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芸娘被退婚(上)
蕙娘等到赵礼回家时,问了他准备怎么和二嫂分利,赵礼倒是早有准备,连契约都准备好了,要给二嫂三成利。
也不知他后来是怎么和二嫂说的,反正俩人把契约签了,蕙娘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这天蕙娘看到赵珮又提着个食盒准备出门,便叫住了赵珮,让她等一会儿,她有些东西要赵珮帮着带给小弟一苇。
回了房的蕙娘,拿出这段时间帮许家人做的几身衣裳,二十两银子,又包了些吃食玩物,打了个包袱,抱起来去找赵珮。
谁知赵珮人小,拎着个大食盒又要抱蕙娘的包袱,很是吃重,蕙娘没法,只得自己拿了包袱,道:“算了,算了,总之我也没去过这青山学塾,我就和你一起去吧!顺便我也去看看一苇。”
俩人便一起去往青山学塾,这学塾建在青山半腰,因为总有人来往,所以路也不算难走。蕙娘虽然嫁到赵家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对这学塾还是知之甚少,便一边和赵珮赶路一边问些事。
“我听你小叔说了这学塾是有学生住宿的,那这些学生都是在哪里吃饭啊?应该是有专门的饭堂吧,怎么公公和二叔不在饭堂吃午饭,还得你们每天送饭?”
赵珮对这事还是很清楚的,便解释道:“咱家学塾是有饭堂的,而且一顿还很便宜。只是再便宜,有些穷苦人家都是宁愿自己带吃的或者家人送的,这样无论怎么样都节省些。而爷爷和爹之所以需要送饭,却是因为他们吃不习惯饭堂的饭菜,大伯娘说既然咱家近就干脆让我们几个姐妹轮流着为他们送饭。”
蕙娘想到一苇,也不知一苇中饭是怎么吃的,要不,她以后也帮一苇送饭?或者直接让侄女们送饭时,搭着送下一苇的?
因为还有一段路,赵珮不想这样一路和三婶无语地过去,就又说了些学塾的事情。
“咱家学塾不仅有爷爷和爹在授课,而且还请了几位秀才先生和俩位举人老爷坐堂。听娘说那些年纪小学识低的就都是几位秀才先生教,上了十五岁又学识好的学生们都是包括爹在内的举人老爷授课的。那俩位举人老爷可不好请,娘花了好大功夫才请到他们的!”说着说着,赵珮就止不住心里的得意,她娘真的是灰常厉害的,和身边这只完全是不同品种!
蕙娘不知赵珮的想法,只是听她这样一说,便觉得这学塾的规矩还是和现代挺相似的,想必最初二嫂实行时很是费了一番力。
没说几句就到了青山学塾,蕙娘抬头一看,立刻否定了之前的说法,这何止是费了一番力,这简直是把全副家当都砸在上面了!
绕着开着旺盛的牵牛花的竹篱围成了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只见清一色朱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全是青瓦土砖木架房,这好几座房子建起来可得花大价钱啊!蕙娘再次表示对二嫂森森的景仰。
赵珮拉了拉顾自发呆的蕙娘,领着她进了院子,“我先去给爷爷和爹送饭,三婶您自己去找一苇舅舅吧。这时间一苇舅舅应该在东北角那边最大的那幢房子里,那里是饭堂。待会咱们在院门那里会合!”
蕙娘点点头示意赵珮先走,她可以自己去找。进了饭堂后,只见内里设计的很像大学里的食堂,有打饭菜的窗口和吃饭的桌椅,不过是比大学食堂要小些。蕙娘并没有怎么花力气就找到了正就着咸菜啃馒头的一苇,蕙娘一看就知道这是一苇从家中带来的。
“家里现在应该比较宽裕了,你怎么不在饭堂打饭吃?”蕙娘将包袱放在椅子上,坐到一苇对面不赞同道。
一苇这时才发现大姐来了,赶忙咽下嘴里塞的馒头,用手擦擦嘴奇怪道:“大姐怎么来这里啦?”看到蕙娘放在旁边椅子上的包袱,又问道:“这是什么?”
蕙娘也没指望一苇回答她的问题,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是陈氏不舍得所以一苇同学午饭就是馒头君了。蕙娘也不再纠结一苇午饭问题,只想着以后让侄女们帮一苇带饭应该是木问题的。
便拆开包袱拿出一些点心,道:“我给你们每人做了一身衣裳,你给带回去吧。还有些银子你也一同把它给娘,另外我在包袱里还放了些吃的,你尝尝看!”
