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小涅槃

正文 第三章 玩古玩

    易天逸的命运发生惊天动地的改变,却是源自于一次“捡漏”。

    到古玩市场“捡漏”,绝不是源于一时的冲动,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但是说得简单点,则是出于“一夜暴富”的心理。

    俗话说“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虽知炒楼、炒地皮稳赚,完全符合‘投机暴富’的要求条件。但是苦于没有资本和人际关系,连想想都是浪费。股票那是有钱也不敢炒。

    就现实的条件而言,易天逸理智的认为,只有具备了“最低廉的投资;回报无限巨大;风险完全可以承担”这三个要素的商机才可供选择。

    偶然得知古玩界的“捡漏”,完全符合以上三项要求,易天逸一下便被吸引住了。

    所谓的“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术语。形象的体现在“捡”和“漏”上。简单说,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绝对是不知情的,甚至连买家也不知情。

    这其中还包括古懂鉴定师、古玩大家、古董收藏家等等。

    也就是说,懂不懂古玩,对于“捡漏”来说,并不重要。“只有等到事后才发现,原来都认为所谓的赝品,其实是真得不能再真了的真品”,这才是“捡漏”的真髓。

    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字和一个“漏”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汉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易天逸对“古玩”可谓一窍不通,又无资本,又渴望“一夜暴富”,所以完全符合“捡漏”的要求。

    古玩、旧物市场离他租住的地方并不遥远,“行动乃是成功之母!”易天逸说干就干。

    早上八、九点钟,太阳刚刚浮上天空。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大什栏是古城热闹的繁华地带,清晨就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除了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之外,在街道两边还摆了许多小摊。一个个商贩,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把自己的货物散放在地上。

    货物种类很多,有铜器、珠宝翠钻、竹刻、根雕、书画、古钱币、古旧书籍、明清家具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今天的易天逸精神抖擞,早早地便来遛市。

    经过几次地勘察,排除所有昂贵的,在余下的物什当中有一件东西脱颖而出,有幸进入了他的法眼。

    这件东西说起来很老套,那便是“古铜镜”。

    “铜镜”在古语里称为“鉴”,正是这个“鉴”字促使易天逸对其产生了兴趣。他记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对这句话他记忆尤为深刻。

    难得能和一件古董有了共鸣,易天逸是对其一见钟情。

    这面“古铜镜”,易天逸经过了多次细致观察。它有五指张开那么大,扁而浑圆,厚有一指,边缘有楞,镜面澄黄中泛着青白光亮,很是光滑,映出人影丝毫没有问题。按专业术语讲,这是有“包浆”的,那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只是这“古铜镜”光亮得也太过了,能把铜镜“抛”得这么亮,放到古代可能很牛x,但是放在这科技无比发达的现在,实在不算啥。

    不过,这“古铜镜”的“光亮鉴人”,的确符合易天逸的审美观点。毕竟“鉴”才是镜子的真谛。

    除了镜面,“古铜镜”的其它部位倒是很古朴。

    其背面中心有一纽,用以穿插镜座或是悬挂之用。绕纽一周,有甲骨文样的浮雕图案,甲骨文样图样再往外缘,是一圈云纹。背面整体看上去比较粗糙,给人的印象就是刚铸造出炉。

    蓝色的铜锈太薄了,薄到了看上去就像是淡淡的一层雾,铜镜也太过于“新”就像刚刚下过雨的天空,比洗过还要“新”。

    “古铜镜”整体造型比较简单。“制作精巧”、“构图新颖”、“造型美观”均都谈不上。也无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翩翩起舞的凤凰朱雀、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

    这是易天逸临阵抱佛脚,翻越了有关资料后,给这只“古铜镜”的评语。

    对于铜镜的形制、工艺、皮壳、包浆等易天逸一概不懂。对铸造技术、形状、纹饰、铭文、铜质、重量、声音、锈色等方面的综合考证更是无从提起。

    至于年代、尺寸、品相、珍稀程度、市场需求等价格的重要因素,也不在易天逸考虑之内。

    谨从他这个不太懂古玩的新玩家直观地看,“这是个地道的假货,而且是制假很失败的那种。”这是易天逸的断语。

    但是,为什么还要买呢?因为他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当的性质,时间虽短,但不妨碍他聪明的头脑悟出“捡漏”的真髓、真谛。

    若是方方面面都让你相信这是真品,那倒是坚决不能买了!

