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两面通吃游说波斯(1)
抱谦各位前一段跟人打网游把这事给忘了!这几天会快速补上的~~
***************************************************************
1981年9月25日伊朗首都德黑兰!虽着一位来自东方的来客又给这正处于变动中的波斯古国带来了未知的变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极一时。该朝第三代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1―前485),帝国版图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两岸,西到尼罗河中下游,北至黑海、里海一带,南达波斯湾。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后建立了安息、萨珊王朝。从公元前二世纪与中国有友好交往,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横贯伊朗北部。中国唐朝前期今伊朗东北部曾经纳入中国版图.13世纪蒙古大军多次进入伊朗,后在此驻扎,设置蒙古大汗国阿姆河等处行省。13、14世纪属蒙古大汗国的伊利汗国地,与作为蒙古大汗国宗主国的中国元朝交流频繁。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18世纪末,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于1925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盟军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1978年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同年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流亡生活从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权,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穆萨维就任总理并受命组阁。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而在经历了初时的准备不足与荒乱后,它又很快表现出了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巨大潜力,并在宗教改革后强大精神能量集中下,对伊拉克发动了压倒性的反攻!不过在慢慢扳回局面的同时伊朗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首先的的宗教革命口号受到了阿拉伯市界的一致敌视!另外虽然在宗教上与阿拉伯同化但在民族性质上,阿拉伯人依然强烈地敌视这个世承数千年文明与欧亚霸业辉煌历史的波斯人后代!出于对其霸业的恐惧‘不惜阻挠宗教民族统一大业’大力出钱支持萨达姆侵犯伟大的伊朗!这无疑是卡在精神领袖霍梅尼心头的一根硬刺!而另一个困难就是虽然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人民有着强大的斗志与战斗力!可是面临严酷的国际制裁下,伊郎军队却缺乏足够的武器支撑霍梅尼霍梅尼雄心勃勃的战争计划!而这就让某些嗅觉灵敏的胆大包天的‘死亡商人’抓到了机会!
一提起伊朗,大家往往只想到伊朗掌管着“世界油罐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伊朗军工业的渊源在中近东范围内是相当悠久的,仅次于曾称霸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因该国主政者屡次在重大事件中“站错队”,导致刚刚萌芽的伊朗军工体系屡遭外来侵略势力摧残。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1979年革命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力推动国内军工业发展,最大程度保证防务独立,培养出多个具有托拉斯性质的超大型军工复合体。本文所要介绍的国防工业组织(DIO)便是当今伊朗最大的军工单位,其任务就是为伊朗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制造武器和提供必要技术。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自给自足圣战”。
饱经磨难
早在19世纪初,伊朗恺加王朝便引进欧洲武器。当时伊朗正遭受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双重威胁,两大劲敌分别从西面和北面蚕食伊朗的属国和领土。为了自卫,伊朗先后从英国和法国聘请武器技师,在大不里士、设拉子、布什尔等地开设大炮工场和造船厂。然而在欧洲列强的利益交换中,伊朗只是很小的筹码,一连串的对外战争的失败令伊朗国土沦丧,民穷财尽,那一点点军工底子在战争中消耗殆尽。
