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百三十三章 狮虎党争:国泰平安艾尹真
“舆论将这两派称为勋旧派和士林派,这只是代称,说的是这两派最初的根基,并不是指称派内之人的出身。薛雪一派以进士科出身的官僚为主,他们强调的是官僚高于其他,工商得服从官僚,毕竟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各族不同,甚至各地不同,官僚就代表朝廷,代表国家,将一块块疆域凝为一国。而陈万策一派以明算为主,他们强调的是为工商服务,工商才是国家栋梁,英华之所以鼎革华夏,这才是根本。”
“所以,薛雪一派总认为陈万策一派只求利,不谈一国之义,是东林之路,陈万策一派又认为薛雪一派是走旧儒之路,还企图变英华为官天下。”
范晋说到两派差别,李克载想到了老夫子所著的《三代新论》,脱口道:“听起来,薛雪那帮人就像是代表国家的老虎,陈万策那帮人就像是代表钱的狮子,这是狮虎两党嘛。”
范晋一怔,他也看过老师遗著,李克载这话还真是贴切呢,他黯然道:“老师所言,已中根本啊……”
洞庭湖东山下,胤禛也刚刚讲完薛陈两党,他呵呵怪笑道:“若是那段老头还在,兴许还能镇住两党,寻出化解党争的路子,可现在段老头走了,皇帝跟他们都是师兄弟,斗到不可开交,皇帝只能废掉一派,扶起一派,不管哪一派上台,这英华一国都要变成瘸子……”
身后的李卫微微一抖,目光终于从胤禛身上挪开,移到自己的腿上,他就是个瘸子。
“勋旧派得势的话,士林将无容身之地。这个国家,大兴科举,广办学校,把所有人都聚了起来,号称要人人成士。可国政却是工商说了算,你们说会是怎么个格局?对啊,那不就天下大乱了么?国家全由工商说了算,哪里有利才去管。无利甚至损利之事根本就不理会,官僚变成了他们的走狗,那情形不敢想象啊,人间地狱都不足以形容。”
“可士林派翻身,打倒了勋旧派呢,这一国就稳了么?错!这一国怕是要裂啦!皇帝是靠什么起家的?国库是靠谁周济的?国家养着的陆海大军,是谁出的银子?现在还在跟洋人争地争利。又是谁推着走到这一步的?全是工商嘛。工商要倒了,这一国的根基也就垮了。”
胤禛进入状态了,两眼冒光,唾沫横飞。
“皇帝很有能,为这一国立起了两条腿,两条腿才能站稳,才能跑跳。可现在两条腿还在互相踹,根本凑不到一起。为什么呢?因为指挥它们的脑子还没凑到一起。对喽,是脑子在指挥人体,不是心。心只管血气的,这是新学,你们得记好了……”
“本来这脑子还是有望拼起来的,可现在,这脑子没了,为什么?段学宗去了嘛,皇帝一个人,再没办法求得新的学思,他只能左右为难。”
“再为难也要选择啊,怎么办呢?我跟你们说。别被皇帝的圣贤之名给哄住了,他就是个嗜杀之人。当年白衣山人案、范四海案还有之前的郑燮案,他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人?就连大清皇帝都自愧不如啊!现在这两派争权柄,他要彻底按下来,天知道会死多少人。”
胤禛吐出口长气,放缓了语调:“所以我说啊。这武西直道事跟湖北之争,定会演成一桩大案。”
政事堂里,李克载发急道:“此事不至于此吧……薛陈都是师兄弟,他们难道也要争个你死我活?”
范晋叹道:“这当然不是他们所愿,但他们分占住了国政两端,他们下面的人,他们下面的事,还有各方的利,都顺着这两条脉络,一层层裹了上来,他们自己已经身不由己。”
李克载再问:“父皇难道没有什么应对?”
