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章
第四十三章
因是新婚,又在回门这样的日子,徒明谚丢下林浣一人离去已有几分过了,若让人传出去,只怕会闹出一些夫妻不睦的流言来。徒明谚自是不怕,只林浣刚嫁进来,这样的名声却是不美。虽则二人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但到底娶了进门,该给的尊重和面子总要做足了。且……
林浣明眸皓齿的容颜在徒明谚脑子里晃了晃,尤其那睡觉时晕出来的两团绯红,身子总是不安分的翻来翻去寻找舒服安稳的姿势,不断地往他怀里蹭,活像一只小兔子。酥软粉嫩的可爱。
不自觉地,徒明谚便露出了一丝笑容。下人端了茶水上来也未曾看到。
忠平王抬手在徒明谚眼前挥了挥:“想什么呢?”
徒明谚这才回过神来,满口道:“很好,很好!
忠平王一愣,“什么很好?”
徒明谚怔了半晌,明明方才是林浣巧笑嫣然地折了莲花捧在手里,问他,今日亲做莲花粥给他吃好不好,怎地突然间美人儿就变成了忠平王了呢?讪笑着摸了摸鼻子,似是怕忠平王看出什么来,眼神躲闪,随口附应道:“什么都好!什么都好!”
忠平王挑了挑眉,一起长大的同母兄弟,哪里有不明白的。只不知为的什么一时走了神,怕是对他方才的话半点也没听进去。叹了口气,道:“你先回府吧。今日是回门的日子,你就这么绑了人跑过来,把王妃一个人扔在大街上,总是不妥。我便不留你晚膳了。科举之事,咱们明日再议。”
徒明谚似是就等着此话,立马起身,道:“那三哥,我先回去了!”说着一阵风般蹿了出去。直让忠平王瞧着愣神,往日里在他府上总要磨蹭一番,只说回去了一个人冷清地慌,何时见过徒明谚今日这般模样。还没等忠平王想明白,徒明谚又回转过来,对着忠平王一阵支支吾吾,手足无措,“三哥!那个……那个……”。
却是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看着忠平王又狐疑又傻眼,比徒明谚还要急上几分,“有话便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
徒明谚一噎,蹭到忠平王耳边道:“三哥那日给我的瓷瓶还有没有?”
忠平王瞬间明白过来,好笑地看着徒明谚,“不是前儿才给的你吗?一瓶可够用不少时间了。”
徒明谚轻轻撞了撞忠平王肩膀,“三哥就再给我两瓶!”
这会却轮到忠平王支支吾吾起来,眼神躲闪,干脆端了茶盏喝茶掩饰。却耐不住徒明谚一再磨蹭,只得道,“那东西还是去年奉父皇旨意巡查福建时在胡商手里买来的,不过也就那么几瓶。都在你三嫂手里头。给你那瓶也是你三嫂的主意,不然,我哪里想得到这些。”
徒明谚略有几分失望,只这东西不多,他也不好再磨着忠平王去问忠平王妃要。只得耸了耸肩,就此作罢。
别了忠平王,回到王府时,天色已不早了。只夏日黑得晚,倒是不显。红霞染透了半边天,如绯色的织锦,亮丽好看。
林浣本在屋里逗着阿吉,又有鹦鹉在一旁吵嚷,十分热闹。见了徒明谚回来,林浣忙起身吩咐了丫头摆饭。
“也不知王爷在三哥府上吃过了没有,便是用过了,也再吃一些。近日里天气越来越热了,今儿做的可都是些消暑解热的东西。”
徒明谚点了点头,便有丫头端了盘子上来,只有一样,却是稀奇。用绿色的荷叶片子包裹着,却又不是粽子。徒明谚一时好奇,这是什么?
