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百三十九章 谋而后动
第七百三十九章谋而后动
赵谨高居于御座,这个位置,他的父兄都曾经坐过。 七路中文 七路中文赵谌当初坐时,虽则体格瘦弱,时常患病,但其威仪是能震慑群臣的。而赵谨则不同,不是说他年纪轻就没有威仪,而是因为你明显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从赵鼎徐良踏进殿里开始,他就不停地变换着坐姿,尽管动作都很小,但却暴露了他心里的慌张。
等二臣行了大礼,他伸出手去勉强笑道:“两位贤卿平身,来,赐座。”在宋代以前,宰相见皇帝都是“坐而论道”,还得摆杯茶。因为皇帝是国家元首,但宰相是政府领袖。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但是本朝宋太祖,就废除了这种制度,从他以后,宰相见皇帝都是站着说话,除非皇帝赐座,你才有位置,至于茶,是别想了。
两人坐下以后,赵谨自己连喝了几个口茶,这才道:“朕召两位贤卿来,是想再听听关于北伐之事。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二卿是不是再,再与朕说说?”
赵鼎在他话音刚落之时,掐准时间迅速起身,奏道:“官家,臣……”
皇帝见他站起来,伸手似乎想让他坐下,但赵鼎已经啪啪开始往下讲了,赵谨几次动了动嘴唇,终究还是不敢打断这倔老头的话。
“臣认为,前番徐郡王引西军复河东半壁,重挫北夷气焰!今番,又攻灭党项,击败金夏联军,北夷之士气已然跌至谷底!更因如此,北夷势必将防御重心放在西部,不可避免地削弱其中原江淮的力量。此时,正该号令三军,许以赏格,以振奋将士军心,使其披肝沥胆,鼓噪而北!如此,则中原可复,陵寝可还!”
这但凡耿直之人,情绪激动处,说话自然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极具鼓起性。皇帝如何不知道,就连徐六听了这话,都感觉一丝躁动。
赵谨频频点头,接着道:“朕向使在王府,也时常听到前线将士击败北军之捷报,由此可知,北夷不足惧,是吧,赵卿?”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这一点,相信徐相也清楚!”赵鼎突然扯到这个。
徐良默默起身,点头道:“自建武以来,北夷已不复昔年之勇,内外交困,实不足惧。”
赵鼎马上接过话头:“陛下,先帝在时,锐意进取,以收复失地,恢复旧疆为任。惜天不假年,中道崩殂,今陛下继先帝之遗志,当以祖先基业为念,以中原遗民为念,切不可错失良机!”
皇帝听到此处,正要说话,却见赵鼎跟变戏法一般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本子道:“臣近日会现参知政事朱倬,李若水,进一步拟定方略,恳请陛下过目。”
赵谨见状,便使身旁内侍下阶来取,赵鼎趁机奏道:“今岁两浙、荆湖、江南等地皆大稔,军需充足,无须担忧。而前线将士枕戈等旦,士气高涨,也无须怀疑。臣所忧者,只有两件。”
此时,徐六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倒真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想听听他怎么解决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统一指挥,二是西军的配合。
“这第一件,就是统一指挥。”赵鼎朗声道。“上回北伐,折彦质都督诸路兵马,然则何蓟以功臣之子,手执兵柄而跋扈不法,违背节制,方有失利。此番,臣仍拟用折彦质节制荆湖江西两宣抚司部队,权荆湖宣抚使韩世忠,都统制岳飞二将,皆起于行伍,折彦质以二府大臣之尊,易制二将,统一指挥没有问题。”
徐良听到此处,嘴角不禁挂起一丝冷笑。
“第二件,西军连年征战,方才经历了收复河东,讨伐西夏诸役,民力匮乏,将士疲倦,实不宜再举大兵。 七路中文但是,金人极为忌惮西师,就算六路西军不动,金人也断断不敢掉以轻心,也不可能将其燕云河东诸师调往中原驰援。这两个问题都不在话下,如此一来,北伐之役,焉有不成之理?”
