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第一次下厨
酉初时,蕙娘自觉的去了灶房,准备大显身手,烧一桌好菜。李锦娘来到灶房时,蕙娘正在洗米,看到她进来,知道是担心她一人应付不过来,特地来帮忙的。于是笑着对锦娘说:“大嫂,晚饭我动手做的试看看吧,中午看你烧饭时感觉还是挺简单的。”
锦娘听她这样说,也不好打击她的自信心,就去拿了柴禾点火烧灶:“那大嫂就在旁边给你打下手,帮你添柴。这点灶火得找细柴禾,烧燃后再慢慢添细柴禾把火给维持住,等火稍大点时,就可以放一两根粗点的柴禾了。不然的话易起烟,也不容易起火。”说话间,锦娘就把灶给烧好了,又让蕙娘把米放进小锅里煮,自己就坐在灶前,一边看火一边指点蕙娘。
蕙娘的刀工着实不堪入目,需要切丝的丝瓜切成了条状,需要切片的冬瓜切成了块状,索性最后总算是都切好了,虽然难看了点,但是烧熟了一样能吃。
“盐放少了点,再加一点点就够了,哎呀,你这又加多了……再盖上锅盖焖一会就好啦,嗯,现在应该能起锅了……用锅铲多铲两下,这个应该放点酱油……”灶房里时不时能传来锦娘指点蕙娘炒菜的声音,没当炒好一盘菜时,蕙娘就充满了成就感,认为自己过后不用锦娘指点也能独自烧好这道菜。
饭上桌后,蕙娘没用锦娘提醒就主动帮公公婆婆和赵礼盛了饭才入的坐。刚拿起筷子准备扒口饭时,就听到“呀”的一声。
“好咸啊,三婶打翻盐罐了吗?”赵琦夹了口冬瓜,立马吐出舌头,又连吃了两口饭,嘴里的咸味才有点散去。
锦娘当时就在厨房,有几碗菜蕙娘放多了盐时,她已经来不及阻止了,又不能多舀水进去冲淡盐味,不然就成了菜汤了,就只能把这几碗“盐”菜呈上了桌。这时听到赵琦毫不犹豫的嚷了出来,怕公婆嫌蕙娘不会做饭,就打圆场道:“喝口汤吧,这汤不咸的,其它菜味道也都是很好的。你三婶炒冬瓜时被大伯娘不小心碰了下肘,盐就撒多了。”
赵丰德皱了皱眉,却没多说。桌上余人听锦娘这样说,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点破,继续吃菜。只赵琦还小,以为锦娘说的是真的,就相信了就只有冬瓜有点咸,继续浑不在意的夹菜吃,一不小心又夹到了盐放多了的茄子,差点又嚷出来了,幸好她娘金元宝眼明手快给阻止了。
这一顿饭就在众人时不时的踩到地雷上吃完,饭后,除了蕙娘,其他人都喝了好几杯茶。(蕙娘知道哪几碗菜多加了盐,就没碰这几碗菜。锦娘虽然也知道,只是不好意思专门不夹这些菜,所以也很是吃了点咸味重的菜)
六月下旬,天黑的晚,众人梳洗好后就搬了两张竹床到院子里乘凉。家里的男人们坐在一起聊些赵礼四处走的见闻,而孩子们也是自围城一团玩些小游戏,蕙娘自然只能和王氏几个家长里短的闲聊。
说是一起聊天,其实也只是她们聊,蕙娘听。王氏几个聊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的孩子了,蕙娘不了解也只能在旁边听着,倒是让她终于对这几个孩子有了初步了解。
赵玲今年十四岁,是大嫂家的,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加之又很稳重,所以家里其他孩子都很听她的话,平时她也很让着弟妹,弟妹吵架时也是她居中调解。蕙娘最喜欢这种懂事的乖孩子了,因为不用担心她不听话的瞎闹。
蕙娘出嫁前,小弟一苇给她讲过赵琰的事,他们二人是同窗,所以很清楚他的事情。赵琰是大房李锦娘所出,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因是赵家孙子辈唯一的男孩,所以婆婆王氏对他很是溺爱,只是公公却对他很严厉,五岁开始就把他带到学塾读书,他也不负公公所望,每次学塾考核,都能拿第一甲等。