一苇收起点心又把它放进包袱里道:“我吃了三个大馒头啦,已经饱了,这点心还是回家再吃。大姐你也不用给我们递银子的,你留下的聘礼银子还没动过呢,咱家现在每月也有卖腌物的收入,很是够了!”
“我这里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用到银子,不给你们难道放着发霉啊?你只管拿着就是了,这一个多月我都没回家看看,家里都还好吧?”除了每个月交给婆婆的银钱外,蕙娘几乎没怎么用过钱,更何况这交给婆婆的银子也是赵礼给的,她的私房钱到现在还有很多呢!
一苇本来是很高兴大姐能来看他的,只是现在听到大姐问家里情况,他就怏了,低下头扯着衣带,不吭声。
蕙娘问这句只是出于习惯,她压根没想过家里会不好,看一苇这样明显有什么事发生,蕙娘此时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是发生了什么十分不好的事,焦急道:“出了什么事吗?”
一苇嗫嚅:“娘不让我告诉你,说是你才嫁到赵家,别为这事操心。”
一苇越是隐瞒,蕙娘越急,揪着他的衣领,试图说服他,急道:“快说,娘是不想让我担心才不让你告诉我的,但是现在我已经知道家里出事了,你要是不告诉我,我只会更急!”
“……二姐被退婚了!”一苇看大姐一副不和她讲明白就不罢休的样子,终于吞吐地说了出来。
蕙娘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芸娘被退婚是什么意思。
“二姐的未婚夫,邓伟,他家前几天请了媒人来家里要退婚。娘气的去他家闹了一场,只是这婚最终还是退了。”一苇又仔细说了下这事,邓伟家和他们家一向来往甚密,邓伟娘和陈氏在古里村也是出了名的关系好,谁也没想到他家会突然退婚。
蕙娘放开邓伟的衣领,她此时已经记起了那个来家里送兔子的呆书生,没想到看着呆,却是个歹竹,居然敢退她家芸娘的亲事。蕙娘不再多说,拿起包袱嘱咐一苇道:“这包袱我自己带回去,你好好在学塾读书,不要担心,大姐这就回去为你二姐讨公道!”没等一苇回应,就像被点了炮仗一样冲出了学塾往山下去。
冲到山下蕙娘才稍稍冷静下来,这去古里村坐车都要半个时辰,以她的脚程,走断腿都不知能不能坚持走到。想到家里只有一辆马车,每天都会被赵礼给驾走,这一时半会可让她到哪里弄辆车子。又想到赵珮还在学塾,她要是不回去,指不定赵珮得等她到什么时候,便又急急转身快步往学塾去。
等她气喘喘地爬到院门口时,果然看到赵珮正在等她。
赵珮奇怪,怎么三婶是往山下过来的?看蕙娘在喘气,一时还不能说话,便放下食盒帮蕙娘提着包袱道:“三婶这是怎么啦,喘成这样?先歇口气再说话。”
蕙娘弯腰扶着膝盖,点点头,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才缓过来,果然是缺少锻炼,来回走了两趟路就不行了。
“我问你,咱们村里还有谁家有驴车骡车不?三婶要回娘家一趟。”歇过来后,蕙娘接回包袱,问道。
赵珮猜到应该是三婶娘家出了什么事,也有点担心,只是这时间到哪里去找驴车,而且三婶要回娘家的话,还得先回家给奶奶说声。
“三婶,要不咱先回家问问奶奶?”
