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幽会
凤玄诧异道:“阁下是何人,怎会认得我?”转头看到那群少年骑士围上来,又紧紧抓着手中缰绳不放,严肃地说:“不论阁下是何人,也不能如此无视法纪,枉顾人命!”
凤卿的性子还是这样硬。
宣帝只觉着他这样子亲切可爱,微微一笑,心中欣慰之情简直要满溢出来了。这次相逢实在有些意外,凤玄自然也不认得他了,但在宣帝看来,眼前的凤玄仍是那个他亲手拔擢,如同子侄一般养大的爱卿。
虽然凤玄只小宣帝不到半岁,可自他入朝到后来派入军中,再到对朱煊之战,以及后来的南征北伐,几乎都是宣帝手把手教导提拔。就是宣帝真有了儿子,在他身上用的工夫,怕都不会有当初对凤玄那样尽心。
朱煊毕竟曾反叛过,宣帝时时想到他都提着几分心,甚至带着拢络讨好之意,只怕他重蹈前世覆辙。淳于嘉再好,也是个文臣,性子又还需再磨磨。唯有凤玄正直忠诚,军事上天份又极高,有他在身边,宣帝可说才是真有了底气。
他知道凤玄脾气硬直,目下无尘,于是主动认错:“我有事要去城外,心里急了一些,凤……凤郎莫怪。不过我平生运气极好,凡是要出事时,一定会有人出来救场,方才凤郎不就替我救了那位老人家么?”
这份歪理他说得无比自然,就连凤玄都差点被他带得信了,亏得脑子中途又转了过来,皱眉叹了一声:“若方才我没过来,只怕你就是伤了人逃走,也无人能阻拦。既然眼下我碰到此事,自然不能让你这么离开。”
他双手一抖缰绳,就要打马回头,去京兆府所在。宣帝紧紧拉住缰绳道:“我今日有急事,日中之前定要赶到城外见一个人。凤郎且随我家仆役回去,待我见过她后再说此事。”
凤玄坚执不肯,周围那些内侍也围了上来劝道:“七郎快随我们回去吧,哪能这么就出城。”
宣帝看几个内侍已不着痕迹地朝他马前拦去,将牙一咬,从靴中掏出小刀来划断缰绳,双手抓紧马鬃,在马腹上用力一夹,催得那马长嘶一声,风驰电掣地奔将出去。
凤玄手上一松,险些从马上栽下来。他胳膊在空中乱划几圈,抓着了宣帝的衣服,两手再往前一滑,紧紧搂住宣帝腰身,才终于坐稳了。他伏在宣帝背后,急切地说道:“你胆子也太大了,这样骑要出事的……哎,你究竟是谁家子弟,和我凤家可相识?”
宣帝全副心力都放在驭马上,头也不回地答道:“凤郎不是左都御史凤景的堂弟?我认识你兄长,自然认得出你。至于我是何人,待你做了中书舍人,咱们在朝中常常相见,自然就认得了。”
这一句“中书舍人”倒是牵动了凤玄的心。
他入京的消息还未传出去,眼前这人竟能认出他来,还知道他将来要做中书舍人——就是兄长凤景也只知皇上要叫他入国子监,或者有可能授官。
此人这般形貌、这般肆无忌惮、看他时的神情也亲昵得不正常,还对朝中之事这样熟悉……该不会,真如他兄长所说,今上有断袖之癖,而这人就是宣帝看上的男后谢仁?
凤玄并未贸然开口求证,而是细细推算起了眼下京中的形势。
等他被一阵惊呼声打断思绪时,坐下那匹马已纵跃到了半空,跨过拦在城门处的木栏,向城外落去。凤玄心中又惊又急,恨不能立刻勒马停缰。然而此时就算他有多高的骑术,也无法拦住这马,只能任凭宣帝纵马闯出城外,直冲到渭水河畔。
那马虽然神骏,但疾驰至此,也渐渐慢了下来。
宣帝在它左耳弹了两下,拨马向东走了十余里地,便见河边大路下有一个小小凉亭。当中坐着个一身藏青翻领胡服的贵公子,正倚在亭柱上,信手拨弹琵琶,其声凌凌,清越激昂。
没错,那就是他的阿仁!