而大嫂还有一个小女儿赵珍,九岁,算是个比较腼腆的孩子。大房的三个孩子比起二房的几个要安静话少些。
二嫂金元宝生的却都是女儿,包括刚满月的赵珞,总共是四个女儿。她头胎怀的是双胎,生了对双胞胎,赵珮和赵玥,锦娘十岁。二人因为长的一模一样,又最是古灵精怪,所以总能逗弄的长辈高兴。
赵琦今年七岁,蕙娘从她们的对话中,感觉婆婆王氏不是很喜欢她,二嫂却像是和婆婆作对似的,对她不是一般的宠爱。
蕙娘正听的津津有味时,李锦娘才发现到她们只顾着自己聊天,没发现三弟妹插不上嘴。于是转了话题,引着蕙娘和她们一起说笑。天色渐黑时,一群人才开始进房安歇,王氏偷偷拉着蕙娘让她明天不用早起,好好歇着。
王氏对于蕙娘的不会做饭什么的并不是很在乎,只要蕙娘能健健康康的为她添个大胖孙子,就是让她天天伺候蕙娘,她都是愿意的。
蕙娘被她的明示暗示弄的哭笑不得,感觉婆婆想孙子快想疯了,明明就已经有了一个孙子了。只是能睡个懒觉,她是求之不得的。
东厢,李锦娘在灯下一边补着赵仁白天下地挂破的衣服,一边笑着对赵仁道:“三弟妹是个厨艺不精的,你今天也被咸到了吧。”
赵仁呵呵一笑,瞅着为他补衣的媳妇,感觉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仍然和他成亲时一样美好。
“三弟妹还小,慢慢学就好了,她一直在那大户里作丫鬟,没什么机会学这些,你以后多照看着她些就够了。”他知道即使不这样说,他媳妇也会帮衬着三弟妹的。
李锦娘缝好衣服咬断线,递给赵礼,“嗯,我知道的。三弟妹才十七岁,比珍儿大不了多少,还是个孩子呢。”
话说西厢房这边,金元宝看赵智又捧着本书之乎者也的,就啪的把书抢了过来。“和你说多少次灯下看书对眼睛不好,老是不听!”
赵智看娘子生了气,忙伸着懒腰道:“哎呀,娘子你照看了珞儿一天累了吧,我给你捏捏肩,今晚你只管睡,珞儿有我看着呢。”
金元宝晃晃肩示意赵智再用点劲,想到弟妹蕙娘就故意问道:“咱们这弟妹可真真是个美人,你觉得是我好看还是她好看?”
赵智一听他这样问,就知道要是没答好就没好果子吃了,就故意疑惑道:“三弟妹长的好?这我倒是没注意。”小心注意到娘子的表情微好,就知道他答的符合娘子的心意,就再接再厉道:“我一回家就只顾着看你和孩子们了,哪里看的到那么多。再说,不管三弟妹长的啥样,那都是三弟的事,与我们不相干。而且这三弟妹煮的饭着实难吃,这哪是好媳妇人选。”
金元宝想起今晚桌上众人每次吃到过咸的菜时脸上的表情就止不住笑意,“嗯,她煮的饭的确不好吃,我看以后这饭还得我和大嫂轮流来,反正我是指望不上她了……”
“哇哇哇……”
“珞儿怕是尿了,她刚刚吃了许多奶。我给她洗下小屁屁换块尿布,晚上她应该会再醒几次,也不用你晚上看着,我都照顾过几个孩子了,这点还是能应付的,而且咱家珞儿乖的很。”金元宝听到哭声,立马起身抱起赵珞,摸了摸她的屁股,果然是尿了。利落的为赵珞换了尿布,就抱着赵珞哄她睡觉,又对赵智道:
“你先睡吧,明天还得授一整天的课呢!”
赵智却心疼娘子每天睡不好,接过赵珞就摇晃着哄她,劝金元宝去睡。
金元宝的确累的很,打着哈欠,也不再推辞,爬上了床,拉起被子道了句晚安,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蕙娘直睡到了卯正才起床,去灶房打了水梳洗,又在灶上找到了留给她的早饭,匆匆用过就去上房给婆婆请安,王氏果然没有责怪她起晚了,待她请了安就让她去找赵礼准备明天的回门礼。
蕙娘在后院找到赵礼时,他正在把一些布匹抱到一辆马车上。蕙娘好奇的问道:“家里有马车?那有马吗?马在哪儿?这些布是明天的回门礼吗?”
