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混在五代当皇帝

正文 第八章 悲喜不一的新年(二)

    广政二十八年的孟昶继位已经三十一年了,从明德元年十六岁登基到现在,斥跋扈老臣,进亲信俊才,亲政掌权柄,三十年来,有过中原丧乱秦、凤举州归附的辉煌,也有中朝振作重收秦、凤的挫折,风风雨雨的他都已经经历过了。

    然而这一次却是不同于以往,中朝的军队居然一直杀到了剑门,几个亲信大将是丧师失地,眼前的局势几乎可以和王衍末年相比了。

    正旦这天,本该是群臣称贺的日子,可是接到了利州王昭远军败讯的君臣是一片愁云惨淡,殿中的气氛极其压抑。

    孟昶看着无策可进的左右,心中极为不平。自己何辜?王衍治蜀昏暴,又不体恤手下将士,理当覆亡,自己可不一样,却怎么会落得和王衍差相仿佛的局面呢?

    想自己平素颇注意纳谏,亲政以来始终畏惧民力,常怀戒心,三十年不南郊、不放灯,每决死刑,也是多所矜减。

    而且自己也不光是自我要求简朴,也曾经下诏给州县,以“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其虐民,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勉其仁慈爱民。

    这样的治政,蜀地百姓就不应该像抛弃王衍一样的抛弃自己啊!

    自己对将士如何,那就更是不消说得。从先帝的时候起,我父子两代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待将士不可谓薄,怎么碰上周军却败得这么快?

    朝臣们也是,自从听到了前线的败讯,就只知道在那里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拿得出什么主张来。自己亲政之前的那些先帝留下来的老臣旧将倒是各有主张,却又太过于跋扈了,早晚都是弑主自立的料,结果在除掉了那些人之后,新拔擢上来的这些人忠诚固然是忠诚了,却是不能任事。

    “众卿家,北军兵锋已经指向剑门,王昭远自利州败回,军心已然受挫,军力多半也是不济,虽然剑门关乃是天险,却也不能无忧无惧,朕意出内库金帛,募兵驰援剑门,诸位以为如何?”

    都没有主张,那就自己来拿主意吧,孟昶怎么说也是经历了三十年风雨的一国君主,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陛下圣明……”

    “理当如此……”

    “王昭远军报过于简略,只是极言北军势大,到底北军兵力有多少,却是只字也无。增兵剑门固然应该,不过还是首先要调各州郡已有之兵,而不是临时募兵吧?”

    一片毫无责任感的附和声中,总算是有一个不够和谐的声音出现了,孟昶朝那个声音的出处看了一眼,却原来是老将石奉頵。

    石奉頵,中原前朝晋高祖石敬瑭的宗属,在少帝时任凤州防御使。广政十年,契丹南寇入汴梁,晋少帝北狩,中原各个镇将之中,河东刘知远心存观望,其余多数都奉表虏酋,唯有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不甘奴事契丹,举众归南唐,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不甘降契丹,斩其使,举秦、阶、成三州来归,石奉頵也是在那时候举凤州归附的。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宿将陆续凋零,何重建也早已亡故,这石奉頵却还健在,倒是堪称蜀中名将。

    他在前面一直都不吭声,直到这个时候才发出异议,是因为不受自己亲信,所以之前始终在韬晦避嫌,此时出声却是不得不然?

    “老将军所言甚是!只是军情紧急,王昭远仓促之间不及查探北军人数,那也是有的,而调集外郡兵力增援剑门,也是缓不济急,唯有先在成都募兵驰援,等到守住了剑门,迫退了北军,那才有后话。”

    孟昶确实挺能纳谏的,不管最后听不听吧,起码对进谏之人懂得保持和颜悦色。

    石奉頵愣了愣,他掌握的情况肯定还不如孟昶多,孟昶都这么说了,大概也就只能如此吧。

    不过既然已经发言了,那就言无不尽好了:“既是如此,那就要慎选大将,募兵未经操练,只可守关,难以野战,届时谨守剑门即可。北军攻不下剑门,其转输困难,到时候自会退兵,却是不需要野战驱敌。”

    “朕自然理会得。”

    孟昶不禁有一点小感动,看样子朝中还是有忠臣良将的啊……

    理会得石奉頵谏言的孟昶,大开内库出金帛在成都募得精卒万余,又用库藏充实其兵器甲仗,至于慎选大将的结果,那就是命太子孟玄喆为元帅,武信军节度使(治所在遂州的藩镇,遂州即今四川省遂宁市)、兼侍中李廷珪和前武定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张惠安为副。

