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集:匆匆归队
第六集:匆匆归队
字幕显示同上27茅屋
1茅屋:屋内亮着灯,屋里来了好多观看的乡亲,小男孩躺在床上,小芳的爸爸坐在小孩的床边,张德一立在床边,观看着小男孩哭着要“妈妈!”。
妇女:她将锅子放在一张小桌上说:“解放军同志,吃饭了。”
张德一:“谢谢大嫂。”他笑道。
妇女:“谢什么……,军民一家嘛。”她说着,帮张德一打好粥:“来,小芳,瓷缸呢?”
小芳:“喏!”他道,递了递瓷缸。
妇女:“放桌上!”她说着,小芳将瓷缸放在桌上,她便去拉着张德一的手臂:“解放军同志,去吃吧,咱们这儿只有稀粥,没什么招待你和孩子,请您谅解点。”她说着一笑。
张德一:“大嫂,您别客气了,”他笑道:“我来麻烦你和大哥,真不好意思,”他说着,然后便到桌边来,在小凳上坐下。
妇女:“那你救了孩子,又为啥?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常有的事,谁都会碰到难处,如果小孩不是你,不就送了命?”
张德一:他点点头:“嗯!大嫂说得对,飞灾人祸,难免碰到。”
妇女:“吃吧,小孩我去喂他!”她招呼着,又拿碗给小孩打了一碗粥,并拿着筷子,在瓷缸中夹了两块酱菜,来到小孩的床边,坐了下来,她看到小孩在哭,忙安慰道:“乖,别哭了,明天解放军送你回家,今天不是解放军,你就没命了,来,吃一点粥。”
爸爸:“我来扶他一下。”小芳的爸爸说着,俯下身来,托起小孩。
妇女:“乖孩子,吃一点,别哭了。”她说着,喂小孩吃了起来。
小男孩:“我……要妈妈哎!”小孩吃着哭着。
张德一:他端着饭碗走过来:“明天一早,叔叔就送你回家,你放心好了,快吃饭。”。
小男孩:“叔叔……明天你可要送我回去……噢!”他哭着说。
张德一:“叔叔知道,你别哭,吃了咱们早点休息,明天早上咱们一早就出发。”张德一道。
小男孩:“叔叔……你说话要算数噢!”他道,并还是淌着眼泪哭着,渴求的目光紧紧盯住张德一。
张德一:他点点头:“叔叔知道,你别哭,而且还要快点吃饭。”
小男孩:“您可不要哄我噢!”他又眼巴巴地哭着说。
爸爸:“哎呀,你这孩子,真罗嗦!你想想,叔叔不送你回去,会在江中把你救起来?”小芳的父亲有点心烦道。
妇女:“你快点吃,叔叔就送你回去了。”她道。
小男孩:他看了看面前的大伙,点了点头:“嗯。”
妇女:她又将碗中粥,喂进他嘴中。
张德一:他吃了一口粥,望了望小男孩道:“小弟弟,你的家在什么地方?”
小男孩:“七滩镇!”小男孩边吃边回答。
张德一:“快吃,叔叔送你回家。”他催促道。
小男孩:“嗯!”他心中很安慰道:“谢谢叔叔!”于是,他夺取那妇女手中的碗筷,拿着,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妇女:“不行,这肯定不行!七滩镇离咱们这三十多公里左右,天又这么黑,你们两个人,要跑到什么时候?”她留恋地望着张德一:“你解放军跑得动,孩子肯定吃不消。”
爸爸:“小芳妈说得对,天这么黑,你和孩子就住上一夜,明天一早,我借两辆自行车送送你们。”他坦诚道。
张德一:“大哥,大嫂,谢谢你们,还有一些乡亲们,也谢谢你们,我们还得走,首先,我明天要回部队去,其次,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不放心孩子,所以,望大伙见谅。”他道,显得为难的样子。
妇女:“不行,万万不能,人生地不熟,你和孩子要摸到什么时候?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和孩子走的。”
群众:“小芳妈不同意,我们大伙也不同意。”、“天这么黑,路又远,而且,越往前面,河又多,山又多,你们俩,往哪里走?”、“我们都是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不能忍心!”大家她一言,你一语,劝慰着。
妇女:“我想部队迟一天去也不要紧,部队首长不会不讲道理,因为,你是救小孩,才迟到的。”她开导道。
爸爸:“小芳她妈说得在理,你到部队向部队首长说明情况,我相信,他们会讲理的,至于孩子的父母,发现孩子坠入江中,心中固然焦急,痛苦万分,但只要孩子得救,我想,他们也会讲情讲理,感激万分的。”小芳爸开导道。
妇女:“乖,明天叔叔送你回家,好吗?”她对小孩道。
小男孩:“嗯!”他点点头:“明天要一定噢?叔叔!”