赵礼摆好布匹才转身道:“你这一叠声的问,让我怎么回答?一个一个慢慢问。”
蕙娘这才问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咱家有马吗?在哪里呢?我还没坐过马车呢,一直都是坐的我们村子的那辆驴拉的板车。”
“有马的,养在东北角的马棚里,我带你去看看。”赵礼果然拉着蕙娘去了马棚。
赵家的马棚里养了匹枣红色的马,马鬃和四蹄上都带着点白色,看到赵礼进来,立刻扬起前蹄,“嘶嘶”叫着表示欢迎。
蕙娘一眼就爱上了这匹颇通人性的马,上前几步,摸了摸马鬃,痛心疾首道:“太浪费了,你们居然用这么好的一匹马拉车!简直太腐败了!”
“它叫踏雪,是我前几年在外面行商时,一位藩外人仕低价卖给我的,他赶着回乡,而当时这匹马又病重,就把它卖给了我。”赵礼好笑的从香囊中拿出几块糖果递给蕙娘,教她怎么喂马。“当时为了治好它,我可耽误了不少时间。只是在咱们家里,也没什么人会骑马,也只能拉车了。”
蕙娘却注意到赵礼可能会骑马,兴奋提议:“我想学骑马,你教我骑马吧。要不咱们今天就牵着踏雪去外面遛遛?”
赵礼不理会蕙娘的说风就是雨,“明天还得回门,今天要先准备好礼品。我待会还得去趟县里把定好的金猪拿回来,车上的布匹是之前就已经买好的,还得买些好酒。不知岳父喜欢吃酒不?”说着话,赵礼就进了棚子,拉出了踏雪,又带着蕙娘去了马车那,给踏雪套上车绳。
蕙娘表示失望,想着马总会在家里待着不会跑,什么时候让赵礼教她骑马都行,就又开心起来。
“咱们今天的衣服还没洗,你先在家洗衣吧,大嫂和二嫂会和你一起去河边的,我去去就回。”
锦娘听她这样说,也不好打击她的自信心,就去拿了柴禾点火烧灶:“那大嫂就在旁边给你打下手,帮你添柴。这点灶火得找细柴禾,烧燃后再慢慢添细柴禾把火给维持住,等火稍大点时,就可以放一两根粗点的柴禾了。不然的话易起烟,也不容易起火。”说话间,锦娘就把灶给烧好了,又让蕙娘把米放进小锅里煮,自己就坐在灶前,一边看火一边指点蕙娘。
蕙娘的刀工着实不堪入目,需要切丝的丝瓜切成了条状,需要切片的冬瓜切成了块状,索性最后总算是都切好了,虽然难看了点,但是烧熟了一样能吃。
“盐放少了点,再加一点点就够了,哎呀,你这又加多了……再盖上锅盖焖一会就好啦,嗯,现在应该能起锅了……用锅铲多铲两下,这个应该放点酱油……”灶房里时不时能传来锦娘指点蕙娘炒菜的声音,没当炒好一盘菜时,蕙娘就充满了成就感,认为自己过后不用锦娘指点也能独自烧好这道菜。
饭上桌后,蕙娘没用锦娘提醒就主动帮公公婆婆和赵礼盛了饭才入的坐。刚拿起筷子准备扒口饭时,就听到“呀”的一声。
“好咸啊,三婶打翻盐罐了吗?”赵琦夹了口冬瓜,立马吐出舌头,又连吃了两口饭,嘴里的咸味才有点散去。
锦娘当时就在厨房,有几碗菜蕙娘放多了盐时,她已经来不及阻止了,又不能多舀水进去冲淡盐味,不然就成了菜汤了,就只能把这几碗“盐”菜呈上了桌。这时听到赵琦毫不犹豫的嚷了出来,怕公婆嫌蕙娘不会做饭,就打圆场道:“喝口汤吧,这汤不咸的,其它菜味道也都是很好的。你三婶炒冬瓜时被大伯娘不小心碰了下肘,盐就撒多了。”
赵丰德皱了皱眉,却没多说。桌上余人听锦娘这样说,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点破,继续吃菜。只赵琦还小,以为锦娘说的是真的,就相信了就只有冬瓜有点咸,继续浑不在意的夹菜吃,一不小心又夹到了盐放多了的茄子,差点又嚷出来了,幸好她娘金元宝眼明手快给阻止了。