赵鼎侃侃而谈,条理清晰,给人一种你不得不信的感觉。赵谨听了,也开始犹豫,照赵鼎这么说起来,好像北伐易如反掌,收复故都只在朝夕一般。
“臣请陛下,勿使中原遗民,南望王师空流泪,冬去春来又一年!”最后这一句话,赵鼎以极其沉痛的语气说了出来。徐六甚至怀疑,那两句诗就是他为此次面君所作。
面对此情此景,赵谨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道:“赵卿且坐,且坐。”
赵鼎坐下,皇帝又向徐良道:“徐卿,朕知道你虽是正经进士出身,但却长在行伍之家,故清河郡王早年奋战于沙场,后转文阶,亦是美谈。卿之兄弟,皆良将,更有东莞郡王徐卫这等西北长城。相信贤卿于军旅之事,极为稔熟,朕想问你,北伐,可行否?”
先不说徐良,赵鼎把皇帝这话听进耳里,就觉得有些不对头,赵官家似乎在为什么而铺垫。
徐良躬身一礼,而后道:“启奏圣上,臣自幼不喜弓马,无志于沙场。但受家风影响,更兼入仕后游历各方,对军事不敢称精通,也算是一知半解。”
宋代有一个典故,说是某位官员,十年寒窗苦读,博取一个进士出身,不过这位仁兄文也来得,武也了得,射得一手好箭。皇帝要接见辽国使臣,得知这位辽使武艺高强,恰好宴会上又有射箭这一助兴的娱乐项目。便打算暂时把这位文官换作武阶,去跟辽使比试,希望得给大宋长长脸。
这位文官表示同意,结果一回家,气得老母亲一顿好打,边打边哭:“我养你成人,供你读书,好不容易金榜题名,你不思用你的才华辅佐君王,安邦定国,竟干此等下作之事!”
在她看来,你正经的进士出身,却去换个武阶,这简直是自甘堕落,有辱门楣!
赵谨的话,本来是想称赞徐良文武双全,本没有其他意思,但徐六却不得不先郑重说明。我打小就不喜欢弓马骑射,对于征战沙场也没有兴趣,只是受家风的影响,多少知道点军事。
你想想,他徐家上一代的两个伯父是武臣,他爹最先也是武臣,这一代四个兄弟也全都是武臣,而且哪一个都中响当当的勇将,能将,名将。但他面对着皇帝时,却非要把自己划分出区别来,可见纵使如今朝廷大力倚重武臣,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仍旧难以改变。
赵谨听了他这话,也不觉有异,点头认可。
“臣认为,赵相先前所说的种种,大体上是不错的。而且,臣也丝毫不怀疑赵相的赤胆忠心,臣也一样,期盼着王师早定中原,还都开封,臣是积极赞同北伐的,但不是现在。”徐良道。
不等皇帝问,赵鼎先就抢道:“敢问徐相,为何现在不能北伐?”
徐良没扯其他闲话,比出两个指头:“两个问题。一是统一指挥,二是西军配合。”
不但赵鼎听愣了,皇帝也很错愕,刚才人家不是说了么,这两个问题不是问题,你现在怎么又扯出来?
皇帝除了错愕以外,还有些着急,朕本来等着你能有听起来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然后就好顺水推舟,你这是作甚?
“徐相,莫非刚才我没说清楚?”赵鼎侧头问道。
“陛下,恕臣直言。赵相在这两个问题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徐良显得很稳。
“哦?徐卿且道来。”皇帝道。
“首先,说统一指挥。”徐良不急不徐。“没错,不管是岳飞,还是韩世忠,此二将的官阶、资历、声望,都无法与折彦质相提并论,折宣抚要节制他们,容易。但赵相却不知道,折宣抚节制韩岳二将容易,然韩岳二将却不一定能制得住神武后军。”
赵谨如听天书,赵鼎则是满面疑惑。
“神武后军,成分非常复杂。是由原东京留守司残部,何蓟所统常捷军一部,以及张伯奋,张仲雄二人西京留守司一部组成。这其中,以童贯昔年所创常捷军,最为剽悍。何蓟罢职以后,统领常捷军的是刘佥,他之前军阶在韩岳之上,如今韩岳二将要想指挥自如,恐怕不够。再说西京留守司这一部分,原是由二张统领,张家兄弟先后离开荆湖,何郡王在时,尚且弹压得住,韩岳只怕也差些火候。试想,这种情况下,如何能统一指挥?”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徐良这话,甭管他说得对与不对,赵鼎都没法反驳,因为赵鼎自己根本不知道神武后军还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
“再说西军的配合。徐卫的上书,陛下已经看过,赵相想必也清楚。川陕民力已尽,暂时是负担不起大规模地作战了,徐宣抚正因为如此,才要休兵罢战,与民休养。”
徐六说到此处,赵鼎质疑道:“我说过,就算西军不动弹,金军也不敢大意。徐相在川陕供职多年,应该知道。”
“当然,金人畏西军如虎,这没说的。但有两个问题赵相没有注意到。”徐良很严肃地说道。
赵鼎微现怒意,冷声回应:“请徐相赐教。”
“第一,辽主去世,幼子继任,由太后摄政,而且调回了东征辽军大部兵力,这对西军不可能没有影响。”徐良解释道。
赵鼎默不作声,因为事实俱在,容不得分辩。
“第二,夏都虽然被攻破,党项人实质上已经走投无路。但不要忘了,夏主和官员还在女真人手里。倘若我朝发动北伐,女真人为了要抽调兵力南下,就可以利用夏主在西夏旧地煽动,只恐到时西军没有牵制到金军,反被金军牵制。徐宣抚休兵罢战,与民养息的政策已经为进行所批准,朝令夕改总不成吧?”