宣帝心中波澜起伏,眼前所见,渐渐和上辈子与阿仁初遇时的场景重合到了一起——
上辈子他遇见阿仁还是在五年后。那时朱煊之乱初平,国家百废待兴。西戎大兵犯境时,他手下能用的只有一个凤玄,就连军士也不足,只好亲自披挂出征。那天也是在渭水河畔这座长亭中遇到的阿仁,只是当时并不知阿仁是女子,只以为她是谢氏子弟,要投军报国……
亭中之人已抬目掠过他们这一骑,目光一转,便觉风流无限。这样精雕细琢般的五官,眉目间逼人的艳色,他怎么就像瞎了一样,把她认成了男子,直到最后她留书远去,才发现自己一直爱护提拔的这个少年将军是女扮男妆?
派去接阿仁回京的人传来他们入京的时间,宣帝便特地出城来相迎,就是想要像上辈子一样,给她留下一个最好的印象。没想到上天垂怜,今日他们相会时的场景,竟也和那天一模一样。宣帝出神地看着亭中之人,耳边也再听不到滔滔浪潮和凤玄的询问,唯有那一声声宛转清澈的琵琶声。
那时阿仁弹的是《兔罝》,他听出她心中抱负,在亭外歌声以相和,从此阿仁也就成了他的腹心……宣帝张口欲唱,忽然听出一丝不对——那琵琶弹得怎么不是“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而是“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
他再心胸宽广,也不能开口骂自己。这一曲宣帝就唱不出来,而是趁着阿仁转调时,唱了一首《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他与阿仁现在算是萍水相逢,阿仁女扮男妆之事,就连她叔父都不知,自然不该被一个陌生人看出,所以也只好拣了首赞颂君子之诗聊表心意。
不料一曲唱罢,停中琵琶声也随之停了下来,谢仁带着几分少年意气的赞叹声便从亭中传出:“今日我才知道何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先生此曲中正平和,切近自然,真是君子之音。”
宣帝捺下心中得意,将嘴角笑容略收了收,又自谦起来:“不如君‘手挥四弦,目送归鸿’[2],更有雅人深致。”
酬答之间,谢仁已从亭内走出来,窄袖胡服更衬得他身形高挑清雅,风流艳丽之外还多了一丝勃勃生气。
宣帝满意地看了又看,越发觉着他的阿仁和前世相比还要艳丽几分。而且似乎是因为不曾受过军旅风霜,个子也高了些,人也胖了,气质更有种世家大族精心养护出来的清华出尘。
凤玄坐在马后,也忍不住赞叹出声:“不知这是谁家子弟,当真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宣帝听了,心下暗暗骄傲,又想起从方才遇见阿仁就有些冷待了凤玄,便回过头去夸了他一句:“凤郎萧萧肃肃,神情亦不差。”
凤玄心中又有些异样,不知该不该谢他夸奖。
宣帝却没想到他能把自己当成什么人,夸了一句便翻身落马招呼谢仁。
到得马下,宣帝忽然发现他的阿仁个子实在是有些高过了头——以他这般身形,竟还似矮了她一头皮似的。且她的胸口也太厚实,肩又过于宽了……
敢是为了扮男装,特地在衣服里衬了布?
这话只在宣帝心头一转,并没问出来。
谢仁心中坦荡,举手作揖,先向他们俩行了礼:“在下会稽谢仁,不知先生与那位郎君如何称呼?”
