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高科技军阀

正文 (六百七十六)中国人的铁和苏联人的血

    莫斯科的冬天出奇的寒冷。低沉的灰色云层整天压在森林和田野的上空。大风刮起的雪团在大路上盘旋。冬天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大地开始封冻,泥泞没有了,现在为数众多的中国坦克不仅可以沿大路运动,而且可以不受道路的限制,穿过树林和开阔地带。苏军的防御变得更为 困难,现在必须在好几个方向上迎击中国军队,第16集团军显得兵力不足了。

    战斗愈来愈残酷。1月19 日至20 日,中国军队第3和第4 坦克集群继续向第 16集团军及其左邻第30 集团军疯狂进攻。经过一系列几乎是不问断的作战和交火,罗科索夫斯基的集团军在兵员和兵器方面都遭到沉重损失。而且,剩下的部队也已筋疲力尽。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疲劳得连站都站不稳了。

    为改善第16集团军的态势,并阻止中国军队的推进,罗科索夫斯基认为,部队必须从伊库拉水库以西十几公里的一条防线上的阵地后撤到一条新的防线上。这是以水库本身、伊库拉河及周围一带地区构成的一条非常有利的天然防线。及时占领这条防线,可以借助为数不多的部队组织起坚固的防御,并能把一些部队配备到集团军的第二梯队,从而建立一个纵深防御地域,同时能够腾出一定数量的部队去加强克钦方向的防御。

    经过全面的考虑,罗科索夫斯基把他的设想报告给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完全出乎罗科索夫斯基所料。朱可夫断然否决,命令第 16集团军拼死据守,决不允许后撤一步。

    罗科索夫斯基对朱可夫的回答感到非常失望。他认为朱可夫的决定是不正确的,于是他直接去找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向他详细说明撤到伊库拉防线的重要性。几个小时后,罗科索夫斯基收到了总参谋部的答复。沙波什尼科夫批准实施这项建议。得到总参谋部许可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起草了将主力后撤到伊库拉水库的命令。

    一个下级越级上诉,而且他的行动得到了上一级的批准,这种情形在任何国家的军队中都是桩严重的事。朱可夫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他给罗科索夫斯基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措词严厉:“负责指挥方面军各部队的是我!我撤销各部撤往伊库拉水库的命令,兹命令你们在所占领地区进行防御,不准后退一步。朱可夫大将。”上级首长的命令心须服从。这是军人的天职。罗科索夫斯基服从了。

    中国军队在继续进攻。1 月 21 日,罗科索夫斯基被叫到通信枢纽部。 “朱可夫在电报机旁,”电报机接着打出了“请扼要报告情况”的命令。

    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敌人企图从基里亚夫镇突向克钦,从新彼得罗夫斯克那突向伊库拉。”电报机停了一下。接着就重新传出白色纸条:“这我明白。敌人也从北面向克钦接近。有多少兵力保障进行防御?”

    罗科索夫斯基列举道:“摩托化步兵第107师只有大约300 人,坦克第58 师已经没有坦克,坦克第25 旅只有 12辆坦克,其中4 辆是 T-34坦克。”电报机传来的回答是:“克钦和索尔诺夫斯克是主要的,请您前往索尔诺夫斯克。洛巴切夫立即去克钦,你们要保证守住这两座城市。”

    一小时以后,第16集团军司令的汽车带着警卫人员在暮色苍茫中沿着通向索尔诺夫斯克的大路缓慢地爬行着。天空中,不时有中国飞机飞过。

    此时此刻。无论是北面还是南面,都是火光冲天。炮声隆隆。

    这个时候罗科索夫斯基倒是可以打个盹儿,可是他没有睡意。他靠在汽车的后座上。注视着夜暮的降临,回忆着自己的戎马主涯,1918年8 月,他和龙骑兵同伴一起掩护过第 12 集团军步兵部队从里加的撤退;1920 年冬天他率领骑兵连抗击过高尔察克滑雪部队的猖狂进攻;1943年6 月他和机械化第9 军的坦克手们阻击过中国人的装甲部队……

    这天夜里,他没有能够进入索尔诺夫斯克。虽然这个城市还未失守,但是中国人已经切断了通向该市的所有道路。在部署了阻滞敌人向索尔诺夫斯克以南和以西推进的必要措施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急忙驱车向克钦赶去。

    这里的形势也同样危急。中国军队以4 个坦克师和2 个步兵师包围了克钦,只留下一条通向西面的道路。罗科索夫斯基授权扎哈罗夫少将指挥克钦及其以西的部队,务必挡住敌人向西,向亚赫诺夫和季米特洛夫的进攻。