蕙娘只得点头和赵珮一起回了赵家。
一回到家,蕙娘就先到了正房和王氏说了芸娘的事,王氏也知一个姑娘家要是被退了婚,这事可大可小,指不定以后好亲事就到不了芸娘头上了。也不再多说,直接就让蕙娘回娘家看看。
李锦娘和金元宝都从赵珮嘴里知道了蕙娘的娘家可能出事了,也来到了正房,刚好听到了芸娘被退婚,蕙娘此时就要回娘家,李锦娘担心蕙娘一个人会出事,便道:“这时候也没车能送三弟妹回去,不如等小叔回来后,俩人一起回去,也好有个照应。”
又看蕙娘着急,就劝解道:“这事是发生在几天前,弟妹你也不必急在这一时。你回去后如果要去芸娘未婚夫家理论,有小叔在,也是个助力。”
也只能等赵礼先回来了,蕙娘压抑住心中的焦急,听从了锦娘的意见。
却说许一苇这边,看到大姐就那样跑了,着实后悔和大姐说了这事,现在只能祈祷大姐不要闯祸,能稍微悠着点了。这一下午的课,许一苇童鞋都在担心蕙娘中度过。
也不知他后来是怎么和二嫂说的,反正俩人把契约签了,蕙娘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这天蕙娘看到赵珮又提着个食盒准备出门,便叫住了赵珮,让她等一会儿,她有些东西要赵珮帮着带给小弟一苇。
回了房的蕙娘,拿出这段时间帮许家人做的几身衣裳,二十两银子,又包了些吃食玩物,打了个包袱,抱起来去找赵珮。
谁知赵珮人小,拎着个大食盒又要抱蕙娘的包袱,很是吃重,蕙娘没法,只得自己拿了包袱,道:“算了,算了,总之我也没去过这青山学塾,我就和你一起去吧!顺便我也去看看一苇。”
俩人便一起去往青山学塾,这学塾建在青山半腰,因为总有人来往,所以路也不算难走。蕙娘虽然嫁到赵家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对这学塾还是知之甚少,便一边和赵珮赶路一边问些事。
“我听你小叔说了这学塾是有学生住宿的,那这些学生都是在哪里吃饭啊?应该是有专门的饭堂吧,怎么公公和二叔不在饭堂吃午饭,还得你们每天送饭?”
赵珮对这事还是很清楚的,便解释道:“咱家学塾是有饭堂的,而且一顿还很便宜。只是再便宜,有些穷苦人家都是宁愿自己带吃的或者家人送的,这样无论怎么样都节省些。而爷爷和爹之所以需要送饭,却是因为他们吃不习惯饭堂的饭菜,大伯娘说既然咱家近就干脆让我们几个姐妹轮流着为他们送饭。”
蕙娘想到一苇,也不知一苇中饭是怎么吃的,要不,她以后也帮一苇送饭?或者直接让侄女们送饭时,搭着送下一苇的?
因为还有一段路,赵珮不想这样一路和三婶无语地过去,就又说了些学塾的事情。
“咱家学塾不仅有爷爷和爹在授课,而且还请了几位秀才先生和俩位举人老爷坐堂。听娘说那些年纪小学识低的就都是几位秀才先生教,上了十五岁又学识好的学生们都是包括爹在内的举人老爷授课的。那俩位举人老爷可不好请,娘花了好大功夫才请到他们的!”说着说着,赵珮就止不住心里的得意,她娘真的是灰常厉害的,和身边这只完全是不同品种!
蕙娘不知赵珮的想法,只是听她这样一说,便觉得这学塾的规矩还是和现代挺相似的,想必最初二嫂实行时很是费了一番力。
没说几句就到了青山学塾,蕙娘抬头一看,立刻否定了之前的说法,这何止是费了一番力,这简直是把全副家当都砸在上面了!
绕着开着旺盛的牵牛花的竹篱围成了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只见清一色朱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全是青瓦土砖木架房,这好几座房子建起来可得花大价钱啊!蕙娘再次表示对二嫂森森的景仰。
赵珮拉了拉顾自发呆的蕙娘,领着她进了院子,“我先去给爷爷和爹送饭,三婶您自己去找一苇舅舅吧。这时间一苇舅舅应该在东北角那边最大的那幢房子里,那里是饭堂。待会咱们在院门那里会合!”
蕙娘点点头示意赵珮先走,她可以自己去找。进了饭堂后,只见内里设计的很像大学里的食堂,有打饭菜的窗口和吃饭的桌椅,不过是比大学食堂要小些。蕙娘并没有怎么花力气就找到了正就着咸菜啃馒头的一苇,蕙娘一看就知道这是一苇从家中带来的。
“家里现在应该比较宽裕了,你怎么不在饭堂打饭吃?”蕙娘将包袱放在椅子上,坐到一苇对面不赞同道。
一苇这时才发现大姐来了,赶忙咽下嘴里塞的馒头,用手擦擦嘴奇怪道:“大姐怎么来这里啦?”看到蕙娘放在旁边椅子上的包袱,又问道:“这是什么?”
蕙娘也没指望一苇回答她的问题,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是陈氏不舍得所以一苇同学午饭就是馒头君了。蕙娘也不再纠结一苇午饭问题,只想着以后让侄女们帮一苇带饭应该是木问题的。
便拆开包袱拿出一些点心,道:“我给你们每人做了一身衣裳,你给带回去吧。还有些银子你也一同把它给娘,另外我在包袱里还放了些吃的,你尝尝看!”