声音如金玉相击,虽然不像平常女子一般柔婉,但是也十分清朗动人。宣帝听得心中陶陶,也就不再计较他的身形,回了一礼,缓缓答道:“在下姓宣,单名一个挚字。这位是曲阜凤氏凤玄。”
他在凤玄手上拍了两下,才把人拍醒,跟着行了一礼,随两人进了亭中。
谢仁便以主人自居,叫跟来的仆役替他们上了茶。宣帝只喝了一口便赞道:“阿……谢郎这茶比京中的更清香许多,却不知是怎样制成的。”
谢仁毫不在意地答道:“深山中产的,就有些天然香气。微物不足在意,今日难得遇到先生与凤郎,不如就着此地风光,再相合一曲,或是品论诗作?”
宣帝上辈子就知道他的脾□好,此时并不顺着他答话,反而叹道:“如今国事艰难,西北流民方才安定,就算寄情山水,又哪能真的逸性怡情?大将军在西北虽然胜了几场,但草原广大,到底伤不了西戎元气……”
谢仁立刻也把琵琶搁下,目中光华四溢,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朱煊前些日子那一场大胜。宣帝听得心惊胆战,生怕他又移情看上了朱煊,连忙拿出自己上辈子亲征的经验,指点江山,把谢仁说得心动神驰,额上竟流下汗水。
宣帝时时盯着他,立刻从怀中抽出手巾,亲自与谢仁拭了面上汗水,又执手劝道:“城外毕竟说话不便,咱们一同入城,到时候我到下处找你,继续说这些可好?”
谢仁这才回过神来,抓着手巾长叹一声:“只怕我入京之后,先生就见不着我了。罢了,寔命不同……”
宣帝看得心疼难忍,又不愿当下就揭破身份,只好劝道:“将来的事,谁又能知道呢?说不准以后你也能带兵历练,到时你对兵法的理解,或许比我更透彻了。”
只要阿仁喜欢,待他亲征时,就让她像上辈子那样随军又有什么不行?
谢仁勉强提起精神答谢,便也不提此事,安排车马与宣帝一道入了城。凤玄也从内侍手中牵了匹马,自己打马跟在宣帝身后。
宣帝倒没有立刻暴露身份的打算,半路便驻了马,遥遥目送谢仁一行进了临川王府。等人都散尽了,才回头来问凤玄要往哪去。
凤玄翻身下马,向着宣帝一躬到地:“凤玄驽钝,方才冒犯圣驾了。”
凤卿的性子还是这样硬。
宣帝只觉着他这样子亲切可爱,微微一笑,心中欣慰之情简直要满溢出来了。这次相逢实在有些意外,凤玄自然也不认得他了,但在宣帝看来,眼前的凤玄仍是那个他亲手拔擢,如同子侄一般养大的爱卿。
虽然凤玄只小宣帝不到半岁,可自他入朝到后来派入军中,再到对朱煊之战,以及后来的南征北伐,几乎都是宣帝手把手教导提拔。就是宣帝真有了儿子,在他身上用的工夫,怕都不会有当初对凤玄那样尽心。
朱煊毕竟曾反叛过,宣帝时时想到他都提着几分心,甚至带着拢络讨好之意,只怕他重蹈前世覆辙。淳于嘉再好,也是个文臣,性子又还需再磨磨。唯有凤玄正直忠诚,军事上天份又极高,有他在身边,宣帝可说才是真有了底气。
他知道凤玄脾气硬直,目下无尘,于是主动认错:“我有事要去城外,心里急了一些,凤……凤郎莫怪。不过我平生运气极好,凡是要出事时,一定会有人出来救场,方才凤郎不就替我救了那位老人家么?”
这份歪理他说得无比自然,就连凤玄都差点被他带得信了,亏得脑子中途又转了过来,皱眉叹了一声:“若方才我没过来,只怕你就是伤了人逃走,也无人能阻拦。既然眼下我碰到此事,自然不能让你这么离开。”
他双手一抖缰绳,就要打马回头,去京兆府所在。宣帝紧紧拉住缰绳道:“我今日有急事,日中之前定要赶到城外见一个人。凤郎且随我家仆役回去,待我见过她后再说此事。”
凤玄坚执不肯,周围那些内侍也围了上来劝道:“七郎快随我们回去吧,哪能这么就出城。”
宣帝看几个内侍已不着痕迹地朝他马前拦去,将牙一咬,从靴中掏出小刀来划断缰绳,双手抓紧马鬃,在马腹上用力一夹,催得那马长嘶一声,风驰电掣地奔将出去。
凤玄手上一松,险些从马上栽下来。他胳膊在空中乱划几圈,抓着了宣帝的衣服,两手再往前一滑,紧紧搂住宣帝腰身,才终于坐稳了。他伏在宣帝背后,急切地说道:“你胆子也太大了,这样骑要出事的……哎,你究竟是谁家子弟,和我凤家可相识?”