    随后,罗科索夫斯基和洛巴切夫通过电报机向来可夫汇报。这时,中国坦克已经从北面冲进克钦,城里发生巷战。

    被吓得面色苍白的女报务员终于要通了东方方面军司令部。罗科索夫斯基请求增援,索科洛夫斯基却回答说,在这个时候指望得到增援是不可能的。

    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附近,电报房剧烈地震动起来,窗户的玻璃被震碎,墙上的石灰纷纷脱落,房子的一角塌了下来……电报机仍在工作着,女报务员用颤抖的手把电报纸条递给罗科索夫斯基,纸条上印着:“组织好城市的保卫工作,直到最后,集中力量对两翼敌人进行反击。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准撤退。”

    罗科索夫斯基告诉报务员这佯回答: “我们所在的房子刚刚挨了一发炮弹,现在我们去采取措施。再见”。说完,他向女报务员微微一笑。说了声“谢谢”就向大门外走去。

    他跑着来到了设在克钦一座面包房里的辅助指挥所。城里到处传来炮弹的爆炸声和机枪的扫射声。罗科索夫斯基再次告诉扎哈罗夫,坚持到最后一刻钟。指示完,便和洛巴切夫乘车离开。

    1 月 23 日深夜,罗科索夫斯基终于到达了集团军司令部。罗科索夫斯基了解到。克钦和索尔诺夫斯克已被敌人占领。中国军队在绕过伊库拉水库之后,开始沿公路向南,向莫斯科方面推进。为了掩护索尔诺夫斯克方向,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从其他地段上把多瓦托尔的骑兵部队派到那里去,并从第316 师里抽调2 个坦克营和2 个步兵营加强了骑兵部队,因为他手里已经没有别的预备队了。

    索尔诺夫斯克方向距离莫斯科最近,罗科索夫斯基决定把集团军临时指挥所移到索尔诺夫斯克城附近的帕什基村,而基本指挥所设在利沃夫。罗科索夫斯基于1月24 日傍晚才到达帕什基村。了解到在帕什基村以北只有不多的红军部队和坦克。他们是按照朱可夫的命令来守护通往莫斯科的道路的。第16集团军的各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开进到指定的地域。

    电话铃响了,是朱可夫打来的。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之后,失可夫命令他立即向索尔诺夫斯克转入进攻。罗科索夫斯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用他所掌握的有限的兵力转入进攻注定要失败,因此最好是坚持防御。方面军司令提高了声调回答罗科索夫斯基的反对意见,并对他进行了指责。

    在场的人都看到,罗科索夫斯基的脸色已变得苍白。

    罗科索夫斯基一边想着刚才的对话,一面和司令部的军官们走出指挥所。门口。一位通信兵指挥员报告说:“将军同志,中国坦克和冲锋枪手已经在村子里出现了!”

    帕什基村失守了。利沃夫的第 16集团军司令部也没有能够保住多久。中国坦克冲进了村子的北头。

    再也无处可退了。第 16集团军的士兵明白这一点,罗科索夫斯基也明白这一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要求的也正是这一点。在给第 16集团军的特别命令里写道:“不能再继续后退。已经无处可退。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停止撤退。你们向后再走一步,就是对莫斯科防御的破坏。所有的指挥人员都要亲临战场……”

    在中国军队进至莫斯科郊区以后。东方方面军才开始向兵员日渐减少的第 16集团军派来补充人员,但数量不多。这已是可抽调的一切力量了,它包括一个反坦克步兵排、一个炮兵连和从莫斯科防空司令部抽调的高炮营。

    第16集团军一直坚持到从谢林普诺夫调来的第7师和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来的两个坦克旅和两个防坦克炮兵团的开到。这些增援部队使得罗科索夫斯基能够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

    这天,值班参谋报告说,最高统帅叫集团军司令听电话。罗科索夫斯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起了听筒,因为他的部队又被迫后退了、尽管退得不多……

    “我是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他开始说。

    他听到了斯大林平静的声音:“请您报告伊库拉地区的情况。”

    罗科索夫斯基简洁地报告了战斗情况以及反突击的准备情况。斯大林打断了他的话: “您的措施就不用讲了。”在他的声音里,罗科索夫斯基感到一种信任,他打电话不是要责备谁,“您很困难吧?”