徐良说罢,退后一步,表示自己发言完毕。赵鼎思索着他的言论,一起竟无从反驳,只得道:“似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几时才得北伐?我们还要让北地人民沦陷于狄夷之手多少时候?”
徐良看他一眼,胸有成竹:“不急这一时。只要再有个几年,待荆湖、江西、淮西三司兵强马壮,川陕两地物资充足之时,天子降下亲征诏,令徐卫率西军由河东北上,若到时辽军仍愿东征,则使其出夏境入燕云,荆湖江西两军取中原,淮西一军攻淮东,诸路大军水陆并进,旧地父老怎不食箪浆壶,焚香遮道以迎王师?北夷岂不望风披靡,争相逃遁?莫说恢复旧疆,便是踏破燕云,远逐北夷,又有何难?诚如此,失地可收,国耻可雪,大宋之中兴,为时不远!”
话刚说完,上头赵官家大声说道:“好!好!听徐相一言,使朕茅塞顿开!贤卿之议,实为稳妥!”
“谢陛下。”徐良俯首一礼。
赵鼎见皇帝都开口称赞,还有争辩的份么?只得默然无语,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不是说他就赞同徐良的意见,似你这般说,一切都顺理成章。须知世事无常,女真人眼下内外交困时你不发兵,等上数载,你在经营,人家也不会坐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朕初践柞,于军政还是生疏。两位贤卿位亮辅良弼,都是朕的左右手,望赵卿徐卿精诚团结,佐朕成就中兴之业!如此,朕不负列祖列宗,二卿也可名传天下,流芳百世!”赵谨这句话还算说得漂亮。
赵鼎徐良同施大礼,皇恩。
从垂拱殿出来,徐六颇有些志得气满。就如他对秦桧所言,这朝中所有宰执大臣,若论知兵,谁比得过我?只要我还在相位上,军事议题永远都只有我发言的份,同僚们还是听着就好,就不要瞎搅和了。
赵鼎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也未见灰心丧气的模样,看到前头的徐良步伐轻盈,有自得模样,下了台阶以后,快走几步:“徐相。”
徐六稍停一下,两人并肩而行,只听赵鼎道:“徐相啊,机会这个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如此良机坐失,你就不怕将来后悔?”
徐良闻言微笑道:“后悔?呵呵,徐某认定的事情,从不后悔。再说了,女真人早已不是当初的女真人,当下两国实力此消彼长,还怕他窜上天不成?”
赵鼎也冷笑道:“女真人看样子是窜不上天了,但是……”他后两个字说得特别重,徐良不禁停下脚步,想听听他下文如何。
只见对方脸垮了下来,低声道:“现在圣上年少,国事皆决于宰执。趁你我还在台上执政,不把此事敲定办妥,等将来圣上乾纲独断之时,还有你我裁夺的份么?”