青琼端了水过来伺候林浣洗了手。林浣亲自捏了一个,小心剥开了,里面竟是一团米团子,只上头却又有零星的青色薄片。徒明谚夹了一个,端起来一看,竟是西瓜翠衣。放嘴里咬了一口,却并不全是糯米,有几分糯软,却又少了那份黏稠,多了几分清香。吃下肚去,唇齿间便觉一股凉爽。也不知是怎么做的。徒明谚高兴,一时便吃了两个,只要再吃第三个时,却被林浣阻了。
“这东西虽好,可吃多了却有些积食。王爷少吃些!不妨再尝尝这个!”
林浣又盛了碗粥端给徒明谚。这粥徒明谚却是并不陌生,反倒熟悉得很。白白的粳米上飘荡着几片莲花碎片。那莲花怕是取了后院池子里的。通身白色为主,只花瓣尖儿上或有几分淡粉或淡紫的色泽。
林浣自是做了一番功课。徒明谚吃食上喜好不明,似是并没有大的偏好。但昔年宁妃爱莲,最喜莲花粥。
徒明谚看着眼前的莲花粥有些失神。犹记得小时候,那会正是母妃宠冠后宫之时。宁喜宫内,母妃便也是这般亲自做好了莲花粥,然后盛给父皇和他们兄弟两个。
一张方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只他们四人。一家四口。
一家四口!
五岁以前,有父皇疼爱,母妃护持。对于宫里的那些嫔妃,他并没有多少认知,年纪幼小,又在重重保护之下,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宫里头便只他们一家四人。四个主子。其他不过是奴婢,或者不相干的外人。
只是后来……后来……
徒明谚闭了闭眼,不愿再想。再睁开眼时,一片清明,已不复了之前的黯然。瞧着林浣,嘴角浮现了几丝浅浅地笑意。吃了两口,清甜爽口,却并不像是府里厨子的手艺。
说起来,府里的厨子并没有做过莲花粥,更没有做过荷叶包饭。只徒明谚一吃仍是知晓,这不是厨子的手艺。府里的几个厨子都是三哥经心挑选了给他的。三哥向来讲究,那些个厨子不论做何菜色全都讲究色香味俱全。
只端看这两样,莲花粥倒也罢了,只方才的荷叶包饭,卖相上却有些不太美观。两者口味都算不错,却比不上正经的厨子。
徒明谚眼睛一眯,“可是你做的?”
林浣笑着点头:“就怕不合王爷的胃口,比不得府里的厨子。”
“你又不是正经的厨娘,自然比不上!”
林浣笑脸一垮,便有些失落。徒明谚忙道:“只我吃着却极好!”
吃的本就不是东西,而是这份心。
林浣的笑靥又回到了脸上,如花般璀璨。徒明谚瞧着微微有些失神。不由得又想起了再忠平王府的时候。怪道会瞧见她说做莲花粥给他呢!他这是美梦成真呢?还是两个人心有灵犀?
转了转手中的勺子,徒明谚将碗里的莲花粥喝了个干净,这才不负了佳人美意啊!
二人吃的七七八八,丫头端了茶过来漱了口。屋子里便静了下来。
林浣起身取了柜子里的衣服来给徒明谚换上,一边为其整理衣物,一边寻思着话题:“金家人的事,王爷都办妥了?”
徒明谚一嗤鼻,“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仗着怀了子嗣,便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不成?越发没个样儿。三哥心里头有数呢,不过是碍着上头赐下来的,如今又怀着身子。”
林浣点了点头。哥哥后院的事,便是兄弟关系再亲厚,做弟弟的总也不好插手。只忠平王又不是笨人,自会处理。
一问一答完毕,二人又冷了下来,不知下句该说什么。
徒明谚瞧着床案上放着的《大周风土录》,一时好奇,通常闺阁女子只爱看一些话本传奇,或有书香之家看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却少有女子看此类地理风土的。不免笑道:“你还看这些东西?可看得懂吗?”