    至于太子孟玄喆素不习武,李廷珪和张惠安的才具怎样,那就不是石奉頵可以与谋的了,这种任命是皇帝、宰相和枢密使的工作,孟昶如此点将,老宰相李昊一言不发,知枢密院事王昭远身在剑门,同掌机务的知枢密院事、同平章事伊审征唯唯诺诺,任命自然是就此定局。

    …………

    在金陵的澄心堂,显德十二年的正旦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自从奉周朝为正朔之后,南唐就去了帝号和自己的年号,国君变成了国主,国中则一直都用着周朝的年号和历书。

    而且自从李弘冀的登基大典用金鸡竿被周主质问之后,李弘冀就彻底地去掉了皇帝的排场,就连台殿上面的鸱吻也完全除去不用,即使周朝的天使不在金陵的时候也是如此。

    既然决定了要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对于这点虚礼上的尊荣,李弘冀看得并不重。

    也正是因此,在正旦这一天,金陵也就没有什么升殿朝贺了。

    不过朝臣还是可以会聚到澄心堂来,而且各个地方的守臣也可以在正旦前后赶赴金陵面见李弘冀——虽然不是皇帝而只是国主了,这种仪制还是可以有的。

    所以此刻的澄心堂中,在朝的重臣和几个守臣济济一堂,有司空、平章事严续和吏部尚书、知尚书省事游简言,有右仆射、知枢密院事殷崇义和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同平章事韩熙载,有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廖居素,还有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和州刺史卢绛,还有作坊副使、枢密承旨慕容英武。

    在重臣之中,除了原先的中书侍郎冯延鲁已经病故,其他人全都在这里了。

    “朕今日召集重臣到澄心堂来,却不是为了正旦的虚礼,而是有要事相商。”

    虽然自降了等级,不过李弘冀还是没有把自称从“朕”改为“孤”,想来周主也不会计较得这么细。

    李弘冀开宗明义,在场众人都是精神一振,主上果然是要“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了么?

    严续、游简言和韩熙载、廖居素四人还只是精神振作,对李弘冀此言具体何指仍然是有些不明所以,因此身体端坐着,目光却是在其他人脸上逡巡。

    殷崇义似乎对李弘冀此言所指何事有所觉察,刚刚听李弘冀说完,目光就看向了林仁肇、卢绛和慕容英武。

    果然,这三个人无论是哪一个,如果说在进入澄心堂的时候还有一些忐忑不明的话,此时却都是神采奕奕。

    殷崇义不由得在心中暗道:“果然不出所料,澄心堂议事,镇南军节度使和重臣共同与会,那还可以说位分相当,若是镇海军、武昌军和奉化军的节帅赴阙,应该也是有资格来的,但是那和州刺史与枢密承旨何德何能?也就只有陛下因为三人的奏章而召集议事,才会有他二人的位置。”

    “嗯……周主继位以来穷兵黩武,众卿都是知道的了,不过中朝人口、土地也就是那么多,再怎样穷兵黩武,其禁军也不过一二十万,这其中需要分驻各地备御契丹、河东和我国,前年刚刚取了荆、湖,并且构衅岭南,那里的驻军也是不少,如此算来,汴梁驻军已经只有十万多一点了。”

    李弘冀也不管臣子们都在进行什么心理活动,只是按照自己的构想一步步地展开陈述,虽然他在一开始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各政上层人尽皆知的常识,不过在其中蕴含的特别意义仍然吸引了屋内众人的注意力。

    难道陛下打算恢复帝号,对中原用兵,规复失地?

    澄心堂中的几个重臣不由得都想到了这个可能,心中莫名地惊叹、振奋、忐忑……一时间五味杂陈。

    陛下真的采纳了我的主张?

    林仁肇、卢绛和慕容英武则是怀着类似的心思,此时已经是难以按捺发自内心深处的兴奋。

    陛下到底是准备采纳何人的建言呢?

    殷崇义玩味地看着满脸兴奋的这三个人,努力地回忆着他们各自奏章的细节,再回味一下李弘冀方才的话,试图从中体会出李弘冀的思路。

    “十万多一点驻军,不光是要守御中原,还要随时应援各处的紧急状况,原本就是刚够而已,却不想那郭家小儿竟然如此自大,还要出兵伐蜀!据信周军伐蜀出兵数万,此时汴梁城内的禁军恐怕都已经不足十万了,蜀地深远,蜀道艰难,定然不是周军可以轻易征服的,这数万周军短时间内定然难以回转,此时正是我一抒积郁的良机!”

    还真的是这样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