    明明认为其是假的,但偏要把它买下来,实际上在心底却是盼望它是真的。“捡漏”玩的就是这种很奇妙的矛盾心里。

    实际上,他的确有种想要买下来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莫名的。

    最后,经过一番激烈地心理挣扎,遂决定——准备“打眼”一次。

    易天逸蹲下身子,指着“古铜镜”直截了当的问道:“这个怎么卖?”

    对于搞“古玩”的来说,此时还算尚早。正在摆放货品的货主是个五十多岁男人,有些秃顶,带着一副近视镜,虽说脱不了小商小贩的俗气,但“收藏家”的气质还是有几分的。

    他停下手头的工作,看了看易天逸,道:“这位兄弟,看你也来好几趟了,市场也转好几圈,今天怎么这么早?”

    易天逸浏览一下破帆布上的其它东西,随口答道:“正好路过。”

    “哦……”货主没有听到想听的,热情稍减。出于职业的素养,货主继续说道:“这是东汉的东西,古墓里挖出来的。你也看到了,放在这里,就是没识货的人,还是兄弟你好眼力!”

    易天逸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货主配合地、眼神不好意思地躲闪了一下。

    “东汉的我不信,旧货我也不信,不过我是挺喜欢的,你就说价钱吧,顺便说一句,你也看出来了,我没什么钱!”

    货主应言把易天逸打量了一番,明显褪了色而且上下不搭配的服饰,看相貌有些未老先衰,未老先衰中透着沧桑,沧桑中透着苍白。的确是没有钱的样子,这绝对不是能装不出来的。看样子抠门那是毋庸置疑,别说肥羊了,就连瘦羊都不贴边。货主打消了“下番功夫”的打算。

    “五百!”货主随口一说,易天逸也随意的摇头。

    “看你是诚心买,给你个最低价!三百你拿走!”

    易天逸看了看货主诚恳的脸庞,还是摇了摇头,货主也没奇怪,只是转身继续工作。

    “你出个价吧,你看值多少?”货主淡淡的说说道。

    易天逸拿起“古铜镜”掂了掂,自言自语道“大概……差不多两、三公斤重吧!杂铜现在好像是二十多块钱一公斤……!”

    易天逸眼睛的余光看到货主的动作一顿,嘴角有些抽搐,赶紧继续道:“制作的人工费,让我算算:翻砂、倒模、做旧处理,怎么也得……?”

    货主不由得放下手头的物什,直瞪着易天逸喊道:“停、停、停……!你别算了,你就说出多少钱就得了!”。

    “一百……!”

    “好……付钱吧!”

    易天逸本想说“一百五十块”,但他的大喘气还没喘完,便被不耐烦的货主给打断了。

    “好……这是一百块,您拿好!”。

    于是,这场致使易天逸整个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的重大交易,就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以一百元的价格成交了。

    一百元,只相当于二公斤紫杂铜的时价。

    货主收好钱,不再理会易天逸。

    易天逸则拿起“古铜镜”乐呵呵地往回走,一边走并且一边端详,越看越是爱不释手。

    回到住处,易天逸洗漱了一番(早上出去没洗脸),便惬意的躺在床上,开始仔细地研究起“古铜镜”来。

    在他的内心很明显有一丝希望,希望这铜镜真是东汉的或者其他任何年代都可以。

    越是端详,这丝希望就越渐浓重。感觉中,那古朴而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光滑的青白色镜面还是那光滑的青白色镜面,但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它已历经了千古。

    易天逸不懂古玩。有收藏大家说过,他对古玩有一种直觉地判断。易天逸不知道他那直觉是什么感觉,但他此时的这种感觉,真是太奇怪了。

    易天逸仔细的验看了背面不知所云的字符,翻过来又看泛青白的黄铜镜面。用心凝神细看之下,诡异顿显,那镜面渐渐地幻化成一汪清澈透明的世界。易天逸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其中。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