范晋看了看李克载,点头道:“当然有,第一步就是你。”
李克载呆住,半响后才明白过来,立太子,就意味着国政体制有所更张,不管是工商还是官僚,都会暂时停手,看看立太子后,一国权柄会是怎样一个格局。
范晋再道:“第二步,陛下其实很早……可以说是在二十年前,就跟我说起过了,可那般设想,终究要有根基才能行。到现在来看,还差一些,所以,陛下只能先用你作第一步,缓缓时间。原本陛下是想在那一步完成后,才让你登太子位,那样你就不至于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压。”
李克载皱眉:“差一些?差什么?父皇经常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成事必先立式,就算差一些,先立起来,让事循式而行也是好的啊。”
范晋摇头:“陛下应该还跟你说过‘观镜’一词,或者是天机之论。”
李克载明白了,不止父皇,段老夫子都详细讲过“观镜”与“天机”这东西。意思很简单,一个人是不可能看清镜子的本来面目,因为那需要光,但光一照到镜子上,镜子显现的又是那光。天机的道理也是如此,古人都说什么窥得天机,但天道学却认为,你可以看天时,也可以看事势,但要看清时势合一,什么都解答得一清二楚,真切无误的天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能看到,也只是天机一角,而且当你看到这一角时,天机就已经变了。
范晋是在说,皇帝所谋之事,只能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如果强行立起,就会让最初的用意难以实现,反而成为新的祸患。这就好比立法,想要人人不偷盗,所以立下偷盗者死的法令。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这法令成为坑蒙拐骗和陷害他人的绝佳依仗,只需要塞点东西到无辜者身上或房中,就能陷无辜者于绝境。
李克载叹道:“可我能起什么作用呢,连秘书监都已经变成了政争的战场。”
李克载就是来请教范晋秘书监的事,没想到范晋绕了一个大圈,道出了“狮虎党争”的背景,不必范晋再细说,李克载就明白,秘书监里,自己那个上司肯定卷入了两派争斗。而且多半还是陈万策一派。
范晋拍拍李克载的肩膀:“看,陛下要你在秘书监,也是要让你先看看,而陛下扶柩长沙后。还要去西安,也是拖时间,看风色,万一不可收拾,总还有第二步棋可走。我们大英,还没有党祸前例,要相信你父皇。相信我们造出的这一国。”
看看独眼宰执的沉毅之色,李克载心中安定多了,没错,英华还无党祸,更不会内争到互相攻杀的残酷地步,这一国现在的大势还是在朝外看的。就看国中的报纸,大多数的要闻版都是在关注英华跟不列颠的天竺之争。
“攘外必先安内!皇帝一门心思祸水外引,总不把精力放在内务上。现在他应该是要吃苦头了!别吵!听我说完!”
洞庭东山下,胤禛正说到关键时刻,下面的听众开始不耐烦了。嗡嗡声不止,他板起面孔一声喝,众人居然都乖乖停住了喧闹。
“那么皇帝是不是无路可走呢?那倒也未必,如果他能听得进我尹真之言。不过我相信,他是不会听的,他也不敢听,哈哈……”
他扫视众人,脸上带着怜悯,似乎皇帝就在他身前,正苦求他道出良策。
“你们有福了。他不听,我说给你们听!”
胤禛如拍惊堂木一般,扇子在轮椅扶臂上重重一敲,下面百来人身形同时一震。
“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学前明,还权内阁。让内阁廷推首辅!然后手握东西两院的民意,把坏事全栽在首辅身上,首辅偏一派,让他干几年,干得另一派实在忍不住要造反了,把首辅当替罪羊干掉,再扶起另一派里的谁当首辅,如此反复,再坚持个几十年,该是没问题的!”
李卫低呼一声,冲上来道:“万岁爷,这话怎能出口呢,真让人听了去,说给那伪帝听,那不是……”
胤禛摸摸发汗的额头,嗤笑道:“我不仅说,我还要跟往常一样写出来!他李肆真敢用这招,这大英就是一世而亡的下场!天下大害是什么?官僚!别说我当皇帝,先帝在位时就常常念叨,官僚乃天下第一害!尤其是出身寒门,满口开万世太平的儒生,他们管的不是他们的财,办的不是他自己的事,教的不是自己的儿女,凭什么相信他会尽责尽力?靠什么督导和鞭策?就靠皇帝?我呸!乌鸦上树,还指望是清白的?靠小民?小民能靠得住?谁让他们温饱谁就是主子,跟狗有什么区别?”
“我看李肆之前也是看透了这点的,嘴里说还相权,到现在还捏着军国和钱粮事,就让政事堂擦国政屁股。现在两派跳起来,不仅是互相斗,还是暗自扩权。李肆怕是不得不还,他要还权内阁,这天下就是官僚的了!别管他们奉什么为大义道统,孔孟也好,老庄也好,甚至洋人的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夺了天下,就会只求个一,靠这个一固护他们的权,他们的利,就算是再利害的皇帝,也莫能奈何!除非把天地重复翻过来。”
“当初李肆大兴科举,我就说过,这是他取死之道,现在看来,果然不差……哈哈!”