张德一:“噢,一定!”他点点头,他应着,又吃起粥来。
2床上:在周润洁的房间继续亮着灯,周润洁披着件黑白方格,肩头上补着补丁的春秋衫,脚伸在被子里,坐在床上,背靠在床背上,手中正挖着只鞋底,片刻,她听到门外的狗吠声,于是,放下手中的活,静耳悄听,可是,一会儿,狗吠声停了,又没有听到走近自家门口丈夫的脚步声,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失望:“怎么搞的……我妈也是,留他干嘛?这不是好事成坏事吗?万一部队要他检查咋办?岂不是影响了德一的前途吗?”她自语着,头搁在床头上,闭上了眼睛,打起瞌睡来。
3景:天黑压压的,只有流星在闪辉跳跃,晃动。田间稀疏的稻谷,在阵阵劲风中,不停发出咝咝排挤的碰撞声,在牛场,牛依然吃着牛草,茅屋隙缝中的灯光,在风的挑动下,不停地拽来晃去。
4茅屋:在茅屋内,灯光闪耀着,屋中只有张德一和小孩,小孩躺在被中已经入睡了,张德一仍坐在床头,被子盖着双腿,他在沉思着:“连长只给五天假,我得送孩子回家,迟到归队,那是必然的了,再说,润洁要我早点回去,我恰呆在这里,她肯定会烦我,念我,而且又为我迟了归队而担心,可是,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目睹小孩的坠水,我又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呢?这印象在人民当中多不好啊!我相信,连长,指导员会通情达理的,如果,他们不通情达理,我也没办法,只有听从处分了。”他想着,吹熄了油灯,睡了。
5景:天明了,杂云像棉绒朝西南飘去,一群麻雀,在张家屋顶上哇哇乱叫,鸡在门口啄食而啼。
6河边:周润洁手提一只盛着山芋的篮子,在河边洗着,洗好以后,立起身来,拎着篮子,又提了一桶水,向家中走去。
7厨房:周润洁拎着篮子,提着水,来到家中厨房,她水桶放在锅台上,掀开锅盖,将山芋倒进锅中,并将篮子挂到外面的竹钩上去,回来又将桶中的水,放了一半锅中,盖好锅盖,将剩水倒进旁边的水缸内,将桶倒搁在缸上的搁梁上,来到锅膛门口,拉起一张小方凳,放正后坐下,拿了一把麦草,用火柴点燃后,烧起早饭来,跳跃的火焰,映红了她洁白红艳的脸蛋,这时,张德亲拿一把扫帚,到厨房来。
张德亲:“姐姐!”他亲切叫道。
周润洁:“唉!德亲,起来了?”她温和着微笑道。
张德亲:“嗯!”他点点头问道:“昨天哥哥没回来啊?”
周润洁:“嗯!”她应着,抽出一把麦草放进锅膛内,对他说:“扫帚放这,地我来扫,你去看书去吧。”
张德亲:“姐姐,我扫好地再看吧!”他道,于是,扫了起来。
周润洁:“你去吧,扫地由我来,你要抓紧时间,马上又要上学了。”她道:“要背的书,要默的字,都要好好温习,将来咱们张家有一个大学生就好了。”
张德亲:他抬起头来,感激着说:“姐姐,我去了。”
周润洁:她点了点头:“去吧。”
张德亲:他离开了厨房。
周润洁:锅上冒着热气,她打开锅盖看了看,拎起旁边的猪食桶,在锅中打着开水,放进桶内。
8水柳路:树叶青而发黄,微风一吹,已零零坠落,一条宽三四尺左右的道路,落满树叶,两辆自行车,一辆两个人向南而行,小男孩由小芳妈用自行车带着,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张德一由小芳爸爸用自行车带着,坐在自行车后架上。
爸爸:“在哪个部队?”小芳爸爸问道。
张德一:“在云南军区,八三四七部队,二团,三营,第三连队。”
爸爸:“噢!”小芳爸爸应道:“提干了没有?”