宣帝全副心力都放在驭马上,头也不回地答道:“凤郎不是左都御史凤景的堂弟?我认识你兄长,自然认得出你。至于我是何人,待你做了中书舍人,咱们在朝中常常相见,自然就认得了。”
这一句“中书舍人”倒是牵动了凤玄的心。
他入京的消息还未传出去,眼前这人竟能认出他来,还知道他将来要做中书舍人——就是兄长凤景也只知皇上要叫他入国子监,或者有可能授官。
此人这般形貌、这般肆无忌惮、看他时的神情也亲昵得不正常,还对朝中之事这样熟悉……该不会,真如他兄长所说,今上有断袖之癖,而这人就是宣帝看上的男后谢仁?
凤玄并未贸然开口求证,而是细细推算起了眼下京中的形势。
等他被一阵惊呼声打断思绪时,坐下那匹马已纵跃到了半空,跨过拦在城门处的木栏,向城外落去。凤玄心中又惊又急,恨不能立刻勒马停缰。然而此时就算他有多高的骑术,也无法拦住这马,只能任凭宣帝纵马闯出城外,直冲到渭水河畔。
那马虽然神骏,但疾驰至此,也渐渐慢了下来。
宣帝在它左耳弹了两下,拨马向东走了十余里地,便见河边大路下有一个小小凉亭。当中坐着个一身藏青翻领胡服的贵公子,正倚在亭柱上,信手拨弹琵琶,其声凌凌,清越激昂。
没错,那就是他的阿仁!
宣帝心中波澜起伏,眼前所见,渐渐和上辈子与阿仁初遇时的场景重合到了一起——
上辈子他遇见阿仁还是在五年后。那时朱煊之乱初平,国家百废待兴。西戎大兵犯境时,他手下能用的只有一个凤玄,就连军士也不足,只好亲自披挂出征。那天也是在渭水河畔这座长亭中遇到的阿仁,只是当时并不知阿仁是女子,只以为她是谢氏子弟,要投军报国……
亭中之人已抬目掠过他们这一骑,目光一转,便觉风流无限。这样精雕细琢般的五官,眉目间逼人的艳色,他怎么就像瞎了一样,把她认成了男子,直到最后她留书远去,才发现自己一直爱护提拔的这个少年将军是女扮男妆?