胤禛正眉飞色舞,一边过来一个穿着青色医袍的妇人,高声道:“尹真,该吃药了!”
李卫怒目而视,似乎要斥责对方打断了自己万岁爷的快活,那妇人又道:“李卫,你的药时也到了!”
胤禛跟李卫同时低头,再不多话,如小孩一般,被那妇人指挥着几个医工押走了。
走时胤禛不舍地朝那群听众道:“下次我还来!”
那群听众同时鞠躬:“恭送万岁爷!”
没待胤禛等人走远,他们就喧闹起来,“下一个该谁?”
“玉皇大帝!”
“西天如来!”
“不不,该我孙猴子讲法了!”
这边医工们推着胤禛的轮椅,驾着李卫,出了山下的庭院,朝另一处山庄行去。这庭院门上还挂着一块招牌,“东山智障院”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庭院外,两个书生刚被守卫盘查完,见轮椅出现,迎上来道:“艾先生,今日可有文章?”
胤禛原本化名尹真,从黄埔转到太湖后,坚决要求加上代表本姓的“艾”,于是在禁卫署的特级监护人员名单里,他就成了“艾尹真”。
这个名字也不是秘密,如今英华一国,知道这名字的怕不下百万。
胤禛点头道:“刚有一篇打好了腹稿,明日再来吧。”
该是跟胤禛经常接触的书生点头:“没问题,艾先生,有就好啊,我们《正统》报就靠您这根笔杆子撑场面呢。”
胤禛矜持地嗯了一声,闭嘴板脸,由医工推走了。两个书生目送他进了山庄,一个应是第一次来的书生问:“这位艾先生,到底有何来历呢?”
之前那书生道:“不知道,既是禁卫署监护之人,一手文笔也颇为出众,看国中政事又无比犀利,肯定从政日久,应该是在此静养的高官。别问了,能得禁卫署允许接他的稿子就是烧了高香,不是以后由你找他接稿,禁卫署还不会放你进来呢。”
接着他笑道:“就知他是国无宁日艾尹真好了。”
新来书生问:“这名号是怎么来的?”
老书生摇头叹道:“你啊,真是孤陋寡闻,此人行文,开篇从来都是‘国家危矣’,所以大家就这么叫了。”
新来书生感慨无比,敬佩地道:“真是一位鞠躬尽瘁,养病也不忘国事的老先生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所以,薛雪一派总认为陈万策一派只求利,不谈一国之义,是东林之路,陈万策一派又认为薛雪一派是走旧儒之路,还企图变英华为官天下。”
范晋说到两派差别,李克载想到了老夫子所著的《三代新论》,脱口道:“听起来,薛雪那帮人就像是代表国家的老虎,陈万策那帮人就像是代表钱的狮子,这是狮虎两党嘛。”
范晋一怔,他也看过老师遗著,李克载这话还真是贴切呢,他黯然道:“老师所言,已中根本啊……”
洞庭湖东山下,胤禛也刚刚讲完薛陈两党,他呵呵怪笑道:“若是那段老头还在,兴许还能镇住两党,寻出化解党争的路子,可现在段老头走了,皇帝跟他们都是师兄弟,斗到不可开交,皇帝只能废掉一派,扶起一派,不管哪一派上台,这英华一国都要变成瘸子……”
身后的李卫微微一抖,目光终于从胤禛身上挪开,移到自己的腿上,他就是个瘸子。
“勋旧派得势的话,士林将无容身之地。这个国家,大兴科举,广办学校,把所有人都聚了起来,号称要人人成士。可国政却是工商说了算,你们说会是怎么个格局?对啊,那不就天下大乱了么?国家全由工商说了算,哪里有利才去管。无利甚至损利之事根本就不理会,官僚变成了他们的走狗,那情形不敢想象啊,人间地狱都不足以形容。”
“可士林派翻身,打倒了勋旧派呢,这一国就稳了么?错!这一国怕是要裂啦!皇帝是靠什么起家的?国库是靠谁周济的?国家养着的陆海大军,是谁出的银子?现在还在跟洋人争地争利。又是谁推着走到这一步的?全是工商嘛。工商要倒了,这一国的根基也就垮了。”
胤禛进入状态了,两眼冒光,唾沫横飞。
“皇帝很有能,为这一国立起了两条腿,两条腿才能站稳,才能跑跳。可现在两条腿还在互相踹,根本凑不到一起。为什么呢?因为指挥它们的脑子还没凑到一起。对喽,是脑子在指挥人体,不是心。心只管血气的,这是新学,你们得记好了……”
“本来这脑子还是有望拼起来的,可现在,这脑子没了,为什么?段学宗去了嘛,皇帝一个人,再没办法求得新的学思,他只能左右为难。”
“再为难也要选择啊,怎么办呢?我跟你们说。别被皇帝的圣贤之名给哄住了,他就是个嗜杀之人。当年白衣山人案、范四海案还有之前的郑燮案,他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人?就连大清皇帝都自愧不如啊!现在这两派争权柄,他要彻底按下来,天知道会死多少人。”
胤禛吐出口长气,放缓了语调:“所以我说啊。这武西直道事跟湖北之争,定会演成一桩大案。”
政事堂里,李克载发急道:“此事不至于此吧……薛陈都是师兄弟,他们难道也要争个你死我活?”
