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历史车轮四十八小时(四)
十一月十四,清晨,初升的太阳洒在柴家庄门前的大槐树上,又透过大大的树冠射到地面,树影斑驳中,郭炜背倚树干面向北方正在发呆。
北面远处是尧山那淡淡的黛青色影子,近处则是柴家庄略显破败的建筑,周围的田地一片萧疏,有些地块刚刚收获,留下的谷茬泛黄发枯,有些则是矮矮的麦苗,更有不少看上去抛荒多年,已经长满了蒿草,偶尔能看见野兔田鼠在其间窜进窜出。
郭炜的心境一如周边的景色,以至于连笛子都不吹了,眼睛只是对着尧山的方向,却是似看非看,心中各种念头翻翻滚滚。
如果事情像记载中的一样发生,那么虽然整件事还要折腾一两个月,其实今天就该定局了吧,剩下的只是余波而已,是历史的自然进程。
只是不知道,阿婆阿母见到那些如狼似虎般闯进府来的兵卒,会是什么想法,为远在邺都的阿翁阿爹担忧?为自己和三姑不在家而庆幸?青哥他们会被吓得大哭吗?还是有着将家子的尊严,坦然面对自己还不懂的死亡?守筠、奉超会试图反抗么?
更是不知道,当阿翁和阿爹得知这种消息,是如何承受住的,又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的。或许,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的自然选择场吧,凡是没有意志力去承受,没有能力做出决断的,都将被自然淘汰。
“宜哥,食饭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走了过来,脸上挂着温煦的笑容,声音洪亮,是那种在乡村旷野长大的人习惯的大嗓门:“听阿母说,当年三哥小的时候就喜欢坐在那株大槐树下面想心思、看风景。现在看宜哥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生下来就有种的啊。”
这个青年当然是柴守礼的儿子,是最小的那个,名叫柴贵。他口中的“三哥”,当然就是指郭荣了,虽然说按照规矩,郭荣既然已经不再是柴荣了,“三哥”就应该是“三表兄”,但是童年形成的习惯加上寻求亲近的心理,让柴贵就是一直没改过口来。
…………
郑州防御使吴虔裕精心挑选的一指挥①州兵,正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向东急行军,为了及时出发,营中已经提前造饭,日出前他们就用过了饭,后边路上则需要啃些干粮。
陈州刺史李谷依然照常去府衙办公,传送急诏的使者被他好好款待了一番,现在正睡得香呢。
郓州的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在家中接完了诏书,吩咐属下好生款待天使,自己则出门去了。到底是去节度使府办公,还是去军营点兵准备出发勤王,他一句话都没交代。
使者赶到兖州的时候,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正在用餐,听了诏书,慕容彦超二话没说,扔下手中的餐具,召来几名亲信及亲兵,随身带着诏书便向西出发了。
史载:慕容彦超方食,得诏,舍匕箸入朝。
他来不及点选军队,也等不得部队长途行军到东京,他只知道东京并不缺军队――虽然被郭威带走近半禁军北上,又被王殷带走一些步军,那里仍然有近半的禁军主力。
慕容彦超知道,东京现在缺的是统兵大将,原先朝廷倚重的大将都是属于已经被清洗和即将被清洗的――史弘肇已经死了,郭威和王殷即将要死,而李洪建和阎晋卿根本就算不得将领。
至于他随身携带已经完成使命的诏书,那是一路上要驿馆换马及各种供应的凭证。
为什么慕容彦超表现如此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他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也算是现任皇帝刘承?的叔叔了,侄儿如今有难,叔叔不帮忙,谁帮?
