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8章 村里来了两个买树的人
石生辉退休了,他和都小燕回到村里老房子住。都小燕说:在县城里,不如回来好。回来住得自在,人又熟,说个话,拉个呱,串个门也自在。在村里还有个小菜园、自留地什么的,动弹着身子也好,不用锻炼,吃点菜也方便。
过了冬至,就进了腊月。天还不太冷,飘着零星雪花。空中时而阴,时而晴,太阳不时地露出半个笑脸。一些老人们都在墙角避风处取暖,说长道短,拉着天南海北。这时,从村头来了三个中年人,打听都小燕的家在那里住。一个老大爷指着旁边不远处,院子里长着一棵很高的大梧桐树,告诉那三个人说,那个大树就是她的家。
三个人来到都小燕的家门口,先看看照了整个院子的大树。这才在外面问道:这是都大姐的家吗?都小燕出来了。一看是三个陌生的面孔,便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有么要紧的事?一个稍高点个儿的男子说:我们是北海造船厂的,听说你家有一棵大梧桐树,特地来看看,果然不假。说着,高个男子立时走过去量了量梧桐树,足有一抱半粗。
那人问都小燕;大姐,这树有多少年了?
都小燕顿了顿,倒问那人:你说呢?看看你的眼力,能有多少年?
那人又围着树仔细端量看了一番,想想说:我看哪,这是棵老树,少说也有20年吧,说不定里面空秧子了呢!
都小燕笑了笑,然后道:你们也算得上二成眼色,差得总算不大。她说,你们几个再仔细端量端量?
那人笑了说:大姐,我们估计不一定准,因为树长得好坏与地质、环境,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的差距大着呐。
这话说在了都小燕的心坎上。她一下子兴奋起来,手摸树身子说:俺这梧桐啊,说起来话就长了。这树呀,还是鬼子大“扫荡”那年春上,我那男人出差从河南弄回来一棵苗子,就栽在这院子里。没想到咱这土质还真适合它生长。当年就参得老高老高的。没几年就长成了大树。村里人看它长得又快又好,有不少人开始栽梧桐了。她说,这树的木材可是优质木料,有大用处呐。
听到这里,那高个男子插嘴道:哎呀,这树可了不得啊,成梧桐精了!梧桐这么多年,长得这么好,可是不多见啊,这么多年留到现在可不容易!
都小燕有些自豪地说;你算算这树,从大“扫荡”到现在。已经34年了,和我那大闺女同岁。梧桐苗是春天栽的,我那闺女是42年鬼子大“扫荡”秋里生人。梧桐树比我闺女还大几个月。30多年了,它见证了我家的一切。
都小燕又告诉来人:要说这棵树啊,在这周周围围,南庄北疃几十里,可没有能超过它的。我打听了,就是在文海县也算是个梧桐王。
听了都小燕这番解释后,那男子说:这样吧大姐,我明话明说吧。我们来看树的目的,就是想买下这棵树。你看多少钱能卖?
都小燕不加思索地反问:你看能给多少钱?
那男人并没有立即喊价,他和另外两个围着梧桐用手在树干上不断地拍打,敲敲,树干发出“噗噗” 的沉重回音。
都小燕很自信地说,你不用敲打,保准里面是实心,长得旺着呢。
三个男子在一起嘀咕一阵后,那高个男子用手指比划着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给300元。他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啊!
都小燕一看哈哈地笑了好一会子,咳嗽了两声,说:我不管你是天文或是地文,这树我不卖。
那男子以为都小燕嫌钱少,三个人又凑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然后对都小燕说:大姐,你看行不行,最多再加一个整数,他伸出四个手指头,说,再加100,400吧,要卖,你就说话。
都小燕没有表示。
石生辉从屋里走出来,看看树,又看看来人,但没有说话。那买树的男子走过去对石生辉说:老哥,你是这家树的主人吧。石生辉点点头。那男人问:400到底你卖不卖?