张德一:“没有!”他回答。
爸爸:“在部队,要积极进去,多立功,才会有干部做,不过,您这次立了功,您做干部有希望了。”小芳爸爸,一边很劲蹬着自行车,一边解开自己黑色中山装衣扣说。
张德一:“大哥,我带您吧。”他道。
爸爸:“没问题 ,我骑车经常这样。”小芳爸道。
9景: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来了,它把村庄、河流、平原、山峰照得透明。
10山脚下:张德一他们,在小芳爸爸妈妈的护送下,来到山脚下,他们一起下车,停留在山脚下。
张德一:“大哥,大嫂,前面的路,自行车不好走,你们请回吧!”
妇女:“唉!你们走好!”小芳妈点点头,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情恋。
张德一:“好吧!”他应着歉意道:“我们给你们添了麻烦,不过,我会很好记住你们的。”他说着拉了拉小男孩说:“将来你长大了,一定要记住救你的这位叔叔和这位阿姨。”
小男孩:“嗯!”他频频点头。
爸爸:“不,孩子!”小芳爸一手扶车,一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发笑着说:“主要还要记住这位解放军叔叔,是他舍身把你从滔滔江水中救上来的,要是没有他,也就没有你,你知道吗?”小男孩:“我知道了,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他直率道。
妇女:小芳妈一笑:“小鬼,挺会说话的,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爸爸:“下次不能玩水,回家好好读书。”小芳爸爸又在其头发上摸了摸。
妇女:“解放军回去,你们早点走吧,你还要赶到部队去。”小芳妈妈直率道。
张德一:“那么,大哥、大嫂,我们再见了。”他说着,同小芳爸拥抱,泪水充湿眼眶。
爸爸:“再见!”小芳爸狠狠将其拥了拥,在身后用手拍了拍他的背:“我会把你的事迹,写封信给你们领导。”
妇女:“对,这样他们不会批评你。”小芳妈妈插嘴道:“请问解放军大名?”
张德一:“噢,我叫张德一,请问您和大哥大名?”他应着问道。
妇女:“我叫余美英,他……”她回答着。
爸爸:“我叫李胜!”小芳爸插嘴道。
张德一:“好,大哥!”他紧握他的手:“再见!”
爸爸:“再见!”小芳爸握着他的手道:“祝您步步高升。”
张德一:“谢谢李大哥!”他热泪盈眶:“大嫂,再见!”
妇女:“再见!”小芳妈道。
张德一:他拉着小男孩的手,上了山路,小男孩还调过脸来,向小芳的爸爸妈妈摇着手,小芳的爸妈也向他们摇摇手,跨上自行车走了。
11山路:山路崎岖、曲折,不高的山上,长满杂草和松木。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在山路上走着、攀着。
张德一:“走得动吗?小家伙!”他边走边问。
小男孩:“还可以!”他回答。
张德一:“要是跑不动,跟叔叔讲一声,叔叔陪你坐在山石上歇一歇!”他关心道。
小男孩:“不好!”他应道。
张德一:“小家伙!” 张德一道。
于是,他们继续在山路上行走着,走着,忽然,狗吠、人喊声,吵成一团,离他们而近。
张德一:“别怕,有我!”张德一招呼道。
小男孩:“嗯!”他应着,继续跟他向前。
“砰砰!”忽然,两声枪响在树林中。
袁明慧:“打到了,咦!打到了!”一个穿着红衣,手持猎枪的姑娘,在林中跳跃起来。
周海华:“真的吗?”一个头戴米色鸭舌帽,身着黑色衣服的青年人疑问道。
袁明慧:“真的!”那姑娘激动着,朝张德一他们这边奔来。
“啪啪”只听两声声响,一只负伤的野鸡落在张德一他们的山路旁的林中
12林中: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停了下来,一条猎狗飞似的奔向野鸡,前爪拍向野鸡,野鸡发出惨叫,猎狗一口咬着它的头颈,等待主人的到来,主人向它奔来了。
张德一:“咦,这不是海华和他的女朋友吗?他们怎么会到这里来打猎的?”他一眼认出了他们,自语道。并牵着小男孩走进林中。
小男孩:“叔叔,你在说谁?”他问道,便跟他跑着。
张德一:“噢,我认识他们。”他回答着在林中叫了一声:“海华!”
