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质子
第二十三章质子
“国主言道,前番朝廷见召,国主未能成行,实在是因为有病在身,并非敢拒诏。如今王师问罪,国主已经知错,不日病愈即可入朝,尚祈朝廷缓师。”
金陵城外的行宫内,随同贾黄***城的南唐中书舍人徐铉正在向郭炜陈述李弘冀的苦衷,言辞恳切,态度谦恭。
李弘冀是因为有病才不去东京的?骗鬼呢……嗯,不派兵来打就不知罪,老实挨打了就知道错了,还真是贱骨头啊……等病好了再入朝?之前还要让我暂停攻击?又在骗鬼啊……
李弘冀当真以为这样拙劣的缓兵之计也能有用?
“国主能够知错就好,朕前番召其入朝,本来也就是为了唐国擅起刀兵攻打吴越之事,并不需要他做什么隆重典仪,些许小病应该不会妨碍他入朝吧?朝廷何需缓师,只要国主依诏入朝,王师自然回返。”
嗯,决定权其实还是在你们这边啊,别说是要我们暂缓攻城了,就是要我收兵都可以,只要李弘冀乖乖入朝就得。
病了?没有病得要死吧?只要还能动就可以,反正既不会让他进天牢去审讯,又不会拿什么仪式来折腾他,禁军可以保证他的安全,跟着行宫走健康也不会出问题。
不管徐铉怎么求恳,郭炜就是咬死了要李弘冀入朝,没得通融。
“国主确实病体难以成行,不过下国擅自对吴越用兵,有错于先,陛下与朝廷不信也是在情理之中,故此国主有言,为了取信于陛下和朝廷,国主将让郎君仲远先行入朝,以示下国无欺。”
实在是上一年年初打吴越打得太理亏了,徐铉的言辞再怎么便给,这时候也没法在郭炜面前强硬起来,更何况现在正是王师大兵压境呢,于理于势都只能委曲求全,没奈何,徐铉来回力争了几次,还是不得不把李弘冀的底牌亮了出来。
李弘冀暂时是不能入朝的,不过作为补偿和质押,国主的长子李仲远可以先行入朝,以此作为南唐认罪的表示和对李弘冀今后入朝的保证。
“嗯……如此也可。郎君到行宫之日,朕自会令禁军暂停攻城,但是回师定当等到国主入朝之日。”
听到徐铉提出来的这个条件,郭炜心中已经是连连摇头了,这李弘冀还真是忍得舍得……自己迟迟不愿意入朝,现在也是摆明了不愿意投降,一直都是想用空头支票求得缓兵,现在空头支票不顶用了,就连儿子都可以拿出来作抵押了?
当然,质子不是什么问题,这是自古以来政治的常态,但是你李弘冀压根就没有打算遵守约定,这个质子肯定就是有来无回的了,这样你也做得出来?
但是郭炜还是不能不应许了,毕竟他一直都是在朝着名正言顺、大义在手的方向努力,对名义上的属下南平和武平军是如此,对僭伪的后蜀是如此,对已经成为属国的南唐当然也要如此。
不过李弘冀也别想用情理等手段蒙混过关,缓兵之计依旧行不通,暂缓攻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李弘冀敢把长子李仲远送过来,郭炜当然就敢让禁军暂停攻城,反正又不是撤军。
要想让朝廷撤军,那李弘冀就得乖乖地入朝,不管是强攻、出降还是怎么的,禁军是一定要带着李弘冀回东京的。
而且在李仲远出城到行宫和李弘冀出城入朝之间的时间间隔肯定也不允许太长了,虽然郭炜并不担心南唐还有什么秘密手段翻盘,但是大军一直停在江南,后勤负担是很重的,即使已经做了一年以上的作战计划,能省下来当然还是更好的。
再说南唐本身没什么能力翻盘,不等于说整个局势就不会出什么意外,大周的北边还有契丹和北汉呢,南边还有南汉,禁军在江南这里停留的时间越久,契丹那边可能出现的变数就越大。
“就依陛下的旨意,郎君尚需整理一些行装,宫中还要设宴饯行,当在三日内出城至行宫,还望王师在这几日缓攻。且先遣郎君在营中待个十天半月,国主病愈了就会随王师入朝。”
徐铉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自己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周主虽然年轻,却是实在难以用言辞打动,最后还是要用到李弘冀交代的底线条件,这个使者真是当得失败透顶。
…………
看着徐铉退出大门,郭炜的眉头却突然皱了起来,浑不似方才的自信安然。
李弘冀的缓兵之计,难道就是为了这么两三天?还是他当真舍得这个儿子,为的是拖后面那十天半月的?李弘冀拖这么一点时间是为了什么?他还能从那里翻出王牌来?
