛于察人,督师怎敢虚言应对?督师放言五年,朝臣知则天下知,到时按期核功,一旦事有不协,何以回复皇上,何以谢天下黎民?”
袁崇焕听了,才觉召对失言,惊得遍体冷汗,忙施礼道:“老先生一言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学生冒昧失言,可有挽回余地?”
许誉卿面色愁苦,摇头叹道:“如何挽回?所谓覆水难收,怕是不好补救了。”
袁崇焕无奈道:“事已至此,学生不敢隐瞒,夸口五年复辽也是有难言的苦衷,情非得已,才出此下策。学生不过是想教皇上看重辽东边事而已。”
“如何看重辽东边事?” 许誉卿极是不解。
袁崇焕悲声道:“辽东边事数年以來,粮草、饷银、马匹、器械供应不足,兵部、户部、工部督责不利,学生想借皇上之力而督促之,使辽东边事早日报捷,纵然不能尽复辽东,拓地千里,收复抚顺、辽阳数城当无大碍。”
许誉卿道:“今年虽早旱灾,但竭我大明全国的物力,不愁辽东用兵的供给,皇上将辽东托付督师,其志不在小,扫灭狼烟,靖除内乱,都是皇上力图成为中兴之主的宏图伟略,督师一招不慎,天威难测,怕是万劫不复了。”言下竟似有些忧心忡忡。
袁崇焕急问道:“如之奈何?” 许誉卿正要回答,身后有人笑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哈哈,元素,老夫也要听听你如何五年复辽。”
袁崇焕听有人呼自己的表字,便回身去看,见一位苍颜高大的老者含笑过來,身穿一品仙鹤补子服,许誉卿忙引见道:“袁督师,这是新近入阁的华亭相爷。”袁崇焕深施一礼,那老者还礼道:“已是老朽了。方才见元素在朝堂上出语豪壮,气吞斗牛,怦然心动,不胜欣喜。辽东得一元素,朝廷无忧矣。”说罢钱龙锡捋须而笑。
“阁老谬赞,崇焕惭愧。方才朝堂言语孟浪,意在抛砖引玉,也好聆听诸位前辈的高见。”
“老夫已近天命之年,自万历三十五年入仕,辽东方略听得多了,熊廷弼、孙承宗而后,当以元素所言最为得计,若朝廷用人专一,收复辽东指日可待。元素之功,不愁凌烟阁題名,封侯拜相的。”钱龙锡满心嘉许,脸上如绽霜菊。
袁崇焕逊谢道:“阁老属望殷殷,崇焕感念在心。行军布阵,崇焕乐为,粮饷器械等物,尚需阁老居中调度。”
“这个自然。”钱龙锡还待要讲,便听一声高喊:“皇上临朝――”急忙说了声:“容后再谈。”匆匆前面走了。许誉卿一笑道:“看來激赏五年复辽大计的并非许某一人哪!”跟着便要入殿,袁崇焕疾步追上道:“老先生话未说完,还请明示。” 许誉卿并不住脚,低声道:“多言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