周海华:“咦!哥哥!”他抬起头来,拉了拉拾野鸡的女友:“明慧,我哥哥!”他惊喜一笑说。
袁明慧:她直起身来,望着张德一和小男孩走近他们。
周海华:“哥哥,你怎么在这儿?”他向前两步笑着问道。
张德一:“我……”他还没说出口。
袁明慧:“哥!”她凑了上来,打断他的话,笑道。
张德一:“唉!你和海华倒挺有趣,跑到这边来打野鸡!”他应着一笑说。
袁明慧:“哼,闲得没事,打野鸡好玩!”她笑说。
周海华:“哥,你瞧,她手中拎着的一只野鸡,就是她刚刚打的唉!”他笑道。
张德一:“噢,我看到了。”他笑着应道:“明慧的枪法不错,挺准的。”
袁明慧:“哼,瞎打打,没想到真的会打中,要是比你,真差十万八千里了。”她一笑说。
周海华:“那当然,我哥哥他是解放军嘛!”他恭维道。
张德一:“哼,你们两个都拿我开心,我实在惭愧。”他笑着说。
袁明慧:“哥谦虚了!”她笑着问道:“咦,哥,他是谁?”
张德一:他望了望小男孩道:“他是我过江时从江中救起来的。”
袁明慧:“是吗?小男孩!”她用手指,在其脸上轻轻刮了刮,笑道:“长得倒很机灵的。”
周海华:“哥,他在船上坠入江中的?”他问道。
张德一:“嗯!”他应道:“差点救不活他,不是一位大嫂的丈夫让他伏在牛背上垂水,他恐怕真的完了。”
袁明慧:“小家伙,下次要跟着你的大人,知道吗?”她笑着,拍了拍小男孩的头。
小男孩:“嗯,下次我不敢再玩水了。”他苦着脸说。
袁明慧:“这就对了,水千万不好玩,不小心,就会掉到水里。”她提醒道。
周海华:“哥,你昨天住在哪里?”他问道。
张德一:“喏,和他住在一位大嫂家中。”他回答。
袁明慧:“这么……你回部队要迟到了。”她担心说。
张德一:“那又没法,救人要紧。”他干脆道。
袁明慧:“那部队首长批评你怎么办?”她问道。
张德一:“那只有向首长讲清楚了。”他很干脆:“你们忙吧,我和他还得赶路。”他说着,牵住小孩的手。
周海华:“哥,再去咱家玩玩吗?”他问道。
张德一:“不了,再见!”
周海华:“再见!哥,走好!”他应道。
袁明慧:“再见!哥,有空同姐姐一道来家中玩。”她亲切道。
张德一:“唉,好的!不过,要等我休假!”他笑道。
袁明慧:“那你什么时候再休假?”她微笑着问道。
张德一:“不一定,那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好吧,就这样,我们走了,你们也早点回去,打猎时,小心点。”他说着,牵住小男孩的手,走向山路。
袁明慧:“唉!”她应着,又用手指在小男孩脸上刮了刮:“小家伙!”
周海华:“哥,走好!”
张德一:“好的!”她回答了一声,牵着小男孩的手走了。
于是,周海华牵着袁明慧的手,在山林中继续打猎……
13景:太阳已经接近正南方了,天特别的蓝而远,整个大地,被阳光照得透明,山特别青,树木像似消去憔悴和枯萎,显得富有生机的绿,山泉中的水,也显得特别清。
14山路:山路在太阳光下,更显分明,它不像前路那样崎岖和曲折,它像一条平坦的平原道路,直通下面的村庄,张德一正牵着小男孩的手,在山路上往山下走,走着走着,一支吹吹打打,披红戴绿的,上百人的队伍,朝他们这边走来了,片刻,一个头顶红纱布的,穿着红衣的姑娘,在几位姑娘的陪同下,首先在张德一他们面前通过,张德一和小男孩向前跑着回头望望,接着是抬家具的队伍,再接着是吹奏的队伍,然后是送行的队伍,人们喜气洋洋,一片欢腾,这支队伍过后,张德一和小男孩继续往下赶路。
15高地:高地荒芜着,长着杂草,有一条草皮的路,通向山庄,一位老太,正掌一把草刀在割草,堆成一堆一堆的。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老太的身旁。
张德一:他俯下身叫道:“大妈!”
老太:她抬起头,望望张德一他们问道:“有事吗?”
张德一:“请问大妈,七滩镇怎么走?”他继续俯身问道。
老太:她用手指了指南端道:“喏,你们往南走,翻过前面那条岸,过了河上的桥,走上五分钟,就到七滩镇了,反正你们上了岸就看见了。”
张德一:“好的,谢谢大妈!”他抬起头来,顺势望了望南边的岸。
老太:“别客气!”她应着,又低下头来割草。
张德一:“我们走!”他说着,牵着小男孩的手,跑出高地,上了村庄。
16村庄:村庄被树木覆盖,每户人家尽是石块垒成的房屋,屋门口四丈多远是一条宽十几丈的河流,河那边是一条四尺多宽的圩路,在路那边,是长着的稻谷地。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字幕显示同上27茅屋
1茅屋:屋内亮着灯,屋里来了好多观看的乡亲,小男孩躺在床上,小芳的爸爸坐在小孩的床边,张德一立在床边,观看着小男孩哭着要“妈妈!”。
妇女:她将锅子放在一张小桌上说:“解放军同志,吃饭了。”
张德一:“谢谢大嫂。”他笑道。
妇女:“谢什么……,军民一家嘛。”她说着,帮张德一打好粥:“来,小芳,瓷缸呢?”