“不过随手翻翻罢了。素闻大周五湖四海,名山大川,风光不同,却各有一番美不胜收。我是女子,不得出门,便也只有在书上瞧瞧。只这上头有些地貌描写,或有些关于当地的风情名俗,我不曾真去过,却是不好理解。”
徒明谚“嗯”了一声,伸手拿过书册,书内折了页,应是林浣方看到此处,留了记号。徒明谚随手翻开,不由一愣,所折之处说的正是四川。
这哪里只是“随手翻翻”!
林浣瞧了瞧徒明谚,道:“听闻四川总兵是陈国公的嫡次子!王爷,这次科举之事,只怕不太好办!”
女子不论朝堂之事,若换做别人说这一番话,徒明谚不免会有几分不喜,只他知晓林浣才华见地,也见识过林浣全然不输于男子的谋略,眼睛一眨,或许眼前之人是个不错的商议对象。
“王爷有何打算。可有用得着妾身的地方?”
徒明谚一愣,他们之间虽有几次互帮互助的合作事件,但却是谁也不曾坦然与谁说过,因都是聪明人,用的都是暗示的法子。只林浣这般坦然问出来,还是第一次。徒明谚有一瞬间的失神,但转而又明白。
林浣是不希望彼此夫妻之间也遮遮掩掩,想将一切摆在明面上,有商有量,也好过事到临头,临时暗示。
徒明谚一笑,他也正有此意。只想到陈家,不免又皱了皱眉,“科举弊案一出,举子们一片哗然。安抚也只能一时,到底挡不了他们心中的不平。三哥的意思是上奏父皇,明年开设恩科。今年中举的若无实据是以舞弊取胜,便就算了,以后谁人也不能揪着此事大做文章。”
林浣点头。科举出了舞弊之事。没有中第的举子都会觉得世道不公,不是自己才学不如别人,而是没能贿赂考官,不能事先取得考题。此番一来,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抨击中第之人。全国落第举子何其多也?若真反抗起来,却是一大祸患,朝廷不能滥杀,也不能不管。
但若说此次科举不作数,所有考生全都重考,那么便该轮到中第的“起义”了。朝廷是两方都不能得罪,便也只能这般。明年开设恩科,落第的举子们得了希望,便也不会再闹。
只那些仍旧关在大牢里的考官,却是不得不除。不然如何安天下学子之心?
而陈国公……
泄题受贿虽是重罪,却总不至抄家灭族。且陈国公家嫡次子远离京城,更与此事扯不上关系。以此事处置陈国公容易,但要全然打压下陈家却不能。四川总兵握着兵权,尤其是皇上有心攻打川蜀云贵一地的蛮夷之族,对四川的兵力越发看重。
不论是皇上,忠平王,还是徒明谚,想的都是让陈家再无起复之力,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陈国公。
徒明谚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头。
林浣笑着转到徒明谚身侧,指着书上文字道:“书上说川蜀地区民族杂居,夷族多是族居。其地又与云贵相通,彼此联系紧密,对境内汉人向来不喜,常有争斗。往年夷族内部各司其政,倒也罢了。只去岁上,听闻那边选出了年轻有为的首领,倒是将云贵川蜀一带十八条寨子都联盟了起来。这般一来,想必他们也不甘心受朝廷管辖了。”
徒明谚眼前一亮,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他想得也正是此计,没想到两人竟是不谋而合。这怎能让他不欣喜?瞧着林浣低眉浅笑的模样,徒明谚心中一动,随手便将书丢了一边,伸手握了林浣,捏了捏手心。
林浣一痒,低头挣了几下,却是没能挣脱来。
俗话说,饱暖而思淫/欲。这话却是一点不假。
林浣转身想要吹了桌上的灯,只徒明谚抓得紧,且,另一只手也是不肯安分,早已伸到了她的衣襟里去……
作者有话要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咱们是一家啊是一家!!!!
咳咳,只是符合文章中所设定的历史朝代而已。蛮夷的称呼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
而且,要真算起来,我虽然户口本上是汉族,却也算不得真正的汉族。
不过,咱们都是大中华的儿女啊!!!!