范晋叹道:“这当然不是他们所愿,但他们分占住了国政两端,他们下面的人,他们下面的事,还有各方的利,都顺着这两条脉络,一层层裹了上来,他们自己已经身不由己。”
李克载再问:“父皇难道没有什么应对?”
范晋看了看李克载,点头道:“当然有,第一步就是你。”
李克载呆住,半响后才明白过来,立太子,就意味着国政体制有所更张,不管是工商还是官僚,都会暂时停手,看看立太子后,一国权柄会是怎样一个格局。
范晋再道:“第二步,陛下其实很早……可以说是在二十年前,就跟我说起过了,可那般设想,终究要有根基才能行。到现在来看,还差一些,所以,陛下只能先用你作第一步,缓缓时间。原本陛下是想在那一步完成后,才让你登太子位,那样你就不至于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压。”
李克载皱眉:“差一些?差什么?父皇经常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成事必先立式,就算差一些,先立起来,让事循式而行也是好的啊。”
范晋摇头:“陛下应该还跟你说过‘观镜’一词,或者是天机之论。”
李克载明白了,不止父皇,段老夫子都详细讲过“观镜”与“天机”这东西。意思很简单,一个人是不可能看清镜子的本来面目,因为那需要光,但光一照到镜子上,镜子显现的又是那光。天机的道理也是如此,古人都说什么窥得天机,但天道学却认为,你可以看天时,也可以看事势,但要看清时势合一,什么都解答得一清二楚,真切无误的天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能看到,也只是天机一角,而且当你看到这一角时,天机就已经变了。
范晋是在说,皇帝所谋之事,只能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如果强行立起,就会让最初的用意难以实现,反而成为新的祸患。这就好比立法,想要人人不偷盗,所以立下偷盗者死的法令。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这法令成为坑蒙拐骗和陷害他人的绝佳依仗,只需要塞点东西到无辜者身上或房中,就能陷无辜者于绝境。
李克载叹道:“可我能起什么作用呢,连秘书监都已经变成了政争的战场。”
李克载就是来请教范晋秘书监的事,没想到范晋绕了一个大圈,道出了“狮虎党争”的背景,不必范晋再细说,李克载就明白,秘书监里,自己那个上司肯定卷入了两派争斗。而且多半还是陈万策一派。
范晋拍拍李克载的肩膀:“看,陛下要你在秘书监,也是要让你先看看,而陛下扶柩长沙后。还要去西安,也是拖时间,看风色,万一不可收拾,总还有第二步棋可走。我们大英,还没有党祸前例,要相信你父皇。相信我们造出的这一国。”
看看独眼宰执的沉毅之色,李克载心中安定多了,没错,英华还无党祸,更不会内争到互相攻杀的残酷地步,这一国现在的大势还是在朝外看的。就看国中的报纸,大多数的要闻版都是在关注英华跟不列颠的天竺之争。
“攘外必先安内!皇帝一门心思祸水外引,总不把精力放在内务上。现在他应该是要吃苦头了!别吵!听我说完!”
洞庭东山下,胤禛正说到关键时刻,下面的听众开始不耐烦了。嗡嗡声不止,他板起面孔一声喝,众人居然都乖乖停住了喧闹。
“那么皇帝是不是无路可走呢?那倒也未必,如果他能听得进我尹真之言。不过我相信,他是不会听的,他也不敢听,哈哈……”
他扫视众人,脸上带着怜悯,似乎皇帝就在他身前,正苦求他道出良策。
“你们有福了。他不听,我说给你们听!”