去往京兆府、同州和青州的使者则还在路上疾驰,所以郭从义、薛怀让和符彦卿还不知道东京发生的一切,也就不必马上做出选择。
澶州节度副使陈光穗一行也仍然在向邺都飞奔,他们不能借助传驿系统,但是一人三马的配置跑一二百里,只要肯把马给跑死,也不输传驿系统多少。
…………
柴家庄因为杨廷璋和郭炜两批人的到来而热闹,他们一个是从邺都来,一个是从东京来,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是柴官人的贵亲啊。于是登门拜访的络绎不绝,也有关系好的去请客上门。
不过杨廷璋一行两人陪着郭炜一行四人,六个人都去了河对面十里外的郭村,这条小河离柴家庄则有五里地。
虽然郭村已经没有了亲人,虽然郭家祖居已经成为断壁残垣,虽然郭家祖坟连坟头都找不见了,郭炜他们仍然在那边盘桓许久……
等他们回到柴家庄的时候,已经是日落时分了,众人都是兴致不高的样子,郭炜更是神情郁郁。当走过小桥,面对晚霞看到前面柴家庄那冉冉升起的炊烟,郭炜忽然有种要流泪的冲动。
…………
吴虔裕正在指挥士兵扎营,因为处在内地,警戒什么的都不甚讲究,只是草草地搭了些遮挡露水寒霜的帐篷,挖了些地灶埋锅造饭。
李谷和高行周都回家了,继续热情地款待天使。
慕容彦超一行则是马不停蹄,跑得满面尘土的,到了饭点也只是在驿馆随便吞了些食物。
去往京兆府、同州和青州的使者则还在路上疾驰。
陈光穗一行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邺都,不必因为城门已经关闭而多费周折,可是三个人一共九匹马却已经跑死了大半,座下这三匹也都是大汗淋漓的,眼见得是元气大伤,恐怕要退役去做拉车的驽马了。
以紧急军情的名义和信物,换上邺都自己的马匹,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留守府衙署,陈光穗却听闻留守饭后在外边与监军议事。
陈光穗再也跑不动了,可是王殷的信又必须亲手交给郭威本人,这是王殷的吩咐,也是陈光穗的常识判断,而且更多的细节并不在书信而在自己心里,需要自己当面向郭威陈说。好在李洪威曾经另外给郭威修书一封,信中没有细说其他的情况,只是大略介绍了下陈光穗的身份和任务,这个可以交给属吏,以便去请郭威速度返回衙署。
郭威这时候谈兴正浓呢,和王峻拉扯着防备契丹的方略,备边巡边的安排,忽然听说澶州来了个节度副使,有紧急军情要转交,心中虽然疑惑不已,李洪威的亲笔信却是一点不假。当下连忙告别了王峻,匆匆赶回留守府。
①指挥:唐末五代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又称“营”,标准配置为一个指挥五百人,长官称为指挥使。\');
北面远处是尧山那淡淡的黛青色影子,近处则是柴家庄略显破败的建筑,周围的田地一片萧疏,有些地块刚刚收获,留下的谷茬泛黄发枯,有些则是矮矮的麦苗,更有不少看上去抛荒多年,已经长满了蒿草,偶尔能看见野兔田鼠在其间窜进窜出。
郭炜的心境一如周边的景色,以至于连笛子都不吹了,眼睛只是对着尧山的方向,却是似看非看,心中各种念头翻翻滚滚。
如果事情像记载中的一样发生,那么虽然整件事还要折腾一两个月,其实今天就该定局了吧,剩下的只是余波而已,是历史的自然进程。
只是不知道,阿婆阿母见到那些如狼似虎般闯进府来的兵卒,会是什么想法,为远在邺都的阿翁阿爹担忧?为自己和三姑不在家而庆幸?青哥他们会被吓得大哭吗?还是有着将家子的尊严,坦然面对自己还不懂的死亡?守筠、奉超会试图反抗么?