PS:感谢Ladybugzzzz亲的地雷!!!抱住亲一个~~╭(╯3╰)╮
因是新婚,又在回门这样的日子,徒明谚丢下林浣一人离去已有几分过了,若让人传出去,只怕会闹出一些夫妻不睦的流言来。徒明谚自是不怕,只林浣刚嫁进来,这样的名声却是不美。虽则二人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但到底娶了进门,该给的尊重和面子总要做足了。且……
林浣明眸皓齿的容颜在徒明谚脑子里晃了晃,尤其那睡觉时晕出来的两团绯红,身子总是不安分的翻来翻去寻找舒服安稳的姿势,不断地往他怀里蹭,活像一只小兔子。酥软粉嫩的可爱。
不自觉地,徒明谚便露出了一丝笑容。下人端了茶水上来也未曾看到。
忠平王抬手在徒明谚眼前挥了挥:“想什么呢?”
徒明谚这才回过神来,满口道:“很好,很好!
忠平王一愣,“什么很好?”
徒明谚怔了半晌,明明方才是林浣巧笑嫣然地折了莲花捧在手里,问他,今日亲做莲花粥给他吃好不好,怎地突然间美人儿就变成了忠平王了呢?讪笑着摸了摸鼻子,似是怕忠平王看出什么来,眼神躲闪,随口附应道:“什么都好!什么都好!”
忠平王挑了挑眉,一起长大的同母兄弟,哪里有不明白的。只不知为的什么一时走了神,怕是对他方才的话半点也没听进去。叹了口气,道:“你先回府吧。今日是回门的日子,你就这么绑了人跑过来,把王妃一个人扔在大街上,总是不妥。我便不留你晚膳了。科举之事,咱们明日再议。”
徒明谚似是就等着此话,立马起身,道:“那三哥,我先回去了!”说着一阵风般蹿了出去。直让忠平王瞧着愣神,往日里在他府上总要磨蹭一番,只说回去了一个人冷清地慌,何时见过徒明谚今日这般模样。还没等忠平王想明白,徒明谚又回转过来,对着忠平王一阵支支吾吾,手足无措,“三哥!那个……那个……”。
却是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看着忠平王又狐疑又傻眼,比徒明谚还要急上几分,“有话便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
徒明谚一噎,蹭到忠平王耳边道:“三哥那日给我的瓷瓶还有没有?”
忠平王瞬间明白过来,好笑地看着徒明谚,“不是前儿才给的你吗?一瓶可够用不少时间了。”
徒明谚轻轻撞了撞忠平王肩膀,“三哥就再给我两瓶!”
这会却轮到忠平王支支吾吾起来,眼神躲闪,干脆端了茶盏喝茶掩饰。却耐不住徒明谚一再磨蹭,只得道,“那东西还是去年奉父皇旨意巡查福建时在胡商手里买来的,不过也就那么几瓶。都在你三嫂手里头。给你那瓶也是你三嫂的主意,不然,我哪里想得到这些。”
徒明谚略有几分失望,只这东西不多,他也不好再磨着忠平王去问忠平王妃要。只得耸了耸肩,就此作罢。
别了忠平王,回到王府时,天色已不早了。只夏日黑得晚,倒是不显。红霞染透了半边天,如绯色的织锦,亮丽好看。
林浣本在屋里逗着阿吉,又有鹦鹉在一旁吵嚷,十分热闹。见了徒明谚回来,林浣忙起身吩咐了丫头摆饭。
“也不知王爷在三哥府上吃过了没有,便是用过了,也再吃一些。近日里天气越来越热了,今儿做的可都是些消暑解热的东西。”
徒明谚点了点头,便有丫头端了盘子上来,只有一样,却是稀奇。用绿色的荷叶片子包裹着,却又不是粽子。徒明谚一时好奇,这是什么?