“卢卿,你怎么看?”
一下子想不明白,郭炜心里面就不踏实,还是先问一问旁边的人怎么看吧。
“唐国主这是在行缓兵之计。”卢多逊平静地答道。
嗯,你也认为是缓兵之计……嗯?不对,我的目的可不是问这个,光知道李弘冀在用缓兵之计有什么用?需要推断的是李弘冀用缓兵之计为的是什么,南唐还能有什么后续手段。
郭炜转头看着卢多逊说道:“那么李弘冀的缓兵之计是为的什么?拖延这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唐国就能有什么作为么?”
“这个……臣对军旅之事不太熟悉,一时却是难以推断,只是知道唐国主定然是在行缓兵之计而已。”
饶是卢多逊向来聪明强力有谋略,这时也被郭炜问得语塞,要说通过徐铉的这一段表现看出来李弘冀的缓兵意图,这对卢多逊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他熟读的经史还是他自己的实际阅历都支持这种判断,但是要他准确地推断出李弘冀的后续手段,卢多逊可没有足够的资料,怎么说他也只是翰林学士承旨,而不是侦谍司或者运筹司的人。
“啊……是了,是朕要求过苛了,卿毕竟不在枢密院任职。”
郭炜这才醒觉自己有点病急『乱』投医,是因为感觉到李弘冀的表现超出了自己的预计,因此而心神不宁了?这种情绪可要不得。
好在旁边还有禁军和枢密院的人,转过来问问他们就是了。
“嗯,那你们怎么看?”
“卢学士说得不错,唐国主定然是在行缓兵之计,其后续手段不外乎等候援军或者意图出逃,援军目前看来是不会有的,那么多半就是在策划出逃了。”
军咨部尚书张铎没有什么犹豫,他的分析很直接。
“对!尚书说得有理。臣到了军咨部以后勤加读书,已经读过了好几本史书了,好像汉王被项王围在荥阳的时候,就搞过这种缓兵之计。”
军咨部侍郎陈思让在这个时候显示了一下武将读书的成果,不过这一句话就差一点让郭炜的脸一黑。
啊呸!拿李弘冀比刘邦,拿你家的皇帝比项羽?有你这么比的嘛……不过郭炜还不能生气,更不能表现出来自己生气了,因为让武将读书就是郭炜提出来的要求,陈思让能够做到“读过了好几本史书”,还懂得引用史料,即使郭炜不给予表扬,那也不好批判吧。
“出逃?润州被团团围困,常州已经落入我军之手,大江几乎被我军完全掌控,唐国主还能逃到哪里去?宣州?往西南逃,即便可以绕过我军营寨,却又怎么跑得过我龙捷军?而且跑去宣州又能如何,还不是在我军与吴越的包围之中,宣州的城防哪里能够和昇州相比?”
曹翰听了前面两个上司的话,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马上毫无顾忌地进行了质疑,不得不说他的这些质疑都相当到位,立刻就打消了郭炜在听到张铎二人的话之后升起来的疑虑。
的确,像刘邦那样诈降之后潜逃,条件是他还有后方,只要能够穿越项羽军包围荥阳的***线,他就能够获得安全和补充,就有机会翻盘,但是现在李弘冀有什么?他还能从金陵穿过自己的大军控制区跑到江西去?
“曹卿说得倒是在理,只是这样一来,李弘冀的缓兵之计到底是为什么呢?”
“陛下,情报不足,臣一时之间还想不清楚。不过此事无需太过担忧,以运筹司的各种推演评估,唐军目前已经没有多少手段可以施展了,既然知道唐国主在行缓兵之计,后面这些日子多加注意就是了,诸军斥候加强巡哨,运筹司随时根据最新军情推演唐军可能的动向,定然不让其有机可乘。”
曹翰虽然想不太明白,但是建议还是很清楚,说得很自信。郭炜在枢密院搞的这一套情报和分析系统确实挺对他的胃口,这样打仗很难出现本方手足无措的情况。
既然连运筹司都一时搞不明白李弘冀想要干什么,郭炜也就只能让他去了,好在手头的大军能够给他足够的信心,也不怕李弘冀玩出什么花样来。
三天后,南唐国主李弘冀的长子李仲远一行自金陵城南门出城,经过锦衣卫亲军的交接之后来到了郭炜的行宫,其间并无异常。。.。
更多到,地址
“国主言道,前番朝廷见召,国主未能成行,实在是因为有病在身,并非敢拒诏。如今王师问罪,国主已经知错,不日病愈即可入朝,尚祈朝廷缓师。”
金陵城外的行宫内,随同贾黄***城的南唐中书舍人徐铉正在向郭炜陈述李弘冀的苦衷,言辞恳切,态度谦恭。
李弘冀是因为有病才不去东京的?骗鬼呢……嗯,不派兵来打就不知罪,老实挨打了就知道错了,还真是贱骨头啊……等病好了再入朝?之前还要让我暂停攻击?又在骗鬼啊……
李弘冀当真以为这样拙劣的缓兵之计也能有用?