徐良笑笑,没说话,似乎对话的意见不值一驳。
赵鼎视若无睹,继续压低声音道:“当今天子是个仁厚之主,不比先帝果决,等将来圣上亲理朝政,还会不会志在恢复谁说得清楚?往昔我们连年征战,那是因为不得不打,女真人时刻威胁着我朝。可现在,女真人早已无力南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你也是饱读诗书的人,不会不明白!赵某言尽于此!”语毕,拂袖而云。
徐良背负双手立在原地,望着那个疾走的背影,摇头叹道:“若论忠于王事,孜孜为国,谁能比得上此老?”
再说另一头,赵谨离了垂拱殿,便匆匆忙忙地往后宫而去。一路上想着刚才殿中情况,情不自禁地就露出笑容,好似干了一件称心如意的快事。边走还边跟身后的内侍说道:“我方才在殿上没有失态吧?”
“没有没有,官家果有风范!”内侍赞美道。
“那你觉得赵相和徐相的反应如何?”赵谨又问。
“那自不等言!赵鼎肯定觉得官家果断,徐良一定认为圣上英明!”内侍继续吹捧。
“嗯,说得好!说得真好!”赵谨说话间,步伐又轻快了一些。
不一阵,到皇后所居宫殿,皇帝抢了进去,早望见刘皇后在里间坐着,他人没到,声先至:“凤娘,你果然是聪明!”
刘皇后闻声而起,迎上前来道:“官家何故如此高兴?事情解决了?”
“岂止是解决了?朕按照你的办法,让赵鼎和徐良分别陈述意见,然后赞徐良,却不贬赵鼎,两位宰相心悦诚服,拜辞而去!不过,他两人说得好像都有道理,若真让我决断,委实难以选择。”赵谨眉开眼笑道。
内侍也在一旁帮腔:“娘娘,可惜当时不在场,官家一席话,听得两位宰相高山仰止!”
“哈哈,你这厮就一张嘴,也没到高山仰止的份上吧?”赵谨虽然这么说着,心里却是极高兴的。
“陛下是一国之主,他们虽然位列宰辅,也只是陛下的臣子,高山仰止何足怪哉?”刘皇后到底比皇帝年纪大些,显得颇为成熟。“今番陛下支持了徐良,下次宰执大臣再有争执,陛下就支持赵鼎,这样更能显得官家公正,不偏不倚,自有主见!”RO!~!
赵谨高居于御座,这个位置,他的父兄都曾经坐过。 七路中文 七路中文赵谌当初坐时,虽则体格瘦弱,时常患病,但其威仪是能震慑群臣的。而赵谨则不同,不是说他年纪轻就没有威仪,而是因为你明显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从赵鼎徐良踏进殿里开始,他就不停地变换着坐姿,尽管动作都很小,但却暴露了他心里的慌张。
等二臣行了大礼,他伸出手去勉强笑道:“两位贤卿平身,来,赐座。”在宋代以前,宰相见皇帝都是“坐而论道”,还得摆杯茶。因为皇帝是国家元首,但宰相是政府领袖。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但是本朝宋太祖,就废除了这种制度,从他以后,宰相见皇帝都是站着说话,除非皇帝赐座,你才有位置,至于茶,是别想了。
两人坐下以后,赵谨自己连喝了几个口茶,这才道:“朕召两位贤卿来,是想再听听关于北伐之事。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二卿是不是再,再与朕说说?”
赵鼎在他话音刚落之时,掐准时间迅速起身,奏道:“官家,臣……”
皇帝见他站起来,伸手似乎想让他坐下,但赵鼎已经啪啪开始往下讲了,赵谨几次动了动嘴唇,终究还是不敢打断这倔老头的话。
“臣认为,前番徐郡王引西军复河东半壁,重挫北夷气焰!今番,又攻灭党项,击败金夏联军,北夷之士气已然跌至谷底!更因如此,北夷势必将防御重心放在西部,不可避免地削弱其中原江淮的力量。此时,正该号令三军,许以赏格,以振奋将士军心,使其披肝沥胆,鼓噪而北!如此,则中原可复,陵寝可还!”