青琼端了水过来伺候林浣洗了手。林浣亲自捏了一个,小心剥开了,里面竟是一团米团子,只上头却又有零星的青色薄片。徒明谚夹了一个,端起来一看,竟是西瓜翠衣。放嘴里咬了一口,却并不全是糯米,有几分糯软,却又少了那份黏稠,多了几分清香。吃下肚去,唇齿间便觉一股凉爽。也不知是怎么做的。徒明谚高兴,一时便吃了两个,只要再吃第三个时,却被林浣阻了。
“这东西虽好,可吃多了却有些积食。王爷少吃些!不妨再尝尝这个!”
林浣又盛了碗粥端给徒明谚。这粥徒明谚却是并不陌生,反倒熟悉得很。白白的粳米上飘荡着几片莲花碎片。那莲花怕是取了后院池子里的。通身白色为主,只花瓣尖儿上或有几分淡粉或淡紫的色泽。
林浣自是做了一番功课。徒明谚吃食上喜好不明,似是并没有大的偏好。但昔年宁妃爱莲,最喜莲花粥。
徒明谚看着眼前的莲花粥有些失神。犹记得小时候,那会正是母妃宠冠后宫之时。宁喜宫内,母妃便也是这般亲自做好了莲花粥,然后盛给父皇和他们兄弟两个。
一张方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只他们四人。一家四口。
一家四口!
五岁以前,有父皇疼爱,母妃护持。对于宫里的那些嫔妃,他并没有多少认知,年纪幼小,又在重重保护之下,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宫里头便只他们一家四人。四个主子。其他不过是奴婢,或者不相干的外人。
只是后来……后来……
徒明谚闭了闭眼,不愿再想。再睁开眼时,一片清明,已不复了之前的黯然。瞧着林浣,嘴角浮现了几丝浅浅地笑意。吃了两口,清甜爽口,却并不像是府里厨子的手艺。
说起来,府里的厨子并没有做过莲花粥,更没有做过荷叶包饭。只徒明谚一吃仍是知晓,这不是厨子的手艺。府里的几个厨子都是三哥经心挑选了给他的。三哥向来讲究,那些个厨子不论做何菜色全都讲究色香味俱全。
只端看这两样,莲花粥倒也罢了,只方才的荷叶包饭,卖相上却有些不太美观。两者口味都算不错,却比不上正经的厨子。
徒明谚眼睛一眯,“可是你做的?”
林浣笑着点头:“就怕不合王爷的胃口,比不得府里的厨子。”
“你又不是正经的厨娘,自然比不上!”
林浣笑脸一垮,便有些失落。徒明谚忙道:“只我吃着却极好!”
吃的本就不是东西,而是这份心。
林浣的笑靥又回到了脸上,如花般璀璨。徒明谚瞧着微微有些失神。不由得又想起了再忠平王府的时候。怪道会瞧见她说做莲花粥给他呢!他这是美梦成真呢?还是两个人心有灵犀?
转了转手中的勺子,徒明谚将碗里的莲花粥喝了个干净,这才不负了佳人美意啊!
二人吃的七七八八,丫头端了茶过来漱了口。屋子里便静了下来。
林浣起身取了柜子里的衣服来给徒明谚换上,一边为其整理衣物,一边寻思着话题:“金家人的事,王爷都办妥了?”
徒明谚一嗤鼻,“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仗着怀了子嗣,便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不成?越发没个样儿。三哥心里头有数呢,不过是碍着上头赐下来的,如今又怀着身子。”
林浣点了点头。哥哥后院的事,便是兄弟关系再亲厚,做弟弟的总也不好插手。只忠平王又不是笨人,自会处理。
一问一答完毕,二人又冷了下来,不知下句该说什么。
徒明谚瞧着床案上放着的《大周风土录》,一时好奇,通常闺阁女子只爱看一些话本传奇,或有书香之家看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却少有女子看此类地理风土的。不免笑道:“你还看这些东西?可看得懂吗?”