    “是的,斯大林同志,非常困难,非常……”

    斯大林在那边沉默了一下,说:“我理解。请您再坚持一下。我们会帮助您的……”谈话拿便到此结束。

    第二天清晨,1个“喀秋莎”火箭炮兵团,4 个反坦克枪手连,3 个坦克营和2000 名莫斯科人开来了。

    增援部队来得还算及时,莫斯科东北战线好容易顶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几天之后,最高统帅又打来电话。

    斯大林听完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后,问道:“您是否知道,在埃利亚克夫地区出现了中国军队?您采取什么措施击退他们?请您注意。有情报说,他们企图从埃利亚克夫地区用大口径炮轰击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回答:“斯大林同志,我知道中国先头部队己前出到埃利亚克夫以北地区。我已经从其他地段向那里增派兵力。只是这些兵力太少……”

    “您一定要肃清那里的敌人,我们马上下令用莫斯科防区的部队加强这个地段。”

    过了一个小时。方面军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通知罗科索夫斯基,从方面军预备队中已派出1 个坦克旅、1 个炮兵团和 4 个“喀秋莎”炮兵营来向他增援。在此之前,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把他所能够调集的所有部队——2 个步兵营和 2 个加农炮兵团都派到那里去了。从拂晓起,第 16集团军的炮兵就向埃利亚克夫的中国军队防御工事开炮。直到天黑,坦克兵才在火炮的掩护下发起进攻,但还是未能将中国军队赶出那里,莫斯科受炮击的威胁仍然没有被解除。

    1月底,东方方面军右翼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索尔诺夫斯克和伊库拉方向上的激战之后。中国军队又迫使第 16集团军后退并进至距莫斯科25 公里的地域。集团军指挥所不得不继续后撤。战斗已经在居民区进行。1 月 30 日,中国军队向莫斯科进行了又一次推进。在左翼,中国军队得以把第 16集团军的部队逼至巴兰沃夫、赫文斯基、彼得罗夫斯克和尼基诺一线。

    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组建了3 个新的预备队集团军并把他们集中到莫斯科附近。这 3 个集团军是突击第 1、第2和第 10集团军,其中2 个集团军的任务是接替第 16集团军损失颇重与急需休整的部队的。与此同时。苏军指挥部还在莫斯科战场的其他地段上实施反突击作战。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苏联红军英勇的反突击战斗:

    “我对杜玉明这个人既痛恨又敬畏,痛恨的是如果不是他来接替受伤的林毓英,莫斯科保卫战的结局可能重写,而红军的伤亡不会如此之大。几十万优秀、纯朴、勇敢、年轻的苏联英雄儿女不会牺牲;敬畏的是这个人仅仅到达前线不久,竟然一直把红军牢牢压制。并使红军无法再发动大的战役攻势。并不得不使用实际上只能防守的堑壕战。在这段时间的经历。成了苏联红军历史上一块无法抹去的伤痛。那一战,在那么短的时间,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竟然牺牲了那么多采用人海战术冲锋的红军战士。不能不看出铁血较量的差距与后果。”

    “我们的攻击力量是来三个军。这三个军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都是能打的老近卫军。战斗是在1945年的1月28日晚上打响的。战斗一开始,我们的战士就以人海战术向敌人炽烈的火力扑上去。不惧死亡地顽强突击。无畏的献身精神在被炮火映红的夜空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从黑夜打到天亮,我们没有能够占领一块敌人的主阵地。部队伤亡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29日,敌军的飞机铺天盖地而来,红军开始反攻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飞机。敌机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下午中国军队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护下出来反冲击。红军的伤亡巨大。30日晚上,真正的决战开始了。所有的红军攻击部队都已到齐,他们从正面方向发起了前赴后继的攻击——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苏联红军战士的顽强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发挥到了极致。而中国人的物质效能和科学的综合指挥水平也发挥到了顶点。这是一场中国人的铁和俄国人的血的较量。”

    “在炮弹和手榴弹连续不断爆炸的闪光中,敌军前沿阵地同时出现了激战状态。红军战士们冒着中国军队布置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拦截火力毫无畏惧的冲锋,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尸体前进。环形阵地内到处是跃动的红军战士的影子,这些身影因为棉衣的缘故。看上去十分臃肿,但他们滚动前进时瞬间即逝。中国军队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发射速度向四周喷出火焰,在红军战士冲击而来的每一条路上形成一面面弹雨之墙。接近午夜时候,激战到达最高潮,与地面上流淌的鲜血相呼应的,是战场上空大约每过五分钟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弹,而由几十条曳光弹组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中国军队支援而来的夜航飞机投下了由降落伞悬挂着的更为刺眼的照明弹,长时间的如巨大灯笼一般在交战双方士兵的头顶摇荡……”

    “当然红军落后的人海战术并非完全没有效果。中国有一处阵地失守,环形阵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缺口。变成了一个凹形阵地。遗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飞机又笼罩在红军的头顶。成吨的钢铁又朝着苏联英雄战士的血肉之躯投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