更是不知道,当阿翁和阿爹得知这种消息,是如何承受住的,又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的。或许,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的自然选择场吧,凡是没有意志力去承受,没有能力做出决断的,都将被自然淘汰。
“宜哥,食饭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走了过来,脸上挂着温煦的笑容,声音洪亮,是那种在乡村旷野长大的人习惯的大嗓门:“听阿母说,当年三哥小的时候就喜欢坐在那株大槐树下面想心思、看风景。现在看宜哥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生下来就有种的啊。”
这个青年当然是柴守礼的儿子,是最小的那个,名叫柴贵。他口中的“三哥”,当然就是指郭荣了,虽然说按照规矩,郭荣既然已经不再是柴荣了,“三哥”就应该是“三表兄”,但是童年形成的习惯加上寻求亲近的心理,让柴贵就是一直没改过口来。
…………
郑州防御使吴虔裕精心挑选的一指挥①州兵,正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向东急行军,为了及时出发,营中已经提前造饭,日出前他们就用过了饭,后边路上则需要啃些干粮。
陈州刺史李谷依然照常去府衙办公,传送急诏的使者被他好好款待了一番,现在正睡得香呢。
郓州的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在家中接完了诏书,吩咐属下好生款待天使,自己则出门去了。到底是去节度使府办公,还是去军营点兵准备出发勤王,他一句话都没交代。
使者赶到兖州的时候,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正在用餐,听了诏书,慕容彦超二话没说,扔下手中的餐具,召来几名亲信及亲兵,随身带着诏书便向西出发了。
史载:慕容彦超方食,得诏,舍匕箸入朝。
他来不及点选军队,也等不得部队长途行军到东京,他只知道东京并不缺军队――虽然被郭威带走近半禁军北上,又被王殷带走一些步军,那里仍然有近半的禁军主力。
慕容彦超知道,东京现在缺的是统兵大将,原先朝廷倚重的大将都是属于已经被清洗和即将被清洗的――史弘肇已经死了,郭威和王殷即将要死,而李洪建和阎晋卿根本就算不得将领。
至于他随身携带已经完成使命的诏书,那是一路上要驿馆换马及各种供应的凭证。
为什么慕容彦超表现如此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他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也算是现任皇帝刘承?的叔叔了,侄儿如今有难,叔叔不帮忙,谁帮?
去往京兆府、同州和青州的使者则还在路上疾驰,所以郭从义、薛怀让和符彦卿还不知道东京发生的一切,也就不必马上做出选择。
澶州节度副使陈光穗一行也仍然在向邺都飞奔,他们不能借助传驿系统,但是一人三马的配置跑一二百里,只要肯把马给跑死,也不输传驿系统多少。
…………
柴家庄因为杨廷璋和郭炜两批人的到来而热闹,他们一个是从邺都来,一个是从东京来,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是柴官人的贵亲啊。于是登门拜访的络绎不绝,也有关系好的去请客上门。
不过杨廷璋一行两人陪着郭炜一行四人,六个人都去了河对面十里外的郭村,这条小河离柴家庄则有五里地。
虽然郭村已经没有了亲人,虽然郭家祖居已经成为断壁残垣,虽然郭家祖坟连坟头都找不见了,郭炜他们仍然在那边盘桓许久……
等他们回到柴家庄的时候,已经是日落时分了,众人都是兴致不高的样子,郭炜更是神情郁郁。当走过小桥,面对晚霞看到前面柴家庄那冉冉升起的炊烟,郭炜忽然有种要流泪的冲动。
…………
吴虔裕正在指挥士兵扎营,因为处在内地,警戒什么的都不甚讲究,只是草草地搭了些遮挡露水寒霜的帐篷,挖了些地灶埋锅造饭。
李谷和高行周都回家了,继续热情地款待天使。
慕容彦超一行则是马不停蹄,跑得满面尘土的,到了饭点也只是在驿馆随便吞了些食物。
去往京兆府、同州和青州的使者则还在路上疾驰。
陈光穗一行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邺都,不必因为城门已经关闭而多费周折,可是三个人一共九匹马却已经跑死了大半,座下这三匹也都是大汗淋漓的,眼见得是元气大伤,恐怕要退役去做拉车的驽马了。
以紧急军情的名义和信物,换上邺都自己的马匹,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留守府衙署,陈光穗却听闻留守饭后在外边与监军议事。
陈光穗再也跑不动了,可是王殷的信又必须亲手交给郭威本人,这是王殷的吩咐,也是陈光穗的常识判断,而且更多的细节并不在书信而在自己心里,需要自己当面向郭威陈说。好在李洪威曾经另外给郭威修书一封,信中没有细说其他的情况,只是大略介绍了下陈光穗的身份和任务,这个可以交给属吏,以便去请郭威速度返回衙署。
郭威这时候谈兴正浓呢,和王峻拉扯着防备契丹的方略,备边巡边的安排,忽然听说澶州来了个节度副使,有紧急军情要转交,心中虽然疑惑不已,李洪威的亲笔信却是一点不假。当下连忙告别了王峻,匆匆赶回留守府。
①指挥:唐末五代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又称“营”,标准配置为一个指挥五百人,长官称为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