这但凡耿直之人,情绪激动处,说话自然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极具鼓起性。皇帝如何不知道,就连徐六听了这话,都感觉一丝躁动。
赵谨频频点头,接着道:“朕向使在王府,也时常听到前线将士击败北军之捷报,由此可知,北夷不足惧,是吧,赵卿?”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这一点,相信徐相也清楚!”赵鼎突然扯到这个。
徐良默默起身,点头道:“自建武以来,北夷已不复昔年之勇,内外交困,实不足惧。”
赵鼎马上接过话头:“陛下,先帝在时,锐意进取,以收复失地,恢复旧疆为任。惜天不假年,中道崩殂,今陛下继先帝之遗志,当以祖先基业为念,以中原遗民为念,切不可错失良机!”
皇帝听到此处,正要说话,却见赵鼎跟变戏法一般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本子道:“臣近日会现参知政事朱倬,李若水,进一步拟定方略,恳请陛下过目。”
赵谨见状,便使身旁内侍下阶来取,赵鼎趁机奏道:“今岁两浙、荆湖、江南等地皆大稔,军需充足,无须担忧。而前线将士枕戈等旦,士气高涨,也无须怀疑。臣所忧者,只有两件。”
此时,徐六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倒真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想听听他怎么解决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统一指挥,二是西军的配合。
“这第一件,就是统一指挥。”赵鼎朗声道。“上回北伐,折彦质都督诸路兵马,然则何蓟以功臣之子,手执兵柄而跋扈不法,违背节制,方有失利。此番,臣仍拟用折彦质节制荆湖江西两宣抚司部队,权荆湖宣抚使韩世忠,都统制岳飞二将,皆起于行伍,折彦质以二府大臣之尊,易制二将,统一指挥没有问题。”
徐良听到此处,嘴角不禁挂起一丝冷笑。
“第二件,西军连年征战,方才经历了收复河东,讨伐西夏诸役,民力匮乏,将士疲倦,实不宜再举大兵。 七路中文但是,金人极为忌惮西师,就算六路西军不动,金人也断断不敢掉以轻心,也不可能将其燕云河东诸师调往中原驰援。这两个问题都不在话下,如此一来,北伐之役,焉有不成之理?”
赵鼎侃侃而谈,条理清晰,给人一种你不得不信的感觉。赵谨听了,也开始犹豫,照赵鼎这么说起来,好像北伐易如反掌,收复故都只在朝夕一般。
“臣请陛下,勿使中原遗民,南望王师空流泪,冬去春来又一年!”最后这一句话,赵鼎以极其沉痛的语气说了出来。徐六甚至怀疑,那两句诗就是他为此次面君所作。
面对此情此景,赵谨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道:“赵卿且坐,且坐。”
赵鼎坐下,皇帝又向徐良道:“徐卿,朕知道你虽是正经进士出身,但却长在行伍之家,故清河郡王早年奋战于沙场,后转文阶,亦是美谈。卿之兄弟,皆良将,更有东莞郡王徐卫这等西北长城。相信贤卿于军旅之事,极为稔熟,朕想问你,北伐,可行否?”
先不说徐良,赵鼎把皇帝这话听进耳里,就觉得有些不对头,赵官家似乎在为什么而铺垫。
徐良躬身一礼,而后道:“启奏圣上,臣自幼不喜弓马,无志于沙场。但受家风影响,更兼入仕后游历各方,对军事不敢称精通,也算是一知半解。”
宋代有一个典故,说是某位官员,十年寒窗苦读,博取一个进士出身,不过这位仁兄文也来得,武也了得,射得一手好箭。皇帝要接见辽国使臣,得知这位辽使武艺高强,恰好宴会上又有射箭这一助兴的娱乐项目。便打算暂时把这位文官换作武阶,去跟辽使比试,希望得给大宋长长脸。
这位文官表示同意,结果一回家,气得老母亲一顿好打,边打边哭:“我养你成人,供你读书,好不容易金榜题名,你不思用你的才华辅佐君王,安邦定国,竟干此等下作之事!”
在她看来,你正经的进士出身,却去换个武阶,这简直是自甘堕落,有辱门楣!
赵谨的话,本来是想称赞徐良文武双全,本没有其他意思,但徐六却不得不先郑重说明。我打小就不喜欢弓马骑射,对于征战沙场也没有兴趣,只是受家风的影响,多少知道点军事。
你想想,他徐家上一代的两个伯父是武臣,他爹最先也是武臣,这一代四个兄弟也全都是武臣,而且哪一个都中响当当的勇将,能将,名将。但他面对着皇帝时,却非要把自己划分出区别来,可见纵使如今朝廷大力倚重武臣,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仍旧难以改变。
赵谨听了他这话,也不觉有异,点头认可。
“臣认为,赵相先前所说的种种,大体上是不错的。而且,臣也丝毫不怀疑赵相的赤胆忠心,臣也一样,期盼着王师早定中原,还都开封,臣是积极赞同北伐的,但不是现在。”徐良道。
不等皇帝问,赵鼎先就抢道:“敢问徐相,为何现在不能北伐?”