直到1921年,伊朗恺加王国哥萨克师副指挥官礼萨?汗上校(RezaShahPahlavi)通过政变登上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后,伊朗民族军工业才算出现转机。依托不断累积的石油财富,礼萨国王以宪兵队和哥萨克师为基础,创建伊朗现代军队,并利用一战后欧洲各国急于开拓武器外销市场的机会,大力引进先进军工技术。1935年,伊朗与捷克斯洛伐克SDK公司(后为SDK/布莱达公司)达成一揽子采购协议,进口了50余辆AH-IV和TNH轻型坦克。别看它们都带有某种试验性质,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六缸水冷汽油机、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和悬挂系统等部件,性能在中东无出其右,就连后来被纳粹德军应用于“闪电战”的38(t)坦克也得管它们叫“老祖宗”。SDK公司还承担了帮助伊朗在大不里士建立坦克生产线的义务。
然而1939年纳粹德国肢解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伊朗坦克工厂项目无疾而终。紧接着英国和苏联又借口“避免伊朗倒向轴心国集团”,于1941年8月25日联合出兵对伊朗实施分区占领。由科兹洛夫中将指挥的苏联第53步兵军占领了伊朗整个西阿塞拜疆省和库尔德斯坦省,将伊朗设在当地的武器库和生产机械全都拆走,而由爱德华?奎南中将指挥的英国“波斯-伊拉克军团”也下手很“黑”,不仅将停泊在阿巴丹港的伊朗皇家海军舰艇尽数劫持,还将当地的伊朗皇家造船厂予以拆毁。这场浩劫彻底将伊朗军队和军工业打入谷底。
美国始乱终弃
1947年冷战开始后,伊朗国王巴列维紧紧依靠美国,相继将英国和苏联的势力赶出国土,同时开始大刀阔斧的“白色革命”。为了称雄波斯湾乃至中东,1963年,巴列维国王下令组建具有垄断性质的军事工业组织(MilitaryIndustriesOrganization,MIO),直属于王国战争部。它就是后来的DIO前身。
利用丰厚的“石油美元”,巴列维国王在1971~1975年间从美国和西欧进口数以百亿美元的军火(仅伊朗购买的美国武器就达80亿美元)。作为贸易补偿的一部分,欧美军火商必须向MIO转移部分技术,并允许其在伊朗国内进行组装和维修,这使得MIO的技术实力迅速提高。到1976年,美国国会修改了《武器出口法》,对包括伊朗在内的武器买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巴列维认识到即使从美国获得大量先进武器,仍然无法保证满足战争需求,在战时依赖进口是危险的,于是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国内军工业的决心。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夕,MIO下属的兵工厂已能生产轻武器弹药、火炮炮管、轮胎、炸药和导火线等。而且它还得到德国HK公司授权,能自行生产G3突击步枪和MG3通用机枪。
然而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分道扬镳。当时MIO与美国贝尔公司合作生产UH-1和AH-1J军用直升机的工厂刚完成厂房建设,尚未安装设备,MIO与美国雷锡恩公司合作生产“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合同只进行到组装导弹发射器阶段,导弹组件尚未到达,而组装“霍克”防空导弹的合同刚刚执行。由于美国和西欧公司在一夜之间撤离驻伊专家,伊朗军工业很快陷入停顿。加上国内局势动荡,MIO下属的大部分兵工厂已不能正常运作。
革命卫队强力介入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是对伊朗军工业的巨大考验,伊拉克的入侵逼迫伊朗政府迅速结束国内的混乱局面,全力以赴转入战时状态。开战初期,伊朗得益于王国时代遗留的巨大武器储备,很快把伊拉克人赶过阿拉伯河。但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土地后,西方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始公开支持萨达姆,伊拉克源源不断地得到武器补充,而伊朗很快就陷入了持久战的局面。
在巨大的消耗面前,伊朗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制裁带来的武器匮乏问题。由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口号,导致伊朗与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都不正常,也使伊朗很难从国外进口武器(有趣的是,在伊朗最困难的时候,倒是以色列秘密向其提供了少量武器零部件,但这也是杯水车薪)。伊朗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需要几个月来准备战争物资,其战役的突然性完全丧失,进展始终不大。由于武器损耗极大,尽管表面上伊朗压着伊拉克打,但危机重重,其陆军反坦克导弹即将耗完,飞机缺乏零部件不能正常起飞,战损装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危急之际,霍梅尼1981年2月发出“自给自足圣战”运动,号召伊朗军民造自己的“伊斯兰飞机、大炮和坦克”。在这一路线下,伊朗迅速成立“自给自足委员会”,这个机构的任务就是发动国内一切机构寻求在国内生产战争必需品。技术人员、工人、学者都动员起来,与军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得到优先照顾。当年5月,“自给自足委员会”对陷入瘫痪状态的MIO实施改组,将MIO各系统分拆打乱,混编入忠于伊斯兰政权的技术人员,改组成国防工业组织(DIO,波斯语简称“Sasadiah”),并由革命卫队负责指导工作。