石生辉笑笑说:这事我不管。他指着都小燕说:你还是找内当家吧。
那男子又走过来问都小燕,大姐,你到底卖是不卖?。
都小燕说:这树呀,管多少钱,也不卖。
男子疑惑地问:那为什么呢?
没等都小燕回答,男子又强调说:梧桐树再长下去,里面肯定要空心了。他摇摇头,那可就不值钱了。
都小燕解释道,这树啊,我不卖有它不卖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卖呢?因为它是我家的一棵宝树。为什么是宝树呢?
说到这里,她一下子来了精神。指着梧桐说:就是挨饿那年它一年开了两茬花。春上一次,秋上一次。你们说怪不怪。你们谁听说梧桐秋上开花了呢?而且,秋上这一次,开得可奇观啦。可好看了,招来了满村的人都来围观。我就觉得它不平凡。肯定有道道,结果第二年,庄稼出现了大丰收,再没挨饿。她进一步解释说,那就是有名的1961年春上挨饿那年。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灾荒。
三个买树的人,听了都小燕的一番解释后,不自禁地笑了。说:还真是棵宝树呢,太神奇了。从来没听说梧桐树秋天开花。又问,你是怎么管理的?
都小燕说:怎么管理的。也不用什么科学。我每年喂两茬,春天一开春,我用人粪尿喂,秋天我就用猪圈里的土粪喂。天旱了我就用水浇浇它。
买树的人说:这棵树呀,是你管理的上心。你看这树长得肥壮粗大,溜光水滑,哪像30多年的老树样子。
最后,买树的人看看都小燕真得不卖这棵树了,不得已只好悻悻的离开了这里。
原来,来人的这家造船厂要造一条大船,船内需要优质轻便木材,他们到处打听才慕名而来。
(作者寻找与本书中有关的好友:请网友和读者,如果有谁知道原济南市天桥区西立山街21号的黄鲁喜,后来在济南国棉二厂工作过。请联系本书作者威海的卫福贵【草木春秋】,联系电话:15263137630,QQ,1795690703)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希望网友评论、收藏,推荐!鞠躬向您道一声谢谢!祝您永远好运!!
过了冬至,就进了腊月。天还不太冷,飘着零星雪花。空中时而阴,时而晴,太阳不时地露出半个笑脸。一些老人们都在墙角避风处取暖,说长道短,拉着天南海北。这时,从村头来了三个中年人,打听都小燕的家在那里住。一个老大爷指着旁边不远处,院子里长着一棵很高的大梧桐树,告诉那三个人说,那个大树就是她的家。
三个人来到都小燕的家门口,先看看照了整个院子的大树。这才在外面问道:这是都大姐的家吗?都小燕出来了。一看是三个陌生的面孔,便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有么要紧的事?一个稍高点个儿的男子说:我们是北海造船厂的,听说你家有一棵大梧桐树,特地来看看,果然不假。说着,高个男子立时走过去量了量梧桐树,足有一抱半粗。
那人问都小燕;大姐,这树有多少年了?
都小燕顿了顿,倒问那人:你说呢?看看你的眼力,能有多少年?
那人又围着树仔细端量看了一番,想想说:我看哪,这是棵老树,少说也有20年吧,说不定里面空秧子了呢!
都小燕笑了笑,然后道:你们也算得上二成眼色,差得总算不大。她说,你们几个再仔细端量端量?
那人笑了说:大姐,我们估计不一定准,因为树长得好坏与地质、环境,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的差距大着呐。
这话说在了都小燕的心坎上。她一下子兴奋起来,手摸树身子说:俺这梧桐啊,说起来话就长了。这树呀,还是鬼子大“扫荡”那年春上,我那男人出差从河南弄回来一棵苗子,就栽在这院子里。没想到咱这土质还真适合它生长。当年就参得老高老高的。没几年就长成了大树。村里人看它长得又快又好,有不少人开始栽梧桐了。她说,这树的木材可是优质木料,有大用处呐。
听到这里,那高个男子插嘴道:哎呀,这树可了不得啊,成梧桐精了!梧桐这么多年,长得这么好,可是不多见啊,这么多年留到现在可不容易!