派去接阿仁回京的人传来他们入京的时间,宣帝便特地出城来相迎,就是想要像上辈子一样,给她留下一个最好的印象。没想到上天垂怜,今日他们相会时的场景,竟也和那天一模一样。宣帝出神地看着亭中之人,耳边也再听不到滔滔浪潮和凤玄的询问,唯有那一声声宛转清澈的琵琶声。
那时阿仁弹的是《兔罝》,他听出她心中抱负,在亭外歌声以相和,从此阿仁也就成了他的腹心……宣帝张口欲唱,忽然听出一丝不对——那琵琶弹得怎么不是“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而是“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
他再心胸宽广,也不能开口骂自己。这一曲宣帝就唱不出来,而是趁着阿仁转调时,唱了一首《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他与阿仁现在算是萍水相逢,阿仁女扮男妆之事,就连她叔父都不知,自然不该被一个陌生人看出,所以也只好拣了首赞颂君子之诗聊表心意。
不料一曲唱罢,停中琵琶声也随之停了下来,谢仁带着几分少年意气的赞叹声便从亭中传出:“今日我才知道何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先生此曲中正平和,切近自然,真是君子之音。”
宣帝捺下心中得意,将嘴角笑容略收了收,又自谦起来:“不如君‘手挥四弦,目送归鸿’[2],更有雅人深致。”
酬答之间,谢仁已从亭内走出来,窄袖胡服更衬得他身形高挑清雅,风流艳丽之外还多了一丝勃勃生气。
宣帝满意地看了又看,越发觉着他的阿仁和前世相比还要艳丽几分。而且似乎是因为不曾受过军旅风霜,个子也高了些,人也胖了,气质更有种世家大族精心养护出来的清华出尘。
凤玄坐在马后,也忍不住赞叹出声:“不知这是谁家子弟,当真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宣帝听了,心下暗暗骄傲,又想起从方才遇见阿仁就有些冷待了凤玄,便回过头去夸了他一句:“凤郎萧萧肃肃,神情亦不差。”
凤玄心中又有些异样,不知该不该谢他夸奖。
宣帝却没想到他能把自己当成什么人,夸了一句便翻身落马招呼谢仁。
到得马下,宣帝忽然发现他的阿仁个子实在是有些高过了头——以他这般身形,竟还似矮了她一头皮似的。且她的胸口也太厚实,肩又过于宽了……
敢是为了扮男装,特地在衣服里衬了布?
这话只在宣帝心头一转,并没问出来。
谢仁心中坦荡,举手作揖,先向他们俩行了礼:“在下会稽谢仁,不知先生与那位郎君如何称呼?”
声音如金玉相击,虽然不像平常女子一般柔婉,但是也十分清朗动人。宣帝听得心中陶陶,也就不再计较他的身形,回了一礼,缓缓答道:“在下姓宣,单名一个挚字。这位是曲阜凤氏凤玄。”
他在凤玄手上拍了两下,才把人拍醒,跟着行了一礼,随两人进了亭中。
谢仁便以主人自居,叫跟来的仆役替他们上了茶。宣帝只喝了一口便赞道:“阿……谢郎这茶比京中的更清香许多,却不知是怎样制成的。”
谢仁毫不在意地答道:“深山中产的,就有些天然香气。微物不足在意,今日难得遇到先生与凤郎,不如就着此地风光,再相合一曲,或是品论诗作?”
宣帝上辈子就知道他的脾□好,此时并不顺着他答话,反而叹道:“如今国事艰难,西北流民方才安定,就算寄情山水,又哪能真的逸性怡情?大将军在西北虽然胜了几场,但草原广大,到底伤不了西戎元气……”
谢仁立刻也把琵琶搁下,目中光华四溢,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朱煊前些日子那一场大胜。宣帝听得心惊胆战,生怕他又移情看上了朱煊,连忙拿出自己上辈子亲征的经验,指点江山,把谢仁说得心动神驰,额上竟流下汗水。
宣帝时时盯着他,立刻从怀中抽出手巾,亲自与谢仁拭了面上汗水,又执手劝道:“城外毕竟说话不便,咱们一同入城,到时候我到下处找你,继续说这些可好?”
谢仁这才回过神来,抓着手巾长叹一声:“只怕我入京之后,先生就见不着我了。罢了,寔命不同……”
宣帝看得心疼难忍,又不愿当下就揭破身份,只好劝道:“将来的事,谁又能知道呢?说不准以后你也能带兵历练,到时你对兵法的理解,或许比我更透彻了。”
只要阿仁喜欢,待他亲征时,就让她像上辈子那样随军又有什么不行?
谢仁勉强提起精神答谢,便也不提此事,安排车马与宣帝一道入了城。凤玄也从内侍手中牵了匹马,自己打马跟在宣帝身后。
宣帝倒没有立刻暴露身份的打算,半路便驻了马,遥遥目送谢仁一行进了临川王府。等人都散尽了,才回头来问凤玄要往哪去。
凤玄翻身下马,向着宣帝一躬到地:“凤玄驽钝,方才冒犯圣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