“不过随手翻翻罢了。素闻大周五湖四海,名山大川,风光不同,却各有一番美不胜收。我是女子,不得出门,便也只有在书上瞧瞧。只这上头有些地貌描写,或有些关于当地的风情名俗,我不曾真去过,却是不好理解。”
徒明谚“嗯”了一声,伸手拿过书册,书内折了页,应是林浣方看到此处,留了记号。徒明谚随手翻开,不由一愣,所折之处说的正是四川。
这哪里只是“随手翻翻”!
林浣瞧了瞧徒明谚,道:“听闻四川总兵是陈国公的嫡次子!王爷,这次科举之事,只怕不太好办!”
女子不论朝堂之事,若换做别人说这一番话,徒明谚不免会有几分不喜,只他知晓林浣才华见地,也见识过林浣全然不输于男子的谋略,眼睛一眨,或许眼前之人是个不错的商议对象。
“王爷有何打算。可有用得着妾身的地方?”
徒明谚一愣,他们之间虽有几次互帮互助的合作事件,但却是谁也不曾坦然与谁说过,因都是聪明人,用的都是暗示的法子。只林浣这般坦然问出来,还是第一次。徒明谚有一瞬间的失神,但转而又明白。
林浣是不希望彼此夫妻之间也遮遮掩掩,想将一切摆在明面上,有商有量,也好过事到临头,临时暗示。
徒明谚一笑,他也正有此意。只想到陈家,不免又皱了皱眉,“科举弊案一出,举子们一片哗然。安抚也只能一时,到底挡不了他们心中的不平。三哥的意思是上奏父皇,明年开设恩科。今年中举的若无实据是以舞弊取胜,便就算了,以后谁人也不能揪着此事大做文章。”
林浣点头。科举出了舞弊之事。没有中第的举子都会觉得世道不公,不是自己才学不如别人,而是没能贿赂考官,不能事先取得考题。此番一来,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抨击中第之人。全国落第举子何其多也?若真反抗起来,却是一大祸患,朝廷不能滥杀,也不能不管。
但若说此次科举不作数,所有考生全都重考,那么便该轮到中第的“起义”了。朝廷是两方都不能得罪,便也只能这般。明年开设恩科,落第的举子们得了希望,便也不会再闹。
只那些仍旧关在大牢里的考官,却是不得不除。不然如何安天下学子之心?
而陈国公……
泄题受贿虽是重罪,却总不至抄家灭族。且陈国公家嫡次子远离京城,更与此事扯不上关系。以此事处置陈国公容易,但要全然打压下陈家却不能。四川总兵握着兵权,尤其是皇上有心攻打川蜀云贵一地的蛮夷之族,对四川的兵力越发看重。
不论是皇上,忠平王,还是徒明谚,想的都是让陈家再无起复之力,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陈国公。
徒明谚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头。
林浣笑着转到徒明谚身侧,指着书上文字道:“书上说川蜀地区民族杂居,夷族多是族居。其地又与云贵相通,彼此联系紧密,对境内汉人向来不喜,常有争斗。往年夷族内部各司其政,倒也罢了。只去岁上,听闻那边选出了年轻有为的首领,倒是将云贵川蜀一带十八条寨子都联盟了起来。这般一来,想必他们也不甘心受朝廷管辖了。”
徒明谚眼前一亮,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他想得也正是此计,没想到两人竟是不谋而合。这怎能让他不欣喜?瞧着林浣低眉浅笑的模样,徒明谚心中一动,随手便将书丢了一边,伸手握了林浣,捏了捏手心。
林浣一痒,低头挣了几下,却是没能挣脱来。
俗话说,饱暖而思淫/欲。这话却是一点不假。
林浣转身想要吹了桌上的灯,只徒明谚抓得紧,且,另一只手也是不肯安分,早已伸到了她的衣襟里去……
作者有话要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咱们是一家啊是一家!!!!
咳咳,只是符合文章中所设定的历史朝代而已。蛮夷的称呼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
而且,要真算起来,我虽然户口本上是汉族,却也算不得真正的汉族。
不过,咱们都是大中华的儿女啊!!!!
PS:感谢Ladybugzzzz亲的地雷!!!抱住亲一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