都小燕有些自豪地说;你算算这树,从大“扫荡”到现在。已经34年了,和我那大闺女同岁。梧桐苗是春天栽的,我那闺女是42年鬼子大“扫荡”秋里生人。梧桐树比我闺女还大几个月。30多年了,它见证了我家的一切。
都小燕又告诉来人:要说这棵树啊,在这周周围围,南庄北疃几十里,可没有能超过它的。我打听了,就是在文海县也算是个梧桐王。
听了都小燕这番解释后,那男子说:这样吧大姐,我明话明说吧。我们来看树的目的,就是想买下这棵树。你看多少钱能卖?
都小燕不加思索地反问:你看能给多少钱?
那男人并没有立即喊价,他和另外两个围着梧桐用手在树干上不断地拍打,敲敲,树干发出“噗噗” 的沉重回音。
都小燕很自信地说,你不用敲打,保准里面是实心,长得旺着呢。
三个男子在一起嘀咕一阵后,那高个男子用手指比划着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给300元。他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啊!
都小燕一看哈哈地笑了好一会子,咳嗽了两声,说:我不管你是天文或是地文,这树我不卖。
那男子以为都小燕嫌钱少,三个人又凑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然后对都小燕说:大姐,你看行不行,最多再加一个整数,他伸出四个手指头,说,再加100,400吧,要卖,你就说话。
都小燕没有表示。
石生辉从屋里走出来,看看树,又看看来人,但没有说话。那买树的男子走过去对石生辉说:老哥,你是这家树的主人吧。石生辉点点头。那男人问:400到底你卖不卖?
石生辉笑笑说:这事我不管。他指着都小燕说:你还是找内当家吧。
那男子又走过来问都小燕,大姐,你到底卖是不卖?。
都小燕说:这树呀,管多少钱,也不卖。
男子疑惑地问:那为什么呢?
没等都小燕回答,男子又强调说:梧桐树再长下去,里面肯定要空心了。他摇摇头,那可就不值钱了。
都小燕解释道,这树啊,我不卖有它不卖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卖呢?因为它是我家的一棵宝树。为什么是宝树呢?
说到这里,她一下子来了精神。指着梧桐说:就是挨饿那年它一年开了两茬花。春上一次,秋上一次。你们说怪不怪。你们谁听说梧桐秋上开花了呢?而且,秋上这一次,开得可奇观啦。可好看了,招来了满村的人都来围观。我就觉得它不平凡。肯定有道道,结果第二年,庄稼出现了大丰收,再没挨饿。她进一步解释说,那就是有名的1961年春上挨饿那年。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灾荒。
三个买树的人,听了都小燕的一番解释后,不自禁地笑了。说:还真是棵宝树呢,太神奇了。从来没听说梧桐树秋天开花。又问,你是怎么管理的?
都小燕说:怎么管理的。也不用什么科学。我每年喂两茬,春天一开春,我用人粪尿喂,秋天我就用猪圈里的土粪喂。天旱了我就用水浇浇它。
买树的人说:这棵树呀,是你管理的上心。你看这树长得肥壮粗大,溜光水滑,哪像30多年的老树样子。
最后,买树的人看看都小燕真得不卖这棵树了,不得已只好悻悻的离开了这里。
原来,来人的这家造船厂要造一条大船,船内需要优质轻便木材,他们到处打听才慕名而来。
(作者寻找与本书中有关的好友:请网友和读者,如果有谁知道原济南市天桥区西立山街21号的黄鲁喜,后来在济南国棉二厂工作过。请联系本书作者威海的卫福贵【草木春秋】,联系电话:15263137630,QQ,1795690703)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希望网友评论、收藏,推荐!鞠躬向您道一声谢谢!祝您永远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