小芳:“喏!”他道,递了递瓷缸。
妇女:“放桌上!”她说着,小芳将瓷缸放在桌上,她便去拉着张德一的手臂:“解放军同志,去吃吧,咱们这儿只有稀粥,没什么招待你和孩子,请您谅解点。”她说着一笑。
张德一:“大嫂,您别客气了,”他笑道:“我来麻烦你和大哥,真不好意思,”他说着,然后便到桌边来,在小凳上坐下。
妇女:“那你救了孩子,又为啥?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常有的事,谁都会碰到难处,如果小孩不是你,不就送了命?”
张德一:他点点头:“嗯!大嫂说得对,飞灾人祸,难免碰到。”
妇女:“吃吧,小孩我去喂他!”她招呼着,又拿碗给小孩打了一碗粥,并拿着筷子,在瓷缸中夹了两块酱菜,来到小孩的床边,坐了下来,她看到小孩在哭,忙安慰道:“乖,别哭了,明天解放军送你回家,今天不是解放军,你就没命了,来,吃一点粥。”
爸爸:“我来扶他一下。”小芳的爸爸说着,俯下身来,托起小孩。
妇女:“乖孩子,吃一点,别哭了。”她说着,喂小孩吃了起来。
小男孩:“我……要妈妈哎!”小孩吃着哭着。
张德一:他端着饭碗走过来:“明天一早,叔叔就送你回家,你放心好了,快吃饭。”。
小男孩:“叔叔……明天你可要送我回去……噢!”他哭着说。
张德一:“叔叔知道,你别哭,吃了咱们早点休息,明天早上咱们一早就出发。”张德一道。
小男孩:“叔叔……你说话要算数噢!”他道,并还是淌着眼泪哭着,渴求的目光紧紧盯住张德一。
张德一:他点点头:“叔叔知道,你别哭,而且还要快点吃饭。”
小男孩:“您可不要哄我噢!”他又眼巴巴地哭着说。
爸爸:“哎呀,你这孩子,真罗嗦!你想想,叔叔不送你回去,会在江中把你救起来?”小芳的父亲有点心烦道。
妇女:“你快点吃,叔叔就送你回去了。”她道。
小男孩:他看了看面前的大伙,点了点头:“嗯。”
妇女:她又将碗中粥,喂进他嘴中。
张德一:他吃了一口粥,望了望小男孩道:“小弟弟,你的家在什么地方?”
小男孩:“七滩镇!”小男孩边吃边回答。
张德一:“快吃,叔叔送你回家。”他催促道。
小男孩:“嗯!”他心中很安慰道:“谢谢叔叔!”于是,他夺取那妇女手中的碗筷,拿着,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妇女:“不行,这肯定不行!七滩镇离咱们这三十多公里左右,天又这么黑,你们两个人,要跑到什么时候?”她留恋地望着张德一:“你解放军跑得动,孩子肯定吃不消。”
爸爸:“小芳妈说得对,天这么黑,你和孩子就住上一夜,明天一早,我借两辆自行车送送你们。”他坦诚道。
张德一:“大哥,大嫂,谢谢你们,还有一些乡亲们,也谢谢你们,我们还得走,首先,我明天要回部队去,其次,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不放心孩子,所以,望大伙见谅。”他道,显得为难的样子。
妇女:“不行,万万不能,人生地不熟,你和孩子要摸到什么时候?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和孩子走的。”
群众:“小芳妈不同意,我们大伙也不同意。”、“天这么黑,路又远,而且,越往前面,河又多,山又多,你们俩,往哪里走?”、“我们都是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不能忍心!”大家她一言,你一语,劝慰着。
妇女:“我想部队迟一天去也不要紧,部队首长不会不讲道理,因为,你是救小孩,才迟到的。”她开导道。
爸爸:“小芳她妈说得在理,你到部队向部队首长说明情况,我相信,他们会讲理的,至于孩子的父母,发现孩子坠入江中,心中固然焦急,痛苦万分,但只要孩子得救,我想,他们也会讲情讲理,感激万分的。”小芳爸开导道。
妇女:“乖,明天叔叔送你回家,好吗?”她对小孩道。
小男孩:“嗯!”他点点头:“明天要一定噢?叔叔!”