“国主能够知错就好,朕前番召其入朝,本来也就是为了唐国擅起刀兵攻打吴越之事,并不需要他做什么隆重典仪,些许小病应该不会妨碍他入朝吧?朝廷何需缓师,只要国主依诏入朝,王师自然回返。”
嗯,决定权其实还是在你们这边啊,别说是要我们暂缓攻城了,就是要我收兵都可以,只要李弘冀乖乖入朝就得。
病了?没有病得要死吧?只要还能动就可以,反正既不会让他进天牢去审讯,又不会拿什么仪式来折腾他,禁军可以保证他的安全,跟着行宫走健康也不会出问题。
不管徐铉怎么求恳,郭炜就是咬死了要李弘冀入朝,没得通融。
“国主确实病体难以成行,不过下国擅自对吴越用兵,有错于先,陛下与朝廷不信也是在情理之中,故此国主有言,为了取信于陛下和朝廷,国主将让郎君仲远先行入朝,以示下国无欺。”
实在是上一年年初打吴越打得太理亏了,徐铉的言辞再怎么便给,这时候也没法在郭炜面前强硬起来,更何况现在正是王师大兵压境呢,于理于势都只能委曲求全,没奈何,徐铉来回力争了几次,还是不得不把李弘冀的底牌亮了出来。
李弘冀暂时是不能入朝的,不过作为补偿和质押,国主的长子李仲远可以先行入朝,以此作为南唐认罪的表示和对李弘冀今后入朝的保证。
“嗯……如此也可。郎君到行宫之日,朕自会令禁军暂停攻城,但是回师定当等到国主入朝之日。”
听到徐铉提出来的这个条件,郭炜心中已经是连连摇头了,这李弘冀还真是忍得舍得……自己迟迟不愿意入朝,现在也是摆明了不愿意投降,一直都是想用空头支票求得缓兵,现在空头支票不顶用了,就连儿子都可以拿出来作抵押了?
当然,质子不是什么问题,这是自古以来政治的常态,但是你李弘冀压根就没有打算遵守约定,这个质子肯定就是有来无回的了,这样你也做得出来?
但是郭炜还是不能不应许了,毕竟他一直都是在朝着名正言顺、大义在手的方向努力,对名义上的属下南平和武平军是如此,对僭伪的后蜀是如此,对已经成为属国的南唐当然也要如此。
不过李弘冀也别想用情理等手段蒙混过关,缓兵之计依旧行不通,暂缓攻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李弘冀敢把长子李仲远送过来,郭炜当然就敢让禁军暂停攻城,反正又不是撤军。
要想让朝廷撤军,那李弘冀就得乖乖地入朝,不管是强攻、出降还是怎么的,禁军是一定要带着李弘冀回东京的。
而且在李仲远出城到行宫和李弘冀出城入朝之间的时间间隔肯定也不允许太长了,虽然郭炜并不担心南唐还有什么秘密手段翻盘,但是大军一直停在江南,后勤负担是很重的,即使已经做了一年以上的作战计划,能省下来当然还是更好的。
再说南唐本身没什么能力翻盘,不等于说整个局势就不会出什么意外,大周的北边还有契丹和北汉呢,南边还有南汉,禁军在江南这里停留的时间越久,契丹那边可能出现的变数就越大。
“就依陛下的旨意,郎君尚需整理一些行装,宫中还要设宴饯行,当在三日内出城至行宫,还望王师在这几日缓攻。且先遣郎君在营中待个十天半月,国主病愈了就会随王师入朝。”
徐铉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自己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周主虽然年轻,却是实在难以用言辞打动,最后还是要用到李弘冀交代的底线条件,这个使者真是当得失败透顶。
…………
看着徐铉退出大门,郭炜的眉头却突然皱了起来,浑不似方才的自信安然。
李弘冀的缓兵之计,难道就是为了这么两三天?还是他当真舍得这个儿子,为的是拖后面那十天半月的?李弘冀拖这么一点时间是为了什么?他还能从那里翻出王牌来?