这一顿饭就在众人时不时的踩到地雷上吃完,饭后,除了蕙娘,其他人都喝了好几杯茶。(蕙娘知道哪几碗菜多加了盐,就没碰这几碗菜。锦娘虽然也知道,只是不好意思专门不夹这些菜,所以也很是吃了点咸味重的菜)
六月下旬,天黑的晚,众人梳洗好后就搬了两张竹床到院子里乘凉。家里的男人们坐在一起聊些赵礼四处走的见闻,而孩子们也是自围城一团玩些小游戏,蕙娘自然只能和王氏几个家长里短的闲聊。
说是一起聊天,其实也只是她们聊,蕙娘听。王氏几个聊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的孩子了,蕙娘不了解也只能在旁边听着,倒是让她终于对这几个孩子有了初步了解。
赵玲今年十四岁,是大嫂家的,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加之又很稳重,所以家里其他孩子都很听她的话,平时她也很让着弟妹,弟妹吵架时也是她居中调解。蕙娘最喜欢这种懂事的乖孩子了,因为不用担心她不听话的瞎闹。
蕙娘出嫁前,小弟一苇给她讲过赵琰的事,他们二人是同窗,所以很清楚他的事情。赵琰是大房李锦娘所出,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因是赵家孙子辈唯一的男孩,所以婆婆王氏对他很是溺爱,只是公公却对他很严厉,五岁开始就把他带到学塾读书,他也不负公公所望,每次学塾考核,都能拿第一甲等。
而大嫂还有一个小女儿赵珍,九岁,算是个比较腼腆的孩子。大房的三个孩子比起二房的几个要安静话少些。
二嫂金元宝生的却都是女儿,包括刚满月的赵珞,总共是四个女儿。她头胎怀的是双胎,生了对双胞胎,赵珮和赵玥,锦娘十岁。二人因为长的一模一样,又最是古灵精怪,所以总能逗弄的长辈高兴。
赵琦今年七岁,蕙娘从她们的对话中,感觉婆婆王氏不是很喜欢她,二嫂却像是和婆婆作对似的,对她不是一般的宠爱。
蕙娘正听的津津有味时,李锦娘才发现到她们只顾着自己聊天,没发现三弟妹插不上嘴。于是转了话题,引着蕙娘和她们一起说笑。天色渐黑时,一群人才开始进房安歇,王氏偷偷拉着蕙娘让她明天不用早起,好好歇着。
王氏对于蕙娘的不会做饭什么的并不是很在乎,只要蕙娘能健健康康的为她添个大胖孙子,就是让她天天伺候蕙娘,她都是愿意的。
蕙娘被她的明示暗示弄的哭笑不得,感觉婆婆想孙子快想疯了,明明就已经有了一个孙子了。只是能睡个懒觉,她是求之不得的。
东厢,李锦娘在灯下一边补着赵仁白天下地挂破的衣服,一边笑着对赵仁道:“三弟妹是个厨艺不精的,你今天也被咸到了吧。”
赵仁呵呵一笑,瞅着为他补衣的媳妇,感觉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仍然和他成亲时一样美好。
“三弟妹还小,慢慢学就好了,她一直在那大户里作丫鬟,没什么机会学这些,你以后多照看着她些就够了。”他知道即使不这样说,他媳妇也会帮衬着三弟妹的。
李锦娘缝好衣服咬断线,递给赵礼,“嗯,我知道的。三弟妹才十七岁,比珍儿大不了多少,还是个孩子呢。”
话说西厢房这边,金元宝看赵智又捧着本书之乎者也的,就啪的把书抢了过来。“和你说多少次灯下看书对眼睛不好,老是不听!”