徐良没扯其他闲话,比出两个指头:“两个问题。一是统一指挥,二是西军配合。”
不但赵鼎听愣了,皇帝也很错愕,刚才人家不是说了么,这两个问题不是问题,你现在怎么又扯出来?
皇帝除了错愕以外,还有些着急,朕本来等着你能有听起来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然后就好顺水推舟,你这是作甚?
“徐相,莫非刚才我没说清楚?”赵鼎侧头问道。
“陛下,恕臣直言。赵相在这两个问题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徐良显得很稳。
“哦?徐卿且道来。”皇帝道。
“首先,说统一指挥。”徐良不急不徐。“没错,不管是岳飞,还是韩世忠,此二将的官阶、资历、声望,都无法与折彦质相提并论,折宣抚要节制他们,容易。但赵相却不知道,折宣抚节制韩岳二将容易,然韩岳二将却不一定能制得住神武后军。”
赵谨如听天书,赵鼎则是满面疑惑。
“神武后军,成分非常复杂。是由原东京留守司残部,何蓟所统常捷军一部,以及张伯奋,张仲雄二人西京留守司一部组成。这其中,以童贯昔年所创常捷军,最为剽悍。何蓟罢职以后,统领常捷军的是刘佥,他之前军阶在韩岳之上,如今韩岳二将要想指挥自如,恐怕不够。再说西京留守司这一部分,原是由二张统领,张家兄弟先后离开荆湖,何郡王在时,尚且弹压得住,韩岳只怕也差些火候。试想,这种情况下,如何能统一指挥?”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徐良这话,甭管他说得对与不对,赵鼎都没法反驳,因为赵鼎自己根本不知道神武后军还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
“再说西军的配合。徐卫的上书,陛下已经看过,赵相想必也清楚。川陕民力已尽,暂时是负担不起大规模地作战了,徐宣抚正因为如此,才要休兵罢战,与民休养。”
徐六说到此处,赵鼎质疑道:“我说过,就算西军不动弹,金军也不敢大意。徐相在川陕供职多年,应该知道。”
“当然,金人畏西军如虎,这没说的。但有两个问题赵相没有注意到。”徐良很严肃地说道。
赵鼎微现怒意,冷声回应:“请徐相赐教。”
“第一,辽主去世,幼子继任,由太后摄政,而且调回了东征辽军大部兵力,这对西军不可能没有影响。”徐良解释道。
赵鼎默不作声,因为事实俱在,容不得分辩。
“第二,夏都虽然被攻破,党项人实质上已经走投无路。但不要忘了,夏主和官员还在女真人手里。倘若我朝发动北伐,女真人为了要抽调兵力南下,就可以利用夏主在西夏旧地煽动,只恐到时西军没有牵制到金军,反被金军牵制。徐宣抚休兵罢战,与民养息的政策已经为进行所批准,朝令夕改总不成吧?”
徐良说罢,退后一步,表示自己发言完毕。赵鼎思索着他的言论,一起竟无从反驳,只得道:“似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几时才得北伐?我们还要让北地人民沦陷于狄夷之手多少时候?”
徐良看他一眼,胸有成竹:“不急这一时。只要再有个几年,待荆湖、江西、淮西三司兵强马壮,川陕两地物资充足之时,天子降下亲征诏,令徐卫率西军由河东北上,若到时辽军仍愿东征,则使其出夏境入燕云,荆湖江西两军取中原,淮西一军攻淮东,诸路大军水陆并进,旧地父老怎不食箪浆壶,焚香遮道以迎王师?北夷岂不望风披靡,争相逃遁?莫说恢复旧疆,便是踏破燕云,远逐北夷,又有何难?诚如此,失地可收,国耻可雪,大宋之中兴,为时不远!”