一苇收起点心又把它放进包袱里道:“我吃了三个大馒头啦,已经饱了,这点心还是回家再吃。大姐你也不用给我们递银子的,你留下的聘礼银子还没动过呢,咱家现在每月也有卖腌物的收入,很是够了!”
“我这里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用到银子,不给你们难道放着发霉啊?你只管拿着就是了,这一个多月我都没回家看看,家里都还好吧?”除了每个月交给婆婆的银钱外,蕙娘几乎没怎么用过钱,更何况这交给婆婆的银子也是赵礼给的,她的私房钱到现在还有很多呢!
一苇本来是很高兴大姐能来看他的,只是现在听到大姐问家里情况,他就怏了,低下头扯着衣带,不吭声。
蕙娘问这句只是出于习惯,她压根没想过家里会不好,看一苇这样明显有什么事发生,蕙娘此时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是发生了什么十分不好的事,焦急道:“出了什么事吗?”
一苇嗫嚅:“娘不让我告诉你,说是你才嫁到赵家,别为这事操心。”
一苇越是隐瞒,蕙娘越急,揪着他的衣领,试图说服他,急道:“快说,娘是不想让我担心才不让你告诉我的,但是现在我已经知道家里出事了,你要是不告诉我,我只会更急!”
“……二姐被退婚了!”一苇看大姐一副不和她讲明白就不罢休的样子,终于吞吐地说了出来。
蕙娘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芸娘被退婚是什么意思。
“二姐的未婚夫,邓伟,他家前几天请了媒人来家里要退婚。娘气的去他家闹了一场,只是这婚最终还是退了。”一苇又仔细说了下这事,邓伟家和他们家一向来往甚密,邓伟娘和陈氏在古里村也是出了名的关系好,谁也没想到他家会突然退婚。
蕙娘放开邓伟的衣领,她此时已经记起了那个来家里送兔子的呆书生,没想到看着呆,却是个歹竹,居然敢退她家芸娘的亲事。蕙娘不再多说,拿起包袱嘱咐一苇道:“这包袱我自己带回去,你好好在学塾读书,不要担心,大姐这就回去为你二姐讨公道!”没等一苇回应,就像被点了炮仗一样冲出了学塾往山下去。
冲到山下蕙娘才稍稍冷静下来,这去古里村坐车都要半个时辰,以她的脚程,走断腿都不知能不能坚持走到。想到家里只有一辆马车,每天都会被赵礼给驾走,这一时半会可让她到哪里弄辆车子。又想到赵珮还在学塾,她要是不回去,指不定赵珮得等她到什么时候,便又急急转身快步往学塾去。
等她气喘喘地爬到院门口时,果然看到赵珮正在等她。
赵珮奇怪,怎么三婶是往山下过来的?看蕙娘在喘气,一时还不能说话,便放下食盒帮蕙娘提着包袱道:“三婶这是怎么啦,喘成这样?先歇口气再说话。”
蕙娘弯腰扶着膝盖,点点头,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才缓过来,果然是缺少锻炼,来回走了两趟路就不行了。
“我问你,咱们村里还有谁家有驴车骡车不?三婶要回娘家一趟。”歇过来后,蕙娘接回包袱,问道。
赵珮猜到应该是三婶娘家出了什么事,也有点担心,只是这时间到哪里去找驴车,而且三婶要回娘家的话,还得先回家给奶奶说声。
“三婶,要不咱先回家问问奶奶?”
蕙娘只得点头和赵珮一起回了赵家。
一回到家,蕙娘就先到了正房和王氏说了芸娘的事,王氏也知一个姑娘家要是被退了婚,这事可大可小,指不定以后好亲事就到不了芸娘头上了。也不再多说,直接就让蕙娘回娘家看看。
李锦娘和金元宝都从赵珮嘴里知道了蕙娘的娘家可能出事了,也来到了正房,刚好听到了芸娘被退婚,蕙娘此时就要回娘家,李锦娘担心蕙娘一个人会出事,便道:“这时候也没车能送三弟妹回去,不如等小叔回来后,俩人一起回去,也好有个照应。”
又看蕙娘着急,就劝解道:“这事是发生在几天前,弟妹你也不必急在这一时。你回去后如果要去芸娘未婚夫家理论,有小叔在,也是个助力。”
也只能等赵礼先回来了,蕙娘压抑住心中的焦急,听从了锦娘的意见。
却说许一苇这边,看到大姐就那样跑了,着实后悔和大姐说了这事,现在只能祈祷大姐不要闯祸,能稍微悠着点了。这一下午的课,许一苇童鞋都在担心蕙娘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