在革命卫队的强力推动下,新生的DIO得到迅猛发展,大笔资金源源不断地从革命卫队独立财政系统中流入,许多生产设备也由革命卫队在海外设立的掩护公司秘密引进。至1985年,DIO已能独立组装出美制M151军用吉普车、坦克牵引车和火炮拖车,尝试生产各种美制武器必需的5号碱性电池、飞机轮胎、直升机桨叶、装甲车风挡等武器配件。几个月后,DIO又根据伊朗军队在前线缴获的伊拉克武器,成功仿造出苏制RPG-7式火箭筒、BM-21“冰雹”火箭炮和SA-7便携式防空导弹,有效提高了伊朗军队的战斗力。有意思的是,当年DIO改造出许多今天看来仍很神奇的武器,如将航模飞机改造成无人机进行侦察,将固定翼飞机才能挂载的美制AC-M-65“小牛”导弹配置到AH-1直升机上打坦克,把“霍克”防空导弹装上F-14战斗机上充当空空导弹(这些工作至今仍在继续,但已转给其它单位)。
1987年底,DIO改由革命卫队军官和文职人员联合组成的董事会管理,其中常务主管主持日常生产活动,并定期向负责后勤的副国防部长汇报工作,而伊朗总统有权监管DIO所有的生产计划。事实上,两伊战争虽然给伊朗带来巨大损失,但留给伊朗的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经验的技术团队,伊朗军工业不但被挽救,而且逐步发展起来。
但在眼下它还是一个底气不足的‘烂尾楼’需要有外人加如进尔扶持!而这时一位深怀不明野心的东方来客正对这些初创阶段的自主化军工品头论足一边需找合做空隙一边认真需找值得深入发展的‘潜力增值空间’!
“哈!哈!波斯人的底子可比阿拉伯人强多了!到底是波斯帝国的后代呀!不过眼下被美国封杀,苏联和以色列又给不了太多东西!但与伊拉克的战事一定将持续良久,相信肯定有不少潜力大单将完成!不过在这之后我得先弄几架完整的‘雄猫’或‘不死鸟’回国!反正也注定要消失一些啊哈!哈~~”
***************************************************************
1981年9月25日伊朗首都德黑兰!虽着一位来自东方的来客又给这正处于变动中的波斯古国带来了未知的变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极一时。该朝第三代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1―前485),帝国版图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两岸,西到尼罗河中下游,北至黑海、里海一带,南达波斯湾。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后建立了安息、萨珊王朝。从公元前二世纪与中国有友好交往,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横贯伊朗北部。中国唐朝前期今伊朗东北部曾经纳入中国版图.13世纪蒙古大军多次进入伊朗,后在此驻扎,设置蒙古大汗国阿姆河等处行省。13、14世纪属蒙古大汗国的伊利汗国地,与作为蒙古大汗国宗主国的中国元朝交流频繁。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18世纪末,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于1925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盟军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1978年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同年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流亡生活从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权,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穆萨维就任总理并受命组阁。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而在经历了初时的准备不足与荒乱后,它又很快表现出了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巨大潜力,并在宗教改革后强大精神能量集中下,对伊拉克发动了压倒性的反攻!不过在慢慢扳回局面的同时伊朗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首先的的宗教革命口号受到了阿拉伯市界的一致敌视!另外虽然在宗教上与阿拉伯同化但在民族性质上,阿拉伯人依然强烈地敌视这个世承数千年文明与欧亚霸业辉煌历史的波斯人后代!出于对其霸业的恐惧‘不惜阻挠宗教民族统一大业’大力出钱支持萨达姆侵犯伟大的伊朗!这无疑是卡在精神领袖霍梅尼心头的一根硬刺!而另一个困难就是虽然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人民有着强大的斗志与战斗力!可是面临严酷的国际制裁下,伊郎军队却缺乏足够的武器支撑霍梅尼霍梅尼雄心勃勃的战争计划!而这就让某些嗅觉灵敏的胆大包天的‘死亡商人’抓到了机会!