赵智看娘子生了气,忙伸着懒腰道:“哎呀,娘子你照看了珞儿一天累了吧,我给你捏捏肩,今晚你只管睡,珞儿有我看着呢。”
金元宝晃晃肩示意赵智再用点劲,想到弟妹蕙娘就故意问道:“咱们这弟妹可真真是个美人,你觉得是我好看还是她好看?”
赵智一听他这样问,就知道要是没答好就没好果子吃了,就故意疑惑道:“三弟妹长的好?这我倒是没注意。”小心注意到娘子的表情微好,就知道他答的符合娘子的心意,就再接再厉道:“我一回家就只顾着看你和孩子们了,哪里看的到那么多。再说,不管三弟妹长的啥样,那都是三弟的事,与我们不相干。而且这三弟妹煮的饭着实难吃,这哪是好媳妇人选。”
金元宝想起今晚桌上众人每次吃到过咸的菜时脸上的表情就止不住笑意,“嗯,她煮的饭的确不好吃,我看以后这饭还得我和大嫂轮流来,反正我是指望不上她了……”
“哇哇哇……”
“珞儿怕是尿了,她刚刚吃了许多奶。我给她洗下小屁屁换块尿布,晚上她应该会再醒几次,也不用你晚上看着,我都照顾过几个孩子了,这点还是能应付的,而且咱家珞儿乖的很。”金元宝听到哭声,立马起身抱起赵珞,摸了摸她的屁股,果然是尿了。利落的为赵珞换了尿布,就抱着赵珞哄她睡觉,又对赵智道:
“你先睡吧,明天还得授一整天的课呢!”
赵智却心疼娘子每天睡不好,接过赵珞就摇晃着哄她,劝金元宝去睡。
金元宝的确累的很,打着哈欠,也不再推辞,爬上了床,拉起被子道了句晚安,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蕙娘直睡到了卯正才起床,去灶房打了水梳洗,又在灶上找到了留给她的早饭,匆匆用过就去上房给婆婆请安,王氏果然没有责怪她起晚了,待她请了安就让她去找赵礼准备明天的回门礼。
蕙娘在后院找到赵礼时,他正在把一些布匹抱到一辆马车上。蕙娘好奇的问道:“家里有马车?那有马吗?马在哪儿?这些布是明天的回门礼吗?”
赵礼摆好布匹才转身道:“你这一叠声的问,让我怎么回答?一个一个慢慢问。”
蕙娘这才问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咱家有马吗?在哪里呢?我还没坐过马车呢,一直都是坐的我们村子的那辆驴拉的板车。”
“有马的,养在东北角的马棚里,我带你去看看。”赵礼果然拉着蕙娘去了马棚。
赵家的马棚里养了匹枣红色的马,马鬃和四蹄上都带着点白色,看到赵礼进来,立刻扬起前蹄,“嘶嘶”叫着表示欢迎。
蕙娘一眼就爱上了这匹颇通人性的马,上前几步,摸了摸马鬃,痛心疾首道:“太浪费了,你们居然用这么好的一匹马拉车!简直太腐败了!”
“它叫踏雪,是我前几年在外面行商时,一位藩外人仕低价卖给我的,他赶着回乡,而当时这匹马又病重,就把它卖给了我。”赵礼好笑的从香囊中拿出几块糖果递给蕙娘,教她怎么喂马。“当时为了治好它,我可耽误了不少时间。只是在咱们家里,也没什么人会骑马,也只能拉车了。”
蕙娘却注意到赵礼可能会骑马,兴奋提议:“我想学骑马,你教我骑马吧。要不咱们今天就牵着踏雪去外面遛遛?”
赵礼不理会蕙娘的说风就是雨,“明天还得回门,今天要先准备好礼品。我待会还得去趟县里把定好的金猪拿回来,车上的布匹是之前就已经买好的,还得买些好酒。不知岳父喜欢吃酒不?”说着话,赵礼就进了棚子,拉出了踏雪,又带着蕙娘去了马车那,给踏雪套上车绳。
蕙娘表示失望,想着马总会在家里待着不会跑,什么时候让赵礼教她骑马都行,就又开心起来。
“咱们今天的衣服还没洗,你先在家洗衣吧,大嫂和二嫂会和你一起去河边的,我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