张德一:“噢,一定!”他点点头,他应着,又吃起粥来。
2床上:在周润洁的房间继续亮着灯,周润洁披着件黑白方格,肩头上补着补丁的春秋衫,脚伸在被子里,坐在床上,背靠在床背上,手中正挖着只鞋底,片刻,她听到门外的狗吠声,于是,放下手中的活,静耳悄听,可是,一会儿,狗吠声停了,又没有听到走近自家门口丈夫的脚步声,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失望:“怎么搞的……我妈也是,留他干嘛?这不是好事成坏事吗?万一部队要他检查咋办?岂不是影响了德一的前途吗?”她自语着,头搁在床头上,闭上了眼睛,打起瞌睡来。
3景:天黑压压的,只有流星在闪辉跳跃,晃动。田间稀疏的稻谷,在阵阵劲风中,不停发出咝咝排挤的碰撞声,在牛场,牛依然吃着牛草,茅屋隙缝中的灯光,在风的挑动下,不停地拽来晃去。
4茅屋:在茅屋内,灯光闪耀着,屋中只有张德一和小孩,小孩躺在被中已经入睡了,张德一仍坐在床头,被子盖着双腿,他在沉思着:“连长只给五天假,我得送孩子回家,迟到归队,那是必然的了,再说,润洁要我早点回去,我恰呆在这里,她肯定会烦我,念我,而且又为我迟了归队而担心,可是,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目睹小孩的坠水,我又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呢?这印象在人民当中多不好啊!我相信,连长,指导员会通情达理的,如果,他们不通情达理,我也没办法,只有听从处分了。”他想着,吹熄了油灯,睡了。
5景:天明了,杂云像棉绒朝西南飘去,一群麻雀,在张家屋顶上哇哇乱叫,鸡在门口啄食而啼。
6河边:周润洁手提一只盛着山芋的篮子,在河边洗着,洗好以后,立起身来,拎着篮子,又提了一桶水,向家中走去。
7厨房:周润洁拎着篮子,提着水,来到家中厨房,她水桶放在锅台上,掀开锅盖,将山芋倒进锅中,并将篮子挂到外面的竹钩上去,回来又将桶中的水,放了一半锅中,盖好锅盖,将剩水倒进旁边的水缸内,将桶倒搁在缸上的搁梁上,来到锅膛门口,拉起一张小方凳,放正后坐下,拿了一把麦草,用火柴点燃后,烧起早饭来,跳跃的火焰,映红了她洁白红艳的脸蛋,这时,张德亲拿一把扫帚,到厨房来。
张德亲:“姐姐!”他亲切叫道。
周润洁:“唉!德亲,起来了?”她温和着微笑道。
张德亲:“嗯!”他点点头问道:“昨天哥哥没回来啊?”
周润洁:“嗯!”她应着,抽出一把麦草放进锅膛内,对他说:“扫帚放这,地我来扫,你去看书去吧。”
张德亲:“姐姐,我扫好地再看吧!”他道,于是,扫了起来。
周润洁:“你去吧,扫地由我来,你要抓紧时间,马上又要上学了。”她道:“要背的书,要默的字,都要好好温习,将来咱们张家有一个大学生就好了。”
张德亲:他抬起头来,感激着说:“姐姐,我去了。”
周润洁:她点了点头:“去吧。”
张德亲:他离开了厨房。
周润洁:锅上冒着热气,她打开锅盖看了看,拎起旁边的猪食桶,在锅中打着开水,放进桶内。
8水柳路:树叶青而发黄,微风一吹,已零零坠落,一条宽三四尺左右的道路,落满树叶,两辆自行车,一辆两个人向南而行,小男孩由小芳妈用自行车带着,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张德一由小芳爸爸用自行车带着,坐在自行车后架上。
爸爸:“在哪个部队?”小芳爸爸问道。
张德一:“在云南军区,八三四七部队,二团,三营,第三连队。”
爸爸:“噢!”小芳爸爸应道:“提干了没有?”
张德一:“没有!”他回答。
爸爸:“在部队,要积极进去,多立功,才会有干部做,不过,您这次立了功,您做干部有希望了。”小芳爸爸,一边很劲蹬着自行车,一边解开自己黑色中山装衣扣说。
张德一:“大哥,我带您吧。”他道。
爸爸:“没问题 ,我骑车经常这样。”小芳爸道。
9景: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来了,它把村庄、河流、平原、山峰照得透明。
10山脚下:张德一他们,在小芳爸爸妈妈的护送下,来到山脚下,他们一起下车,停留在山脚下。
张德一:“大哥,大嫂,前面的路,自行车不好走,你们请回吧!”