一提起伊朗,大家往往只想到伊朗掌管着“世界油罐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伊朗军工业的渊源在中近东范围内是相当悠久的,仅次于曾称霸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因该国主政者屡次在重大事件中“站错队”,导致刚刚萌芽的伊朗军工体系屡遭外来侵略势力摧残。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1979年革命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力推动国内军工业发展,最大程度保证防务独立,培养出多个具有托拉斯性质的超大型军工复合体。本文所要介绍的国防工业组织(DIO)便是当今伊朗最大的军工单位,其任务就是为伊朗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制造武器和提供必要技术。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自给自足圣战”。
饱经磨难
早在19世纪初,伊朗恺加王朝便引进欧洲武器。当时伊朗正遭受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双重威胁,两大劲敌分别从西面和北面蚕食伊朗的属国和领土。为了自卫,伊朗先后从英国和法国聘请武器技师,在大不里士、设拉子、布什尔等地开设大炮工场和造船厂。然而在欧洲列强的利益交换中,伊朗只是很小的筹码,一连串的对外战争的失败令伊朗国土沦丧,民穷财尽,那一点点军工底子在战争中消耗殆尽。
直到1921年,伊朗恺加王国哥萨克师副指挥官礼萨?汗上校(RezaShahPahlavi)通过政变登上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后,伊朗民族军工业才算出现转机。依托不断累积的石油财富,礼萨国王以宪兵队和哥萨克师为基础,创建伊朗现代军队,并利用一战后欧洲各国急于开拓武器外销市场的机会,大力引进先进军工技术。1935年,伊朗与捷克斯洛伐克SDK公司(后为SDK/布莱达公司)达成一揽子采购协议,进口了50余辆AH-IV和TNH轻型坦克。别看它们都带有某种试验性质,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六缸水冷汽油机、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和悬挂系统等部件,性能在中东无出其右,就连后来被纳粹德军应用于“闪电战”的38(t)坦克也得管它们叫“老祖宗”。SDK公司还承担了帮助伊朗在大不里士建立坦克生产线的义务。
然而1939年纳粹德国肢解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伊朗坦克工厂项目无疾而终。紧接着英国和苏联又借口“避免伊朗倒向轴心国集团”,于1941年8月25日联合出兵对伊朗实施分区占领。由科兹洛夫中将指挥的苏联第53步兵军占领了伊朗整个西阿塞拜疆省和库尔德斯坦省,将伊朗设在当地的武器库和生产机械全都拆走,而由爱德华?奎南中将指挥的英国“波斯-伊拉克军团”也下手很“黑”,不仅将停泊在阿巴丹港的伊朗皇家海军舰艇尽数劫持,还将当地的伊朗皇家造船厂予以拆毁。这场浩劫彻底将伊朗军队和军工业打入谷底。
美国始乱终弃
1947年冷战开始后,伊朗国王巴列维紧紧依靠美国,相继将英国和苏联的势力赶出国土,同时开始大刀阔斧的“白色革命”。为了称雄波斯湾乃至中东,1963年,巴列维国王下令组建具有垄断性质的军事工业组织(MilitaryIndustriesOrganization,MIO),直属于王国战争部。它就是后来的DIO前身。
利用丰厚的“石油美元”,巴列维国王在1971~1975年间从美国和西欧进口数以百亿美元的军火(仅伊朗购买的美国武器就达80亿美元)。作为贸易补偿的一部分,欧美军火商必须向MIO转移部分技术,并允许其在伊朗国内进行组装和维修,这使得MIO的技术实力迅速提高。到1976年,美国国会修改了《武器出口法》,对包括伊朗在内的武器买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巴列维认识到即使从美国获得大量先进武器,仍然无法保证满足战争需求,在战时依赖进口是危险的,于是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国内军工业的决心。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夕,MIO下属的兵工厂已能生产轻武器弹药、火炮炮管、轮胎、炸药和导火线等。而且它还得到德国HK公司授权,能自行生产G3突击步枪和MG3通用机枪。