“卢卿,你怎么看?”
一下子想不明白,郭炜心里面就不踏实,还是先问一问旁边的人怎么看吧。
“唐国主这是在行缓兵之计。”卢多逊平静地答道。
嗯,你也认为是缓兵之计……嗯?不对,我的目的可不是问这个,光知道李弘冀在用缓兵之计有什么用?需要推断的是李弘冀用缓兵之计为的是什么,南唐还能有什么后续手段。
郭炜转头看着卢多逊说道:“那么李弘冀的缓兵之计是为的什么?拖延这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唐国就能有什么作为么?”
“这个……臣对军旅之事不太熟悉,一时却是难以推断,只是知道唐国主定然是在行缓兵之计而已。”
饶是卢多逊向来聪明强力有谋略,这时也被郭炜问得语塞,要说通过徐铉的这一段表现看出来李弘冀的缓兵意图,这对卢多逊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他熟读的经史还是他自己的实际阅历都支持这种判断,但是要他准确地推断出李弘冀的后续手段,卢多逊可没有足够的资料,怎么说他也只是翰林学士承旨,而不是侦谍司或者运筹司的人。
“啊……是了,是朕要求过苛了,卿毕竟不在枢密院任职。”
郭炜这才醒觉自己有点病急『乱』投医,是因为感觉到李弘冀的表现超出了自己的预计,因此而心神不宁了?这种情绪可要不得。
好在旁边还有禁军和枢密院的人,转过来问问他们就是了。
“嗯,那你们怎么看?”
“卢学士说得不错,唐国主定然是在行缓兵之计,其后续手段不外乎等候援军或者意图出逃,援军目前看来是不会有的,那么多半就是在策划出逃了。”
军咨部尚书张铎没有什么犹豫,他的分析很直接。
“对!尚书说得有理。臣到了军咨部以后勤加读书,已经读过了好几本史书了,好像汉王被项王围在荥阳的时候,就搞过这种缓兵之计。”
军咨部侍郎陈思让在这个时候显示了一下武将读书的成果,不过这一句话就差一点让郭炜的脸一黑。
啊呸!拿李弘冀比刘邦,拿你家的皇帝比项羽?有你这么比的嘛……不过郭炜还不能生气,更不能表现出来自己生气了,因为让武将读书就是郭炜提出来的要求,陈思让能够做到“读过了好几本史书”,还懂得引用史料,即使郭炜不给予表扬,那也不好批判吧。
“出逃?润州被团团围困,常州已经落入我军之手,大江几乎被我军完全掌控,唐国主还能逃到哪里去?宣州?往西南逃,即便可以绕过我军营寨,却又怎么跑得过我龙捷军?而且跑去宣州又能如何,还不是在我军与吴越的包围之中,宣州的城防哪里能够和昇州相比?”
曹翰听了前面两个上司的话,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马上毫无顾忌地进行了质疑,不得不说他的这些质疑都相当到位,立刻就打消了郭炜在听到张铎二人的话之后升起来的疑虑。
的确,像刘邦那样诈降之后潜逃,条件是他还有后方,只要能够穿越项羽军包围荥阳的***线,他就能够获得安全和补充,就有机会翻盘,但是现在李弘冀有什么?他还能从金陵穿过自己的大军控制区跑到江西去?
“曹卿说得倒是在理,只是这样一来,李弘冀的缓兵之计到底是为什么呢?”
“陛下,情报不足,臣一时之间还想不清楚。不过此事无需太过担忧,以运筹司的各种推演评估,唐军目前已经没有多少手段可以施展了,既然知道唐国主在行缓兵之计,后面这些日子多加注意就是了,诸军斥候加强巡哨,运筹司随时根据最新军情推演唐军可能的动向,定然不让其有机可乘。”
曹翰虽然想不太明白,但是建议还是很清楚,说得很自信。郭炜在枢密院搞的这一套情报和分析系统确实挺对他的胃口,这样打仗很难出现本方手足无措的情况。
既然连运筹司都一时搞不明白李弘冀想要干什么,郭炜也就只能让他去了,好在手头的大军能够给他足够的信心,也不怕李弘冀玩出什么花样来。
三天后,南唐国主李弘冀的长子李仲远一行自金陵城南门出城,经过锦衣卫亲军的交接之后来到了郭炜的行宫,其间并无异常。。.。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