话刚说完,上头赵官家大声说道:“好!好!听徐相一言,使朕茅塞顿开!贤卿之议,实为稳妥!”
“谢陛下。”徐良俯首一礼。
赵鼎见皇帝都开口称赞,还有争辩的份么?只得默然无语,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不是说他就赞同徐良的意见,似你这般说,一切都顺理成章。须知世事无常,女真人眼下内外交困时你不发兵,等上数载,你在经营,人家也不会坐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朕初践柞,于军政还是生疏。两位贤卿位亮辅良弼,都是朕的左右手,望赵卿徐卿精诚团结,佐朕成就中兴之业!如此,朕不负列祖列宗,二卿也可名传天下,流芳百世!”赵谨这句话还算说得漂亮。
赵鼎徐良同施大礼,皇恩。
从垂拱殿出来,徐六颇有些志得气满。就如他对秦桧所言,这朝中所有宰执大臣,若论知兵,谁比得过我?只要我还在相位上,军事议题永远都只有我发言的份,同僚们还是听着就好,就不要瞎搅和了。
赵鼎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也未见灰心丧气的模样,看到前头的徐良步伐轻盈,有自得模样,下了台阶以后,快走几步:“徐相。”
徐六稍停一下,两人并肩而行,只听赵鼎道:“徐相啊,机会这个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如此良机坐失,你就不怕将来后悔?”
徐良闻言微笑道:“后悔?呵呵,徐某认定的事情,从不后悔。再说了,女真人早已不是当初的女真人,当下两国实力此消彼长,还怕他窜上天不成?”
赵鼎也冷笑道:“女真人看样子是窜不上天了,但是……”他后两个字说得特别重,徐良不禁停下脚步,想听听他下文如何。
只见对方脸垮了下来,低声道:“现在圣上年少,国事皆决于宰执。趁你我还在台上执政,不把此事敲定办妥,等将来圣上乾纲独断之时,还有你我裁夺的份么?”
徐良笑笑,没说话,似乎对话的意见不值一驳。
赵鼎视若无睹,继续压低声音道:“当今天子是个仁厚之主,不比先帝果决,等将来圣上亲理朝政,还会不会志在恢复谁说得清楚?往昔我们连年征战,那是因为不得不打,女真人时刻威胁着我朝。可现在,女真人早已无力南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你也是饱读诗书的人,不会不明白!赵某言尽于此!”语毕,拂袖而云。
徐良背负双手立在原地,望着那个疾走的背影,摇头叹道:“若论忠于王事,孜孜为国,谁能比得上此老?”
再说另一头,赵谨离了垂拱殿,便匆匆忙忙地往后宫而去。一路上想着刚才殿中情况,情不自禁地就露出笑容,好似干了一件称心如意的快事。边走还边跟身后的内侍说道:“我方才在殿上没有失态吧?”
“没有没有,官家果有风范!”内侍赞美道。
“那你觉得赵相和徐相的反应如何?”赵谨又问。
“那自不等言!赵鼎肯定觉得官家果断,徐良一定认为圣上英明!”内侍继续吹捧。
“嗯,说得好!说得真好!”赵谨说话间,步伐又轻快了一些。
不一阵,到皇后所居宫殿,皇帝抢了进去,早望见刘皇后在里间坐着,他人没到,声先至:“凤娘,你果然是聪明!”
刘皇后闻声而起,迎上前来道:“官家何故如此高兴?事情解决了?”
“岂止是解决了?朕按照你的办法,让赵鼎和徐良分别陈述意见,然后赞徐良,却不贬赵鼎,两位宰相心悦诚服,拜辞而去!不过,他两人说得好像都有道理,若真让我决断,委实难以选择。”赵谨眉开眼笑道。
内侍也在一旁帮腔:“娘娘,可惜当时不在场,官家一席话,听得两位宰相高山仰止!”
“哈哈,你这厮就一张嘴,也没到高山仰止的份上吧?”赵谨虽然这么说着,心里却是极高兴的。
“陛下是一国之主,他们虽然位列宰辅,也只是陛下的臣子,高山仰止何足怪哉?”刘皇后到底比皇帝年纪大些,显得颇为成熟。“今番陛下支持了徐良,下次宰执大臣再有争执,陛下就支持赵鼎,这样更能显得官家公正,不偏不倚,自有主见!”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