妇女:“唉!你们走好!”小芳妈点点头,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情恋。
张德一:“好吧!”他应着歉意道:“我们给你们添了麻烦,不过,我会很好记住你们的。”他说着拉了拉小男孩说:“将来你长大了,一定要记住救你的这位叔叔和这位阿姨。”
小男孩:“嗯!”他频频点头。
爸爸:“不,孩子!”小芳爸一手扶车,一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发笑着说:“主要还要记住这位解放军叔叔,是他舍身把你从滔滔江水中救上来的,要是没有他,也就没有你,你知道吗?”小男孩:“我知道了,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他直率道。
妇女:小芳妈一笑:“小鬼,挺会说话的,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爸爸:“下次不能玩水,回家好好读书。”小芳爸爸又在其头发上摸了摸。
妇女:“解放军回去,你们早点走吧,你还要赶到部队去。”小芳妈妈直率道。
张德一:“那么,大哥、大嫂,我们再见了。”他说着,同小芳爸拥抱,泪水充湿眼眶。
爸爸:“再见!”小芳爸狠狠将其拥了拥,在身后用手拍了拍他的背:“我会把你的事迹,写封信给你们领导。”
妇女:“对,这样他们不会批评你。”小芳妈妈插嘴道:“请问解放军大名?”
张德一:“噢,我叫张德一,请问您和大哥大名?”他应着问道。
妇女:“我叫余美英,他……”她回答着。
爸爸:“我叫李胜!”小芳爸插嘴道。
张德一:“好,大哥!”他紧握他的手:“再见!”
爸爸:“再见!”小芳爸握着他的手道:“祝您步步高升。”
张德一:“谢谢李大哥!”他热泪盈眶:“大嫂,再见!”
妇女:“再见!”小芳妈道。
张德一:他拉着小男孩的手,上了山路,小男孩还调过脸来,向小芳的爸爸妈妈摇着手,小芳的爸妈也向他们摇摇手,跨上自行车走了。
11山路:山路崎岖、曲折,不高的山上,长满杂草和松木。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在山路上走着、攀着。
张德一:“走得动吗?小家伙!”他边走边问。
小男孩:“还可以!”他回答。
张德一:“要是跑不动,跟叔叔讲一声,叔叔陪你坐在山石上歇一歇!”他关心道。
小男孩:“不好!”他应道。
张德一:“小家伙!” 张德一道。
于是,他们继续在山路上行走着,走着,忽然,狗吠、人喊声,吵成一团,离他们而近。
张德一:“别怕,有我!”张德一招呼道。
小男孩:“嗯!”他应着,继续跟他向前。
“砰砰!”忽然,两声枪响在树林中。
袁明慧:“打到了,咦!打到了!”一个穿着红衣,手持猎枪的姑娘,在林中跳跃起来。
周海华:“真的吗?”一个头戴米色鸭舌帽,身着黑色衣服的青年人疑问道。
袁明慧:“真的!”那姑娘激动着,朝张德一他们这边奔来。
“啪啪”只听两声声响,一只负伤的野鸡落在张德一他们的山路旁的林中
12林中: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停了下来,一条猎狗飞似的奔向野鸡,前爪拍向野鸡,野鸡发出惨叫,猎狗一口咬着它的头颈,等待主人的到来,主人向它奔来了。
张德一:“咦,这不是海华和他的女朋友吗?他们怎么会到这里来打猎的?”他一眼认出了他们,自语道。并牵着小男孩走进林中。
小男孩:“叔叔,你在说谁?”他问道,便跟他跑着。
张德一:“噢,我认识他们。”他回答着在林中叫了一声:“海华!”