胤禛如拍惊堂木一般,扇子在轮椅扶臂上重重一敲,下面百来人身形同时一震。
“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学前明,还权内阁。让内阁廷推首辅!然后手握东西两院的民意,把坏事全栽在首辅身上,首辅偏一派,让他干几年,干得另一派实在忍不住要造反了,把首辅当替罪羊干掉,再扶起另一派里的谁当首辅,如此反复,再坚持个几十年,该是没问题的!”
李卫低呼一声,冲上来道:“万岁爷,这话怎能出口呢,真让人听了去,说给那伪帝听,那不是……”
胤禛摸摸发汗的额头,嗤笑道:“我不仅说,我还要跟往常一样写出来!他李肆真敢用这招,这大英就是一世而亡的下场!天下大害是什么?官僚!别说我当皇帝,先帝在位时就常常念叨,官僚乃天下第一害!尤其是出身寒门,满口开万世太平的儒生,他们管的不是他们的财,办的不是他自己的事,教的不是自己的儿女,凭什么相信他会尽责尽力?靠什么督导和鞭策?就靠皇帝?我呸!乌鸦上树,还指望是清白的?靠小民?小民能靠得住?谁让他们温饱谁就是主子,跟狗有什么区别?”
“我看李肆之前也是看透了这点的,嘴里说还相权,到现在还捏着军国和钱粮事,就让政事堂擦国政屁股。现在两派跳起来,不仅是互相斗,还是暗自扩权。李肆怕是不得不还,他要还权内阁,这天下就是官僚的了!别管他们奉什么为大义道统,孔孟也好,老庄也好,甚至洋人的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夺了天下,就会只求个一,靠这个一固护他们的权,他们的利,就算是再利害的皇帝,也莫能奈何!除非把天地重复翻过来。”
“当初李肆大兴科举,我就说过,这是他取死之道,现在看来,果然不差……哈哈!”
胤禛正眉飞色舞,一边过来一个穿着青色医袍的妇人,高声道:“尹真,该吃药了!”
李卫怒目而视,似乎要斥责对方打断了自己万岁爷的快活,那妇人又道:“李卫,你的药时也到了!”
胤禛跟李卫同时低头,再不多话,如小孩一般,被那妇人指挥着几个医工押走了。
走时胤禛不舍地朝那群听众道:“下次我还来!”
那群听众同时鞠躬:“恭送万岁爷!”
没待胤禛等人走远,他们就喧闹起来,“下一个该谁?”
“玉皇大帝!”
“西天如来!”
“不不,该我孙猴子讲法了!”
这边医工们推着胤禛的轮椅,驾着李卫,出了山下的庭院,朝另一处山庄行去。这庭院门上还挂着一块招牌,“东山智障院”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庭院外,两个书生刚被守卫盘查完,见轮椅出现,迎上来道:“艾先生,今日可有文章?”
胤禛原本化名尹真,从黄埔转到太湖后,坚决要求加上代表本姓的“艾”,于是在禁卫署的特级监护人员名单里,他就成了“艾尹真”。
这个名字也不是秘密,如今英华一国,知道这名字的怕不下百万。
胤禛点头道:“刚有一篇打好了腹稿,明日再来吧。”
该是跟胤禛经常接触的书生点头:“没问题,艾先生,有就好啊,我们《正统》报就靠您这根笔杆子撑场面呢。”
胤禛矜持地嗯了一声,闭嘴板脸,由医工推走了。两个书生目送他进了山庄,一个应是第一次来的书生问:“这位艾先生,到底有何来历呢?”
之前那书生道:“不知道,既是禁卫署监护之人,一手文笔也颇为出众,看国中政事又无比犀利,肯定从政日久,应该是在此静养的高官。别问了,能得禁卫署允许接他的稿子就是烧了高香,不是以后由你找他接稿,禁卫署还不会放你进来呢。”
接着他笑道:“就知他是国无宁日艾尹真好了。”
新来书生问:“这名号是怎么来的?”
老书生摇头叹道:“你啊,真是孤陋寡闻,此人行文,开篇从来都是‘国家危矣’,所以大家就这么叫了。”
新来书生感慨无比,敬佩地道:“真是一位鞠躬尽瘁,养病也不忘国事的老先生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