然而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分道扬镳。当时MIO与美国贝尔公司合作生产UH-1和AH-1J军用直升机的工厂刚完成厂房建设,尚未安装设备,MIO与美国雷锡恩公司合作生产“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合同只进行到组装导弹发射器阶段,导弹组件尚未到达,而组装“霍克”防空导弹的合同刚刚执行。由于美国和西欧公司在一夜之间撤离驻伊专家,伊朗军工业很快陷入停顿。加上国内局势动荡,MIO下属的大部分兵工厂已不能正常运作。
革命卫队强力介入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是对伊朗军工业的巨大考验,伊拉克的入侵逼迫伊朗政府迅速结束国内的混乱局面,全力以赴转入战时状态。开战初期,伊朗得益于王国时代遗留的巨大武器储备,很快把伊拉克人赶过阿拉伯河。但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土地后,西方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始公开支持萨达姆,伊拉克源源不断地得到武器补充,而伊朗很快就陷入了持久战的局面。
在巨大的消耗面前,伊朗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制裁带来的武器匮乏问题。由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口号,导致伊朗与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都不正常,也使伊朗很难从国外进口武器(有趣的是,在伊朗最困难的时候,倒是以色列秘密向其提供了少量武器零部件,但这也是杯水车薪)。伊朗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需要几个月来准备战争物资,其战役的突然性完全丧失,进展始终不大。由于武器损耗极大,尽管表面上伊朗压着伊拉克打,但危机重重,其陆军反坦克导弹即将耗完,飞机缺乏零部件不能正常起飞,战损装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危急之际,霍梅尼1981年2月发出“自给自足圣战”运动,号召伊朗军民造自己的“伊斯兰飞机、大炮和坦克”。在这一路线下,伊朗迅速成立“自给自足委员会”,这个机构的任务就是发动国内一切机构寻求在国内生产战争必需品。技术人员、工人、学者都动员起来,与军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得到优先照顾。当年5月,“自给自足委员会”对陷入瘫痪状态的MIO实施改组,将MIO各系统分拆打乱,混编入忠于伊斯兰政权的技术人员,改组成国防工业组织(DIO,波斯语简称“Sasadiah”),并由革命卫队负责指导工作。
在革命卫队的强力推动下,新生的DIO得到迅猛发展,大笔资金源源不断地从革命卫队独立财政系统中流入,许多生产设备也由革命卫队在海外设立的掩护公司秘密引进。至1985年,DIO已能独立组装出美制M151军用吉普车、坦克牵引车和火炮拖车,尝试生产各种美制武器必需的5号碱性电池、飞机轮胎、直升机桨叶、装甲车风挡等武器配件。几个月后,DIO又根据伊朗军队在前线缴获的伊拉克武器,成功仿造出苏制RPG-7式火箭筒、BM-21“冰雹”火箭炮和SA-7便携式防空导弹,有效提高了伊朗军队的战斗力。有意思的是,当年DIO改造出许多今天看来仍很神奇的武器,如将航模飞机改造成无人机进行侦察,将固定翼飞机才能挂载的美制AC-M-65“小牛”导弹配置到AH-1直升机上打坦克,把“霍克”防空导弹装上F-14战斗机上充当空空导弹(这些工作至今仍在继续,但已转给其它单位)。
1987年底,DIO改由革命卫队军官和文职人员联合组成的董事会管理,其中常务主管主持日常生产活动,并定期向负责后勤的副国防部长汇报工作,而伊朗总统有权监管DIO所有的生产计划。事实上,两伊战争虽然给伊朗带来巨大损失,但留给伊朗的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经验的技术团队,伊朗军工业不但被挽救,而且逐步发展起来。
但在眼下它还是一个底气不足的‘烂尾楼’需要有外人加如进尔扶持!而这时一位深怀不明野心的东方来客正对这些初创阶段的自主化军工品头论足一边需找合做空隙一边认真需找值得深入发展的‘潜力增值空间’!
“哈!哈!波斯人的底子可比阿拉伯人强多了!到底是波斯帝国的后代呀!不过眼下被美国封杀,苏联和以色列又给不了太多东西!但与伊拉克的战事一定将持续良久,相信肯定有不少潜力大单将完成!不过在这之后我得先弄几架完整的‘雄猫’或‘不死鸟’回国!反正也注定要消失一些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