周海华:“咦!哥哥!”他抬起头来,拉了拉拾野鸡的女友:“明慧,我哥哥!”他惊喜一笑说。
袁明慧:她直起身来,望着张德一和小男孩走近他们。
周海华:“哥哥,你怎么在这儿?”他向前两步笑着问道。
张德一:“我……”他还没说出口。
袁明慧:“哥!”她凑了上来,打断他的话,笑道。
张德一:“唉!你和海华倒挺有趣,跑到这边来打野鸡!”他应着一笑说。
袁明慧:“哼,闲得没事,打野鸡好玩!”她笑说。
周海华:“哥,你瞧,她手中拎着的一只野鸡,就是她刚刚打的唉!”他笑道。
张德一:“噢,我看到了。”他笑着应道:“明慧的枪法不错,挺准的。”
袁明慧:“哼,瞎打打,没想到真的会打中,要是比你,真差十万八千里了。”她一笑说。
周海华:“那当然,我哥哥他是解放军嘛!”他恭维道。
张德一:“哼,你们两个都拿我开心,我实在惭愧。”他笑着说。
袁明慧:“哥谦虚了!”她笑着问道:“咦,哥,他是谁?”
张德一:他望了望小男孩道:“他是我过江时从江中救起来的。”
袁明慧:“是吗?小男孩!”她用手指,在其脸上轻轻刮了刮,笑道:“长得倒很机灵的。”
周海华:“哥,他在船上坠入江中的?”他问道。
张德一:“嗯!”他应道:“差点救不活他,不是一位大嫂的丈夫让他伏在牛背上垂水,他恐怕真的完了。”
袁明慧:“小家伙,下次要跟着你的大人,知道吗?”她笑着,拍了拍小男孩的头。
小男孩:“嗯,下次我不敢再玩水了。”他苦着脸说。
袁明慧:“这就对了,水千万不好玩,不小心,就会掉到水里。”她提醒道。
周海华:“哥,你昨天住在哪里?”他问道。
张德一:“喏,和他住在一位大嫂家中。”他回答。
袁明慧:“这么……你回部队要迟到了。”她担心说。
张德一:“那又没法,救人要紧。”他干脆道。
袁明慧:“那部队首长批评你怎么办?”她问道。
张德一:“那只有向首长讲清楚了。”他很干脆:“你们忙吧,我和他还得赶路。”他说着,牵住小孩的手。
周海华:“哥,再去咱家玩玩吗?”他问道。
张德一:“不了,再见!”
周海华:“再见!哥,走好!”他应道。
袁明慧:“再见!哥,有空同姐姐一道来家中玩。”她亲切道。
张德一:“唉,好的!不过,要等我休假!”他笑道。
袁明慧:“那你什么时候再休假?”她微笑着问道。
张德一:“不一定,那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好吧,就这样,我们走了,你们也早点回去,打猎时,小心点。”他说着,牵住小男孩的手,走向山路。
袁明慧:“唉!”她应着,又用手指在小男孩脸上刮了刮:“小家伙!”
周海华:“哥,走好!”
张德一:“好的!”她回答了一声,牵着小男孩的手走了。
于是,周海华牵着袁明慧的手,在山林中继续打猎……
13景:太阳已经接近正南方了,天特别的蓝而远,整个大地,被阳光照得透明,山特别青,树木像似消去憔悴和枯萎,显得富有生机的绿,山泉中的水,也显得特别清。
14山路:山路在太阳光下,更显分明,它不像前路那样崎岖和曲折,它像一条平坦的平原道路,直通下面的村庄,张德一正牵着小男孩的手,在山路上往山下走,走着走着,一支吹吹打打,披红戴绿的,上百人的队伍,朝他们这边走来了,片刻,一个头顶红纱布的,穿着红衣的姑娘,在几位姑娘的陪同下,首先在张德一他们面前通过,张德一和小男孩向前跑着回头望望,接着是抬家具的队伍,再接着是吹奏的队伍,然后是送行的队伍,人们喜气洋洋,一片欢腾,这支队伍过后,张德一和小男孩继续往下赶路。
15高地:高地荒芜着,长着杂草,有一条草皮的路,通向山庄,一位老太,正掌一把草刀在割草,堆成一堆一堆的。张德一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老太的身旁。
张德一:他俯下身叫道:“大妈!”
老太:她抬起头,望望张德一他们问道:“有事吗?”
张德一:“请问大妈,七滩镇怎么走?”他继续俯身问道。
老太:她用手指了指南端道:“喏,你们往南走,翻过前面那条岸,过了河上的桥,走上五分钟,就到七滩镇了,反正你们上了岸就看见了。”
张德一:“好的,谢谢大妈!”他抬起头来,顺势望了望南边的岸。
老太:“别客气!”她应着,又低下头来割草。
张德一:“我们走!”他说着,牵着小男孩的手,跑出高地,上了村庄。
16村庄:村庄被树木覆盖,每户人家尽是石块垒成的房屋,屋门口四丈多远是一条宽十几丈的河流,河那边是一条四尺多宽的圩路,在路那边,是长着的稻谷地。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